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87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尤其是安装在真空吸尘器内部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更方便地开闭真空吸尘器集尘单元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真空吸尘器是通过机器内部的真空压将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进行分离,达到对室内进行清洁工作的电器。为了过滤吸入空气中含有的异物,需要安装过滤装置。
过滤装置采用能够通透空气的多孔材质的过滤器,当空气流经多孔材质时能够将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分离。但是多孔材质的过滤器不易于再利用,同时也很难被清洗,因此近来主要采用气旋方式的过滤装置。但是气旋方式的集尘单元不能够分离细小的异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将气旋方式的集尘单元和单独的多孔材质过滤器同时使用。
为了改善所存在的问题,最近推出了在集尘单元里设置多个气旋装置,在无需多孔材质过滤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完成清洁空作的集尘装置。以气旋方式进行清洁工作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在其内部的一定空间内储藏异物,被储藏的异物根据用户的操作会排除到外部。在大部分情况下,异物会堆积到所述集尘单元的下侧,用户会通过集尘单元的下侧盖将异物排除。
但是,对于现有技术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来讲,用户要以双手操作集尘单元才能够开启盖,因此给用户带来较大不便。而且,用户要通过双手近距离操作集尘单元,所以在排除异物过程中,异物会极易弄脏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户用一只手就能开闭真空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器集尘单元开闭装置。提供一种用户在较远距离也能够以一只手开启真空吸尘器,降低异物弄脏用户可能性的真空吸尘器集尘单元的开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包括以一定长度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集尘单元;设置在所述集尘单元的上侧的盖;设置在所述盖上的开闭按钮;与所述开闭按钮相联动的开闭杠杆;与所述开闭杠杆完成挂接动作,并开启/关闭所述集尘单元的内部空间的箱密封部。
所述盖能抓住集尘单元的把手。
所述开闭杠杆沿上下方向设置。
所述开闭按钮为“”形状。
所述开闭杠杆在所述集尘单元的外侧侧面沿上下方向延长而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集尘单元的清洁更为方便,即用户只用一只手就能开闭真空吸尘器,因此可以较方便地使用集尘单元。另外,集尘单元与用户处于较远的位置时也可以用一只手开启,所以对异物的去除工作也比较清洁。


图1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本发明真空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图3本发明真空吸尘器中分离集尘单元的立体图;图4本发明真空吸尘器本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本发明集尘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图3的II-II’剖面图;图7说明本发明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工作的集尘单元立体图;图8图3的I-I’剖面图;图9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包括本体100和连接于本体100吸入侧的吸气管路。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至少安装有吸气风扇及集尘单元,由此将空气吸入后过滤出异物并向外部排出。
吸气管路是利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力将空气与异物一起吸入的管路。具体来讲吸气管路包括吸嘴1,其从外部将空气与异物及灰尘一同吸入;延长管2,其从吸嘴1开始被延长,且根据使用状态能够伸缩其长度;工作手柄3,其设置在延长管2的端部;操作部4,其设置在工作手柄3的前方用户的手指能够接触到的部位上;软管5,其向工作手柄3的后方延长,且根据用户的位置而弯曲;连接件6,其在软管5的端部与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相连接;延长管挂钩7,其位于延长管2或吸嘴1的相应位置上,当真空吸尘器不被使用时,能够将延长管挂住。
操作部4的用户操作信号通过连接件6被输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同时外部空气也要通过连接件6被吸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与之相应,在连接件6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电信号连接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操作部4设置在吸气管路的某一部位上时,连接件6起到传输操作信号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当操作部4设置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上时,连接件6无需信号连接端,只是起到外部空气的吸气通道的作用。
通过吸气管路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内部吸入的空气在本体100的内部被分离出异物后,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外部排出。以下,对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包括第一底盘110,其位于本体100的底部;第二底盘150,其位于第一底盘110的正上方;轮子111,其设置在本体100的后方两侧,使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能够灵活移动;盖200,其设置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上侧;前方支撑件170,其在本体100的前方将盖200与底盘110、150相紧固连接。
在前方支撑件170上连接有连接件6,使外部空气向本体100内部吸入。而且,前方支撑件170能够紧固支撑本体100的前方,并使之保持原样。
第二底盘150位于第一底盘110的正上方,使真空吸尘器美观,同时增加本体100的下侧强度,抵抗外部冲击。
在盖200的后方设置有排气盖301,在排气盖301上形成有本体的排气口302,经此流经本体100的被净化的空气向外部排出。在盖200的上方设置有以一定的铰链轴为中心旋转的移动把手201。移动把手201根据用户的操作,即,若要移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则被竖起来,若要保管吸尘器则被放倒,因此用户使用方便。
在前方支撑件170的后方安装有集尘单元400;在集尘单元400的内部安装有气旋部件,使异物通过空气的气旋作用被分离出。
如图3所示,集尘单元400沿上下方向安装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内部的集尘单元安装部151里。因此,要安装集尘单元400时,只需向下方按压即可,相反,拆卸时只需向上方拉动即可。
在前方支撑件170上形成有本体吸气口171,在集尘单元400上与本体吸气口171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集尘单元吸气口401。在集尘单元400上与集尘单元吸气口401相反的位置上形成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电机的吸气口172相对应,由此流经集尘单元400后被净化的空气向电机方向吸入。
为了减小本体100的体积和使空气的流动顺畅,排气口和电机的吸气口172设计成扁平的长方形状。
以下对真空吸尘器本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在第一底盘110的上侧前方设置有第二底盘150,后方设置有电机机架300。而且在其上侧依次盖有盖200,由此形成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前方支撑件170与盖200相连接的状态下与底盘110、150相结合。而且在电机机架300上,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被吸入的空气,其流动方向垂直弯折后向下方流入。被流入的空气在电机机架300上其流动方向再次水平弯折后向后方排出。
如图5、图8所示,本发明的集尘单元400不使用海绵等多孔过滤器,而是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异物。而且气旋流动分别在相互分开的两个以上的分离箱内进行,将空气中的细小灰尘也能够过滤。
具体来讲,集尘单元400包括多个异物分离箱423、424;集尘体406,其形成有多个异物储藏箱416、417;箱密封部415、402,其在集尘体406的下侧密封,使储藏于异物储藏箱416、417里的异物不被泄漏;排气部407,其位于集尘体406的上方,引导从集尘体406排出空气的流动;间隔部408,其在排气部407的上方以一定间隔形成,使流经排气部407的空气向一个方向流动;盖结构409、410、411、412,其设置在间隔部408的上方。
具体来讲,盖结构包括第一盖410,其构成盖结构的整体;第三盖412及第二盖409,其分别位于第一盖410的前方及后方;盖插件411,其使第一盖410和第二盖409一同固定。盖插件411盖住第一盖410的上侧一部分,因此美化外观,而且能够使第一盖410和第二盖409同时固定。
在集尘体406的内部还设置有圆锥形过滤器405,其使气旋流动顺利分离出异物;阻断部404,其位于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方,防止收集的异物再飞散;防流动板403,其设置在阻断部404的下方,减小做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堆积到储藏箱的内部。在此,阻断部404和防流动板403一体形成,而圆锥形过滤器405单独构成。
另外,通过箱密封部415、402使与其分别对应的储藏箱416、417的下侧被密封。第一箱密封部415与集尘体406相铰链连接,当排除异物时,第一相密封部415通过铰链运动被开启,因此能够方便去除异物。在集尘体406的上侧形成有分离板437,其划分第一异物分离箱423和第二异物分离箱424,且形成流路。
在集尘体406的外侧面形成有导向肋459,当排气部407安装到集尘体406的外部时,容易照准位置,且插入也顺利。导向肋459的上侧边缘平滑弯曲,因此可方便插入排气部407。
在第一盖410的一侧设置有开闭按钮413。而且形成有与开闭按钮413相接触后通过开闭按钮413的推动而进行旋转运动的开闭杠杆414。开闭杠杆414的另一端接触第一箱密封部415。因此,开闭杠杆414通过开闭按钮413的按压动作以一定的铰链轴为中心旋转。在开闭杠杆414的另一端,若第一箱密封部415和开闭杠杆414相断开,则第一箱密封部415由于自重以铰链轴为中心旋转,而堆积在异物储藏箱416、417里的异物由于自重被降落而排除。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用户用一只手抓住第一盖410的把手后,只要以大拇指按压开闭按钮413就能开启所述箱密封部415、402。因此,用户无需用双手操作集尘单元。用户只用一只手在与用户的身体相对较远的位置操作集尘单元,所以异物不易弄脏用户。
以下对所述集尘单元的开闭装置做出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开闭按钮413大约呈“”形状,设置在第一盖410和间隔部408之间的空间内,支撑上下侧。
弹簧447设置在开闭按钮413的下侧部和间隔部408之间,向开闭按钮413提供弹力。因此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开闭按钮413处于在上方的位置。另外,开闭按钮413的侧面通过按钮导向部448被导向,按钮导向部448从第一盖410的侧面向下延长而形成。
在开闭按钮413的下端形成有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454,其与开闭杠杆414相接触。当按压开闭按钮413时,通过倾斜面454开闭杠杆414,以图为基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与倾斜面454对应的开闭杠杆414的上端部上形成有与倾斜面454反方向的倾斜面,此结构使开闭按钮413和开闭杠杆414完成顺利的对应工作。
为了使开闭杠杆414旋转,还包括杠杆铰链451,其形成在集尘体406侧壁的外侧;第一杠杆导向部450及第二杠杆导向部452,其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集尘体406侧壁的外侧;杠杆弹簧449,其设置在开闭杠杆414和集尘体406之间的间隔部上。
现参照图7详细说明集尘单元的开闭动作用户用一只手抓住第一盖410,然后用手指按压开闭按钮413,则开闭按钮413克服按钮弹簧447的弹力向下方移动。此时,通过按钮导向部448所述开闭按钮413向下移动,因此开闭按钮413正确被导向。
由于用户可以用抓住第一盖410的手的大拇指按压开闭按钮413,因此用户可以用一只手同时完成抓集尘单元100的动作和开闭集尘单元100的动作。由于用户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动作,因此可以将集尘单元在远离用户身体的位置上清洁。
在开闭按钮413的下端形成有倾斜面454,其可以将开闭杠杆414的上端部向顺时针方向推动,结果开闭杠杆414以杠杆铰链451为基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开闭杠杆414以杠杆铰链45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开闭杠杆414下端的杠杆挂钩端475和挂钩部438的相互挂接被解除。此时通过自重第一箱密封部415降落,储藏箱416、417内部的异物被排除。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及工作方法能够得到集尘单元使用上的方便。
以下参照图8对集尘单元400的内部构成及集尘单元的工作做出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集尘单元400包括集尘体406;密封部402、415,其可选择地密封集尘体406的下侧;圆锥形过滤器405,其安装在集尘体406的内部,增加集尘效率;阻断部404,其防止堆积的异物再飞散;防流动板403,其降低气旋运动的流速,使异物落底,且防止灰尘的漂浮;排气部407,其设置在集尘体406的上侧,使从集尘体406排出的空气顺畅流动;间隔部408,使流经排气部407的空气流向同一方向;盖409、410、411、412,其设置再排气部407的上侧。
以下说明集尘体406的构成集尘体406以上下延长的多个壁构成,包括最外围的外壁418;位于外壁418里边的中间壁419;位于中间壁419里边的内壁420。中间壁419和内壁420不形成于集尘单元吸气口401通过的间隔上,由此使空气的吸入顺畅。
外壁418和中间壁419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异物储藏箱416;中间壁419和内壁420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异物储藏箱417,内壁420的内部空间构成第一异物分离箱423。只是根据具体集尘单元400的形状,其空间的使用目的会不同。
以下,对本发明的作用及工作以空气的流经顺序做出详细说明首先,空气通过集尘单元的吸气口401流入到集尘单元400的内部。在此集尘单元的吸气口401从外部与前方支撑件170相接触,从内部与第一异物分离箱423相连通,外部空气由此被吸入。在集尘单元的吸气口401的内侧,从内壁420向内侧方向凸出形成有第一流入导向421,因此能够将空气引向第一异物分离箱423的内周面。
在第一异物分离箱423的内部,空气做气旋运动,此时异物向下方降落,净化的空气通过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开孔向上侧方向排出。在此使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目的是由于集尘单元的吸气口401位于上侧,因此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侧产生较高速旋转的气旋运动,而在下侧产生较低速旋转的气旋运动。即,在高速旋转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在稍偏于外侧的位置上旋转,在低速旋转的气旋运动中异物会在稍偏于内侧的位置上旋转,因此考虑到异物分离的效果将过滤器要设计成圆锥形状。
圆锥形过滤器405安装在分离板437的中心部位,而分离板437构成第一分离箱423的上壁。圆锥形过滤器405也可以以可选择地从分离板437分离的结构构成。在圆锥形过滤器405上形成有多个开孔,外部空气透过开孔向内部吸入。
在此,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飞散,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侧设置有阻断部404,如图所示,阻断部404越往下方其长度越长,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的再飞散。在阻断部404的下方以一定间隔形成有防流动板403,所以对已被堆积的异物空气的气旋运动不会起作用,因此也防止异物漂浮的现象。
另外,在第一异物分离箱423分离出的异物被储藏到其下方的第一异物储藏箱416里。为了防止被储藏的异物的泄漏,在第一异物储藏箱41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箱密封部415。
另外,通过圆锥形过滤器405向分离板437的上侧流入的空气已将其较大的异物被分离。所以,还需要进行能够分离出细小异物的二次气旋流动。以下,对二次进行的气旋流动进行详细说明。
流经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空气通过第二流入导向422流入到第二分离箱424的内部。第二流入导向422相切于第二分离箱424的内周面,因此流入到第二分离箱424内部的空气在箱的内部进行气旋运动。
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部通过气旋运动被分离出的异物向底部降落并储藏于第二异物储藏箱417内。为了使降落后的异物不再飞散,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下侧逐渐缩小。而且为了防止堆积于第二异物储藏箱417内部的异物被泄漏,第二异物储藏箱417的下侧部通过第二箱密封部402被密封。
在此,第二箱密封部402通过条状的连接结构与第一箱密封部415相结合。如上所述第一箱密封部415和第二箱密封部402以条状的连接结构相连接是为了增大第一异物储藏箱416的内部容积。换句话说,由于在第二箱密封部402的下端到第一箱密封部415的上端相互隔开的空间内要储藏异物,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储藏更多的异物,要使用条状的占据空间较小的部件进行连接。
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部异物被分离后,流经排气部的吸气口425流入到排气部407里,并储藏于排气部407与间隔部408之间的空间内。在此,排气部的吸气口425的直径要小于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径,由于这样的结构,第二异物分离箱424内的异物向排气部407流向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换句话说,堆积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内部的异物不会通过排气部的吸气口425流出。
在前面已经说明,通过两地方的气旋流动其异物被分离的空气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向电机流入。然后,流经电机的空气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后方排出。
另外,在间隔部408的上侧还形成有一定的盖结构。具体来讲,包括构成整体盖结构的第一盖410;保护第一盖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三盖412及第二盖409;在第一盖410上固定第二盖409的盖插入件411。
以下,参照图9对集尘单元400的工作及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整体动作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外部空气通过与连接件6相连接的本体的吸气口171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内部吸入,并通过集尘单元的吸气口401向集尘单元400的内部流入。而且,在集尘单元400的内部异物被分离后,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向电机机架300的内部流入。
此时,电机机架300处于垂直站立的状态,其流入口面向上方。因此,流经集尘单元400后,以水平方向流入的空气其流向变为下方。最后,流经电机机架300后,通过位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背面的本体排气口302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及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在没有使用多孔材质的过滤器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分离出异物。而且真空吸尘器的使用更为方便,用户只用一只手抓住集尘单元,并用相同手的手指对集尘单元进行开闭。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相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其他的实施例。在此声明,所述其他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一定长度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集尘单元(400);设置在所述集尘单元的上侧的盖(410);设置在所述盖(410)上的开闭按钮(413);与所述开闭按钮(413)相联动的开闭杠杆(414);与所述开闭杠杆(414)完成挂接动作,并开启/关闭所述集尘单元(400)的内部空间的箱密封部(4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410)能抓住集尘单元(400)的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杠杆(414)沿上下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按钮(413)为“”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杠杆(414)在所述集尘单元(400)的外侧侧面沿上下方向延长而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开闭装置,包括以一定长度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集尘单元;设置在所述集尘单元的上侧的盖;设置在所述盖上的开闭按钮;与所述开闭按钮相联动的开闭杠杆;与所述开闭杠杆完成挂接动作,并开启/关闭所述集尘单元的内部空间的箱密封部。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能够较清洁地使用其集尘单元,用户能够以一只手开闭真空吸尘器,因此可以较方便地使用集尘单元。而且集尘单元与用户处于较远的位置时也可以用一只手开启,所以对异物的去除工作也比较清洁。
文档编号A47L9/14GK1875854SQ20051001372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9日
发明者郑会吉, 黄万泰, 金永浩, 黄正裴, 朴民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