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战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93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战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军棋,特别是一种能较好地体现现代化战争特点的立体战棋。
现有的战棋中,以《陆战棋》最具典型性。这种战棋在启迪人们的智力,向人们介绍军事常识方面曾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战棋是以半个世纪以前的近代战争为背景设计的,故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较为简单的、单军种平面交战时的战场场景,这与现代化的战争相比较,显然相差甚殊、脱节太远。长期以来,虽然人们对这种战棋曾经作了种种改进,但均未突破单军种平面作战的束缚,致使人们对这种战棋的兴趣越来越低。
针对上述战棋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既能启迪人们的智慧又能较好地体现现代化战争特点的立体战棋。
本发明的立体战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为长方形,包括框线在内的横向贯通线为若干偶数条,居中的两条横线将棋盘分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为海域,两边为陆上部分。海域部分沿中间纵线划分成左右两个战区,每个海域战区内靠边缘一侧各设有一个港口,海域内设有航道,航道上设有供布舰只棋子的空格。每个陆上部分包括框线在内的纵线为若干奇数条,与横线形成格局,构成陆上交通网络,部分网点处设有兵站、机场、大本营。空中航线沿陆上交通线和斜向对角线设置。海域上空亦有航线通过,航线上每两点之间的距离,部分由数字标明,其余未标者均按已标数字类推。每个陆上部分又划分成三个战区,中间横线为山界,山界内为一战区,山界外沿中间纵线分为左右两个战区,山界上设有隘口,山界内置有发射井。陆上交通线、空中航线和海上航道由不同种类或不同颜色的线条标志。棋子由统帅部、陆战、军机、舰只、特种兵、后勤、原子弹和新式战略武器棋子组成。棋子一面有字或标记,并可侧立于棋盘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立体战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并对下棋规则作一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立体战棋棋盘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该棋盘中,包括框线在内的横向贯通线为10条,每个陆上部分包括框线在内的纵线为7条,每个陆上部分设有兵站13个、机场8个,大本营2个,发射井2个,机场与兵站相间配置,每个山界上有三处隘口,其余九个网点处标以实心园点,发射井设置在山界内的小方格内,海域内沿航道共设空格10个,陆上交通线以黑色实线表示,空中航线以虚线表示,海域中的航道以绿色实线表示。与本棋盘配套的棋子每方为30枚,其中统帅部1枚、陆战9枚(其中军长2枚、旅长1枚,山地战旅1枚、团长4枚、山地战团1枚)、军机5枚(其中战斗机2枚、轰炸机3枚)、舰只5枚(其中母舰1枚、巡洋舰2枚、鱼雷艇2枚)、特种兵3枚、后勤4枚、原子弹2枚、新式战略武器1枚。双方棋子一方为红,一方为兰,总计60枚。
沿棋盘海域中心航道将整个棋盘分为两大部分,靠近己方部分为自己的布防区。布列舰只棋子时,应布在靠近己方一侧航道上的五个空格内。海域中的港口开棋前不布棋子,仅作开棋后舰只的安全基地。海域左右两侧与陆上交通线连接的实线(框线)为滨海交通线,是双方陆战、特种兵、后勤越过海域时的通道。陆上部分布棋时,以实心园点标志的网点处和山界隘口处不布棋子,作为开棋后兵力调动之用。军机只能布于机场,未布军机的多余机场可布其它棋子。原子弹置于发射井中。大本营两座,一座设统帅部,一座布新式战略武器。其余棋子,置于剩余布棋点中。布棋前,应先制定战略部署,然后将棋子字面朝向本人,侧立于棋盘之中。
布棋完毕后,双方同时将棋子摊开,进入交战状态,开棋顺序红先兰后。
原子弹和新式战略武器使用前不受破坏,故无需移动。原子弹在开战后的任何阶段均可使用。使用时,既可单发,也可同时发射。每颗原子弹可将位于对方山界前一个战区内(包括战区分界线上)的双方所有单位同时毁灭掉。在第一次使用原子弹后的任何阶段,均可使用新式战略武器,它的作用范围是山界前的两个战区。新式战略武器含中子弹和激光弹两种含义,使用时,可任意指定发挥其中一种作用或发挥中子弹的作用,将位于作用范围内的双方所有人员消灭之;或发挥激光弹的作用,将位于作用范围内的双方军机及后勤全部摧毁之。
舰只行动,应循航道。母舰和巡洋舰每步只能行一格,不得跨格。鱼雷艇可跨跃一格。交战时,同型舰相遇,同下;不同型时,母舰胜巡洋舰。巡洋舰胜鱼雷艇。舰只可进入港口。入港舰只,不受对方侵袭。港口为双方共有,先入者据之。母舰和巡洋舰可循沿海航道袭击沿岸对方单位,其中母舰可胜军机、后勤、旅长、山地战旅、团长、山地战团、特种兵;巡洋舰可胜旅长、山地战旅、团长、山地战团、特种兵(袭敌和返航为一步棋,不得在沿岸停泊)。若一个海战区内有对方舰只存在,另一方军机不得飞越该战区领空,其它单位也不可以从滨海交通线通过(入港舰只被对方舰只封锁已丧失行动自由者除外)。
军机航程为1100公里,作战半径为400公里。在航程内,军机可循航线飞行。若中间有对方棋子,不得飞越。交战时,若在作战半径之内袭敌,同型机相遇,进攻者胜。战斗机可胜轰炸机,轰炸机可胜后勤、旅长、山地战旅、团长、山地战团、巡洋舰及鱼雷艇。若在航程之内、作战半径之外袭敌,同下。机场为军机停留处。军机袭敌后,在航程允许的范围内,可在任何一个无对方飞机的机场降落。军机进入己方山界内机场后,不受对方空中侵袭。
陆战单位行走路线是横平竖直。在己方战区内,只要前方无子阻碍,每步可行数格。因机场临交通线,故兵员调动时,若机场内有己方军机,可跨越,或与机场内军机并列之。进入对方战区后,每步只能前进一格。出入山界,需经隘口。交战时,同级单位时,同下;不同级时,以大胜小,后勤为师级单位,但除能主动反击特种兵外,不能进攻其它单位。山地作战单位在山界内可胜同级非山地作战单位。
特种兵进出山界无须经隘口。在双方战区内,只要前方无阻,可顺陆上交通线或空中航线循直线一步行数格。循航线时,可在航程(1100公里)内任何一点着陆袭敌,但不可袭舰只。特种兵与陆战单位和军机相遇时,进攻者胜。
陆上战区内若无后勤,则位于该战区内的双方所有单位(原子弹和新式战略武器除外)均失去行动能力;若一方将后勤跨越海域调至对方区内,本方恢复行动能力;若一方从邻近战区调来后勤,则该区内双方单位均恢复行动能力。
统帅部是最高指挥机关,为机动单位。本身虽无直接克敌能力,但可移动避敌。
统帅部被歼一方,即告失败。
通过以上对本发明立体战棋的一个实施例及下棋规则的描述,可看出本发明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通过棋盘的设计和对棋子的编制,本发明的立体战棋能将进行现代化战争所依赖的空间(陆地、海洋、天空)和参与现代化战争的主要军种及典型的现代化军备以及诸军种协同作战的立体战争形成较为全面地表现出来。
2.通过对棋盘上航线及山界等的设计,可以把某些难以表现的现代化战争要素表现出来。例如在棋盘的陆战区上空,不仅布有交叉的斜行航线,也有纵横直行的航线。而在海域上空,却没有布设后一种形式的航线。这一点,暗示正面设有对方地面防空部队。又如,通过山界内外不同的航距标志,以及山界内外不同下棋规则的规定,可以表现出山界以内地区地理条件与其在现代化战争中,所具有的特殊性。
3.通过对下棋规则的规定,可将现代化战争的特点比较全面地表现出来。例如通过对特种兵一些规则的规定,可将特种兵组织的小型性、行动的机动灵活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性较为尽致地表现出来。又如对后勤规则的规定,不仅显示出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贯穿着一条战时可取粮于敌,从敌区内得到后勤供应的战略思想。再如下棋规则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装备的巨大破坏力,同时也表现了这些装备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比较符合现代化战争的实际。此外,本发明还包含有这样的战略思想,即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总之,本发明的立体战棋,意在锻炼人们的战略意识,增进人们的现代化军事常识,寓学于玩之中,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种老少咸宜的体育娱乐用品。
图例说明-陆上交通线(黑色) 200/() 空中航线(红色。单位公里) -水上航道(绿色)
舰只布防处
机场
港口
大本营
发射井
隘口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战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为长方形,棋子一面有字或标记,并可侧立于棋盘上,其特征在于a、棋盘上居中的两条横线将棋盘分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为海域,两边为陆上部分,海域部分沿中间纵线划分为左右两个战区,每个海域战区内靠边缘一侧各设有一个港口,海域内设有航道,航道上设有供布舰只棋子的空格,每个陆上部分的纵线与横线构成陆上交通网络,部分网点处设有兵站、机场、大本营,空中航线沿陆上交通线和斜向对角线设置,海域上空有航线通过,航线上标有距离,每个陆上部分又划分成三个战区,中间横线为山界,山界内为一个战区,山界外沿中间纵线分为两个战区,山界上设有隘口,山界内设有发射井,陆上交通线、空中航线和海上航道由不同种类或不同颜色的线条标志。b、棋子由统帅部、陆战、军机、舰只、特种兵、后勤、原子弹和新式战略武器棋子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立体战棋,其特征在于棋盘横向贯通线(包括框线在内)为10条,每个陆上部分的纵线(包括框线在内)为7条,每个陆上部分设有兵站13个、机场8个、大本营2个、发射井2个,机场与兵站相间配置,每个山界上设有3个隘口,海域内沿航道共设空格10个,陆上交通线以黑色实线条表示,空中航线以虚线条表示,海域中的航道以绿色实线条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立体战棋,其特征在于各方棋子由统帅部1枚、陆战9枚(其中军长2枚、旅长1枚、山地战旅1枚、团长4枚、山地战团1枚)、军机5枚(其中战斗机2枚、轰炸机3枚)、舰只5枚(其中母舰1枚、巡洋舰2枚、鱼雷艇2枚)、特种兵3枚、后勤4枚、原子弹2枚、新式战略武器1枚共30枚组成,双方棋子总计60枚。
专利摘要
一种立体战棋。棋盘中部为海域,两边为陆上部分。棋子包括统帅部、陆战、军机、舰只、特种兵、后勤、原子弹和新式战略武器。并配以精心编制的下棋规则。本发明的立体战棋能将参与现代化战争的主要军种及典型现代化军备以及诸军种协同作战的立体战争形式较为全面地表现出来。对锻炼人们的战略意识,增进人们的现代化军事常识颇有益处,是一种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育娱乐用品。
文档编号A63F3/00GK86107066SQ86107066
公开日1987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19日
发明者马达明 申请人:马达明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