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胰腺癌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273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胰腺癌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1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CN200880126046.0的分案申请,原申请是国际申请号PCT/ EP2008/068289于2010年8月2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胰腺癌的治疗性处理。其特别涉及用于治疗该癌症的新组合物和相关 治疗性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3]膜腺癌是法国的第六大常见的癌症死因(在2000年有7181例死亡),并且是工业化 国家中第五大常见的癌症死因,在美国,其成为第四大常见的人类死因。在法国,其发病率 为每年5至1〇/1〇〇,〇〇〇个居民,并且每年在轻微增加(1至2%)。其占消化系统癌症的7%,并 且侵袭男性(60%)更多于侵袭妇女(40%)。因为诊断经常在晚期才进行,所以在一半病例 中检测到转移,结果是该癌症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几个月,5年存活者为4至6%。所有阶段 的中位存活期为4至7个月,在已进行切除术的患者中,其增加了 15至18个月。
[0004] 如果肿瘤不可进行手术或者显示出转移,则对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知情患者可以 考虑进行化疗。应答率为大约15至30 %。使用的药物为吉西他滨(Burris等,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1997,33:18-22)、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钼的组合(Zhao等,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6(5) :461-463)以及5-氣尿啼啶与钼衍生 物的组合。这些化疗使得可中度地增加伴有转移的患者的中位存活期,在没有治疗下,其存 活期为4至6个月。
[0005] 尽管记录到新的化疗的进展,但胰腺癌的预后仍然非常差。甚至在为了治愈目的 而进行手术的患者中,由于局部的转移性复发,5年存活率仅为约20%。
[0006] 面对与胰腺癌相关的严重性和非常差的预后,以及尤其是其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日 益增加的发病率,存在提出比目前提议的治疗更有效的替代性治疗的实际需要。
[0007] 天冬酰胺酶是一种由细菌微生物(大肠杆菌(E . coli )或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产生的酶,其已被用于抗白血病化疗约30年。该酶水解并消耗天冬酰胺(用 于产生细胞生命必需蛋白质所不可缺少的氨基酸)。现在,与正常细胞形成对照,某些癌性 淋巴母细胞不具有自身产生天冬酰胺的能力,其依赖细胞外来源合成它们的蛋白质。用天 冬酰胺酶处理从这些细胞中去除该必要组分,并因此导致其死亡。这种抗有丝分裂剂对肿 瘤细胞具有选择性。
[0008] 然而,天然的天冬酰胺酶诱导产生循环抗体,这导致天冬酰胺酶的清除增加以及 变态反应,有时变态反应非常严重(Wang B等,Leukemia,2003;17(8):1583-1588)。而且,该 酶的半衰期短(24小时)迫使需要反复注射和住院治疗。这些主要限制导致开发出PEG化形 式即PEG-天冬酰胺酶,其已被FDA批准用于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LAL)的一线治疗。
[0009] 在20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作者研究了体外天冬酰胺酶对人胰腺癌细胞系的作用。 [0010] 天冬酰胺酶对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作用的第一个证据由par Yunis等描 述于 1977年(Yunis AA等,Int J Cancer,1977;19(l):128-35)。在MIA Paca2细胞的存在下 培养的天冬酰胺酶对于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作用,在O.lIU/ml的浓度下抑制全部细胞生 长,在0.5和lIU/ml的浓度下细胞死亡。
[0011] 该作者还表明该作用对胰腺细胞具有特异性,因为天冬酰胺酶(以lIU/ml的浓度 使用)对于另一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具有作用。但是观察到天冬酰胺酶对人的肺细胞 和黑素瘤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该作者没有确定MIA Paca-2细胞对天冬酰胺酶的敏感性的 机制。
[0012] 第二年,Wu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对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这些结果(Wu M.等, Int J Cancer,1978 22(6):728-33)。尽管所述机制仍然不够明晰,但这些作者提出天冬酰 胺酶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生。
[0013] 用另一种酶不动杆菌属谷氨酰胺酶天冬酰胺酶(AGA)也得到了这些结果,其效力 比天冬酰胺酶好(WU MC等,In ¥丨杜〇,1982年9月;18(9):750-4)。作者表明在0.002511]/1111 的浓度(在该浓度下,天冬酰胺酶无效)下,该酶完全抑制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生长, 并且该活性也通过该酶的谷氨酰胺酶活性而产生。
[0014] 在 1977年,Lessner et coll · (Lessner HE,等,Digestion,1977,16(3): 255)发表 了描绘L-Asp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的临床试验,然而,它们已经显示出对于两名患者 而言无应答,且显示出副作用。在公布了 II期临床试验期间得到的结果后,人们对于使用天 冬酰胺酶治疗胰腺癌的兴趣突然停止(abrupt halt),所述II期临床试验旨在测试天冬酰 胺酶在治疗胰腺癌中的效力(Lessner HE等,Cancer Treat · Rep ·,1980;64:1359-1361)。向 十名不能动手术的胰腺癌患者静脉内(IV)注射1000IU/kg/天的大肠杆菌天冬酰胺酶。很快 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早早停止治疗。因此,进行的唯一临床试验得出结论:在胰腺癌 的情况下,天冬酰胺酶没有任何治疗益处。
[0015] 最近,已经看到人们对有关PEG化形式天冬酰胺酶之研究的兴趣恢复了。
[0016] 在1999年AACR大会上介绍的临床前研究(Denis LJ等,Proc Am Assoc Cancer Res,1999:第23页)中,加入1 IU/ml的PEG-天冬酰胺酶使得可抑制细胞生长61%(10六?&。&-2)、100%(PANC-l)和51%(对于在10IU/mlPEG-天冬酰胺酶存在下孵育的BxPC-3细胞)。对 于MIA Paca-2和PANC-1细胞,PEG-天冬酰胺酶的IC5Q分别为0.13和0.25IU/ml。作者还通过 将MI A Paca-2细胞植入裸鼠中进行了体内实验。在通过注射PEG-天冬酰胺酶(每天12.5IU/ g或25IU/g,i/p)14天并且与或不与吉西他滨一起处理(在第1、4、7和10天,80mg/kg,i/p)这 些小鼠后,作者观察到细胞生长抑制59 % (单独的PEG-天冬酰胺酶)、63.5 % (单独的吉西他 滨)和85.9 % (PEG-天冬酰胺酶和吉西他滨)。
[0017] 在2006年AACR大会上介绍了补充结果(Supra P.等AACR,2006年11月)。该研究给 出了对PEG-天冬酰胺酶(Onca.Sp.ftr?,Enzon Pharmaceuticals)治疗实体瘤(胰腺、卵巢 和淋巴瘤)的体外和体内评价。PEG-天冬酰胺酶的体外细胞毒性(IC5Q) S〇.27IU/ml(PANC-1)、0 · 66IU/ml(MIA Paca-2)、0 · 46IU/ml (PANC 10 · 05)和大于20IU/ml (CFPAC-2和AsPC-1)。 在植入小鼠中的MIA Paca-2细胞(2.5 X106个细胞)的异种移植物上测定了PEG-天冬酰胺 酶的体内效力。因此,用PEG-天冬酰胺酶(0.8kIU/kg)处理使得可减小肿瘤体积14%,吉西 他滨(80mg/kg)能够减小29 %,两者的组合能够减小48 %。PEG-天冬酰胺酶 (Oncaspari))和吉西他滨(Gemzar⑩)的组合对于实体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0018] 由于天冬酰胺酶已经使用超过了30年,与该酶相关的不期望的作用是众所周知 的,主要的一个是具有某些临床症状的变态反应、糖尿病和胰腺炎、精神障碍和凝血障碍。
[0019] 施用天冬酰胺酶会引起男性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由 于天冬酰胺酶分子量高(> 100,〇〇〇Da)及其蛋白性质,其为一种直接免疫原(direct immunogen)。超敏反应可来自IgE依赖性机制(传统意义上的过敏)或补体的活化。在许多患 者中,其导致形成特异性抗体。天冬酰胺酶引起具有中和性质的特异性循环IgG的出现,该 性质表现为酶清除的增加和其治疗效果的降低(Muller HJ,Boos J.,Crit Rev Oncol/ hematol 1998; (28) :97-113)。尽管已利用三种形式的天冬酰胺酶(大肠杆菌、欧文氏菌属 (Erwinia)和PEG-天冬酰胺酶)观察到了这些抗体,但是PEG形式似乎是免疫原性最小的。
[0020] 症状最常见为单纯的局部红斑,或者甚至仅为注射部位的疼痛,直到喉水肿、支气 管痉挛和/或低血压,在大多数严重病例中,特别地为一般性过敏性休克(Zubrod CG, Pediatrics,1970;(45):555-9)。
[0021] 由天冬酰胺酶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的发病率不太确定:5至70%的治疗患者。平均 而言,1/4的儿童出现严重反应(Math6 G,Amiel JL,Clarysse A,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l970(33):279-87;W〇〇 MH等,Leukemia,1998 Oct;12(10):1527-33;W〇〇 MH,Hak LJ, Storm MC,Sandlund JT,Ribeiro RC,Rivera GKJ Clin Oncol,2000Apr;18(7):1525-32)。有多种因素可解释该差异:天冬酰胺酶的制剂来自不同菌株、伴随治疗的使用或施用 途经(静脉内注射(IV)或肌肉内注射(IM))。在一个治疗周期内和两个疗程之间的间期中, 反应的频率随注射次数而增加(Math6l970)。
[0022]特异性抗体或超敏反应的发生是治疗中断的常见原因 (Wo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