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咽部吸引管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13180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设计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 “正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实施例一
[0040]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咽部吸引管103的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体101和用于吸取患者咽部分泌物的咽部吸引管103,气管导管体101与咽部吸引管103 —体成型,咽部吸引管103与气管导管体101的外壁连接、且固定于气管导管体101的正后方(指病人仰卧位,成功插入气管导管固定后的摆放位置,头为上,脚为下,鼻为前,枕为后)。本实施例中,咽部吸引管的直径与吸痰管F16的直径相当,约为5.33mm。
[0041]气管导管的主体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气管导管无差别,如图1所示,气管导管体101,气管导管体101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06及用于给气囊注入气体的气囊注气管104,弧形气管导管体101设置有尖端开口 108,邻近该尖端开口 108处的气管导管体101的侧壁设置有侧壁开口 107 ;气管导管体101还设置有囊上吸引管110,其一端内的囊上吸引管开口111邻近气囊106,气管导管体101标有刻度标识。
[0042]在气管导管上设置咽部吸引管103,利用该咽部吸引管103将患者咽底积聚的分泌物吸除。经口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体101进入患者的气管内,同时将咽部吸引管103也插入了患者的喉咽部,如此,在气管导管留置期间,可以保持咽部吸引管103 —直留置于患者的喉咽内,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咽部吸引管103的远端开口 109来吸取分泌物。由于咽部吸引管103 —直留置于患者的喉咽内,不需要按目前常规用吸痰管频繁进出咽部进行吸引,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粘膜损伤出血。
[0043]咽部吸引管103的一端位于邻近挡板处,以便对咽部的分泌物进行吸除,咽部吸引管随气管导管体于距门齿线下方3.5cm处与气管导管体分离,延长管伸出患者口腔外外接胶管接头。咽部吸引管103于门齿线下方3.5cm处与气管导管体101分离,则咽部吸引管103与气管导管体101之间于门齿线附近处相对独立,可以更方便于各个设备的连接和气管导管体101的固定,防止咽部吸引管103与气管导管体101在门齿线位置仍联合在一起影响气管导管体101的正常固定。
[0044]图2所示咽部吸引管103的远端开口 109,距离咽后壁太远,在患者常规30度抬头仰卧位情况下,难以有效吸除小量积聚的咽部分泌物,因此,较佳地,采取使咽部吸引管103邻近挡板的一端背离气管导管体101弧形向下向后弯折形成前折部201的设计,前折部201与气管导管体101垂直,前折部的端口与气管导管体的距离1.2cm,前折部201的端部置于挡板的水平线平齐位置,当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病人抬头30度仰卧位,前折部201垂直指向患者的咽后壁,吸引管端口将自然靠近咽底部最低处,清除分泌物更彻底。此外,由于前折部201的端部(即远端开口 109)贴近患者的咽部粘膜,通过设置于前折部的远端开口 109吸除分泌物时,开口容易对粘膜造成吸附损伤。基于上述情况,前折部201的端口封闭,即远端开口 109封闭处理,而将开口设置在前折部的侧管壁,也就是在前折部201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吸引口 202,两个吸引口 202沿咽部吸引管103的轴向的对称分布,两个吸引口 202距离前折部201的端部3mm。如此,吸引分泌物时,前折部201的端口不会对咽部的粘膜产生吸附作用,咽部吸引管103吸除分泌物时通过位于前折部201侧壁的吸引口 202产生抽吸动作进行,而位于前折部201侧壁的吸引口与粘膜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并被前折部201的端部阻挡,故侧壁的吸引口 202也不会对咽部的粘膜产生吸引附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粘膜的吸附损伤。
[0045]优选地,带咽部吸引管103的气管导管还包括:挡板,挡板105套设于气管导管体101的一端,挡板位于气管导管体的气囊上方,挡板105与气管导管的气囊106的距离为3.5cm,圆环形,大于气管导管体101约0.35?0.40cm,厚度约0.30?0.35cm。挡板可米用柔软的硅胶材质制作而成,避免其硬度过大而对粘膜造成损伤。当气管导管成功插入后,挡板105可以防止口腔中的分泌物沿气管导管体101流入声门,减少吸入的发生。另外,当气管导管成功插入声门后,向前轻推导管体,使挡板105轻靠在喉门上,则表明气管导管已经插入到指定位置。此时,转动管体,使咽部吸引管前折部垂直指向咽后壁,气囊注气调整压力为20?30cm左右以初步固定插管深度,这样就可将咽部吸引管定位,使咽部吸引管103的端部定位于咽底的位置,从而更有效地对咽底积聚的分泌物进行较彻底吸除。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气管导管转动的角度,气管导管还设置有黑色标志线。黑色标志线设置于气管导管体的末段,且位于气管导管体前管壁的正中线上,黑色标志线的一端位于门齿线前3.0cm处。当气管导管成功插入声门时,向前轻推导管体,使挡板轻靠在喉门上,并转动导管体,使所述咽部吸引管前折部垂直指向咽后壁,从而将咽部吸引管的管口位置限定于患者的咽底位置,气囊注气后气管导管体初步固定,最后于口周固定时,使标志线位于前正中方向,并记录插管深度。
[0046]为了保持患者咽部的清洁,气管导管还包括有第一冲洗管102,第一冲洗管102嵌设于气管导管体101的前壁内,第一冲洗管102 —端于距离挡板上缘1.5cm处向气管导管体外设置开口,第一冲洗管102随气管导管体101出门齿线3.0cm后与气管导管体101分离,延长管另一端外接注射器套头。第一冲洗管102用于对患者的喉咽部进行冲洗,使其保持干净润湿。
[0047]实施例二
[0048]参阅图5至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0049]带咽部吸引管103的气管导管还包括:第二冲洗管302,第二冲洗管302嵌设于与气管导管体101相连接的咽部吸引管103的前壁内。第二冲洗管302 —端的开口位于两侧吸引口 202下后方管腔内,且靠近咽部吸引管103的端口处(即前折部的端口处)。第二冲洗管302随咽部吸引管103出门齿线3.0cm后与咽部吸引管103分离,延长管外接注射器套头。第二冲洗管302可实现对咽部吸引管103的吸引口及管腔进行冲洗,使其保持通畅,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咽底部进行冲洗,保持咽底部的清洁。
[0050]进一步地,带咽部吸引管103的气管导管还包括第三冲洗管301,第三冲洗管301嵌设于咽部吸引管103的后管壁内,第三冲洗管301 —端于病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