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1119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以及室间隔缺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这三者大约占了整个先天性心脏病的80%。在70年代之前,堵闭手段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在70年代中期,研宄者开始设计并试用了新的非开胸关闭动脉导管及房间隔缺损的方法获得成功,20多年来,先后有多种堵闭装置适用于动物以及临床试验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成熟的是蘑菇或双盘伞形的堵闭装置,其操作比较便捷,但由于该装置金属含量过大,而且金属直接与机体接触,金属在体内的长期毒副作用很难确定,金属过硬容易造成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和机械性刺激,从而导致长期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该装置毒副作用极小,使用非常安全。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包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该工型支架上下两头的两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在工型支架内填充有聚脂纤维,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
[0005]优选的,所述工型支架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径为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
[0006]优选的,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
[0007]由于在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了一层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使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与机体组织接触,避免了金属丝过硬造成的对机体的损伤和刺激,高分子材料将金属丝与组织隔离,从而隔离了金属本身的毒性,减少甚至完全杜绝了封堵装置在体内的长期的毒副作用,而工型金属支架的结构又保证了封堵装置的机械强度。
[0008]本发明经动物试验表明,与传统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相比,其金属毒副作用大大降低,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和机械性刺激非常的小,没有出现一例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工型支架;2、凸粒;3、聚脂纤维;4、聚乌拉坦泡沫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由图1可知,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包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1,该工型支架I上下两头的两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2,该凸粒能增加和机体组织的接触性;在工型支架I内填充有聚脂纤维3,在工型支架I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4。
[0013]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工型支架I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径为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该合金具有超弹性能,其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也大大优于不锈钢,采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为内支撑,将其直径拉小并在保证整个支架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整个装置中的含量。以尽可能减少金属的毒副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
[0015]由于在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了一层聚丙烯酸酯胶或聚乌拉坦泡沫胶4,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使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与机体组织接触,避免了金属丝过硬造成的对机体的损伤和刺激,高分子材料将金属丝与组织隔离,从而隔离了金属本身的毒性,减少甚至完全杜绝了封堵装置在体内的长期的毒副作用,而工型金属支架的结构又保证了封堵装置的机械强度。
【主权项】
1.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该工型支架上下两头的两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在工型支架内填充有聚脂纤维,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支架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径为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包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该工型支架上下两头的两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在工型支架内填充有聚脂纤维,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优选的,所述工型支架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径为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优选的,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本发明经动物试验表明,与传统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相比,其金属毒副作用大大降低,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和机械性刺激非常的小,没有出现一例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IPC分类】A61L31/14, A61L31/10, A61B17/00
【公开号】CN104887279
【申请号】CN201510306024
【发明人】张平, 胡晔
【申请人】张平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