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92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籽油的加工提取方法,特别是一种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茶果是茶树的果子及种子,为茶科多年生灌木或大、小乔木植物,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丘陵山区,成熟后的茶果种籽成卵圆形,表面生有细小绒毛,由茶蒲(茶包)和茶籽两部分组成,表面光滑,茶籽包含在茶蒲中,一般1 3粒,茶籽为双子无胚乳种子,外形呈椭圆形或圆球形,背圆腹扁,由茶籽壳和茶仁组成,茶籽全籽含油10% 15%, 油份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壳中含油甚少,通常在0. 左右,除水分外,茶籽仁主要由油脂、淀粉、皂素和蛋白质组成,而茶籽壳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茶籽仁中水份较高,壳中水分甚少,但色素较多,上等茶树籽外表油光发亮,壳质硬脆色深仁粒饱满,壳质薄软色浅。从茶树籽中提取的油脂称为茶籽油,茶树籽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和农药,色清味香,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0%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橄榄油,见表1。其营养和保健功能应在橄榄油之上,用茶树籽油烹制食品,不仅色香味俱全,且适口性极佳。表1 茶树籽油与橄榄油理化指标对比
指标或组成茶树籽油橄榄油碘值(L)/g· (100 g)-l83. 8980--88皂化值(KOH) mg · g-193- 196188 496析光指数(n40)1.460--1. 4641. 468- 1. 470油酸%74-^8765- 85亚油酸%7 4 45维生素E/mg · kg-i10 75070-一 190传统的茶籽榨油方法是将采集后的茶球果晒干,破壳,取出茶籽再晒干,经压胚、 适温蒸炒、压榨、浸出、精炼等基本工序制油,其不足之处在于茶籽要经过蒸炒工序,而蒸炒时的高温易使油中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茶籽本身的香味丧失,传统的精炼工艺对榨出的茶籽毛油要进行真空干燥、真空脱色、高温高真空脱臭加工,同样会造成毛茶油中的生育酚、角鲨烯、留醇、维生素E等的有效成分大量损失及变性;另外,毛茶籽油中含大量较多的杂质,如茶籽壳屑、磷脂、游离脂肪酸等,不仅影响油的外观色泽,也会影响到油的内在品质。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生产茶树油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云南大叶种茶树籽低温压榨及物理精炼生产高纯度茶树籽油的工艺,该工艺能有效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得到优质的茶树籽油。本发明提出的这种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1)将脱壳后的茶籽进行壳仁分离得到茶仁,对茶仁进行低温压榨和油渣分离得毛茶籽油和茶籽饼;(2)对毛茶籽油进行低温结晶养晶和低温过滤得成品低温茶树籽油和茶籽晶体 (淀粉、蜡);(3)上述(1)步骤所得的毛茶籽油进行物理精炼得茶籽精油。为保持茶籽的品质,将采集后的茶籽球果晒干、破壳,取出茶籽再晒干,经0°C 7°C的低温环境贮存,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茶籽后熟。低温贮存后对茶籽进行清理分级,以及磁选除去铁质等磁性杂物。清理采用规格13mmX 8. 5mmX 6mm筛网,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茶籽的黏度大、易粘筛的特点,平筛上层筛孔直径选用了 C 14mm C 16mm,大于茶籽外形尺寸中最大值 1. 5mm 2mm为最佳,下层筛孔直径选用C 5mm C 6mm,略小于茶籽外形尺寸中的最小值, 这样既保证了茶籽的清理效果,又降低了清理次数。清理后的茶籽因颗粒大小不一,不利于脱壳,应进行分级处理,再将颗粒比较均勻的原料进行脱壳处理,保证脱壳效率以及成品茶油质量。采用风力分选器,利用吸式或吹风式使茶籽轧破后仁壳分开,由于比重不同、从而受到气流的作用也有差别,处于气流中的仁壳受到重力、空气浮力和气流作用力的作用,实现仁、壳分离。采用茶籽脱壳机脱壳时,只把茶籽轧破即可,不轧碎茶仁,茶仁中含壳保持在 0. 5%以下。低温冷榨是采用低温冷榨机,入榨温度严格控制在50°C 60°C左右,这样可以避免茶树籽油因高温引起的脂肪酸及油颜色变深,使茶树籽油的有效成分损失,如天然植物脂溶性物质留醇、生育酚及三十碳六烯,俗称角鲨烯等得到很好的保护,保留在油中。低温冷榨后得到的茶籽毛油在进入精炼工序前,为降低其粘度,要升温到50°C 550C,迅速用泵,打入两级4平方YLZ振动排渣立式叶滤机械中,循环过滤,用茶树籽油中所含的油渣不断循环,让油渣在滤叶上铺设不锈钢滤网,油脂穿过滤叶上的滤网进入滤叶净油通道,汇入集油管被弓I出机外,得到茶树籽净油。第( 步的精炼包括水化脱胶、脱酸、活性白土物理吸附剂脱色和水蒸汽蒸馏脱臭。本发明对茶树籽的低温冷榨较之传统的工艺,有效地避免了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茶籽本身的香味的丧失,特别是避免了油中的生育酚、角鲨烯、留醇、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的大量损失及变性,所得毛茶籽油中杂质,如茶籽壳屑、磷脂、游离脂肪酸等大幅度减少,改善了外观色泽,提高了茶油的内在品质。本发明的物理精炼工艺利用一套食用油精炼设备精炼茶油,茶籽原油经振动排渣过滤机过滤除杂,再经过脱胶处理,根据每批原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多少确定是否经过碱炼脱酸,再根据茶籽油的颜色确定是否经过脱色处理,然后将茶籽原油物理脱酸,酸值由5mg/ g左右降到lmg/g以下。在物理脱酸过程中,原油中的过氧化物、臭味物质以及部分色素得到脱除,尤其是游离脂肪酸。本发明提出的制备工艺,所需辅料少,如果茶籽符合国家原料标准,压榨的茶籽原油精炼几乎不用消耗辅料,完全做到纯物理精炼。得到的茶油颜色浅黄,澄清透明,带有茶油原油味道,产品能够达到GB11765-2003 二级油及以上的标准。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茶籽油加工和精炼过程及取得的积极技术效果。(一 )低温冷榨工艺流程低温压榨茶籽油的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二 )茶树籽低温贮存将采集后的茶籽球果晒干、破壳,取出茶籽再晒干,经0°C 7°C的低温环境贮存, 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茶籽后熟。1.茶籽生产加工及输送茶树籽为有机油料,其外壳较脆且极易碎,因此,破碎之前宜采用斗式提升机和带水平搅龙的皮带输送机进行加工生产输送。2.茶树籽清理分级茶籽外壳光滑,散落性好,宜选用装有两层筛网的吸风振动平筛,因吸风平筛效果好,破碎率低。本实施例采用13mmX8. 5mmX6mm的筛网,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茶籽中的细杂黏度大、易粘筛的特点,平筛上层筛孔直径选用了 C 14mm C 16mm,大于茶籽外形尺寸中最大值1. 5mm 2mm为最佳,下层筛孔直径选用C 5mm C 6mm,略小于茶籽外形尺寸中的最小值,这样既保证了茶籽的清理效果,又降低了清理次数。清理后的茶籽因颗粒大小不一,不利于脱壳,应进行分级处理,再将颗粒比较均勻的原料进行脱壳处理,保证脱壳效率,保证成品茶油质量。3.茶树籽磁选筛网筛选后的茶籽进行磁选以去除铁等磁性杂质,采用永磁滚筒、圆筒磁选器及悬挂式磁选装置。4.茶树籽脱壳采用茶籽脱壳机脱壳时,只把茶籽轧破即可,不轧碎茶仁,仁中含壳保持在0. 5% 以下。5.脱壳后仁壳分离采用吸式或吹风式风力分选器,使茶籽轧破后仁壳不同比重的差别、受到气流的作用,处于气流中的仁壳受到重力、空气浮力和气流作用力的作用,得到仁、壳分离。6.茶籽仁低温冷榨采用低温冷榨机,入榨温度严格控制在50°C 60°C左右,这样可以避免茶树籽油,高温引起的脂肪酸及油颜色变深,使茶树籽油的有效成分损失,如天然植物脂溶性物质甾醇、生育酚及三十碳六烯,俗称角鲨烯等得到很好的保护保留在油中。(三)茶树籽毛油油渣分离茶籽毛油通过低温冷榨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渣(8% 10% );在进入精炼工段前为降低茶籽毛油的粘度,升温到50°C 55°C,迅速用泵,打入两级4平方YLZ振动排渣立式叶滤机械中,循环过滤,用茶树籽油中所含的油渣不断循环,让油渣在滤叶上铺设不锈钢滤网,让油脂穿过滤叶上的滤网进入滤叶净油通道,汇入集油管被引出机外,得到茶树籽净油;悬浮杂质(油渣)被截留在滤网表面形成滤饼,当滤饼达到一定厚度(极限拦截量10 12KG/M2)时,用干燥水蒸气吹扫滤饼;降低罐内压力,启动脉冲振动装置将滤饼振离滤叶,打开底部碟阀,借助罐内的剩余压力将滤饼排出罐外,调节所有管路阀门,转入下一个过滤周期。上述所得茶树籽净油,进行低温结晶养晶和低温过滤即可得成品低温茶树籽油和主要由淀粉及蜡组成的茶籽晶体。如果茶树籽油还有其他杂质,不达标时,则按如下步骤进行物理精炼,然后再进行低温结晶养晶和低温过滤。(四)茶树籽油水化脱胶、脱酸连续式加工国标一级食用植物油、即色拉油,采用全不锈钢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茶树籽毛油一水化脱酸、脱胶一离心脱皂一水洗脱水一真空离心脱水一脱色一脱臭一成品(国标一级)茶树籽油脂。采用物理水化脱胶方法;毛油属于胶体体系,其中的磷脂、蛋白质、黏液和糖基甘油二酯等,因于甘油三酯组成溶胶体系而得名为油脂的胶溶性杂质,胶溶性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加工,故必需除去此胶溶性杂质。本申请生产的茶籽毛油中同样含有磷脂胶质、蛋白质;利用磷脂胶溶性杂质、蛋白质的亲水性这一特性,通过对毛油的分析及化验检测,根据磷脂含量,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2-3. 5倍,将一定量的软水,加热到55°C左右或浓度约为0. 7%的食盐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加热至50°C
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凝聚,形成悬浮液,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黏液质和微量金属离子等凝聚,体积增大、分层,然后沉降分离的一种油脂脱胶方法,用全自动高速自清碟式离心机,分离出磷脂胶溶性杂质。(五)茶树籽油脱色1.脱色,纯净的甘油三酸脂在液态时呈无色,在固态时呈白色。但常见的各种油脂都带有不同的颜色,这缘于油脂中含有数量和品种各不相同的色素,油脂中的色素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在油料储藏和制油过程中新生成的。通常可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机色素,主要有叶绿素(使油脂呈绿色)、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使油脂呈红色,叶黄素使油脂呈黄色)。个别油脂中还有特殊色素,这些油溶性的色素大多是在油脂制取过程中进入油中的,也有一些是在油脂生产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如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等。第二类是有机降解物,一般呈棕褐色。第三类是色原体,色原体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氧化或特定试剂作用会呈现鲜明的颜色, 绝大部分色素都无毒,但影响油脂外观。所以要生产较高等级的油脂产品,如高级烹调油、 色拉油(国标一级油)、人造奶油的原料油以及某些化妆品原料油等,就必须对油脂进行脱色处理。2.油脂脱色的方法很多,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加热脱色、氧化脱色、化学试剂脱色等。而本申请在油脂精炼中采用的是物理吸附剂脱色方法,采用不锈钢连续式真空四层脱色塔生产工艺,残压1. 3 3. 3KPa。本申请就是利用茶树籽植物油中的色素、叶绿素及其它胶性杂质吸附能力很强,对于碱性原子团和极性原子团吸附力更强的特点。因为活性白土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本物质(指活性白土)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处理加工成的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天然活性白土的加工由开矿、粗碎、活化(其中在活化时溶解掉一部份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等,使微孔增加)、水洗、干燥、碾磨、过筛等工序制成;油脂和活性白土两种物质在相界面上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能于表面吸附而降低自身表面能力的物理油脂脱色。(六)茶树籽油脱臭1.纯净的甘油三酸酯是没有气味的,但用不同制取加工工艺得到的油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味,气味物质含量约在0. 1 之间,有些为人们所喜爱,如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香味等,有些则不受人们欢迎,如菜籽油和大豆油、茶籽油所带有的辣、豆腥味、苦味,油脂脱色时产生的泥土味等,在油脂制取生产中统称为“臭味”或“异味”。2.油脂脱臭不仅可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国标一级油烟点在 205 215°C )、改善食用油的风味,还能使油脂的稳定度、色度和品质有所改善。在脱臭的同时,还能脱除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一些热敏性色素,除去霉烂油料中蛋白质的挥发性分解物,除去相对分子量小的多环芳烃及残留农药,降至食用安全程度内,制出高等级油脂。3.本申请的油脂脱臭,采用YTXT120不锈钢真空脱臭塔、YBJT70捕集塔及辅助设备等生产设备,利用水蒸汽蒸馏脱臭法(物理法)。基本原理是利用油脂中臭味物质与甘油三酸酯挥发度的差异,在高温和高真空条件下借助蒸气蒸馏,让水蒸气通过含有臭味组分的茶树籽油脂中,汽与油表面接触时,水蒸气被挥发出的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除去茶树籽油脂中含有的臭味;茶树籽油脂中的臭味物质和茶籽油脂在挥发性上有很大差别,因此通过水蒸汽蒸馏,就可以比较容易将挥发的臭味物质从不易挥发的茶籽油脂中除去;为了增加臭味物质的挥发性,同时保护高温热油不被空气氧化,减少有较营养成分损失,茶籽油脂的脱臭在高温)及较高的真空度下进行。脱臭工序由脱色工段送来的茶树籽油脂经安全过滤器过滤后,用输送泵打入螺旋板式换热器,利用从脱臭塔出来的茶籽油的余热进行预热,再进入加热器将茶籽油温升高到必要的温度,茶籽油再用泵打入脱臭后的高温换热器、导热油加热器,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然后进入脱臭塔,在脱臭塔中,游离脂肪酸、醛、酮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被水蒸气蒸馏并除去,脱臭油由脱臭油泵抽出与未脱臭的冷油进行热交换,然后再经最后冷却器被冷却到储藏温度(60°C)以下,最后经安全过滤器被送入一级茶树籽油成品油罐。由汽提、蒸馏汽带出的馏出物及溅油由捕隼器回收;整个脱臭过程均维持在残压2 5mmHg下进行。
权利要求
1.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1)将脱壳后的茶籽进行壳仁分离得到茶仁,对茶仁进行低温压榨和油渣分离得毛茶籽油和茶籽饼;(2)对毛茶籽油进行低温结晶养晶和低温过滤得成品低温茶树籽油和茶籽晶体(淀粉、蜡);(3)上述(1)步骤所得的毛茶籽油进行物理精炼得茶籽精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茶籽采集后球果晒干、破壳,取出茶籽再晒干,经0°C 7°C的低温环境贮存,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茶籽后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低温贮存后对茶籽进行清理分级,以及磁选除去磁性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清理釆用13 mm χ 8. 5 mm χ 6 mm筛网,平筛上层筛孔直径选用了 0 I4mm 0 16 mm,大于茶籽外形尺寸中最大值1. 5 mm 2 mm为最佳,下层筛孔直径选用0 5 mm 0 6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清理后的茶籽进行分级处理,再将颗粒比较均勻的原料进行脱壳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茶籽脱壳时,只把茶籽轧破,不轧碎茶仁,仁中含壳保持在0. 5 %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低温冷榨是采用低温冷榨机,入榨温度在50°C 60°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低温冷榨后得到的茶籽毛油在进入精炼工段前,先升温到50°C 55°C,迅速用泵打入两级振动排渣立式叶滤机械中,循环过滤,用茶树籽油中所含的油渣不断循环,让油渣在滤叶上铺设不锈钢滤网,让油脂穿过滤叶上的滤网进入滤叶净油通道,汇入集油管被引出机外,得到茶树籽净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南大叶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第(3)步的精炼包括水化脱胶、脱酸、活性白土物理吸附剂脱色和水蒸汽蒸馏脱臭。
全文摘要
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物理制备工艺,将脱壳后的茶籽进行壳仁分离得到茶仁,对茶仁进行低温压榨和油渣分离得毛茶籽油和茶籽饼;对毛茶籽油进行低温结晶养晶和低温过滤得成品低温茶树籽油和茶籽晶体;所得的毛茶籽油进行物理精炼得茶籽精油。采集后的茶籽球果晒干、破壳,取出茶籽经0℃~7℃的低温环境贮存后进行清理分级和除杂,茶籽脱壳时,仁中含壳保持在0.5﹪以下,低温冷榨温度50℃~60℃,精炼包括水化脱胶、脱酸、活性白土物理吸附剂脱色和水蒸气蒸馏脱臭。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茶籽油中生育酚、角鲨烯、甾醇、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的大量损失及变性,保持了特有香味,所得茶油颜色浅黄,产品能够达到国标二级油及以上标准。
文档编号C11B1/04GK102311866SQ20111023603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李毅 申请人:临沧佳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