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49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属腔体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92211576.1号公开的“小儿肠套叠治疗仪”,由固定在底架上的试管、盛污瓶、注气球、foley氏管组成,试管中盛有水银,用一根玻璃管的下端插到水银中,它的上端通过乳胶管与盛污瓶连通。注气球和foley氏管都通过乳胶管与盛污瓶连通。它不能显示肠套叠位置,注气球加气速率较慢,且存在foley氏管密闭不严,气压不稳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复位成功率高、操作安全度高的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包括手动注气球和与之相连通的三通软管及其开关,其结构特征是三通软管的A端连通有密封的稀钡液瓶和手动注气球及其排气钮;B端连通有测压表和足踏气囊;C端连通有气囊肛管及其上的固定托环。
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气囊肛管封住肛门能有效地防止肛门漏钡剂和气体,保持复位压力稳定,将复位成功率从20-30%提高到60-70%。
2、使用测压表监控复位操作全过程肠腔压力的变化,能有效地防止因注压过大而导致的肠穿孔的发生。
3、采用足踏加气囊和手动注气球及其排气钮相结合的方式,能快速实现肠腔压力的随时调控,可单人操作,特别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详述三通软管7的A端和连通有手动注气球4的软管并排插入密封的稀钡液瓶9中;三通软管7的B端先后连通测压表10和足踏加气囊11;其C端连通气囊肛管3,肛管端部设有侧孔0、包裹肛管的气囊1及其进气管6。
其操作过程如下①将气囊肛管3插入患者直肠,置固定托环2于肛门口并旋紧固定,向气囊1内注气30-50ml,以封住肛门。②关闭三通开关8b,打开8a开关,用手动注气球4加压,将适量钡液注入患者肠腔。③关闭三通开关8a,打开8b开关,用足踏加气囊11加压至6kpa,诊断是否有肠套叠存在。④诊断成立后,继续加压至10kpa,配合体位调整和按推手法实施肠套叠的复位。⑤如肠腔压力过高有肠穿破危险,可找开三通开关8a和手动注气球的排气钮5减压。⑥倒置稀钡液瓶9,可兼作为盛污瓶用。
肛管的材质可选用铜、不锈钢等金属管或硬质胶管、塑料管。
权利要求1.一种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包括手动注气球和与之相连通的三通软管及其开关,其特征是三通软管(7)的A端连通有密封的稀钡液瓶(9)和手动注气球(4)及其排气钮(5);B端连通有测压表(10)和足踏加气囊(11);C端连通有气囊肛管(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是三通软管(7)的A、B端分别设有开关(8a)和(8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是气囊肛管(3)为刚性管,端部设有侧孔(0)、包裹肛管的气囊(1)及其进气管(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是肛管(3)之气囊(1)的外侧设置一可滑动的固定托环(2)及其固定旋钮。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是肛管的材质为铜、不锈钢等金属管或硬质胶管、塑料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套叠诊断复位装置,由手动注气球、足踏加气囊、钡液瓶、测压表、三通软管和气囊肛管等组成。由于使用气囊肛管封住肛门,能有效地防止肛门漏钡剂和气体,保持复位压力稳定,复位成功率达60—70%。采用手动注气球和足踏加气囊相结合,能快速实现肠腔压力的随时调控,并用测压表监控操作过程中肠腔压力的变化。可一人操作,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2307541SQ97237779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4日
发明者吴建国, 冉茂莲 申请人:四川省万县市中心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