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1813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手、足癣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的发病率高,属于顽固症之一,还具有传染性。目前,治疗该病的药剂和方法已有多种,各有特色,但普遍存在疗效弱,疗效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西药制剂疗效好,疗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无副作用;该制备方法简单,科学合理。
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包括中药和西药,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2~7),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25~35份 皂角30~40份 白矾20~30份 大枫子15~55份荆芥15~20份 防风15~20份。
上述中药组成中还可以添加地骨皮、红花和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三种的组合,添加量通常为地骨皮25~30份,红花28~40份,黄精20~25份。
所述的中西药制剂,所用西药为苯甲酸、冰醋酸,其重量组成为苯甲酸3~4份 冰醋酸200~600份。
本发明中西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包括按用料比例备料,再配药,采取用西药液将中药浸泡,再将滤液勾兑制得中西药制剂。
浸泡时用冰醋酸溶液浸泡,以浸没过中药为好,为了增强浸泡效果,可将中药粉碎后再浸泡,浸泡滤液再与苯甲酸勾兑即得本中西药制剂。浸泡所用冰醋酸溶液的浓度为5~10%,浸泡时间为7~15天。
本中西药制剂将中、西药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料考究,各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各组分相互激发、促进,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该中西药制剂疗效好,疗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无副作用,并且价格便宜。
使用方法使用时兑入等量的食醋或浓度为5%的醋酸,每日定时温开水清洗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浸泡后不要立即冲洗患处),一次药可连续使用2周,直至痊愈。
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对比试验情况如下
一、临床资料1、病例基本情况病人总数(包括对照组)182例,男103例,女79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2岁,以20~40岁为最多。职业工人65例,农民93例,干部10例,其他14例。病程一年以内的36例,20年以上的19例,大部分在2~10年之间。
2、病变情况单左手患病21人,单右手患病43人,双手患病10人,单左脚患病49人,单右脚患病44人,双脚患病9人,双手足患病6人。分型角化鳞屑型109例,汗泡型13例,间擦型10例,混合型50例。患处初诊及第一复诊时,真菌检查均为(+)阳性。
3、治疗分组主治组用本发明中西药制剂135例手、足165例。
对照组内服国产灰黄霉素法,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47例,手、足66例。
4、观察方法门诊治疗,禁用其它药物,每周复查一次,记录基本损害(角化、鳞屑、浸润斑片、丘疹、水泡、皱裂)的变化情况,同时作真菌检查(镜检),连续观察八周以上,以判断疗效。
二、结果1、疗效(1)标准治愈真菌检查三次以上阴性,基本皮损全部消失。
显效第一种情况,真菌检查曾2~3次阴性,而第三次后又偶见阳性,皮损消失或未完全消失者;第二种情况,真菌检查虽已阴性,而病变(主要是角化)长期不能消退(超过二个月)者。
无效真菌检查,二个月内常见阳性,或治疗中皮肤损害有发展者。
复发治愈后六个月以上,复查真菌阳性者。
(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其比较用本发明中西药制剂治疗手、足癣,在一个月内符合治愈标准的占76.31%,显效22%,总有效率98.31%。用灰黄霉素治疗手、足癣,符合治愈标准的占39.47%,显效者占36.84%,总有效率为76.31%。两种方法相比,本发明制剂治愈率高于内服灰黄霉素,以上通过统计学处理,X2值为13.91,P<0.05。
2、真菌阴转及皮肤损害消退情况(1)真菌镜检阴转情况治疗组本发明制剂治疗165只手、足,初诊真菌镜检均为阳性(百分比900%),治疗第二周左右真菌96.3%已转为阴性,第四周时99.07%为阴性。
对照组内服灰黄霉素治疗66只手、足,初诊真菌镜检均为阳性(百分比100%),第二周阳性6只手、足(百分比9.1%),第四周阳性2只手、足(百分比5.71%)。
(2)皮肤损害消退情况将一种基本损害(指间角化、手、足掌角化、鳞屑、丘疹、水疱、浸润斑片、皲裂)作为一个计量单位,逐周记录,综合统计,比较治疗前后皮损计分数的变化。
主治组使用本发明中西药制剂,试验165只手、足,初诊皮损,计分数585(百分比100%),治疗一周后,计分数416(百分比71.11%),第四周计分数120(百分比20.51%)。
对照组使用灰黄霉素,试验66只手、足,初诊皮损,计分数258(百分比100%),治疗一周后,计分数220(百分比85.27%),第四周计分数85(32.49%)。
可见,用本发明中西药制剂治疗手、足癣,第一、二周皮损计分百分比迅速下降,以后平稳见好;而用灰黄霉素治疗,皮损消退相对缓慢。
经过182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对手、足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灰黄霉素,本中西药制剂将中、西药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料考究,各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各组分相互激发、促进,获得更好的疗效。该中西药制剂疗效好,疗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无副作用,价格便宜,其制备方法简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本制剂不仅对手、足癣有特效,同时对霉菌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用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包括中药和西药,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3,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30份 皂角35份 白矾25份 大枫子25份 荆芥15份 防风15份。
所用西药重量组成为苯甲酸4份 冰醋酸200份。
按要求组成备料,将中药粉碎成末后,用5%的冰醋酸溶液浸泡10天,再兑入苯甲酸,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实施例2中西药制剂中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4,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28份 皂角36份 白矾25份 大枫子30份 荆芥15份 防风20份。
所用西药重量组成为苯甲酸3份 冰醋酸300份。
按要求组成备料,将中药粉碎后,用3%的冰醋酸溶液浸泡11天,再兑入苯甲酸,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中西药制剂。实施例3中西药制剂中中药的组成为木槿皮34克 皂角36克 白矾26克 大枫子25克 荆芥18克 防风20克地骨皮25克 红花30克 黄精22克。
用6%的冰醋酸溶液浸泡粉碎后的中药,溶液以浸没过中药为原则,浸泡14天,过滤,在滤液中兑入滤液重量的1.2%的苯甲酸,制得本发明中西药制剂。
实例1王××,女,38岁,左手掌处起丘疹,水疱一年余,后患处皮肤发生鳞屑角化,渐发展至大半个手掌。初诊镜检真菌阳性,手足癣。用该制剂治疗一周后,角化的鳞屑开始变软、变薄,镜检即为阴性。使用两周后,皮损完全恢复,痊愈。再作镜检得到证实。
实例2刘××,男,45岁,两足掌缘,左手掌起角化、鳞屑、浸润斑片3年余,曾确诊手足癣。来我处初诊,真菌镜检阳性(红色毛癣菌)。用该制剂治疗两周后,角化的鳞屑、浸润斑片开始缩小、变软,经连续两次镜检真菌均属阴性。继续两周作巩固治疗,直至痊愈。第三次镜检得到证实确认。
下面为其它一些实施例组成,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实施例4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6,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35份 皂角30份 白矾28份 大枫子20份 荆芥20份 防风18份 地骨皮27份 红花30份。
所用西药重量组成为苯甲酸3.5份 冰醋酸250份。实施例5中西药制剂中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5,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30份 皂角40份 白矾20份 大枫子30份 荆芥20份 防风15份红花30份 黄精25份。
所用西药重量组成为苯甲酸3.5份 冰醋酸500份。实施例6中西药制剂中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3.5,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30份 皂角36份 白矾25份 大枫子40份 荆芥15份 防风20份 地骨皮26份 黄精20份。
所用西药重量组成为苯甲酸4份 冰醋酸400份。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包括中药和西药,其特征在于中药和西药的用量重量比例为20∶(2~7),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木槿皮25~35份 皂角30~40份 白矾20~30份 大枫子15~55份荆芥15~20份 防风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组成中有地骨皮、红花和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三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西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组成中有地骨皮25~30份,红花28~40份,黄精20~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用西药为苯甲酸、冰醋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西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西药的重量组成为苯甲酸3~4份 冰醋酸200~600份。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备料、配药,其特征在于用西药液将中药浸泡,再将滤液勾兑制得中西药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用冰醋酸溶液浸泡,滤液与苯甲酸勾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冰醋酸溶液的浓度为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的浸泡时间为7~15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西药制剂、包括中药和西药,所用中药有木槿皮、皂角、白矾、大枫子、荆芥、防风等,所用西药有苯甲酸和冰醋酸,采取将中药浸泡后,再将滤液勾兑的方法制得。该中西药制剂疗效好,疗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无副作用,价格便宜,其制备方法简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本制剂不仅对手、足癣有特效,同时对霉菌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文档编号A61K31/185GK1235839SQ9811021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5日
发明者魏长才 申请人:魏长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