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克氏针折弯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32606阅读:来源:国知局
095]为了使拨块6拨动克氏针19的过程中不滑脱,可以在拨块6上与克氏针19接触的部位设置弧形槽61,弧形槽61的设置部位如图4所示,使得克氏针19不与拨块6滑脱,也可以在限位柱4上与克氏针19接触的部位设置环槽41,滑槽41的设置部位如图5和图6所示,使得克氏针19不与限位柱4滑脱;当然,这种情况虽然能够使克氏针19弯曲形成钩状,但是使转轴3转动比较困难。
[0096]为了容易转动转轴3,需要为转轴3提供扭矩,并使得转轴3能够旋转超过90度,为此,所述底座5与钳头的钳头一侧固为一体,钳头的另一侧通过钳头开合为转轴3提供扭矩,但钳头开合的最大角度一般为45度,要想使转轴3旋转超过90度,就要在钳头的主转轴33与转轴3之间设置增速装置(也就是减速装置),例如在主转轴33固定45度角的扇形齿轮,在转轴3固定90度角的扇形齿轮,两个扇形齿轮完全啮合,使主转轴33旋转45度带动转轴3旋转90度,就能够实现;当然,扇形齿轮也可以是完整齿轮,这种情况图中没有示出。
[0097]如图7所示,在钳头的主转轴33设置导杆9,就是前述钳头的另一侧(与连杆机构的滑块一样),导杆9上设置滑块10与连杆机构的滑块一样,滑块10能够沿导杆9滑动,转轴3设置曲柄11,曲柄11与滑块10连接,构成曲柄导杆机构,此时导杆9长度大于曲柄11长度,就能限制滑块10的移动长度,使曲柄11的转动角度小于180度,曲柄11与导杆9同步摆动,只是曲柄11摆动角度大于导杆9摆动角度,调整曲柄11与导杆9长度的比例,适合钳头的开合角度就能实现曲柄摆动90° ;这个实施例作下述改变,在曲柄11上设置滑块10,滑块10沿曲柄11滑动,导杆9与滑块连接,由于曲柄11较短,如图8所示,同样达到曲柄11与导杆9同步摆动的目的;另一种情况,如图9所示,两个相互之间能够转动的滑块10同时在曲柄11及导杆9上同时滑动,也能达到曲柄11与导杆9同步摆动的目的,具体的就选导杆9上设置滑块I 101,曲柄上设置滑块II 102,滑块I 101与滑块II 102之间通过轴103转动连接即可;其实只要曲柄11与导杆9之间联动,就能使曲柄11与导杆9同步摆动;联动的部件不限于滑块10等,上述的联动形式,用圆柱销与槽配合的形式同样能够达到。
[0098]所述圆柱销与槽配合的形式为:为在曲柄11上设挂耳状槽111,导杆9设圆柱销91,圆柱销91与挂耳状槽111挂接。
[0099]所述与底座5固为一体的钳头一侧,与该侧钳头一体的手把81与底座5底边的夹角a为0_180度。
[0100]该侧钳头的手把81与底座5底边的夹角a为90-180度。这样,手的虎口抵住与底座5固定的把手81,四指搬动把手82,使得在折弯过程中,底座5稳定,更符合手握状态的人体工学。
[0101]所述导杆9的转轴与把手82之间联动。
[0102]所述导杆9的转轴与把手82之间联动,为导杆9的转轴与把手82的转轴之间,设置啮合的齿轮91、92。所述齿轮是扇形齿轮。同样,手的虎口抵住与底座5固定的把手81,四指搬动把手82,使得在折弯过程中,底座5稳定,更符合手握状态的人体工学。扇形齿轮节省空间。
[0103]上述导杆9设置为弯曲状,有利于折弯时用力大,复位时用力小的状态。
[0104]如图5所示,钳头的把手8之间可以设置复位弹簧100。
[0105]使用时,握紧钳头把手8,钳头闭合,导杆9向上转动,圆柱销91带动挂耳状槽111向上转动,如图10所示,从而带动拨块6转动,拨块6拨动克氏针19绕成型芯块I弯曲形成钩状弯头,如图11所示;松开钳头把手8,把手8之间的复位弹簧100将把手8张开,钳头张开,导杆9向下转动,圆柱销91带动挂耳状槽111向下转动,从而带动拨块6复位。
[0106]上述钳头两把手的内侧形成钳口 14。该钳口可以对较长克氏针进行剪断,方便使用,达到多种用途的目的。
[0107]如图12上述与底座连接的钳头的把手外侧设置有测量条7,测量条7活动安装在把手上,且把手上设置有与测量条7相匹配的凹槽12,把手上还设置有与钳口 14相匹配的针孔13。测量条的长度与克氏针需要折弯部分的长度相同,当使用时,将克氏针从针孔中穿出,测量条抵住人的皮肤,这样预留的克氏针长度与需要折弯部分的长度一致,伸出针孔的部分被钳口剪断。
[0108]上述挂耳状槽111的中心轴线为直线,如图13所示。如图14、图15所示挂耳状槽111的中心轴线还可以为弧线或者折线。不同结构的挂耳状槽均能够实现使用的目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多种结构的挂耳状槽。
[0109]如图17、图18、图19和图20所示,转动部件与底座5之间设置有转轴限位机构,用于防止转轴脱出。
[0110]如图17所示,转轴限位机构是指伸出轴孔的转轴部分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卡住转轴的卡簧15。
[0111]如图18所示,转轴限位机构是指转动部件的拨块6上设置有卡住底座5边缘的凹槽,且底座与凹槽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0112]如图19所示,转轴限位机构是指转动部件的连接件上设置有“T”形凸块16,底座上设置有与“T”形凸块16相匹配的“T”形槽。
[0113]如图20所示,限位机构是指转动部件的拨块上设置有凸块17,底座5上设置有与该凸块17相匹配的凹槽。
[0114]如图17所示,钳头的主转轴的中心和与底座相连的钳头把手的末端之间的连线,该连线与底座下端面之间的最小夹角a为0°_50°,以适应在不同倾斜角度把克氏针折弯。
[0115]如图21和图22所示,限位柱上设置有侧平面18,该侧平面18在拨块拨动时用于压紧克氏针,拨块转动很小的角度,就能够使圆柱面压紧克氏针;侧平面18与拨块的拨动面19初始状态可以平行,也可以你不平行,拨动面61可以是面,也可以是线。
[0116]所述挡块191为活动挡块,挡块191与转轴3联动。
[0117]所述挡块191置于活动槽195中,限位柱4为凸轮,挡块191与转轴3的凸轮连接联动。
[0118]如图39-41所述限位柱4为凸轮41,为限位柱4设侧平面18。当然,挡块191与凸轮或限位柱4接触的面可以是平面,这样最容易加工,为了更好的夹紧克氏针,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凸轮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更好夹紧克氏针即可。
[0119]工作时,拨块转动很小的角度,就能够使限位柱4从侧平面18转为圆柱面压迫挡块191沿活动槽移动,克氏针在其夹紧槽内被夹紧,而且从根部夹紧,拨块继续拨动,将克氏针折弯为U型,挡块191与槽195之间设限位部件,防止挡块191滑出。
[0120]所述挡块191置于活动槽中,限位柱4与挡块191之间设曲柄,挡块191与转轴3曲轴连接联动。
[0121]侧平面18至限位柱轴心的距离小于环槽41底至限位柱轴心的距离。当限位柱上侧平面处于初始位置时,将克氏针置入限位柱与成型芯块之间,转动转轴,限位柱上环槽将克氏针限位,防止克氏针脱出,当侧平面至限位柱轴心的距离小于环槽底至限位柱轴心的距离时,能够将克氏针压紧。
[0122]所述底座5固定挡块19,该挡块19设在轴孔2周围。
[0123]所述挡块191与芯块I相对,挡块191用于折弯时固定克氏针。这是由于折弯固定克氏针时,限位柱4旋转时压紧克氏针,但限位柱4压紧克氏针时接触面小,接触面下面悬空,克氏针容易在悬空出翘起,影响折弯,设置挡块191是为了防止克氏针翘起。
[0124]所述挡块192为轴孔2内表面与芯块I相对的面伸出底座5,挡块192用于折弯时抵抗限位柱4。限位柱4压紧克氏针折弯时,克氏针对限位柱4有作用力,由于限位柱4比较细,如果材料强度不够的话,容易出现变形或断裂,挡块192对限位柱4施加抵抗力,使得限位柱4承受压力即可。
【主权项】
1.一种骨科克氏针折弯器,成型芯块(I)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设有挡块(19),挡块(19)与芯块(I)构成夹持克氏针的槽,与底座(5)转动连接的拨块(6)用于拨动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拨块(6)在拨动过程中,拨块(6)有两个面与克氏针接触,将克氏针折为U型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设有挡块(19),为底座(5)固结挡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底座(5)转动连接的拨块(6 )用于拨动克氏针,为底座(5 )背面设轴(39 ),与拨块(6 )固定的连接件(31)套接在轴(3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与钳头的钳头一侧固为一体,所述钳头的另一侧作为导杆(9),导杆(9)与连接件(31)之间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9)与连接件(31)之间联动,为导杆(9 )与连接件(31)之间通过连杆(38 )连接,构成连杆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导杆(9)的长度大于连接件(31)的长度。
7.这样导杆(9)转动时,连接件(31)转动的角度大于导杆(9)转动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科克氏针折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与导杆(9)分别连接手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克氏针折弯器,成型芯块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转轴,转轴伸出轴孔构成限位柱,限位柱与成型芯块共同对克氏针定位,转轴通过连接件固定拨块。现有技术中采用钳头,往往是先钳住克氏针,然后在钳住状态下再用力将其折弯,费时费力,本发明绕转轴转动的拨块拨动克氏针绕成型芯块弯曲形成标准的钩状弯头。
【IPC分类】A61B17-88
【公开号】CN104546108
【申请号】CN201310489405
【发明人】王晓, 肖艳, 刘大晗
【申请人】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