清血搜毒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2123阅读:29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血搜毒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治疗性病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治疗淋病的一种清血搜毒丸及其制备方法。
淋病是一种以不洁性交为主要传播方式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淋病双球菌而导致淋病的发生,属祖国医学花柳毒淋范畴。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膀胱不利为淋”的记载。公元二世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原候论》中就将该病分为气、血、劳、膏、石、寒、热七种,其中劳淋是在劳累之后易发作,似与现代慢性淋病相似,膏淋似与现代急性淋病相似。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白浊门中对淋浊有描述,相似现代淋病。他说“大抵属湿热为多,缘中宫不清,痰浊下流,渗入膀胱,治当审小便痛与不痛,若小便行将而痛者,气之陷也;若小便频数而痛,此为淋浊”。祖国医学对该病辩证分型为湿热下注、脾气下陷,阴虚下脱三种类型,其病理机制为湿热下注是由湿热毒邪内蕴,精化感邪,湿热毒邪下注所致。脾气下陷是感病日久,脾气虚弱,脾虚不能转输精微,清浊不分,则时有白浊淋下所致。阴虚下脱是由淋浊日久,久病及肾,阴液损伤,肾阴出虚、下脱不固,精浊下走所致。一般治疗此病药物有青霉素、淋必治等。但效果不甚理想,对有的病症甚至无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药物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中草药研制的对性病特别是淋病有显著疗效的药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选用下列中药成分及重量,血竭10-60克丁香10-30克广木香10-30克青木香10-30克儿茶10-30克麝香0.3-1克珍珠0.3-1克海金沙30-60克冰片1-3克滑石粉10-60克薏苡仁9-27克其中血竭散瘀止痛、止血生肌,主五脏之邪气,破积血;广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青木香行气解毒,消肿疗疮;丁香温中暖肾,降逆止痛,癣症;儿茶收湿止血,生肌敛疮;麝香、冰片芳香开窍,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透肌骨,积聚症瘕,消炎;海金沙、滑石粉清热利尿,通淋;珍珠解毒生肌;薏苡仁清热排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解毒化浊,清利湿热,为治疗淋病、梅毒、疔疮肿毒之要药。根据上述祖国医学对该病辩证分三种类型,可在上述药组分的基础上加升麻,黄芪共奏解毒化浊、补气升阳,用于脾气下陷型;加山芋、熟地等共奏解毒化浊,滋阴补肾,用于阴虚下脱型。
其制作方法为将广木香、青木香、丁香、海金沙混合粉碎,过至少100目筛;将珍珠粉碎至极细,过至少180目筛;将血竭、儿茶、麝香、冰片分别研细,过至少100目筛;将上述粉末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另取薏苡仁9-27克,加水煎煮两次,取汁混合浓缩至150-250毫升,泛丸后自然干燥至药丸含水量小于或等于9%,滑石粉包衣,打光,即为本发明产明。
本发明产品表面呈灰白色,丸芯红棕色,气味芳香,味辛凉、微苦。毒性实验证明,毒性低,安全范围大(附件1),药品检测报告符合规定(附件2),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所做查新检索结论是未发现与本课题治疗淋病完全相同的方法和中药(附件3)。本发明药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通淋化浊,止痒,可治疗淋病,前列腺炎,疔疮恶疽等。在本申请人单位用此药为100名淋病病人试治,治愈率96%,好转4%,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10天,最长40天(附件4)。说明本药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疗效可靠的特点。
实施例1选用下列中药成分及其重量血竭10克丁香10克广木香10克青木香10克儿茶10克麝香0.3克珍珠0.3克海金沙30克冰片1克滑石粉10克薏苡仁9克将广木香、青木香、丁香、海金沙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将珍珠粉碎至极细,过200目筛;将血竭、儿茶、麝香、冰片分别研细,过100目筛;将上述粉末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另取薏苡仁9克,加水煎煮一次,取汁;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汁混合浓缩至150毫升,泛丸后自然干燥至药丸含水量小于9%,滑石粉包衣,打光,即为本发明产明。
实施例2选用下列中药成分及其重量血竭60克丁香30克广木香30克青木香30克儿茶30克麝香1克珍珠1克海金沙60克冰片3克滑石粉60克薏苡仁27克将广木香、青木香、丁香、海金沙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将珍珠粉碎至极细,过200目筛,将血竭、儿茶、麝香、冰片分别研细,过120目筛;将上述粉末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另取薏苡仁,加水煎煮一次,取汁;再加水煎煮一次,取汁,两次汁混合浓缩至250毫升,泛丸后自然干燥至药丸含水量小于9%,滑石粉包衣,打光,即为本发明产明。
实施例3选用下列中药成分及其重量血竭30克丁香20克广木香20克青木香20克儿茶20克麝香0.6克珍珠0.7克海金沙45克冰片2克滑石粉50克薏苡仁18克将广木香、青木香、丁香、海金沙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将珍珠粉碎至极细,过180目筛,将血竭、儿茶、麝香、冰片分别研细,过100目筛;将上述粉末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另取薏苡仁,加水煎煮一次,取汁;再加水煎煮一次,取汁,两次汁混合浓缩至200毫升,泛丸后自然干燥至药丸含水量小于9%,滑石粉包衣,打光,即为本发明产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淋病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选用下列中药成分及其重量制成,血竭10-60克丁香10-30克广木香10-30克青木香10-30克儿茶10-30克麝香0.3-1克珍珠0.3-1克海金沙30-60克冰片1-3克滑石粉10-60克薏苡仁9-27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广木香、青木香、丁香、海金沙混合粉碎,过至少100目筛;(2)珍珠粉碎至极细,过至少180目筛;(3)将血竭、儿茶、麝香、冰片分别研细,过至少100目筛;(4)将上述粉末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5)取薏苡仁9-27克,加水煎煮两次,取汁混合浓缩至150-250毫升;(6)泛丸后自然干燥至药丸含水量小于9%,(7)滑石粉包衣,打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淋病的清血搜毒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K33/12GK1097606SQ9310867
公开日1995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2日
发明者盛子章, 张淑兰, 尹立峰, 丁广谦, 白延峰, 姜志军 申请人:承德市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