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

文档序号:145127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以鱼油精炼的副产物--鱼油皂脚为原料,按照1:0.6~4的料液重量比,在鱼油皂脚中加入去离子水,得反应基料;然后再按照每100g反应基料配用2~10mL浓硫酸的用量比,向反应基料中添加作为酸化剂的浓硫酸,于50~90℃的恒温水浴搅拌下回流反应30~90min;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产物倒入分液漏斗,用热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后,静置分层,所得的上层油相为粗鱼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解决鱼油皂脚酸化反应中油脂的碳化问题,从而获得优质的高酸值粗鱼油。
【专利说明】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油脂化工【技术领域】,涉及水产品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鱼油皂脚制的回收利用方法;具体为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鱼油是指鱼体内全部脂肪的总称,包括体油、内脏油和脑油,其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著称。对于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其中富含的多种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近年来为人们所热捧。2009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第18号公告,批准“鱼油”等作为新资源食品,推动了我国鱼油工业的更快地发展。目前,我国的鱼油年产量保持在2.5~3万吨,随着鱼油保健品的市场不断扩大,鱼油的产量也将逐年提高。天然海洋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酯、磷脂、类脂、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降解物等,需要精炼之后才可以制成各种保健品。在鱼油的精炼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副产物,鱼油皂脚就是其中最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一种,约占鱼油产量的5 %,其中中性油含量8 %~27 %,皂含量为30%~40%,其余为主要为水等物质,其总脂肪酸含量高达40%~60%,而且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然很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0003]目前,对于鱼油皂脚的处理主要利用强酸将其制成酸化油,作为工业原料或者用于制备生物柴油。强酸主要采用硫酸和盐酸,研究表明硫酸具有更好的反应效果,因为硫酸具有更好的破乳作用,也有研究者尝试了采用弱酸和其他方式。专利CN101565654A发明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然后以皂脚发生酸化反应,具有操作简单,无酸水排放的优点。但是该法需要高压条件下才能是酸化反应正常进行,对于设备的密封型和高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不易控制反应的进行。
[0004]目前工业生产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鱼油皂脚中直接添加浓硫酸,然后在高温(80°C左右)条件下搅拌反应2个小时左右,调节反应体系的PH到2时说明反应完全,然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油相。然而采用浓硫酸生产的酸化油品质较差,油脂色泽较黑,需要添加较多的粘土等吸附材料才能脱去黑色,同时也损耗了部分油脂。同时还会产生黑色不透明凝胶状物质,给油脂的分离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洁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解决鱼油皂脚酸化反应中油脂的碳化问题,从而获得优质的高酸值粗鱼油。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以鱼油精炼的副产物一鱼油皂脚为原料,按照1: 0.6~4的料液重量比(较佳为1:2~4),在鱼油皂脚中加入去离子水,得反应基料;然后再按照每100g反应基料配用2~IOmL(较佳为2~4ml)浓硫酸的用量比,向反应基料中添加作为酸化剂的浓硫酸,于50~90°C的恒温水浴搅拌下回流反应30~90min,所述浓硫酸为体积浓度为73~78%的硫酸溶液;
[0007]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产物倒入分液漏斗,用热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后,静置分层,所得的上层油相为粗鱼油。
[0008]备注说明:
[0009]上层油相即为位于上层的脂肪酸层(为红棕透明的油相),其为高酸值的粗鱼油;
[0010]按照1:0.6~4的料液重量比,即鱼油皂脚:去离子水=1:0.6~4的重量比。
[0011]作为本发明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的改进:热水是指温度为70~80°C的水。
[0012]作为本发明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浓硫酸为体积浓度为75%的硫酸溶液。
[0013]作为本发明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30g鱼油皂脚中加入70g的去离子水,再加入4mL体积浓度为75%的浓硫酸;于70°C恒温反应45min。
[0014]备注说明:本发明所述的鱼油皂脚是指经过前期的去除机械杂质后的鱼油皂脚,去除机械杂质即为利用沉淀的方 式去除金属碎屑、固体颗粒物等;此属于公知的常规技术。
[0015]在本发明中,根据国标GB/T5533-2008和GB/T14489.3-1993测定其中的碱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对所得的高酸值粗鱼油用国标GB/T14489.3-1993测定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其他指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采用体积浓度为73~78% (最佳为75% )的硫酸溶液不会发生碳化作用,同时又有高浓度硫酸的良好的破乳效果,生产出来的酸化油品质较好,色泽红棕透明,同时不会产生黑色不透明凝胶状物质,油脂分层明显。本发明采用响应面的方法,对提取酸化油的方法做了定量的研究,研究出反应的最佳条件,给酸化反应提供了简便的方法,不需要在反应的进行过程中随时测定反应体系的PH值以确定反应终点(此点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方式),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
[0017]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所需设备简单,反应时间较短,降低了能耗;同时简化了工艺步骤,无需随时测定反应体系的PH值;生产出来的高酸值粗鱼油的品质较好,呈现红棕透明的油脂特有的颜色;因此无须进行现有技术所述的脱色处理。本发明提出了能够准确测定的皂转换率方法,确定了酸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作为原料的鱼油皂脚,根据国标GB/T14488.1-2008, GB/T5533-2008和GB/T14489.3-1993进行检测,中性油、皂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3.89 %、
5.12%,69.73% ;因为体系呈碱性,几乎没有游离状态的脂肪酸。
[0019]实施例1、一种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0020]称取30g鱼油皂脚放置于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70g的去离子水,再加入4mL75% (体积%)的硫酸溶液,放入磁力子;将圆底烧瓶放置于高精度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温度为70°C,接好回流冷凝管后通入回流水,让其在此条件下(70°C )回流反应(磁力搅拌反应)45min ;反应结束后,将圆底烧瓶取出后倒入分液漏斗,然后用80°C左右的热水洗涤反应得到的油脂,将油脂洗至中性后让其静置分层,然后放掉下层水相,收集上层油脂;共得到上层油脂8.45g。
[0021]再将上述油脂放入冷冻干燥机中于_40°C干燥4小时,得冷冻干燥后油脂8.23g,然后按照上述国标进行检测,测得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6.56%,并得出皂的转化率为99.88%。并测得:酸价48.67mg/g、碘价169.72g/100g、过氧化值18.75mmol/kg、皂化值190.47mg/g。
[0022]
【权利要求】
1.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以鱼油精炼的副产物--鱼油皂脚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按照1:0.6~4的料液重量比,在鱼油皂脚中加入去离子水,得反应基料;然后再按照每100g反应基料配用2~IOmL浓硫酸的用量比,向反应基料中添加作为酸化剂的浓硫酸,于50~90°C的恒温水浴搅拌下回流反应30~90min,所述浓硫酸为体积浓度为73~78%的硫酸溶液; 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产物倒入分液漏斗,用热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后,静置分层,所得的上层油相为粗鱼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是指温度为70~80°C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硫酸为体积浓度为75%的硫酸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鱼油皂脚制备粗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30g鱼油皂脚中加入70g的去离子水,再加入4mL体积浓度为75%的浓硫酸;于701:恒温反应45 min。
【文档编号】C11B13/02GK103992883SQ20141020903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7日
【发明者】戴志远, 饶华俊, 徐坤华, 王庆和, 周涛 申请人:浙江工商大学, 舟山奥旭鱼油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