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针以及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981516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气孔40,包含如下方式:在俯视观察时,在被通过基端固定部32将支承部主体34 —分为二的线段(省略图示)划分而成的两个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具备一个通气孔40,在另一方的区域具备两个通气孔40。这样,优选三个以上的通气孔40以基端固定部32为中心有意地分散配置于支承部主体34。
[0115]从上述分散配置的观点来看,如图5(c)所示那样两个以上的通气孔40沿支承部主体34的周向分散配置的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方式而被列举。特别是如图5(c)所示,最好将两个以上的通气孔40相互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散配置。由此,不论医疗用针100的安装角度如何,均能够使从生物体组织产生的汗水从任意或者所有的通气孔40高效地流出、或者气化。
[0116]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0117](I) 一种医疗用针,具备针部、以及支承上述针部的支承部,上述医疗用针的特征在于,
[0118]上述支承部具有支承上述针部的基端部的基端固定部、以及覆盖支承于上述基端固定部的上述针部的挠性的支承部主体,
[0119]上述支承部主体具有呈弯曲形状并从上述针部的上述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开口的凹部,
[0120]在上述凹部形成有从上述凹部的周面贯通至该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的通气孔,
[0121]上述通气孔将在上述凹部的上述周面形成的内侧开口与在上述支承部主体的上述外周面设置的外侧开口连通。
[0122](2)在上述(I)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设置有两个以上。
[0123](3)在上述(2)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沿上述支承部主体的周向分散配置。
[0124](4)在上述(2)或者(3)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隔着上述基端固定部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
[0125](5)在上述(I)?(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至少上述外侧开口在上述基端固定部附近具有一个以上的顶点。
[0126](6)在上述(5)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外侧开口具有从上述基端固定部朝向作为上述凹部的开口的凹部开口的周缘扩径的扩径部。
[0127](7)在上述(6)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外侧开口呈具有隔着上述扩径部与上述顶点对置的弧的形状。
[0128](8)在上述⑴?(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外侧开口呈心形状、扇形状或者水滴形状。
[0129](9)在上述(I)?⑶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外侧开口以及上述内侧开口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0130](10)在上述⑴?(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的开口方向为与上述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0131](11)在上述(I)?(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的内切圆的直径为上述支承部主体的壁厚的三倍以下。
[0132](12)在上述⑴?(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支承部主体具有从作为上述凹部的开口的凹部开口的周缘朝向上述基端固定部延伸的狭缝,
[0133]在比从上述狭缝的上述基端固定部侧的端部绕周向环绕而被规定的分界线更靠上述凹部开口侧的位置,包含有上述通气孔。
[0134](13)在上述(12)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支承部主体具有隔着上述基端固定部对置的一对上述狭缝,
[0135]隔着将上述一对上述狭缝连结的线段在两侧分别配置有多个上述通气孔。
[0136](14)在上述(I)?(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通气孔呈非圆形,以上述基端固定部为中心大致旋转对称地配置。
[0137](15) 一种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用于支承医疗用针的针部,上述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的特征在于,
[0138]具有支承上述针部的基端部的基端固定部、以及覆盖支承于上述基端固定部的上述针部的挠性的支承部主体,
[0139]上述支承部主体具有呈弯曲形状并从上述针部的上述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开口的凹部,
[0140]在上述凹部形成有从上述凹部的周面贯通至该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的通气孔。
[0141](16)在上述(15)所记载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中,上述通气孔设置有两个以上。
[0142](17)在上述(16)所记载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中,上述通气孔沿上述支承部主体的周向分散配置。
[0143](18)在上述(16)或者(17)所记载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中,上述通气孔隔着上述基端固定部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
【主权项】
1.一种医疗用针,具备针部、以及支承所述针部的支承部, 所述医疗用针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所述针部的基端部的基端固定部、以及覆盖支承于所述基端固定部的所述针部的挠性的支承部主体, 所述支承部主体具有呈弯曲形状并从所述针部的所述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开口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形成有从所述凹部的周面贯通至该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的通气孔, 所述通气孔将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周面形成的内侧开口与在所述支承部主体的所述外周面设置的外侧开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设置有两个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沿所述支承部主体的周向分散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隔着所述基端固定部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外侧开口在所述基端固定部附近具有一个以上的顶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开口具有从所述基端固定部朝向作为所述凹部的开口的凹部开口的周缘扩径的扩径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开口呈具有隔着所述扩径部与所述顶点对置的弧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开口呈心形状、扇形状或者水滴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开口以及所述内侧开口呈大致相同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的开口方向为与所述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的内切圆的直径为所述支承部主体的壁厚的三倍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主体具有从作为所述凹部的开口的凹部开口的周缘朝向所述基端固定部延伸的狭缝, 在比从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固定部侧的端部绕周向环绕而被规定的分界线更靠所述凹部开口侧的位置,包含有所述通气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主体具有隔着所述基端固定部对置的一对所述狭缝, 隔着将所述一对所述狭缝连结的线段在两侧分别配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孔。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呈非圆形,以所述基端固定部为中心大致旋转对称地配置。15.一种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用于支承医疗用针的针部, 所述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的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所述针部的基端部的基端固定部、以及覆盖支承于所述基端固定部的所述针部的挠性的支承部主体, 所述支承部主体具有呈弯曲形状并从所述针部的所述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开口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形成有从所述凹部的周面贯通至该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的通气孔。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设置有两个以上。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沿所述支承部主体的周向分散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17所述的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隔着所述基端固定部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使在支承部主体与生物体组织之间产生的汗水良好地气化或者流出的医疗用针以及医疗用针的支承部件。医疗用针(100)具备针部(20)、以及支承针部(20)的支承部(30),支承部(30)具有支承针部(20)的基端部的基端固定部(32)、以及覆盖支承于基端固定部(32)的针部(20)的挠性的支承部主体(34),支承部主体(34)具有呈弯曲形状并从针部(20)的基端部朝前端部开口的凹部(36),在凹部(36)形成有从该凹部的周面(362)贯通至该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364)的通气孔(40),通气孔将在凹部的周面形成的内侧开口(42)与在支承部主体的外周面设置的外侧开口(44)连通。
【IPC分类】A61M5/158
【公开号】CN204890809
【申请号】CN201520484224
【发明人】有川清贵, 铃木稔, 平贺智
【申请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