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1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棉混纺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毛巾等巾被类织物大多为全棉质地,但是,由于全棉纱线自身的透气性差、散湿效果慢、极易遭受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这类毛巾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粘、发臭,特别是在阴湿天气,全棉毛巾就更加不易风干,极易滋生霉菌,不仅大大影响了毛巾的使用舒适感、大幅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更加不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含麻的毛巾制品,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46506A^Hf了一种含麻类毛巾织物,其中提供了以下种类的毛巾织物,分别为由纯麻纱线织造的毛巾织物;由麻/棉混纺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炜、麻/棉混纺纱为圏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绵、纯麻纱线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但是,上述毛巾织物有以下缺点①由纯麻纱线织造的毛巾织物,虽然利用了麻纤维的透气性好的特点,使毛巾能够抑菌,但是纯麻类织物表面非常粗糙,不仅使用起来非常不舒适,而且还极有可能划伤皮肤,可以说纯麻类毛巾根本不适于使用;②由麻/棉混纺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绰、麻/棉混纺纱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绊、纯麻纱线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上述织物虽然相对于纯麻类毛巾而言在舒适度方面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是圈纱,圈纱采用纯麻纱线的毛巾太粗糙、不适于使用;而圏纱采用麻/棉混纺纱的毛巾没有具体公开其麻纤维含量,更没有公开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生产不同麻含量的毛巾织物,而且由于麻纤维本身的可纺性差,如果含量过高时便难于织造,因此这种毛巾织物在生产中难以生产实施;③而且,在上述文献中也没有具体公开麻/棉混纺纱的混纺比和纱线的支数,麻/棉混纺纱混纺比直接决定了毛巾织物的可纺程度、使用舒适度和抗菌效果,纱线支数直接决定了织造过程纱线的强度和织造出的毛巾织物的耐用程度,而这些都是能否生产出高质量毛巾织物产品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强度高、便于织造、能抑霉抗菌而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麻含量的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包括由底经纱和底绰纱交织成的基底层,所述底经纱为全棉纱,所述底绰纱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面交织有圏纱层,所述圈纱层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底炜纱为20麻/80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由全棉纱与麻/棉混纺纱相互间隔排列而成,所述圈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55麻/45棉混纺纱。上述巾被类织物中,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底绰纱为16英支麻/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中全棉纱为32英支/2股,所述圈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IO英支。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底绰纱为20麻/80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全部为麻/棉混纺纱。上述巾被类织物中,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底綷纱为16英支麻/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IO英支。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圏纱层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vt、小于等于20%wto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麻/棉混纺纱中的麻纤维为黄麻、大麻和苎麻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基底层的两面都交织有所述圈纱层。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4支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底绵纱和圈纱层中都含有麻纤维,由于麻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使织造出的巾被类织物在使用中能快干、具有4艮好的抑霉抗菌作用;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其底经纱采用全棉纱,由于全棉纱线的强度比麻/棉纱线更好,从而增强了基底层的强度和巾被类织物的耐用程度,也使得织造出的基底层更加柔软,提高巾被类织物的使用舒适度;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底炜纱为20麻/80棉混纺纱,圈纱层中的麻含量小于等于40。/。wt,由于麻纤维可纺性较差,含量过高时难于织造,而上述麻纤维含量比较适中,使织造出的毛巾在具有良好的抑霉抗菌作用的同时,还便于织造加工;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圈纱层可通过选用不同混纺比的麻/棉混纺纱线,或者调节全棉纱与麻/棉混纺纱的间隔比例,来调整圏纱层中的麻含量,以满足不同客户需要;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圈纱层中的麻含量大于oy。wt、小于等于4oy。wt,最优的是小于等于20%wt,由于麻纤维含量比较适中,不仅增强了巾被类织物的抑菌性能,而且还不影响其表面的柔软度,使用起来依然非常舒适;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净皮类织物,底经纱为32s(英支)/2股全棉纱,底绵纱为16s(英支)的麻/棉混纺纱,由于底经纱和底绰纱的纱线粗细影响织造过程纱线的强度和巾被类织物的耐用程度,上述支数的底经纱和底炜纱,能充分满足织造中的工艺要求也使得织造出的毛巾等巾被类织物更为耐用,而且由于纱线相对较细织造出的巾被类织物质地细致、紧密,使用起来更为舒适;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圏纱层由32s/2股全棉纱与10s麻/棉混纺纱相互间隔排列而成,或者圈纱层中纱线全部为10s的麻/棉混纺纱,上述相对较粗的纱线能使织造出的巾被类织物更加蓬松、丰满,视觉上更美观,而且手感也更柔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是本实用新型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底经纱,2-底炜纱,3-圏纱层,4-基底层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包括由底经纱1和底绵纱2交织成的基底层4,所述基底层4的两面交织有圏纱层3。所述底经纱1为全棉纱,所述底綷纱2采用混纺比为20麻/80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3由全棉纱与麻/棉混纺纱相互间隔排列而成、或者全部采用麻/棉混纺纱,并且保证所述圈纱层3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重量百分含量),最优的是小于等于20。/。wt。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纺比是指各种纤维在纱线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如"20麻/80棉"的含义是指纱线中麻纤维与棉纤维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8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表l中详列如下表l底经纱底炜纱圏纱层麻纤维纱线麻含量种类实施例1普通毛巾32s/2股全棉16s20麻/80棉32s/2股全棉、10s55麻/45棉8%wt黄麻实施例2提花毛巾32s/2股全棉16s20麻/80棉32s/2股全棉、10s55麻/45棉12%wt黄麻实施例3普通浴巾32s/2股全棉16s20麻/80棉15麻/85棉15%wt大麻实施例4提花浴巾32s/2股全棉16s20麻/80棉32s/2股全棉、10s55麻/45棉18%vt大麻实施例5普通毛巾32s/2股全棉16s20麻/80棉20麻/80棉20%vt黄麻、大麻、苎麻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1中普通毛巾的抗菌性能试验是在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检测中心进行,具体4全测方法依据GB15979-2002。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看出的圏纱层麻含量为8%vt的毛巾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且麻纤维含量越高织物的抑菌效果就越明显,由此可推知,其他实施例中麻含量更高的巾被类织物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如果麻纤维含量过高,会导致织物表面非常粗糙,严重影响使用,而且也难于织造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要求圈纱层中的麻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最优的是小于等于20%wt,这一麻纤维含量范围既能保证织物具有良好的抑霉抗菌效果,而且还使织物便于织造加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底经纱l采用全棉纱,由于全棉纱线的强度比麻棉纱线更好,从而增强了基底层4的强度和巾被类织物的耐用程度,也使得织造出的基底层4更加柔软,提高巾被类织物的使用舒适度。所述底炜纱2采用20麻/80棉混纺纱,圏纱层3中的麻含量小于等于40%wt,由于麻纤维可纺性较差,含量过高时难于织造,而上述混纺比的麻纤维含量比较适中,使织造出的毛巾在具有良好的抑霉抗菌作用的同时,还便于织造加工。而且所述底经纱1为32s/2股全棉纱,所述底炜纱2为16s的棉混纺纱,由于所述底经纱1和所述底绵纱2的纱线粗细影响织造过程纱线的强度和巾被类织物的耐用程度,上述支数的所述底经纱1和底绵纱2,能充分满足织造中的工艺要求也使得织造出的毛巾等巾被类织物更为耐用,而且由于纱线相对较细织造出的巾被类织物质地细致、紧密,使用起来更为舒适。所述圈纱层3中的麻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最优的是小于等于20%wt,由于麻纤维含量比较适中,不仅增强了巾被类织物的抑菌性能,而且还不影响其表面的柔软度,使用起来依然非常舒适。而且所述圏纱层3可通过选用不同混纺比的麻/棉混纺纱线,或者调节全棉纱与麻/棉混纺纱的用量比例,来调整所述圈纱层3中的麻含量,以满足不同客户需要。另外,所述圏纱层3中相对较粗的纱线能使织造出的巾被类织物更加蓬松、丰满,视觉上更美观,而且手感也更柔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只在所述基底层4的一面交织圈纱层3,而另一面不交织圈纱层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包括由底经纱和底纬纱交织成的基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经纱为全棉纱,所述底纬纱为混纺纱,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面交织有圈纱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纱层由全棉纱与混纺纱相互间隔排列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所述底绵纱为16英支混纺纱,所述圈纱层中全棉纱为32英支/2股,所述圈纱层中混纺纱为IO英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纱层全部为混纺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所述底绰纱为16英支混纺纱,所述圈纱层中混纺纱为10英支。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中的麻纤维为黄麻、大麻和苎麻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巾被类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两面都交织有所述圈纱层。专利摘要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包括由底经纱和底纬纱交织成的基底层,所述底经纱为全棉纱,所述底纬纱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面交织有圈纱层,所述圈纱层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纱线强度高、便于织造、能抑霉抗菌而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麻含量。文档编号D03D27/00GK201330308SQ20082013998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2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2日发明者刘国忠,高银根申请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