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牵引可折叠三角爬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8571阅读:1651来源:国知局
无牵引可折叠三角爬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杂技道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牵引、可折叠三角爬杆。



背景技术:

爬杆是我国杂技表演艺术中的传统保留节目。演员在大约6米多高的长杆上攀上滑下,表演各种动作。有时,演员们还在两根竖立的爬杆间左右飞跃,从一杆腾跃到另一杆上,尔后飞回原杆,表演各种动作。

传统的爬杆道具大多6米多高,在演员表演前,如图1所示,事先固定在舞台上,然后通过绳索、钢丝绳牵引固定好。随着杂技艺术的发展,人们对杂技表演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停留在双杆表演上,还希望看到多人、三杆高难度的表演。

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双杆爬杆那样安装、固定三杆,舞台上势必需要使用更多的绳索、钢丝绳牵引固定,这样将大大妨碍演员的表演,阻碍演员创新高难动作。另外,使用绳索、钢丝绳固定多个爬杆的方式,在实际演出时,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布置道具,时间紧,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无与地面牵引又没有杆与杆顶端牵引固定的、悬臂状态的三角爬杆。该三角爬杆无需任何的牵引固定,为演员提供更加广阔的表演空间;且在表演时操作道具变化和上下舞台迁换道具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舞台上直接将道具进行折叠的无牵引三角爬杆。该三角爬杆可折叠、可收缩,便于演出时道具上下舞台的迁换和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牵引可折叠三角爬杆,其特征在于:它由底盘、万向节中心支撑杆、三根爬杆、三根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构成;万向节中心支撑杆固定在底盘的中心,可360度自由旋转;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上伸出有三个侧臂,每个侧臂上通过铰接轴铰接有一根爬杆,爬杆可绕该铰接轴转动;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固定在相邻的两根爬杆的下部之间;演员表演时,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展开,将三根爬杆撑开;表演结束后,支撑臂呈折叠状态,将三根爬杆合拢在一起;三根爬杆的顶部彼此之间无任何牵引。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由铰接的上臂和下臂构成,上臂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爬杆上,下臂的另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另一根爬杆上。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固定夹,该水平固定夹由固定在底盘上的夹板、 U型卡箍和插销构成;夹板固定在底盘上,夹板的两端开有凹槽和插孔;U型卡箍用于卡套爬杆,U型卡箍的内径与爬杆的外径匹配,且U型卡箍的两端向外突出形成凸缘;当爬杆呈水平状态,将U型卡箍卡住爬杆,并将U型卡箍的两端凸缘卡在夹板两端的凹槽内;将插销插入夹板两端的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至少一个托盘,该托盘固定在爬杆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三根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上,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的中心点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至少一个轮子,所述轮子可插入/套在所述托盘上。

所述爬杆为上、下两段,上、下两段通过销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无需任何绳索、钢丝绳固定爬杆,为演员的表演提供没有任何障碍的空间。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三根爬杆可以根据演员表演的需要不断变换角度,不断地变换状态,使爬杆不仅仅作为道具,还完全融入到演员的表演中。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运输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爬杆牵引固定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爬杆的水平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牵引可折叠三角爬杆由底盘1、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三根爬杆3、三根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4构成。

底盘1为一面积足够大的铁板,放置/或固定在舞台上。

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固定在底盘1的中心,可360度自由旋转。

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上伸出有三个侧臂,每个侧臂上通过铰接轴31铰接有一根爬杆3,爬杆3可绕该铰接轴31转动,呈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在每根爬杆的下部与另外一根爬杆的下部之间固定有一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4。演员表演时,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4展开,将三根爬杆撑开;表演结束后,支撑臂4呈折叠状态,从而将三根爬杆合拢在一起,减小空间体积。

三根爬杆的顶部彼此之间无任何牵引。

可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4由铰接的上臂41和下臂42构成,上臂41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爬杆上,下臂42的另一端固定在相邻的另一根爬杆上。

由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可沿360度自由旋转,所以,安装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上的三根爬杆3以支撑杆2为中心可以做任意角度的旋转/转动;同时,每根爬杆3又铰接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伸出的侧臂上,所以,每根爬杆3可绕该铰接轴31转动,呈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底盘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固定夹5,该水平固定夹5由固定在底盘1上的夹板51、U型卡箍52和插销53构成。夹板51固定在底盘1上,夹板的两端开有凹槽511和插孔512。U型卡箍52用于卡套爬杆3,U型卡箍52的内径与爬杆3的外径匹配,且U型卡箍52的两端向外突出形成凸缘521,在凸缘上开有插孔522。当爬杆3呈水平状态,且为了使爬杆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将U型卡箍52卡住爬杆3,并将U型卡箍52的两端凸缘521卡在夹板51两端的凹槽511内,然后,将插销53插入U型卡箍52的插孔522和夹板51两端的插孔512内。当需要爬杆3立起时,拔下插销53,将U型卡箍52从夹板51中撤出,爬杆3即可沿铰接轴31立起。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爬杆3通常6米高,为便于运输,本实用新型将爬杆3设计为上、下两段,上、下两段通过销子连接。为使演员把持爬杆更舒服,本实用新型在爬杆3的外面包裹有橡胶。为使演员能够站在爬杆3的顶端表演动作,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爬杆3的顶端固定有一托盘6。在托盘6上还可以再插入一轮子。当爬杆3呈水平状态时,演员还可以借助轮子推动三角爬杆绕着中心旋转。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三角爬杆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三根拉簧7。拉簧7的一端固定在万向节中心支撑杆2上,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斜向稳定支撑臂4的中心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爬杆的固定方式,无需任何绳索、钢丝绳固定爬杆,且三根爬杆的顶部彼此之间无任何牵引,为演员的表演提供没有任何障碍的空间。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三根爬杆可以根据演员表演的需要不断变换角度,不断地变换状态,使爬杆不仅仅作为道具,还完全融入到演员的表演中。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运输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