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气体输送给用户的患者界面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68231阅读:来源:国知局
系统12附接到所述面罩外壳。面罩外壳14通常由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然而,大体也可设想其它材料。面罩外壳14用作用于保持柔性或柔软衬垫16的保持框架。在使用期间,在将面罩/患者界面10附接到患者面部时,衬垫16接合患者的面部。其用作面罩-患者界面。这些衬垫16通常由硅树脂制成,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凝胶垫,以便在患者面部上形成柔软接触。这些衬垫16的另一功能是患者界面10内部对环绕的外部的密封,以便避免在将压力供应到患者气道时患者界面10与患者面部之间的不期望空气泄漏。衬垫16的形状因此优选地适于用户面部的形状。
[0051]所示出的实例称为所谓的全面罩10,其中衬垫16环绕用户50的鼻部和嘴部。这些全相面罩10通常包括额外的衬垫支撑件18,也称为前额支撑件18,其可以一体地连接到面罩外壳14,且其布置成接合患者50的前额。额外的衬垫支撑件/前额支撑件18主要用于平衡面罩10施加到患者50面部上的力,且机械地稳定面罩外壳14以及用于面罩10的正确且舒适的配合。气体供应软管(未示出)通常连接到连接界面20,所述连接界面优选地附接到面罩外壳14或集成到其中。
[0052]如上文已阐述,图1所示的患者界面10的实例称为所谓的全面罩。然而,应注意,这一类型的面罩在本文中仅出于说明性原因而包含,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核心特征并使其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面罩。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例如)鼻罩、口罩、全面罩或鼻枕块。
[0053]具体地讲,本发明是指用于将气体输送到用户50的患者界面10,其中患者界面10的不同子部分的对准被简化,以便支持用户/患者50将患者界面10的不同子部分更简单和正确地彼此组装或重新组装。换句话说,本发明应当支持用户50在将面罩10拆开以清洗不同的子部分或用新的子部分更换一个或所有子部分之后,将面罩10的不同子部分以正确的方式放在一起。
[0054]在实践中,具体地讲,衬垫16需要被相对频繁地更换或清洗,因为衬垫16通常是磨损部件,其在面罩10的长期使用期间在一定时间量之后会污染或甚至被破坏。
[0055]在必须重新组装面罩10或更换面罩10的特定部件时,用户通常具有如何使面罩10的不同部分正确地彼此对准的问题。然而,面罩10的正确组装是最为相关的,因为否则的话在各部分未彼此正确附接时可以发生空气泄漏。除此之外,不正确的组装也可以导致面罩10的不正确配合,这可以导致患者面部上的压印,从而可以导致在患者50面部上的令人不愉快的红印。
[0056]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患者界面10的第一实施例,其克服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面罩的上述缺点。患者界面10包括第一构件22和第二构件24,其可以可释放地彼此连接。在这一实例中,第一构件22包括衬垫16,或者被实现为衬垫16,且第二构件24包括面罩外壳14或者被实现为面罩外壳14。然而,应注意,术语“第一和第二构件”也可以是指面罩10的其它部分,所述部分可以可释放地彼此连接,例如也可以是指空气供应软管(未示出)和连接界面20(见图1),也就是说,未必如参照衬垫16和面罩外壳14所示。
[0057]在所示实例中,图2a示出了拆开的面罩10,也就是说,处于其中衬垫16(第一构件22)与面罩外壳14 (第二构件24)分离或未连接的状态。与之相反,图2b示出了其中患者界面10的两个构件22、24(衬垫16和面罩外壳14)彼此连接的情况,也就是其中衬垫16插入到面罩外壳14中的情况。
[0058]第一构件22 (在所示实例中为衬垫16)包括第一对准标记26,且第二构件24 (在所示实例中为面罩外壳14)包括第二对准标记28。与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简单对准符号相反,在第一构件22和第二构件24彼此连接时,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 —起协作以形成第三对准标记30。这一第三对准标记30适于指示第一和第二构件22、24的恰当对准。在所示实例中,第三对准标记30指示衬垫16是否与面罩外壳14恰当对准,也就是说,衬垫16是否正确地附接到面罩外壳14。
[0059]第一对准标记26优选地不同于第二对准标记28,且第三对准标记30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是不同的对准标记,在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彼此重叠时,其一起产生第三对准标记30,甚至是与之完全不同的
不己O
[0060]在图2a、b所不的具体实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可以分别是第一构件22(衬垫16)和第二构件24(面罩外壳14)的不同着色部分。衬垫16的一部分32可以是(例如)蓝色的,而面罩外壳14的对应接收构件34可以是(例如)黄色的。衬垫16的部分32 (例如)可以被视为一种环32,其在面罩外壳侧处环绕衬垫16,所述环/部分32可以被放置到面罩外壳14的接收构件34中,所述接收构件被实现为一种凹部或凹槽,其接收衬垫16的所述部分/环32。只要接收构件34是至少部分地透明的,上述着色部(蓝色部分32和黄色部分34)就导致在两个构件22、24之间(在衬垫16和面罩外壳14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绿色的外观。这一绿色外观或绿色部分表示第三对准标记30。
[0061]因此,用户由不同部分32、34的颜色引导。着色环32引导用户将衬垫16正确地放置到面罩外壳14的着色接收构件34中。在上述实例中,在衬垫-面罩外壳界面显现为绿色时,用户可直接看到其是否已用正确的方式插入了衬垫16,且其是否已经相对于面罩外壳14恰当地对准了衬垫16。只要在上述实例中,衬垫环32的任何蓝色部分仍然可见,这就指示了衬垫16相对于面罩外壳14的错误或不正确对准。
[0062]应注意,接收构件34未必需要具有凹部或凹槽的形状。类似地,衬垫16的上述部分32未必需要以衬垫环32的形式实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设想到其它形状或技术设计。大体来讲,独立于这些部分的形式、大小和形状,其在下文中应当被大体标记为第一接触区域32和第二接触区域34。此外,应注意,上述颜色实例仅仅是出于说明性原因而给出的。然而,一般来讲也可以使用其它颜色,例如黄色和绿色、绿色和红色、蓝色和红色等的组合。在上述实例中,第一对准标记26优选地具有与第二对准标记28不同的颜色,且第三对准标记30的所得颜色也与其不同。
[0063]概言之,第一构件22包括第一接触区域32且第二构件24包括第二接触区域34。第一接触区域32包括第一对准标记26,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对准标记被实现为面罩10的第一构件22的着色部分。第二接触区域34包括第二对准标记28,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对准标记被实现为面罩10的面罩外壳14的着色部分。在第一构件22和第二构件24彼此连接时,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2、34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由于这一重叠,着色接触区域32,34的外观改变为表示第三对准标记30的第三种颜色。换句话说,在第一构件22和第二构件24彼此连接时,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彼此协作以形成第三对准标记30。
[0064]要指出的是,根据上述利用着色对准标记26、28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可以覆盖整个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2、34。然而,其也可以仅覆盖这些接触区域32、34的若干部分。为了收到第三对准标记30的良好视觉对比,优选的是将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着色为互补的颜色。然而,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的其它颜色也会针对第三对准标记30导致易于感知且可区分的第三种颜色混合。
[0065]代替使用着色的对准标记26、28,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也可以通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部分来实现,使得在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彼此重叠时立即出现不同的外观的第三对准标记30。例如,这也可以通过利用偏振滤光器实现。
[0066]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是在图3至6中示意性地示出。图3至6是指其中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26、28实现为图标的实施例,这与参照图1所阐释的着色对准标记26、28形成对比。其中的第一对准标记包括视觉图标40的第一部分36,且第二对准标记28包括视觉图标40的第二部分38。换句话说,两个对准标记26、28均由图标40的两个不同部分36、38组成或包括这两个不同部分,并在彼此重叠时形成图标40。
[0067]在图3a、b所示的具体实例中,第一对准标记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