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71776阅读:来源:国知局
纤维内部混炼表面活性剂、 在纤维表面涂敷表面活性剂等)等。
[0045] 另外,在本发明的无纺布中除了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之外,也可以还含有其他的 构成纤维。其他的构成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等)、再生纤维(例如人 造纤维、醋酸纤维等)、无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等。此外,也可以在无纺布中混 合有皮芯型纤维、并列型纤维、海岛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类型的纤维;扁平、Y型、C型等 异型纤维;潜在卷曲或者可视卷曲的立体卷曲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载进 行分割的分割纤维等。
[0046] 而且,无纺布1是通过将作为材料的片状的加工前的无纺布向第1面2侧的方向和 第2面3侧的方向、即上方和下方交替地折回而形成的大致波型的无纺布,因此,其成为这样 的结构:利用朝向第1面2侧、即朝向上方折回的部分形成有前述的多个凸部4,利用朝向与 该凸部4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即朝向下方折回的部分形成有前述的多个沟部5。
[0047] 凸部4朝向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片材面)中的第1方向X连续地延伸设置,并且在第 2方向Y上以预先确定好的间隔设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4均朝向第1方向X连续地 且与其他的凸部4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
[0048] 另一方面,沟部5在第2方向Y上的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沿第1方向X延伸设 置。
[0049] 该沟部5具有:第1凹部11,其具备位于比凸部4的顶部4a处的第1面2的位置靠第2 面3的方向、即下方的位置的第1底部12;以及多个第2凹部16,其在第1凹部11内沿第1方向X 不连续地设置,形成为开口于第1底部12的凹陷状。
[0050] 第1凹部11在第2方向Y上与凸部4形成为一体。此外,该第1凹部11的第1底部12的 最大部分的厚度(第1面2和第2面3之间的最大距离)在该无纺布1中为最厚,第1底部12整体 成为弹性优异的部分。另外,形成在无纺布1上的多个第1凹部11均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宽度。 [0051]第2凹部16具有俯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上方观看)呈大致矩形的开口,其整体 向无纺布1的下方侧突出而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内部空间。此外,第2凹部16在各沟部5的第 1方向X、更具体地讲是第1凹部11的第1方向X上以恒定的间隔配设,这些各第2凹部16形成 为相对于其他的第2凹部16互相独立的状态。
[0052]并且,该第2凹部16包括:立壁状的周壁部17,其从第1底部12朝向作为与凸部4突 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的下方延伸设置;以及第2底部18,其在该周壁部17的与第1底 部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下方侧的端部以堵塞该端部的方式设置,位于比第1底部12靠第 2面3的方向、即下方的位置。
[0053]第2底部18通过将构成无纺布1的纤维在上下方向上压缩而形成,其在无纺布1中 纤维密度最高,而且刚度也最大。
[0054] 并且,该第2底部18的第1面2(即第2凹部16的内部侧的面)和第2面3整体形成为大 致面状。
[0055]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无纺布上设置第2凹部是为了极力减少沟部的沟底、更具体 地讲是第1凹部的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并且假使在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时,也极力减 小其接触面积。
[0056] 即,本发明的无纺布例如在吸收性物品中用作顶层片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第2面 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接合,在该状态下易于按照凸部、接着是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顺序 与皮肤接触。此时,凸部(特别是顶部)几乎不与吸收体接合,柔软性也升高,因此,优选的是 凸部相比于第1底部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更多。另一方面,作为用作顶层片等的无纺布,无纺 布整体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少的话易于感受到柔软性。
[0057]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2凹部而形成不存在第1底部的部分,进一步减小第 1凹部的第1底部中的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尽可能地减少皮肤碰到第1底部的机会而易于与 凸部接触,并且即使假设在皮肤与第1底部接触的情况下,也尽可能地使其接触面积变小。 [0058]并且,将第2凹部设置在第1底部是为了通过将第2凹部设置在与凸部相比不易与 皮肤接触的第1凹部的第1底部,来确保凸部和第2底部之间的距离而尽量减少该第2凹部与 皮肤接触的机会。由此,能够尽量抑制因同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纤维密度较高且刚度也较高 的第2凹部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异物感。
[0059]就本发明的第2凹部而言,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是最接近第2底部 的位置)的第1面(在这种情况下是上表面)侧的高度位置到该第2凹部的底部的第1面的高 度位置的大小取决于无纺布的厚度,但优选为〇 .〇5mm~2mm,更优选为0.075mm~1.5mm,进 一步优选为〇 · lmm~lmm〇
[0060] 若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 位置的大小小于〇.〇5mm,则在形成第2底部时纤维密度变得过低,难以确保刚度,无纺布的 厚度方向上的强度有可能不足。相反若该大小大于2mm,则在将第2底部与吸收性物品的其 他构件、例如吸收体、其他的无纺布、膜等贴合时,第2凹部的周壁部拉伸得过长,无纺布的 厚度方向上的强度不显现,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压缩时感受到硬度。
[0061] 此外,就第2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 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的大小优选为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在这种情 况下是最接近第2底部的位置)的第1面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的 大小的10 %~80 %,更优选为15 %~70 %,进一步优选为20 %~60 %。
[0062]若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的第1面侧的 高度位置的大小小于从第1凹部的第1底部的第1面侧的高度位置到凸部的顶部的第1面侧 的高度位置的大小的10%,则不能充分地确保周壁部上的孔部的形成空间,孔部的形成变 得不充分,无法获得凸部、甚至是作为无纺布的柔软性。相反若该比例大于80%,则第2凹部 变得过深,周壁部的强度下降,易于起毛,因此,皮肤触感有可能下降。
[0063] 此外,第2凹部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长度也取决于沟部的沟宽、即相邻的凸部之 间的距离,但优选为0.25mm~5mm,更优选为0.5mm~3mm,进一步优选为0.75mm~2mm。
[0064] 若第2凹部的第1方向、第2方向的长度小于0.25mm,则第2凹部变得过小,第2底部 的形成变得不充分,因此,第2凹部有可能几乎不发挥功能,相反若该长度大于5mm,则第2凹 部变得过大,有可能易于由皮肤感受到由凹部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
[0065] 此外,周壁部17具有沿着第1方向X形成的一对第1周壁部19、19和沿着第2方向Y形 成的一对第2周壁部20、20。一对第1周壁部19、19彼此配设在相互面对的位置,并且一对第2 周壁部20、20彼此也配设在相互面对的位置。
[0066]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对第1周壁部19、19上分别形成有从第1凹部11的内部 空间通向第2面3的孔部21。
[0067] 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21分别在一对第1周壁部19、19上各设有1个,这些孔部21形 成在第1周壁部19的靠近第2底部18的位置(因而,在1个第2凹部16中存在两个孔部21。)。另 一方面,一对第2周壁部20、20不存在与孔部21相当的部分,第2周壁部20与第2底部28直接 连结。
[0068]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周壁部19上设置孔部21是为了释放与设有孔部21的 沟部5相邻的凸部4的纤维的张力。由此,能够提升凸部4整体或者形成凸部4的纤维移动的 自由度,提升凸部4的柔软性、更具体地讲是凸部4的沿厚度方向(从第1面2朝向第2面3的方 向)的柔软性和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第1方向X、第2方向Y(特别是第2方向Y)滑移时的柔软 性,确保光滑的触感。其结果,能够对凸部4赋予优异的软硬感(沿厚度方向的优异的柔软 性)和沿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的优异的粗滑感(无纺布1的表面(特别是第2方向Y)的优异的 光滑性)这两者,作为无纺布整体确保优异的软硬感和粗滑感,能够实现柔软的皮肤触感。
[0069] 相反地在第2周壁部20上未设置孔部21是为了在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第1方向X、 即凸部4、沟部5延伸的方向滑移的情况下,抑制因存在第2凹部16而产生的台阶勾挂于皮 肤,确保沿无纺布1的第1方向X的光滑性。即,第2周壁部20与第1底部12和第2底部18连续, 没有接缝地成为一体,因此,在使皮肤沿无纺布的第1方向滑移的情况下,皮肤不太会感受 到因存在第2凹部16而产生的第1底部12的台阶,易于沿着凸部4、沟部5光滑地移动。由此, 能够确保利用凸部4的柔软性、纤维的柔软性实现的无纺布1的沿第1方向的光滑性。
[0070] 此外,将孔部21设置在第1周壁部19上的靠近第2底部18的位置是为了通过使孔部 21尽量远离皮肤易于接触的凸部4、第1底部12,从而极力减少孔部21与皮肤接触的机会,难 以感受到不适感或者异物感。由此,能够更稳定地确保使皮肤沿着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滑移 时的光滑性。
[0071] 此外,如图3所示,孔部21具有周缘部22,该周缘部22是通过不将无纺布1所含有的 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而使该热塑性树脂纤维断裂而形成的。在该孔部21的周缘部22包含热 塑性树脂纤维中的、具备通过使该热塑性树脂纤维断裂而形成的断裂端部23a的断裂纤维 23中的该断裂端部23a,不包含利用熔融而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该断裂纤维23的断裂 端部23a是第1周壁部19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纤维,且是通过将该热塑性树脂 纤维在第1方向X上拉伸或者物理地切断从而使其断裂而形成的。因而,该断裂纤维23不会 像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了的情况那样、纤维的端部熔化变圆而导致纤维直径变大或者固 化,而是成为因撕碎而变尖细、或者纤维直径几乎不发生变化的形态。
[0072] 其结果,即使假设皮肤与孔部21的周缘部22接触,由于在该周缘部22中不存在利 用熔融而固化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因此,也能够抑制由僵硬、纤维的勾挂引起的不适感, 并且能够抑制无纺布1的硬度、粗糙。
[0073] 此外,在孔部21的内部空间21a中成为架设在其内部空间21a内的热塑性树脂纤维 24和断裂端部23a伸出到内部空间21a内的一部分断裂纤维23混合的状态,并未成为完全开 放的空间。这样,就孔部21而言,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架设或伸出到内部空间21 a 中,因此,即使假设在皮肤与孔部21接触的情况下,内部空间21a内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也能 够减小第2凹部16的第1周壁部19、第2底部18和孔部21之间的边界、台阶。由此,即使存在孔 部21,也能够维持光滑的皮肤触感,因此,能够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