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07491阅读:9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医用敷料依照敷料的材料可分为传统型、天然型和合成型敷料。
[0003]其中,传统型敷料主要包括普通棉纱布、绷带等,这类敷料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但是,其吸水性能较差,并且能与伤口产生粘连,在揭除纱布时伤口易产生二次伤害;
[0004]天然型敷料主要包括壳聚糖敷料、海藻酸盐敷料和胶原敷料。其中,壳聚糖具有激活机体系统、介导机体系统的系列生物学效应,提高吞噬细胞的系统功能,还有抑菌的作用。Rabea EI等对壳聚糖的抗菌活性进行测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发现壳聚糖对这两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Wedmore I等用壳聚糖医用敷料对64例由于战争带来的严重伤害的病人进行止血治疗,治疗部位包括胸部、腹部和颈部等,止血成功率达到97%,其余是由于敷料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口止血失败。但壳聚糖纱布有价格高,制备壳聚糖有严重环境污染的弊端。海藻盐类医用敷料主要是由海藻酸钠、海藻酸锌或海藻酸钙等制成的敷料,这类敷料具有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FAN Lihong等利用海藻酸钠和胶原共混得到的纤维,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负载缓释药物,作为医用敷料可以达到治愈伤口的目的。胶原型敷料是利用从动物中提取的天然蛋白质制备敷料,这类敷料可生物降解和重吸收,无毒性,并且能够为伤口愈合提供营养基础。但同样存在价格昂贵、胶原提纯污染严重问题;
[0005]合成型敷料主要包括水凝胶敷料和药物类敷料。水凝胶医用敷料利用一些具有强吸水性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制备而成,这类高分子结构通过交联可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并且自身带有亲水性基团,能够吸收渗液覆于伤口表面成为一层水凝胶以保护伤口。卢祖坤等以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钠(PAA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用辐射交联的方法,三种原料配比为26:2: 9,制备了一种高吸液能力的医用敷料。药物类敷料是指添加抗菌剂,如磺胺卩比啶银、环丙沙星等,以增加敷料的抗菌性。Fwu-Long Mi等用干湿阶段分离的方法制备了磺胺吡啶银-壳聚糖膜,对烧伤创口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该法原料为合成原料,不能生物降解,而且合成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0006]由于手术、烧伤和慢性溃疡性伤口等方面对医用敷料的需求量大。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对破损的皮肤伤口能够起到屏障作用,避免伤口感染,加快伤口愈合。英国人Winter提出“湿润伤口愈合理论”,即伤口在保持湿润状态下跟有利于愈合,所以可溶、成凝胶性天然纤维素纱布有更好的愈合性能,为了克服普通纤维素可溶纱布无抗菌性、需要每天涂抹抗生素,再更新换纱布的难题,发明了纱布负载无机绿色纳米银可溶抗菌纱布。
[0007]负载无机绿色纳米银可溶抗菌纱布虽然克服了纱布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8]但是在制备负载无机绿色纳米银可溶抗菌纱布时,由于氯代乙酸带入大量的氯离子在乙醇溶液中很难去除,所以很难避免同银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生成纳米氯化银,反应式如下:
[0009](I)Cell -OH+C1 -CH2COONa — Cell_OCH2COONa+Cr
[0010](2) Cl>Ag+— AgCl
[0011]难溶物纳米氯化银或者氯化银存在并附着在可溶纱布上,进入人体后,将导致可溶纱布体内使用的安全性降低;而且,这种污染物的产生将消耗掉一部分银,这对贵金属银就是一种浪费。
[0012]所以,如何避免形成氯化银是制备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其制备过程中无AgCl成分产生,所制备出的负载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上无AgCl成分附着。
[001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控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以避免氯化银的产生。
[001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载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第一步,将经过醚化的可溶纱布,浸入以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溶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溶液中,反应20-40min ;
[0017]之后,加入过量的pH = 8-11的银氨溶液,再反应20min ;
[0018]第二步,室温下,向上述反应体系中,边搅拌边滴加足量的以乙醇为溶剂、抗坏血酸为溶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溶液,反应50-70min ;
[0019]然后,升温至45 °C后,恒温反应30-60min ;
[0020]第三步,取出纱布并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8 %的乙醇水溶液清洗,然后在60-85°C下供干,即得。
[0021]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工艺简单、易控,所制备出的负载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产品具有水溶性、可成凝胶,24h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抗菌率均大于99.99% ;而且,由于无氯化银生成,其使用安全性更高,特别适于用作医用敷料。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选用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银氨溶液中的银进行还原,所获产物成分稳定、无副反应发生(无氯化银生成);且由于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其反应速度适中,不会出现被还原出的银产生团聚现象,从而可以保持所还原生成的银的粒径稳定在纳米级范围内。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烘干温度选择在60-85°C范围(最好是70°C左右),温度太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温度太高促进银的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银而变色;温度为70°C接近乙醇沸点,效率高而又可有效避免氧化反应发生。
[0024]优选为,上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5% ;上述第一步中,反应时间为30min。
[0025]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可在纱布纤维表面均匀成膜,与后面加入的银氨络合物发生作用,一是帮助银离子定位于纤维负电荷区域,所得纳米银均匀分布,不易聚集;二是有助于稳定银离子,使其不与氯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银。
[0026]进一步优选,上述银氨溶液的pH值=9.8。
[0027]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一可以防止pH值太高生成AgOH沉淀,而可以保证银氨溶液稳定性,同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膜产生协同效应,避免银离子同氯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银。
[0028]进一步优选,上述抗坏血酸的乙醇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 ;上述第二步中,反应时间为60min。
[0029]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有效还原银离子,且生成纳米级别的银颗粒。
[0030]进一步优选,上述可溶纱布为羧甲基纤维素可溶纱布。
[0031]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羧甲基纤维素可溶纱布的性能稳定,易溶于水,且成凝胶性好。
[003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0033]1、将醚化的可溶纱布浸入含聚乙烯吡咯烷酮5-10%的乙醇溶液中,反应成膜后,在中等碱性(pH = 9.8左右)条件下与银氨溶液作用,使得银离子更加稳定,不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尤其是使用具抗氧化作用的抗坏血酸还原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作用下的银盐络合物,可有效形成纳米级别的银微粒。
[0034]而在水溶液中能有效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葡萄糖、柠檬酸钠、硼氢化钠等,在聚乙烯吡咯烷酮5-10%乙醇溶液体系却不能制备纳米级别的银微粒;
[0035]而且在乙醇或者水中制备纳米银时总会产生杂质氯化银。
[0036]2、所制备的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其水溶、成凝胶性好,负载纳米银不仅抗菌防感染性强,而且因无氯化银安全性更高,更适合用于医用敷料。
[0037]3、所制备出的产品无氯化银负载;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工艺绿色、环保。
[0038]S卩,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工艺绿色、环保;所制备出的无氯化银负载的纳米银抗菌可溶纱布,其水溶、成凝胶性好,负载纳米银不仅抗菌防感染性强,而且因无氯化银安全性更高,更适合用于医用敷料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羧甲基医用纱布与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