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512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第一步、安全滑套上料;第二步、针座上料装配;第三步、外壳上料;第四步、外壳滑套装配;第五步、针座添胶固定;第六步、上针点胶;第七步、胶水固化;第八步、针尖硅化;第九步、组装针套;第十步、下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可成功实现安全静脉针中配件之间的组装;配件通过错位多次接料,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组装过程加设多项检测项目,全方位的对配件及中间装配体进行次品筛除,减少次品的出料,提高成品的良品率。
【专利说明】
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用静脉针,特别是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用的一次性静脉针在使用后,从被输液者体内拔出,可能会对医务人员或患者带来危险或二次伤痛,我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43686.X)公开了一种新的安全静脉针,其包括有一针座、一针套、一软管、一接头和一针头,针套套设于针头上,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接头和针座连通,安全静脉针还包括有一滑件、一把手和一限位机构,针座为筒形,针座的一端固定并连通针头,另一端与软管连接;滑件为两端开口的筒形且活动的套设于针座上,滑件在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针头的长度;针座的轴向长度大于针头的长度;限位机构设置于滑件和针座;把手与针座相固定,把手紧靠滑件。通过设置滑件在针座上滑动以遮蔽针头,使得输液后对针头的处理的安全性大幅提升;因为避免了弹簧式针头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0003]静脉针通常采用工人手工装配,但是这样生产的静脉针容易被外界的细菌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静脉针实现了自动化装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13910.3)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医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静脉针包括双叶片针座、钢针和保护套,双叶片针座为分体式结构,该双叶片针座包括叶片部分和插针管部分,本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A、组装双叶片针座;B、组装钢针;C、涂胶;D、胶水烘干;E,组装保护套;F、取料。该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静脉针的自动化组装,但对于具有特殊构造形状的安全静脉针明显不适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关于上述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通过自动化组装快速的对安全静脉针进行组装,且保有较好的组装质量与生产效率,从而提尚成品的良品率。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本安全静脉针包括针座安全滑套、外壳、钢针及针套,本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第一步、安全滑套上料:安全滑套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滑套后旋转放入滑套载具内;
第二步、针座上料装配:针座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护套后经过调向装置调整针座,使其装配面与滑套相对应,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
第三步、外壳上料:外壳经分料装置分料,送料至接料装置,错位接料后平移,放料装置取料旋转放入外壳载具内; 第四步、外壳滑套装配;载有中间装配体一的滑套载具及载有外壳的外壳载具到达该装配工位两侧,滑套取料组件取出中间装配体一,移至装配工位,插接固定组件夹紧外壳及外壳载具,将取出的中间装配体一沿外壳下方的导向组件导向插入外壳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二,装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五步、针座添胶固定:将第四步中的外壳载具固定,微拔出滑套,针座翻转装置将该外壳载具中的中间装配体二取出固定,180度翻转,针座尾管朝上,针座添胶装置向针座与外壳相接处添胶,针座翻转装置将添好胶的中间装配体二翻转回原位,插入外壳载具中,压滑套装置将拔出的滑套压下,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六步、上针点胶:顶针装置顶出料槽中的钢针,钢针沿下针滑道滑至底部,滑道进行左右移动将针尖移至同一方向,压针翻转装置压夹住钢针,旋转使针尖呈竖直状态,取针装配装置将针夹至上述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正上部,点胶装置对钢针尾端点加UV胶,取针装配装置将针插入中间装配体二的针座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七步、胶水固化:通过UV光照射,固化UV胶,使钢针固定在针座内。
[0006]第八步、针尖硅化: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到位后,载具夹紧组件压住中间装配体三,硅化翻转组件整体翻转180度,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尖朝下,下方硅油盒上升,进行针尖硅化,最后硅化翻转组件翻转回原位,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07]第九步、组装针套:针套经上料部出料,送料部送料至底端后由定位部接收,定位板组件夹持住载有中间装配体三的外壳载具,定位部旋转使护套沿定位板组件下滑,护套掉落在钢针上,完成安全静脉针的装配。
[0008]第十步、下成品:夹取部将静脉针成品从外壳载具内取出,投入容料箱内。
[0009]本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滑套与针座先后上料,针座插装入安全滑套内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一;再外壳上料,中间装配体一插装入外壳内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二;再对中间装配体二中针座与外壳的连接部分进行上胶固定;然后中间装配体二通过上针点胶及胶水固化过程将钢针插装在针座上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三;中间装配体三的钢针外再套装上针套最终形成本发明的产品安全静脉针;最后将组装完成的安全静脉针成品取出下料。
[0010]安全静脉针以一个整体可再与导管等其它配件进行组装,从而简化总体的装配难度。
[0011 ]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一步还包括如下工序:
一一、通过错位出料装置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滑套,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一二、通过旋转移料装置,抓取所述错位出料装置中错位活动板上水平放置的滑套,转成垂直状态下的滑套,并将垂直状态的滑套插入输送线上的滑套载具中;
一三、通过CCD检测装置检测滑套载具中的滑套卡扣部位,是否为合格产品;
一四、检测完后的一组滑套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12]通过错位接料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CCD检测记忆原料次品,及时剔除,减少工序浪费。
[0013]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二步还包括如下工序:
二一、错位出料装置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针座,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二二、通过旋转移料装置,抓取定位件中水平放置的针座,变成垂直状态下的针座,并将垂直状态的针座插入水平调向装置的针座治具中;
二三、通过水平调向装置对针座同步旋转90°,使得针座的装配面为水平调向装置的前进方向或者反向;
二四、通过CCD检测装置用以拍照显示当前检测的针座装配面的朝向,并将比对结果记录在CCD检测装置中;
二五、通过旋转调向装置调整针座的前后方向,使得针座治具中的每一个针座装配面朝向相同,并适用于下一步的装配;
二六、调向后的一组针座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随滑套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14]通过错位接料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两次调向使针座装配面与滑套对应一致,大大提高了与滑套的装配成功率。
[0015]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三步还包括如下工序:
三一、将外壳放置在分料机构的料斗里,通过分料机构将外壳从料堆分送至数条分料道内,同时调整外壳状态使朝向一致;
三二、通过送料机构与分料机构的分料道端口对接,将外壳依次有序的水平直送至送料出口;
三三、通过接料机构将送料出口的外壳水平接住,并错位二次接料;
三四、通过取料机构将接料机构上的外壳取出转移至下一工位;
三五、取料机构将外壳放至移料机构上,通过移料机构将外壳移至下一工位;
三六、通过放料机构将移料机构上的外壳水平取出后翻转,竖直放入外壳载具内,外壳随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16]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六步与第七步之间还包括对添好胶的针尖进行二次认面的针尖二次认面工序,通过压面装置对撞使钢针刃面与压面装置的斜面方向吻合,将钢针经过二次微调使其刃面为统一朝向,从而使一个工装载具上的全部钢针的朝向一致。
[0017]上针点胶过程中已对针尖朝向作一次认面,二次认面工序仅需微调即可使其刃面为统一规定的朝向,这样比现有技术中不断搓针才使针尖朝向一致的做法要省力许多,且对钢针的破坏性要小,装置简单高效,成功率高。
[0018]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进行检测的工序,依次通过针面检测装置、针尖毛刺检测装置、胶水检测装置,用CCD检测移动拍照,检测针面方向、针尖是否有毛刺及点胶量是否合格,记忆次品。
[0019]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检测得出的次品进行提前剔除的次品剔除工序,CCD检测记忆的次品,通过次料剔除装置时由不良品取料装置挑出,含次品的载具被次料载具推出装置推出,好的通过进入下一步工序。
[0020]在装针套前对钢针进行检测,排除干扰,工艺设计合理。对记忆的次品及时进行剔除,避免工序的浪费。另外对含次品的载具的及时推出,可保证后续装配过程中载具始终满料,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对后续工位造成干扰影响,特别是检测工位,空料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被推出的载具尚装有良品配件,可人工捡装凑满载具,重新投入输送线,避免物料浪费。
[0021]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中间装配体三进行通气检测,进气装置从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座尾部进气,测试装置在针尖部感应中间装配体三是否堵塞,若无感应则为次品,记忆次品。
[0022]针头在载具上通过夹持工装固定,然后放到测气机构的测试装置与进气装置之间,针座末端与进气装置对应,针头的尖锐端与测试装置的测试弹片相对应,测试时,进气机构向注射针头内通气,如果注射针头无堵塞,在气流的作用下,测试弹片向上弹起,传感器接收测试弹片的运动信号,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接收端,说明此处的注射针头合格,如果针头堵塞或者未完全堵塞,尖锐端的气流的力量不够,无法使测试弹片向上弹起,因此传感器接收不到信号,说明此处的注射针头不合格,测试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生产成本。
[0023]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八步与第九步之间还包括对滑套是否被胶水粘固的滑套防粘检测工序,外壳固定组件固定住外壳载具上的外壳,拉滑套组件上拉滑套,检测滑套是否被粘住,如被粘住,气爪无法上升,气爪上的弹簧拉住感应片使其也无法上升,会停留在传感器位置,如未被粘住,则会随上拉动作离开传感器位置,从而判定是否被粘住,被粘住的滑套为次品,记忆次品。
[0024]加设滑套防粘检测工序,测出次品,提尚成品的良品率。另外通过弹貪的弹性,气爪相当于活动连接在拉滑套组件上,使感应片的位置与滑套的相对位置距离固定,从而检测装置可根据感应片的位置检测出滑套是否能被上拉,设计巧妙高效。当然,本检测工序只要设在上针套与针座、外壳添胶工序之间均可。
[0025]在上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中,第九步与第十步之间还包括对针座是否粘牢在外壳上的顶针座检测工序,上定位部将静脉针成品上方固定,顶起部从下方上顶针座尾管,若针座未粘牢在外壳上,针座将被顶起,检测部无感应,视为次品,记忆次品。当然,本检测工序可设在针座添胶后的任一工序后均可。
[0026]利用上定位部与顶起部相配合对工件进行定位,检测部中的检测块与顶杆同步运动,传感器通过检测块的位移来检测针座的装配是否合格;每一工件均有对应的传感器以及检测块,因此可对每一工件进彳丁单独检测,对每一工件进彳丁精确的检测,从而提尚了成品的良品率。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可成功实现安全静脉针中配件之间的组装;配件通过错位多次接料,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组装过程加设多项检测项目,全方位的对配件及中I司装配体进彳丁次品筛除,减少次品的出料,提尚成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0029]图2是本发明中安全静脉针的配件装配流程图。
[003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装机总图。
[003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滑套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座上料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滑套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座添胶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针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尖二次认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胶水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医疗针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面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次品剔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医疗针测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尖硅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套防粘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组装针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压针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顶针座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成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中,100、针座;200、安全滑套;300、外壳;400、钢针;500、针套;600、安全静脉针;120、中间装配体一;320、中间装配体二; 340、中间装配体三;00、机架;A、滑套载具输送线;B、外壳载具输送线;1、安全滑套上料机构;11、滑套错位出料装置;12、滑套旋转移料装置;13、滑套CCD检测装置;14、滑套载具定位装置;2、针座上料装配机构;21、针座错位出料装置;22、针座旋转移料装置;23、水平调向装置;24、针座CCD检测装置;25、针座旋转调向装置;26、与滑套装配装置;3、外壳上料机构;31、外壳分料装置;32、外壳送料装置;33、外壳接料装置;34、外壳取料装置;35、外壳移料装置;36、外壳放料装置;4、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1、滑套取料组件;42、插接导向组件;43、插接固定组件;5、针座添胶固定机构;51、滑套拔出装置;52、针座翻转装置;53、针座添胶装置;54、压滑套装置;6、上针点胶机构;61、顶针装置;62、下针滑道;63、压针翻转装置;64、取针装配装置;65、点胶装置;6_1、针尖二次认面装置;
7、胶水固化装置;71、UV光源;72、静脉针与针座装配体;7-1、针面检测装置;7_11、检测平台;7-12、驱动组件;7-13、检测架;7-14、检测镜头;7-15、处理器;7-16、光源;7-2、针尖毛刺检测装置;7-3、胶水检测装置;7-4、次品剔除装置;7-41、不良品取料装置;7-42、次料载具推出装置;7-5、医疗针测气装置;7-51、测试装置;7-511、测试架;7-512、测试弹片;7-513、传感器;7-52、进气装置;8、针尖硅化机构;81、载具夹紧组件;82、硅化翻转组件;83、硅油盒;8-1、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1、外壳固定组件;8-12、拉滑套组件;8-13、弹簧;8_14、感应组件;9、组装针套机构;91、上料部;92、送料部;93、定位部;94、定位板组件;95、去静电棒;9-1、压针套装置;9-11、定位单元;9-12、压紧单元;9-2、顶针座检测机构;9-21、定位部;9-22、检测部;9-23、顶起部;10、下成品机构;101、夹取部;102、容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51]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就用于安全静脉针(600),安全静脉针(600)包括针座(100)、安全滑套(200)、外壳(300)、钢针(400)及针套(500),针座(100)、安全滑套(200)装配后形成中间装配体一(120),中间装配体一(120)与外壳(300)装配后形成中间装配体二(320),中间装配体二(320)与钢针(400)装配后形成中间装配体三(340),中间装配体三(340)与针套(500)装配后得到最终产品安全静脉针(600)。
[0052]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对应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机总图。图4-20为组装机上的分机构图。
[0053]本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第一步、安全滑套上料:安全滑套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滑套后旋转放入滑套载具内。
[0054]如图4所示,安全滑套上料机构I包括一滑套错位出料装置11、一滑套旋转移料装置12、一滑套CCD检测装置13、一滑套载具定位装置14;其中,所述滑套错位出料装置11、所述滑套旋转移料装置12以及所述滑套CCD检测装置13依次由后向前设置,且滑套旋转移料装置12和CCD检测装置13分别安装在滑套载具定位装置14两侧。
[0055]安全滑套200从错位出料装置11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12夹取滑套200后旋转放入滑套载具内,进入滑套载具输送线A。
[0056]滑套上料包括如下工序:
一一、通过错位出料装置11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滑套200,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一二、通过旋转移料装置12,抓取所述错位出料装置11中错位活动板上水平放置的滑套200,转成垂直状态下的滑套,并将垂直状态的滑套插入输送线A上的滑套载具中;
一三、通过CCD检测装置13检测滑套载具中的滑套卡扣部位,是否为合格产品;
一四、检测完后的一组滑套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57]通过错位接料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CCD检测记忆原料次品,及时剔除,减少工序浪费。
[0058]第二步、针座上料装配:针座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护套后经过调向装置调整针座,使其装配面与滑套相对应,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
如图5所示,针座上料装配机构2包括一针座错位出料装置21、一针座旋转移料装置22、一针座水平调向装置23、一针座CCD检测装置24、一针座旋转调向装置25以及一与滑套装配装置26;其中,所述针座错位出料装置21、所述针座旋转移料装置22、所述水平调向装置23、所述针座CCD检测装置24以及所述针座旋转调向装置25、与滑套装配装置26依次设置于针座上料的流水线上。
[0059]针座100从针座错位出料装置21调整出料,针座旋转移料装置22夹取护套100后经过针座调向装置23、25调整针座,使其装配面与滑套相对应,由与滑套装配装置26将针座100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200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120。
[0060]针座上料装配包括如下工序:
二一、针座错位出料装置21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针座100,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二二、通过针座旋转移料装置22,抓取定位件中水平放置的针座100,变成垂直状态下的针座,并将垂直状态的针座插入水平调向装置的针座治具中; 二三、通过针座水平调向装置23对针座100同步旋转90°,使得针座的装配面为水平调向装置的前进方向或者反向;
二四、通过CCD检测装置24用以拍照显示当前检测的针座装配面的朝向,并将比对结果记录在CCD检测装置中;
二五、通过针座旋转调向装置25调整针座100的前后方向,使得针座治具中的每一个针座装配面朝向相同,并适用于下一步的装配;
二六、调向后的一组针座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100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200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 120,随滑套载具进入输送线A,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61]通过错位接料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两次调向使针座装配面与滑套对应一致,大大提高了与滑套的装配成功率。
[0062]第三步、外壳上料:外壳经分料装置分料,送料至接料装置,错位接料后平移,放料装置取料旋转放入外壳载具内。
[0063]如图6所不,外壳上料机构3包括用于将外壳分料的外壳分料装置31,用将已分料的外壳平送至端口的外壳送料装置32,用于接料的外壳接料装置33,用于从外壳接料装置33中取出外壳300的外壳取料装置34,用于承接外壳300并移送至放料工位的外壳移料装置35,以及用于将外壳300翻转放入外壳载具的外壳放料装置36。
[0064]外壳300经分料装置31分料,送料至接料装置33,错位接料后平移,放料装置36取料旋转放入外壳载具内。
[0065]外壳上料包括如下工序:
三一、将外壳300放置在分料机构31的料斗里,通过分料机构将外壳从料堆分送至数条分料道内,同时调整外壳状态使朝向一致;
三二、通过送料机构32与分料机构31的分料道端口对接,将外壳依次有序的水平直送至送料出口;
三三、通过接料机构33将送料出口的外壳水平接住,并错位二次接料;
三四、通过取料机构34将接料机构33上的外壳300取出转移至下一工位;
三五、取料机构34将外壳放至移料机构35上,通过移料机构35将外壳300移至下一工位;
三六、通过放料机构36将移料机构35上的外壳300水平取出后翻转,竖直放入外壳载具内,外壳300随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B,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66]第四步、外壳滑套装配:载有中间装配体一的滑套载具及载有外壳的外壳载具到达该装配工位两侧,滑套取料组件取出中间装配体一,移至装配工位,插接固定组件夹紧外壳及外壳载具,将取出的中间装配体一沿外壳下方的导向组件导向插入外壳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二,装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67]如图7所示,外壳滑套装配装置4,包括一滑套取料组件41、插接导向组件42、插接固定组件43,其中滑套取料组件41在输送线A及输送线B来回移动,插接固定组件43安装在输送线B两侧,用以夹紧外壳载具,插接导向组件42安装在插接固定组件43下方。
[0068]载有中间装配体一120的滑套载具及载有外壳300的外壳载具到达该装配工位两侧,滑套取料组件41取出中间装配体一 120,移至装配工位,插接固定组件43夹紧外壳300及外壳载具,将取出的中间装配体一 120沿外壳下方的插接导向组件43导向插入外壳300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二 320,装有中间装配体二 320的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B,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69]第五步、针座添胶固定:将第四步中的外壳载具固定,微拔出滑套,针座翻转装置将该外壳载具中的中间装配体二取出固定,180度翻转,针座尾管朝上,针座添胶装置向针座与外壳相接处添胶,针座翻转装置将添好胶的中间装配体二翻转回原位,插入外壳载具中,压滑套装置将拔出的滑套压下,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如图8所示,针座添胶固定机构5沿输送线B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滑套拔出装置51、针座翻转装置52、压滑套装置54,针座添胶装置53上方安装有针座翻转装置52。
[0070]滑套拔出装置51将载有中间装配体二320的外壳载具固定,微拔出滑套200,针座翻转装置52将该外壳载具中的中间装配体二320取出固定,180度翻转,针座尾管朝上,针座添胶装置53向针座100与外壳300相接处添胶,针座翻转装置52将添好胶的中间装配体二320翻转回原位,插入外壳载具中,压滑套装置54将拔出的滑套200压下,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71]将滑套拔出是为了防止胶水向外壳内渗透从而粘住外壳,避免滑套不可滑动,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翻转添胶,相较从外壳内添胶难度要小许多,且大大减少了残留在外壳内的胶水量,从而避免粘住胶水。
[0072]第六步、上针点胶:顶针装置顶出料槽中的钢针,钢针沿下针滑道滑至底部,滑道进行左右移动将针尖移至同一方向,压针翻转装置压夹住钢针,旋转使针尖呈竖直状态,取针装配装置将针夹至上述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正上部,点胶装置对钢针尾端点加UV胶,取针装配装置将针插入中间装配体二的针座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如图9所示,上针点胶机构6包括一顶针装置61、一下针滑道62、一压针翻转装置63、一取针装配装置64及一点胶装置65,其中顶针装置61、下针滑道62、压针翻转装置63、取针装配装置64由后向前位于外壳载具输送线B—侧,点胶装置65位于外壳载具输送线B另一侧,与取针装配装置64平行对应。
[0073]顶针装置61顶出料槽中的钢针400,钢针400沿下针滑道62滑至底部,滑道进行左右移动将针尖移至同一方向,压针翻转装置63压夹住钢针,旋转使针尖呈竖直状态,取针装配装置64将针夹至上述载有中间装配体二 320的外壳载具正上部,点胶装置65对钢针尾端点加UV胶,取针装配装置64将针插入中间装配体二320的针座100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三340,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74]本实施例中,钢针固定采用的是UV胶,具有固化过程快,无需长距离烘干等优点。
[0075]第七步、胶水固化:通过UV光照射,固化UV胶,使钢针固定在针座内。
[0076]如图11所示,胶水固化装置7包括UV光源71、静脉针与针座装配体72,UV光源71分设在静脉针与针座装配体72两侧,通过UV光反复照射添胶点,固化UV胶,使钢针400固定在针座100内。
[0077]第八步、针尖硅化: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到位后,载具夹紧组件压住中间装配体三,硅化翻转组件整体翻转180度,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尖朝下,下方硅油盒上升,进行针尖硅化,最后硅化翻转组件翻转回原位,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0078]如图15所示,针尖硅化机构8包括载具夹紧组件81、硅化翻转组件82、硅油盒83,其中载具夹紧组件81固设在硅化翻转组件82上,硅油盒83安装在硅化翻转组件82下方。载具条到位后,载具夹紧组件81夹紧载具,硅化翻转组件82带动载具整体翻转180度,下方硅油盒上升进行针尖硅化,完毕后翻转回原位,载具重新进入输送线。
[0079]第九步、组装针套:针套经上料部出料,送料部送料至底端后由定位部接收,定位板组件夹持住载有中间装配体三的外壳载具,定位部旋转使护套沿定位板组件下滑,护套掉落在钢针上,完成安全静脉针的装配。
[0080]如图17所示,组装针套机构9包括上料部91、以及与所述上料部91相连的送料部92,送料部92端部对接有定位部93,定位部93可夹持针套500旋转,定位部93下方设有用以导向针套下滑装配的定位板组件94;所述上料部91内还设有去静电棒95。
[0081 ]针套500经上料部91出料,送料部92送料至底端后由定位部93接收,定位板组件94夹持住载有中间装配体三340的外壳载具,定位部93旋转使护套500沿定位板组件94下滑,护套500掉落在钢针400上,完成安全静脉针的装配。加设去静电棒95,防止因料太轻而吸附,不易下料。
[0082]如图18所示,组装针套机构9后面还设有压针套装置9-1,包括定位单元9_11以及压紧单元9-12,定位单元9-11位于输送线B上载具条的两侧,压紧单元9-12位于针套的上方。通过定位单元9-11对需要装配的工件进行夹紧,同利用定位单元9-11上的两块定位板上的定位槽相组合形成的定位孔对针套进行定位,从而保证针套装配的准确性。另外定位单元9-11中的定位板,在按压过程中,保护保持针套竖直,易于压下。
[0083]第十步、下成品:夹取部将静脉针成品从外壳载具内取出,投入容料箱内。
[0084]如图20所示,下成品机构10包括夹取部101和容料箱102。夹取部101夹取安全静脉针600的针套部位,一体取料,夹取部1I的工装夹板中,一侧有胶条,保护产品不受磨损。夹取部101根据之间记忆的良品及次品,可分两次放料,实现成品完好单独放置。在容料箱102中设置分料板,使成品箱和次品箱在同一位置,但在下料时互不干涉,从而使得下料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下料装置的制作成本。
[0085]第六步与第七步之间还包括对添好胶的针尖进行二次认面的针尖二次认面工序,通过压面装置对撞使钢针刃面与压面装置的斜面方向吻合,将钢针经过二次微调使其刃面为统一朝向,从而使一个工装载具上的全部钢针的朝向一致。
[0086]如图10所示,针尖二次认面装置6-1。对添好胶的针尖进行二次认面,通过压面装置对撞使钢针刃面与压面装置的斜面方向吻合,将钢针经过二次微调使其刃面为统一朝向,从而使一个工装载具上的全部钢针的朝向一致,从而达到行业要求。上针点胶过程中已对针尖朝向作一次认面,二次认面工序仅需微调即可使其刃面为统一规定的朝向,这样比现有技术中不断搓针才使针尖朝向一致的做法要省力许多,且对钢针的破坏性要小,装置简单高效,成功率高。
[0087]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进行检测的工序,依次通过针面检测装置、针尖毛刺检测装置、胶水检测装置,用CCD检测移动拍照,检测针面方向、针尖是否有毛刺及点胶量是否合格,记忆次品。
[0088]如图12、12_1所示,一基于CCD的医疗针检测装置,分别是从斜面检测针面的针面检测装置7-1,从正上面检测针尖的针尖毛刺检测7-2,从侧面检测胶水量的胶水检测装置7-3。其中以针面检测装置7-1为例,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测平台7-11,所述的检测平台7-11上设置驱动组件7-12,所述的驱动组件7-12与检测平台7-11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组件7-12上设置检测架7-13,所述的检测架7-13上设置检测镜头7-14和处理器7-15,所述的检测镜头7-14和处理器7-15与检测架7-13固定连接,所述的检测镜头7-14与处理器7-15电连接;所述检测平台7-11上还设有光源7-16,光源7-16对准检测部位。
[0089]外壳载具依次通过针面检测装置7-1、针尖毛刺检测装置7-2、胶水检测装置7-3,用CCD检测移动拍照,检测针面方向、针尖是否有毛刺及点胶量是否合格,记忆次品,从而可以对次品提如剔除,减少工序的浪费,同时提尚了的成品的良品率。
[0090]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检测得出的次品进行提前剔除的次品剔除工序,CCD检测记忆的次品,通过次料剔除装置时由不良品取料装置挑出,含次品的载具被次料载具推出装置推出,好的通过进入下一步工序。
[0091]如图13所示,次品剔除装置7-4,包括不良品取料装置7-41及次料载具推出装置7-42XCD检测记忆的次品,通过次料剔除装置时由不良品取料装置7-41挑出,含次品的载具被次料载具推出装置7-42推出,好的通过。
[0092]在装针套500前对钢针400进行检测,排除干扰,工艺设计合理。对记忆的次品及时进行剔除,避免工序的浪费。另外对含次品的载具的及时推出,可保证后续装配过程中载具始终满料,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对后续工位造成干扰影响,特别是检测工位,空料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被推出的载具尚装有良品配件,可人工捡装凑满载具,重新投入输送线,避免物料浪费。
[0093]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中间装配体三进行通气检测,进气装置从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座尾管进气,测试装置在针尖部感应中间装配体三是否堵塞,若无感应则为次品,记忆次品。
[0094]如图14所示,医疗针测气装置7-5,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测试装置7-51和进气装置7-52,所述的测试装置7-51包括测试架7-511,所述的测试架7-511上设置若干测试弹片7-512,所述的测试弹片上设置传感器7-513,所述的传感器7-513与测试弹片7-512活动连接,所述的传感器7-513与测试架7-511固定连接。
[0095]对中间装配体二340进行通气检测,进气装置7-52从中间装配体三340的针座尾部进气,测试装置7-51在针尖部感应中间装配体三340是否堵塞,若无感应则为次品,记忆次品O
[0096]针头在载具上通过夹持工装固定,然后放到测气机构7-5的测试装置7-51与进气装置7-52之间,针座100末端与进气装置7-52对应,针头的尖锐端与测试装置7-51的测试弹片7-512相对应。测试时,进气装置7-52向注射针头内通气,如果注射针头无堵塞,在气流的作用下,测试弹片7-512向上弹起,传感器7-513接收测试弹片7-512的运动信号,传感器7-513将信号传递给接收端,说明此处的注射针头合格,如果针头堵塞或者未完全堵塞,尖锐端的气流的力量不够,无法使测试弹片7-512向上弹起,因此传感器7-513接收不到信号,说明此处的注射针头不合格,测试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生产成本。
[0097]第八步与第九步之间还包括对滑套是否被胶水粘固的滑套防粘检测工序,外壳固定组件固定住外壳载具上的外壳,拉滑套组件上拉滑套,检测滑套是否被粘住,如被粘住,气爪无法上升,气爪上的弹簧拉住感应片使其也无法上升,会停留在传感器位置,如未被粘住,则会随上拉动作离开传感器位置,从而判定是否被粘住,被粘住的滑套为次品,记忆次品O
[0098]如图16所示,外壳载具输送线B上还设有用以检测滑套是否被胶水粘住的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外壳固定组件8-11、拉滑套组件8-12、弹簧8-13、感应组件8-14,弹簧8-13穿设在拉滑套组件8-12内,拉滑套组件8-12与感应组件8-14相配合;所述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设在组装针套机构9前面。
[0099]本实施例中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设在针尖硅化机构8与组装针套机构9之间。夕卜壳固定组件8-11固定住外壳载具上的外壳300,拉滑套组件8-12上拉滑套,检测滑套是否被粘住,如被粘住,气爪无法上升,气爪上的弹簧拉住感应片使其也无法上升,会停留在传感器位置,如未被粘住,则会随上拉动作离开传感器位置,从而判定是否被粘住,被粘住的滑套为次品,记忆次品。在上针套前检测滑套即可,避免针套堵住滑套的滑道,影响检测结果。检测滑套可保证滑套为滑动组件,在实际运用中提供保障,测出次品,提高成品的良品率。通过弹簧的弹性,气爪相当于活动连接在拉滑套组件上,使感应片的位置与滑套的相对位置距离固定,从而检测装置可根据感应片的位置检测出滑套是否能被上拉,设计巧妙高效。
[0100]第九步与第十步之间还包括对针座是否粘牢在外壳上的顶针座检测工序,上定位部将静脉针成品上方固定,顶起部从下方上顶针座尾管,若针座未粘牢在外壳上,针座将被顶起,检测部无感应,视为次品,记忆次品。
[0101]如图19所示,外壳载具输送线B上还设有用以检测针座是否与外壳粘结牢固的顶针座检测机构9-2,包括上定位部9-21、检测部9-22、以及顶起部9-23;所述上定位部9-21从上方对载具上的配件进行限位,所述顶起部9-23与配件工件下端的针座相抵,所述检测部9-22与所述顶起部9-23相配合。
[0102]上定位部9-21将静脉针成品600上方固定,顶起部9-23从下方上顶针座尾管,若针座未粘牢在外壳上,针座将被顶起,检测部无感应,视为次品,记忆次品。
[0103]利用上定位部9-21与顶起部9-23相配合对工件进行定位,检测部9-22中的检测块与顶杆同步运动,传感器通过检测块的位移来检测针座的装配是否合格;每一工件均有对应的传感器以及检测块,因此可对每一工件进行单独检测,对每一工件进行精确的检测,从而提尚了成品的良品率。
[0104]总体来说,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静脉针组装机,包括机架00,所述机架00上平行设有两条载具循环输送线,分别为滑套载具输送线A及外壳载具输送线B,其中,滑套载具输送线A上沿输送方向依次分布有将相应组件上料到组装工位上的安全滑套上料机构1、针座上料装配机构2,外壳载具输送线B上沿输送方向依次分布有外壳上料机构3、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针座添胶固定机构5、上针点胶机构6、针尖二次认面装置6-1、胶水固化装置7、针面检测装置7-1、针尖毛刺检测装置7-2、胶水检测装置7-3、次品剔除装置7-4、医疗针测气装置7-5、针尖硅化机构8、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组装针套机构9、压针套装置9-1、顶针座检测机构9-2及下成品机构10;所述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位于滑套载具输送线A及外壳载具输送线B之间,且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位于滑套载具输送线A输送方向的针座上料装配机构2后方。
[0105]本实施例中,载具循环线均为直线型,载具均为条形,在载具循环线上相抵,由端部推动前行。通过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使滑套载具输送线A与外壳载具输送线B有了过渡,可将滑套载具输送线A上的配件取出装配在外壳载具输送线B上,而不用双方交叉,减少程序设计上的难度。
[0106]滑套200与针座100先后通过上料机构1、2上料,针座100在针座上料装配机构2中插装入安全滑套200内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一 120;再外壳300通过外壳上料机构3上料,外壳滑套装配机构4将中间装配体一 120从滑套载具输送线A内取出插装入对应外壳载具输送线B中的外壳300内,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二 320;再通过针座添胶固定机构5对中间装配体二 320中针座100与外壳300的连接部分进行上胶固定;然后中间装配体二 320通过上针点胶机构
6、针尖二次认面装置6-1、胶水固化装置7进行上针点胶、针尖二次认面及胶水固化过程,从而将钢针400插装在针座100上装配成中间装配体三340;中间装配体三340依次经过针面检测装置7-1、针尖毛刺检测装置7-2、胶水检测装置7-3进行针体检测,记忆次品,再通过次品剔除装置7-4进行次品剔除,经过初步除次后再通过医疗针测气装置7-5对中间装配体三340进行整体通气检测;然后通过针尖硅化机构8对针尖上硅油,之后通过滑套防粘检测机构8-1进行拔滑套检测;组装针套机构9将中间装配体三340的钢针400外再套装上针套500,经压针套装置9-1压紧滑套,最终形成本发明的产品安全静脉针600;再由顶针座检测机构9-2进行针座粘结检测,最后将组装完成的安全静脉针成品由下成品机构10取出下料。
[0107]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可成功实现安全静脉针中配件之间的组装;配件通过错位多次接料,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组装过程加设多项检测项目,全方位的对配件及中I司装配体进彳丁次品筛除,减少次品的出料,提尚成品的良品率。
[0108]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法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是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本安全静脉针包括针座安全滑套、外壳、钢针及针套,本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第一步、安全滑套上料:安全滑套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滑套后旋转放入滑套载具内; 第二步、针座上料装配:针座从错位出料装置调整出料,旋转移料装置夹取护套后经过调向装置调整针座,使其装配面与滑套相对应,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 第三步、外壳上料:外壳经分料装置分料,送料至接料装置,错位接料后平移,放料装置取料旋转放入外壳载具内; 第四步、外壳滑套装配:载有中间装配体一的滑套载具及载有外壳的外壳载具到达该装配工位两侧,滑套取料组件取出中间装配体一,移至装配工位,插接固定组件夹紧外壳及外壳载具,将取出的中间装配体一沿外壳下方的导向组件导向插入外壳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二,装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五步、针座添胶固定:将第四步中的外壳载具固定,微拔出滑套,针座翻转装置将该外壳载具中的中间装配体二取出固定,180度翻转,针座尾管朝上,针座添胶装置向针座与外壳相接处添胶,针座翻转装置将添好胶的中间装配体二翻转回原位,插入外壳载具中,压滑套装置将拔出的滑套压下,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六步、上针点胶:顶针装置顶出料槽中的钢针,钢针沿下针滑道滑至底部,滑道进行左右移动将针尖移至同一方向,压针翻转装置压夹住钢针,旋转使针尖呈竖直状态,取针装配装置将针夹至上述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正上部,点胶装置对钢针尾端点加UV胶,取针装配装置将针插入中间装配体二的针座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七步、胶水固化:通过UV光照射,固化UV胶,使钢针固定在针座内; 第八步、针尖硅化:载有中间装配体二的外壳载具到位后,载具夹紧组件压住中间装配体三,硅化翻转组件整体翻转180度,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尖朝下,下方硅油盒上升,进行针尖硅化,最后硅化翻转组件翻转回原位,中间装配体三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 第九步、组装针套:针套经上料部出料,送料部送料至底端后由定位部接收,定位板组件夹持住载有中间装配体三的外壳载具,定位部旋转使护套沿定位板组件下滑,护套掉落在钢针上,完成安全静脉针的装配; 第十步、下成品:夹取部将静脉针成品从外壳载具内取出,投入容料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包括如下工序: 一一、通过错位出料装置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滑套,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一二、通过旋转移料装置,抓取所述错位出料装置中错位活动板上水平放置的滑套,转成垂直状态下的滑套,并将垂直状态的滑套插入输送线上的滑套载具中; 一三、通过CCD检测装置检测滑套载具中的滑套卡扣部位,是否为合格产品; 一四、检测完后的一组滑套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包括如下工序: 二一、错位出料装置将不规则的排列放置的针座,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进行错位输送; 二二、通过旋转移料装置,抓取定位件中水平放置的针座,变成垂直状态下的针座,并将垂直状态的针座插入水平调向装置的针座治具中; 二三、通过水平调向装置对针座同步旋转90°,使得针座的装配面为水平调向装置的前进方向或者反向; 二四、通过CCD检测装置用以拍照显示当前检测的针座装配面的朝向,并将比对结果记录在CCD检测装置中; 二五、通过旋转调向装置调整针座的前后方向,使得针座治具中的每一个针座装配面朝向相同,并适用于下一步的装配; 二六、调向后的一组针座由与滑套装配装置将针座插入滑套载具中的安全滑套内,形成中间装配体一,随滑套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包括如下工序: 三一、将外壳放置在分料机构的料斗里,通过分料机构将外壳从料堆分送至数条分料道内,同时调整外壳状态使朝向一致; 三二、通过送料机构与分料机构的分料道端口对接,将外壳依次有序的水平直送至送料出口; 三三、通过接料机构将送料出口的外壳水平接住,并错位二次接料; 三四、通过取料机构将接料机构上的外壳取出转移至下一工位; 三五、取料机构将外壳放至移料机构上,通过移料机构将外壳移至下一工位; 三六、通过放料机构将移料机构上的外壳水平取出后翻转,竖直放入外壳载具内,外壳随外壳载具进入输送线,进行下一步的配件组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六步与第七步之间还包括对添好胶的针尖进行二次认面的针尖二次认面工序,通过压面装置对撞使钢针刃面与压面装置的斜面方向吻合,将钢针经过二次微调使其刃面为统一朝向,从而使一个工装载具上的全部钢针的朝向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进行检测的工序,依次通过针面检测装置、针尖毛刺检测装置、胶水检测装置,用CCD检测移动拍照,检测针面方向、针尖是否有毛刺及点胶量是否合格,记忆次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针体检测得出的次品进行提前剔除的次品剔除工序,CCD检测记忆的次品,通过次料剔除装置时由不良品取料装置挑出,含次品的载具被次料载具推出装置推出,好的通过进入下一步工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与第八步之间还包括对中间装配体三进行通气检测,进气装置从中间装配体三的针座尾管进气,测试装置在针尖部感应中间装配体三是否堵塞,若无感应则为次品,记忆次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八步与第九步之间还包括对滑套是否被胶水粘固的滑套防粘检测工序,外壳固定组件固定住外壳载具上的外壳,拉滑套组件上拉滑套,检测滑套是否被粘住,如被粘住,气爪无法上升,气爪上的弹簧拉住感应片使其也无法上升,会停留在传感器位置,如未被粘住,则会随上拉动作离开传感器位置,从而判定是否被粘住,被粘住的滑套为次品,记忆次品。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针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九步与第十步之间还包括对针座是否粘牢在外壳上的顶针座检测工序,上定位部将静脉针成品上方固定,顶起部从下方上顶针座尾管,若针座未粘牢在外壳上,针座将被顶起,检测部无感应,视为次品,记忆次品D
【文档编号】B05C5/02GK106063958SQ201610570750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0日
【发明人】梁启明
【申请人】梁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