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47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 条组件的集束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置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牵 伸区下游的集束器区,以及用于集聚纱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将天然纤维或人工纤维转换成纱线,需要一 系列的分部工作考呈序。 最后一步工作步骤通常称作精纺。借此纺纱获得其最终的细度和强度。
精纺需要占整个纱线制造工艺支出的相当大的比例。从现有技术状态中 获知的环锭纺纱最接近使用纺车的经典手纺。借此纺纱巻绕到旋转的纺 纱锭子上。基本上环锭纺纱需要三种机器。粗纱,也称作粗梳纱条,由 锭翼从纱条中制得。具有所需细度的纱线由环锭纺纱机从粗纱中制得, 并旋绕到纱筒上,形成管纱。然后络纱机将来自很多管纱的纱线放置到 一起,并制得具有几千克重量的纱筒以供使用。
粗纱在环锭纺纱机上牵伸到线所需的细度,并产生纺纱所需的纤维 捻度。纺纱机通常具有双侧面设计,且每一侧面上均有多个锭子——纺 纱位置。并条组件分配给各纺纱位置。由此,在很多情况下为所谓的三 圆柱式并条组件。这种并条组件具有预牵伸区和主牵伸区。所供应的粗 纱在并条组件内牵伸到所需细度,并作为相对较宽的纱条在引出辊子对 的接触线处离开并条组件。
为制造高质量的纱线,已建议在并条组件的牵伸区的下游设置集束 器区。从引出压辊供应的纱条被导引通过具有逐渐变窄的集束器通道的 集束器。因此,纱条以非常均匀的方式集聚,并在供给压辊之后于集束 器区的出口处加捻成纱线。
在一非常实际的变型中已提出,在一共用下圆柱体上,于牵伸区的 出口处设置引出压辊,且在集束器区的出口处设置供给压辊。集束器设 置于引出压辊和供给压辊之间。集束器以无游隙方式支撑在下圆柱体
上,并相对于引出压辊和供给压辊在轴向上固定。集束器通道通常由大 致设计成喇叭形的沟槽形成,且位于集束器的面向下圆柱体的下侧面 内。纱条以未拆散的方式供应到以喇P八形方式逐渐变宽的沟槽进口的正 中央,并在集聚状态下离开逐渐变窄的通道。
在这种已知装置情况下,纱条的纤维路径总是在压辊上延伸,这些 压辊通常在轴向上的同一位置处设置有橡胶类覆盖物。考虑到纤维和压 辊的橡胶类覆盖物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径向相对运动,在压辊和纱条之间 的接触区发生覆盖物的磨损。如果磨损超过一定量,牵伸工作和纱条集 聚就受到损害。针对磨损,覆盖物必须被规律地控制,若需要则必须被 重新打磨,以避免磨损。最后,在被打磨过若干次后,磨损过的覆盖物 需要由新的覆盖物替换。为重新研磨或更换覆盖物,或者压辊需要在各 纺纱位置更换,或者使各个纺纱位置停工,直到压辊设置有新覆盖物并 重新安装为止。这就损害环锭纺纱机的性能,并增加工作和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措施,以提高压辊的覆盖物的服务寿命, 并延长维修间隔。由此,也特别应该考虑到如下事实,即该发明性改进 也可应用到现有的环锭纺纱机,而无需为此实施代价高昂的转换。
达到这些目的的解决方案在于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 特征的集束器。该目的也由一种集束器区来实现,其设置于并条组件的
牵伸区的下游,并具有如权利要求5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该方法权利 要求中所要求的方法同样与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一致。本发明的其它形 式和/或有利实施方式的变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的集束器, 其包括槽形集束器通道,所述槽形通道形成于集束器的形成接触面的下 侧面内,并从较宽的引入口区到设置于相对侧的引出口逐渐变细。槽形 集束器通道相对于集束器的下侧面的宽度偏离中央地设置,所述宽度横 向穿过集束器通道的延伸部延伸。
因集束器的集束器通道偏离中央地设置的事实,因此纱条在集束器 内的纤维路径相对于压辊的覆盖物的轴向中间处不对称地延伸。覆盖物
的磨损一超过允许量,就将压辊转过180。。然后纱条在偏离初始纤维路 径的等于集束器通道相对于覆盖物的轴向中间处的不对称量的两倍的 位置,接触压辊的覆盖物。仅在压辊的覆盖物的磨损在这个新的纤维路 径也超过允许量时,覆盖物才必须被重新打磨,或安装上新的覆盖物。 因此,由于位于集束器下侧内的集束器通道的偏离中央的路线,压辊的 覆盖物的服务寿命以及重新打磨间隔期翻倍。借此提高了环锭纺纱机的 性能,并降低了具有设置于下游的集束器区的并条组件的操作成本。
因槽形集束器通道的自引入口至引出口的略呈喇叭形槽道,因此横 向间隔较远的纤维也可进入集束器通道,以继而与纱条的其余部分一起 被导引和被集聚。集束器通道相对于引出压辊上的纤维路径的较小不对 准也借此弥补。
集束器通道优选地自引入口至引出口以连续变细的方式设计,以实 现持续集聚纱条。
为了并条组件内彼此相邻地行进的两个或多个纱条的特定应用,集 束器形成有两个或多个集束器通道,其相对于集束器宽度偏离中央地和 彼此不对称地设置,集束器宽度横向穿过集束器通道的延伸部延伸。因 多通道式集束器的特定设计,压辊的覆盖物的服务寿命和维修间隔期可 延长,即使具有特定应用亦如此。
已经借助于具有偏离中央设置的集束器通道的集束器解释了本发 明。本发明的概念基本上可概括成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 其设置于牵伸区的下游,并包括引出压辊、供给压辊和集束器元件,在 牵伸区内被牵伸的纱条在集束器区内被集聚。该发明性概念的概括点在 于包括纱条输送路径的集聚元件,其相对于设置于压辊转动轴上的辊子 主体的轴向延伸部偏离中央地设置,所述延伸部横向穿过纱条的输送路 径延伸。
纱条在集束器区内的输送路径的路线一一所述路线相对于压辊的 辊子主体的轴向延伸部偏离中央一一确保了压辊的覆盖物的服务寿命、 重新打磨覆盖物的维修间隔期得以延长,因为在压辊转过180。之后纱条 采用了另一行进路径。
依据前述的集束器的变型,通过给集束器区设置机械作用的集束 器,其集束器通道相对于位于下圓柱体上的集束器接触表面偏离中央地 设置,可获得纱条输送路径的相对于辊子主体轴向延伸部的偏离中央的 路线。
但是,集束器区也可设置有气动作用的集束器。此种气动作用的集
束器例如可从Rieter,Whiterthur公司的小册子No. 1646e-BBAB-15中得 知。此集束器包括有孔的鼓,其内存在真空。真空通过有孔的鼓产生气 流,且这致使在鼓上导引的纱条如所需地集聚。被牵伸的纱条在气动作 用的集束器上的输送路径相对于压辊的辊子主体的宽度延伸部偏离中 央地延伸。
依据本发明的集束器区的另 一实施方式变型设想一种集束器元件, 其实际上具有使纱条相对于其轴向延伸部在中央行进的输送路径。借助 于在集束器区内偏离中央地定位集束器元件,获得纱条的输送路径在压 辊覆盖物上的相对偏离中心的路线。这种设计措施也可应用到机械作用 的集束器以及气动作用的集束器。在将转过180。的压辊安装之后,压辊 覆盖物上的输送路径沿新的轨迹延伸。
通常,各压辊包括两个辊子主体,其彼此间隔一段距离地组装到共 用转动轴上,且分配给两个相邻的集束器区。由此,压辊在各种情况下 保持于定位在两个压辊之间的轴部分上,并位于接受器内。压辊可从接 受器内移出,并转过180°。由此,可对调两个安装于供应转动轴上的相 邻集束器区的辊子主体。纱条的位于相邻集束器区的集束器元件内的输 送路径相对于接受器不对称地延伸,使得在压辊转过180。情况下,两个 相邻并条组件的纱条可采用辊子主体的覆盖物上的另一纤维路径。为实 现这种不对称,例如机械集束器包括偏离中夹延伸的集束器通道。但是, 集束器本身也可在压辊之间的间隙内、相对于所分配的辊子主体的轴向
延伸部偏离中央地设置。在这种变型情况下,集束器也可具有在中央方 向上延伸的集束器通道。 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可设想,将辊子主体相对 于接受器不对称地组装到转动轴上。已结合机械集束器的示例对相对于 压辊转动轴的接受器不对称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变型进行了解释。可以理 解,这种不对称也可以类似的形式在具有气动作用的集束器的集束器区 内实现。


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的后续描述中可推导出其它优点、特征和
变型。在未按真实比例绘出的代表图中,其中示出
图l是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部分截面代表图2是具有集束器的集束器区的截面代表图3是具有现有技术状态下的集束器的集束器区在标识出集束器通 道情况下的视图;以及
图4是具有依据本发明的集束器的集束器区在标识出集束器通道情 况下的平面图。
为更好的观察,在附图中相同组件设置有相同的参考编号。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100的引出部分。特别地,该代表 图示出其内牵伸纱条的牵伸区101的引出侧部分。因此并条组件100的 牵伸区101仅部分地示出,且由中间压辊104和双皮圏106表示。牵伸 过的纱条在引出压辊2和下圆柱体6之间的接触间隙处离开牵伸区101, 并到达集束器区1,其设置于牵伸区101的下游并延伸于引出压辊2和 供给压辊3之间。两个压辊2、 3均支撑在下圆柱体6上。如可从代表 图中明显看出的,引出压辊2和供给压辊3组成压辊单元110。具有集 束器通道5的集束器4集成进压辊单元110内,并以不接触的方式保持 在两个压辊2、 3之间的间隙内。抵靠件121以很小游隙在径向和轴向 上定位集束器4。抵靠件121紧固在用于供给压辊3和引出压辊2的共 用支架122上,并优选地设计为一个工件。抵靠件121大致垂直于集束 器通道5的延伸部延伸,并接合进设置于集束器4上的接受器槽42内。 在压辊单元110的已组装状态下,组装到共用支架122上的弹簧123的 自由端抵靠住并条组件100的压臂150支撑,并下压压辊2、 3使其抵 靠共用下圃柱体6。集束器4的下侧面类似地支撑在下圆柱体6上。
图2示意性地示出集束器区1,其连接到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 牵伸区。集束器区1包括引出压辊2和供给压辊3。两个压辊2、 3支撑
在下圆柱体6上。集束器设置于两个压辊2、 3之间的间隙内,并在轴 向上相对于压辊固定。集束器在其形成相对于下圆柱体6的接触面的下 侧面41处,包括以槽形方式形成的集束器通道5,其具有从其引入口 51到其引出口 52的大致喇叭形槽道。压辊2、 3包括辊子主体21、 31, 其安装于转动轴上并设置有橡胶类覆盖物。
图3示出现有技术状态下的集束器区的示意性平面图,其整体也用 参考标号l标识。来自牵伸区的变宽的纱条F从引出压辊2输送至加宽 的引入口 51,并进入支撑在下圆柱体6上的集束器4的集束器通道5。 纱条F被引导到一起并被集聚进集束器通道5内,其优选地朝向其引出 口52连续地变细。集聚的纱条F被夹住,并随后从集束器通道5直接 地输送到位于供给压辊3和下圆柱体6之间接触线处的引出口 52。纱条 F在位于集束器4之前和之后的压辊2、 3的辊子主体21、 31的覆盖物 上的行进路径用参考标号L标识。从代表图中清楚看出,集束器通道5 以如下方式对准,使纤维行进路径L在压辊2、 3的辊子主体21、 31 宽度延伸部的正中央方向上延伸。纤维路径L距压辊2、 3的侧面的距 离a、 b等大。这致4吏在压辊2、 3转过180。后,纱条F的纤维路径L 保持不变。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经过修改的集束器区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也用 参考编号l标识。该代表图对应于图3;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 号。从图4中清楚看出,集束器4的集束器通道5设置成相对于其下侧 面宽度延伸部偏离中央,该宽度延伸部横向穿过集束器通道延伸。这就 在集束器4之前和之后导致被牵伸的或被集聚的纱条F的纤维路径L, 该路径在压辊2、 3的辊子主体21、 31的覆盖物上偏离中央地延伸。因 此,在压辊2、 3转过180。的情况下,纱条L在压辊21、 31的覆盖物 的不同位置处行进。
结合具有偏离中央设置的集束器通道的机械集束器的示例,对本发明 进行了解释。但本发明的基4*念在于在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 区内,将机械地或气动地作用的集束器元件和安装于转动轴上的压辊的辊 子主体彼此对准,使得纱条的输送路径相对于辊子主体的轴向延伸部偏离 中央地延伸,该辊子主体的轴向延伸部横向穿过纤维,延伸。纱条输送 路径的相对偏离中央的路线,也可例如借助位于压辊之间间隙内的偏离中 央处的集束器元件的组件来实现。通常,使用包括设置于共用转动轴上、 互相间隔一船巨离的两个辊子主体的压辊。辊子主体分配给相邻并条组件 的集束器区。转动轴保持于两个辊子主体之间轴向部分的接受器内。集束
器区内的纱条,在压辊转过180。之后,在辊子主体上呈现不同于相邻集束 器区内的轨迹,该事实借助于两个集束器区内的相对于转动轴的接受器不 对称地延伸的输送路径来实现。为此,集束器元件可包括偏离中央延伸的 输送路径,或者集束器元件可设置于集束器区内的偏离中央处,或者辊子 主体也可相对于轴向部分不对称地组装,在轴向部分内转动轴保持于接受 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的集束器,其具有槽形集束器通道(5),所述槽形通道(5)形成于所述集束器的形成接触面的下侧面(41)内,并从较宽的引入口区(51)到设置于相对侧的引出口(52)逐渐变细,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集束器通道(5)相对于所述集束器(4)的下侧面(41)的宽度偏离中央地设置,所述宽度横向穿过所述集束器通道的延伸部延伸。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集束器通 道(5)设计成从所述引入口 (51)到所述引出口 (52)呈大致喇叭形 形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通道 (5)从所述引入口 (51)到所述引出口 (52)连续地变细。
4. 如前述有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形成 两个或多个集束器通道,其相对于横向穿过所述集束器通道的延伸部延 伸的所述集束器的宽度偏离中央地并彼此不对称地设置。
5. —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其设置于牵伸区 的下游,并包括引出压辊(2)和供给压辊(3),其设置有安装于转动 轴上的辊子主体,并设置有集束器元件,所述集束器元件设置于所述两 个压辊(2, 3)之间的间隙内的轴向固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 器元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牵伸区内被牵伸的纱条(F)的输送路径,所述 输送路径相对于所述压辊(2, 3)的辊子主体(21, 31)的轴向延伸部 偏离中央地延伸,所述延伸部横向穿过所述输送路径延伸。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元件 是机械作用的集束器(4),其下侧面(41)支撑在下圆柱体(6)上, 且在其上侧面(41)上设置有以槽形方式延伸的集束器通道(5)。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是依 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器进行设计。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元件 是气动作用的集束器。
9. 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 集束器元件包括用于所述纱条的输送路径,其相对于所述集束器元件的 轴向延伸部沿中央上延伸,并相对于所述辊子主体的轴向延伸部偏离中 央地设置,所述辊子主体的延伸部横向穿过所述输送路径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器区,其特征在于,各压 辊包括两个辊子主体,其在共用转动轴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安装,并 分配给两个相邻的集束器区,其中各压辊安装在定位于所述辊子主体之 间的轴部分上,并位于接受器内,其特征在于,分配给所述辊子主体的 集束器元件将所述纱条的输送路径固定于相邻集束器区内,所述路径相 对于所述压辊的接受器不对称地延伸。
11. 一种用于在设置于所述牵伸区下游的集束器区(1)内集聚在环 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牵伸区中被牵伸的纱条的方法,由引出压辊(2) 供应的纱条(F)沿集束器元件的输送路径导引到供给压辊(3),所述 纱条(F)在已集聚状态下在所述供给压辊(3)处离开所述并条组件的 集束器区(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集束器区(1)内的纱条(F)沿 输送路径输送,所述输送路径相对于安装在所述压辊(2, 3)的转动轴 上的辊子主体(21, 31)的延伸部偏离中央地延伸,所述延伸部横向穿 过所述输送路径延伸。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牵伸的纱4HF) 被导引通过机械作用的集束器(4)的槽形集束器通道(5),所述集束 器(4)设置于所述压辊(2, 3)之间的间隙内的轴向固定位置,且其 下侧面支撑在下圆柱体(6)上。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牵伸的纱条沿 气动作用的集束器的输送路径输送。
全文摘要
提出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1)的集束器(4),其包括槽形集束器通道(5),槽形通道(5)形成于集束器(4)的形成接触面的下侧面(41)内,并从较宽的引入口区(51)到设置于相对侧的引出口(52)逐渐变细。槽形集束器通道(5)相对于集束器的下侧面的宽度偏离中央地设置,所述宽度横向穿过集束器通道(5)的延伸部延伸。还描述了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区。
文档编号D01H5/72GK101113536SQ200710130050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6日
发明者弗里德贝特·施密德, 汉斯·施塔勒克 申请人:罗托卡夫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