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2949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4)将鬼针草和景天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将上述步骤(I)?(4)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
[0027]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I片,3?8天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28]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虎杖45g草石蚕44g糙苏44g侧耳43g 色赤杨42g海木42g浮小麦41g番红花40g 鬼针草40g柯蒲木39g毛蒌39g黑壳楠37g 景天35g南藤34g驴蹄草34g兰香草32g。
[0029]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0]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虎杖42g草石蚕41g糙苏41g侧耳40g 色赤杨39g海木39g浮小麦38g番红花37g 鬼针草37g柯蒲木36g毛蒌36g黑壳楠34g 景天32g南藤31g驴蹄草31g兰香草29g。
[0031]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2]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虎杖39g草石蚕38g糙苏38g侧耳37g 色赤杨36g海木36g浮小麦35g番红花34g 鬼针草34g柯蒲木33g毛蒌33g黑壳楠31g 景天29g南藤28g驴蹄草28g兰香草26g。
[0033]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施例5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虎杖36g草石蚕35g糙苏35g侧耳34g 色赤杨33g海木33g浮小麦32g番红花31g 鬼针草31g柯蒲木30g毛蒌30g黑壳楠28g 景天26g南藤25g驴蹄草25g兰香草23g。
[0035]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6]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选择确诊的麻醉后切口疼痛患者84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5岁,平均病程I年;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5岁,平均病程I年。
[0037]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8]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2次,每次I片,3?8天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39]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一次I片,一日I次,或遵医嘱。晚餐后用温开水送服,需整片吞服,不要弄碎或咀嚼。
[0040]3、疗效判定:
(O治愈:患者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0041](2)显效:患者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有所好转。
[0042](3)有效:患者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明显好转。
[0043](4)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044]4、结果:
选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愈率59.5%,总有效率95.2%。
[0045]对照组中治愈2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治愈率57.1%,总有效率90.5%。
[0046]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47]典型病例举例:
1、邱某,男,21岁,广东韶关人。患者左脚外侧患鸡眼2年余,走路极度不适,需进行手术挖除。在手术进行前使用麻醉药物,术中无疼痛感,麻醉消失后患者有不适感,且疼痛逐渐加重,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4天后,疼痛症状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48]2、江某,女,30岁,湖南衡阳人。患者上臂划破,伤口约4厘米,进行初步止血后,需要进一步缝合手术。缝合时无疼痛感,麻醉效果很好,但缝合结束后,麻醉消失患者伤口出现疼痛现象,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3天后,疼痛感渐渐消失,服用2个疗程后,伤口疼痛症状消失。
[0049]3、顾某,女,27岁,山西朔州人。患者剖腹产住院,并且用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已排气、无胃肠减压,术后刀口出现疼痛感,且疼痛感发生频率不断增加,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5天后,疼痛感消失,患者留院观察24小时,随访未再出现疼痛现象。
[0050]4、邵某,男,41岁,浙江舟山人。患者股骨头坏死,需进行微创刺钩拨松术治疗。手术进行前,使用麻醉药麻醉,麻醉后进行微创刺钩拨松术手术,术中无疼痛感,术后4个小时后恢复疼痛感,麻醉消失后伤口疼痛感加剧,有时无法承受疼痛,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3天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4天后,疼痛症状消失。
[0051]5、侯某,女,46岁,河北廊坊人。患者患有颈椎病多年,近期入院检查,医生建议进行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进行前,使用麻醉药麻醉,麻醉后进行针刀松解术手术,手术中无疼痛感,但麻醉消失后出现加剧疼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明显缓解,服用5天后,疼痛症状消失,24小时后随访无复发。
[0052]6、孟某,男,53岁,陕西榆林人。患者患破伤风,脚被铁钉扎伤,症状表现为呼吸、说话、吞咽倶感困难,剧烈抽搐,面色青紫,医生给注射麻醉药止痛,将其铁钉从脚上拔除,麻醉消失后伤口疼痛不止,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3天后,疼痛症状消失。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虎杖33?51份草石蚕32?50份糙苏32?50份侧耳31?49份 色赤杨30?48份海木30?48份浮小麦29?47份番红花28?46份 鬼针草28?46份柯蒲木27?45份毛蒌27?45份黑壳楠25?43份 景天23?41份南藤21?40份驴蹄草21?40份兰香草20?3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虎杖36?48份草石蚕35?47份糙苏35?47份侧耳34?46份 色赤杨33?45份海木33?45份浮小麦32?44份番红花31?43份 鬼针草31?43份柯蒲木30?42份毛蒌30?42份黑壳楠28?40份 景天26?38份南藤25?37份驴蹄草25?37份兰香草23?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虎杖39?45份草石蚕38?44份糙苏38?44份侧耳37?43份 色赤杨36?42份海木36?42份浮小麦35?41份番红花34?40份 鬼针草34?40份柯蒲木33?39份毛蒌33?39份黑壳楠31?37份 景天29?35份南藤28?34份驴蹄草28?34份兰香草26?32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虎杖42份草石蚕41份糙苏41份侧耳40份 色赤杨39份海木39份浮小麦38份番红花37份 鬼针草37份柯蒲木36份毛蒌36份黑壳楠34份 景天32份南藤31份驴蹄草31份兰香草29份。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虎杖、浮小麦、毛蒌和南藤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2)将草石蚕、海木、番红花、柯蒲木和驴蹄草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3)将糙苏、侧耳、色赤杨、黑壳楠和兰香草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7K,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4)将鬼针草和景天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将上述步骤(I)?(4)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虎杖、草石蚕、糙苏、侧耳、色赤杨、海木、浮小麦、番红花、鬼针草、柯蒲木、毛蒌、黑壳楠、景天、南藤、驴蹄草和兰香草;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对治疗麻醉后切口疼痛具有显著疗效,且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麻醉后切口处的疼痛,成本低廉,奇效实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K36/899, A61P29/00
【公开号】CN105012738
【申请号】CN201510449522
【发明人】王建越
【申请人】王建越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