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9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由于内衣与人体肌肤密切接触,本身不断遭受污染,有来自人体、外界、大气环境中的尘埃、浮土以及食物污溃等;也有来自人体的汗液、脂肪、以及表皮落屑等分泌物。这些污溃使有害的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出不良化合物,挥发令人不快的气味,诱发各种皮肤病和传染病,并使服装的服用舒适性等变差。然而竹炭制品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竹炭制品中的竹炭纤维抑菌性能良好;其次,竹炭纤维为具有超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人体排出的分泌物和有毒气体,达到防腐、防臭、吸附异味的功效。再加上竹炭纤维的吸湿快干使内衣与皮肤保持相对干爽的状态,能够抑制上述现象的·发生。此外,竹炭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和负离子的功能,并且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钾、钙等矿物质。用竹炭纤维具制成的纺织品具有可洗可穿性,同时具有洗涤耐久性。可广泛应用于衬衫、T恤、内衣、运动休闲装。竹炭纤维的多功能特性引起了纺织界的关注。虽然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和吸附性能,然而由于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需要与其它纤维进行混合纺纱,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其他纤维与竹纤维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都较佳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采用白竹炭粘胶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由于白竹炭粘胶具有较强的吸附分解能力,可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且经历多次洗涤,仍可保持上述功能,开发白竹炭改性粘胶纤维与棉、普通粘胶纤维等混纺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白竹炭粘胶纤维是将传统高温炭化技术烧制的竹炭,以纳米化技术研磨成粉,再运用纳米覆层技术,将竹炭粉表面覆上一层白触媒,一起混炼于粘胶中,再经纺丝成为白色的优质纤维。但是,由于以白竹炭粘胶纤维为代表的竹炭粘胶纤维强力低,细度不匀,质脆易断,可纺性较差。白炭涤纶纤维是将传统高温炭化技术烧制的竹炭,以纳米化技术研磨成粉,再运用纳米覆层技术,将竹炭粉表面覆上一层白触媒,一起混炼于涤沦中,再经纺丝成为白色的优质新纤维。相比白竹炭粘胶纤维,白竹炭涤纶纤维强力更高,细度更加均匀,可纺性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开发白炭涤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等混纺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混纺纱线以及纺纱工艺,该混纺纱线包含白竹炭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具有持久的抗菌性能、且纺成纱线后强度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设计一种抗菌混纺纱线,所述抗菌混纺纱线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30 %的白竹炭涤纶纤维、70%的粘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设计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混纺工艺,该混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开清棉工序采用多梳少打、多开松少排除、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在开清棉工序中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抓棉机上包要均匀密度要一致,削高填平,保证抓取均匀,打手速度控制在740r/min,混开棉机要跳过豪猪打手,双行打手的速度设置在650-800r/min,开棉机速度控制在4 80-600r/min,成卷机速度控制在720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控制在llr/min ;
B、梳棉工序在梳棉工艺中采用增强分梳、降低刺辊速度、降低盖板速度、加大锡林与盖板的隔距的工艺原则,刺棍速度控制在800-950r/min,盖板的速度控制在50-65mm/min,锡林速度控制在设置340-360r/min,道夫速度控制在18_24r/min,锡林与盖板的五点隔距从进口到出口分别为 0. 23mm、0. 20mm、0. 20mm、0. 20mm、0. 23mm ;
C、并条工序粘胶纤维要先进行预并,然后进行三次混并,并适当降低车速,所述车速控制在 260-280m/min ;
D、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原则,定量控制在3. 0-4. 0g/10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1-1. 23,捻系数控制在84-90,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3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73mm,锭速控制在850_996r/min ;
E、细纱工序在细纱工艺中细纱导纱动程要偏小掌握,控制在6-7mm,细纱牵伸倍数控制在45-55倍;
F、络筒工序,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控制在1000 1350r/min。其中,在开清棉工序中,抓棉小车每运行一周下降3m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设置在l_6mm,小车的运行速度为2. Or/min。其中,在梳棉工序中,选用锡林针布型号为AC2025*1660,道夫针布型号为AD4030*1890,刺辊针布型号为AT5615*05611,盖板针布型号为MCZ-30型。其中,在并条工序中,预并为6根粘胶生条预并,定量控制在17-18. 5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7-1. 8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6mm。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第一次混并为5根预并的粘胶纤维生条与2根白竹炭涤纶纤维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17-18. 5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7-1. 8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0mm ;第二次混并为6根一并后的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
16.5-18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6-1. 7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2mm;第三次混并为6根二并后的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15. 5_17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5-1. 6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6mm。其中,在所述细纱工序中,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35-1. 4,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3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73mm,锭速控制在14200r/min,捻系数控制在335-360,前罗拉速度控制在195,隔距块控制在2. 0mm。其中,在所述络筒工序中,络筒采用SMARO自动络筒机,并配备乌斯特QUANTUM3型电子清纱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白竹炭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白竹炭粘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白竹炭涤纶纤维强力更高,细度更加均匀,可纺性有较大的提高。采用一预并三混并的混合方式,有利于混纺比准确,成分均匀,生产出的单纱条干均匀,单纱强力高,纱疵少。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保含有白竹炭纤维的一些特性如抗菌功能,可染呈鲜艳的颜色,发射负离子效果等。该工艺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I。I、原料。白竹炭涤纶纤维的规格,细度为I. 67dtex,长度38mm。粘胶纤维规格为,细度为 I.33dtex,长度38mm。混纺比例白竹炭/粘胶为30/70。纱线号数14.7tex。2、工艺流程。FA002A型自动抓棉机A035D型混开棉机FA106型开棉机A092E型给棉机A076E成卷机A186G梳棉机粘胶预并+白竹炭生条一_FA302型并条机THF4433粗纱机SXF1568C型细纱机SMARO型自动络筒机。3、各工序工艺配置及生产措施。3. I开清棉工序。 白竹炭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无杂质,仅有少量疵点,如硬丝,并丝,束丝,根据原料的性能,在开清棉应贯彻“多梳少打,多回收少排除,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打击作用要缓和,采用梳针打手,打手速度过快易损伤纤维,速度过慢,开松不足。FA002A型抓棉机上包要均匀,密度要一致,削高填平,保证抓取均匀,打手速度740r/min,抓棉小车每运行一周下降3m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一般为l-6mm,小车的运行速度为2. Or/min, A035D型混开棉机要跳过豪猪打手,双行打手的速度要适当降低,一般设置在650-800r/min,FA106速度为480-600r/min,A076E速度为720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为llr/min。梳棉工序。由于粘胶纤维和白竹炭涤纶纤维长,整齐度好,不含杂,梳棉工序应以梳理为主,使纤维单根化,并最大限度降低纤维的损伤。锡林的速度稍高可以减轻针面的负荷,增强分梳,速度一般设置在340-360r/min,刺辊的速度要降低,有利于纤维的转移,速度一般设置在800-950r/min,由于原料含杂少,可降低盖板的速度,一般控制在50-65mm/min ;道夫速度稍低,有利于改善棉网质量,一般控制在18-24r/min。为了减少纤维的充塞,充分梳理,锡林与盖板的隔距稍大一点,五点隔距依次为0. 23mm、0. 20mm、0. 20mm、0. 20mm、0. 23mm。梳棉针布型号选用要合理,既要保证纤维有足够的梳理度,同时还要保证针布转移释放性能良好,针布采用小工作角、低矮纺化纤针布,以减少纤维沉积,选用锡林针布型号为AC2025*1660,道夫针布型号为AD4030*1890,刺辊针布型号为AT5615*05611,盖板针布型号为MCZ-30型。3. 3并条工序。为了降低条子的重量不匀率,使白竹炭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比准确,在进行生产时粘胶纤维要进行预并。速度过高易产生静电,缠罗拉和皮辊,可适当降低车速。
3. 4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大捻系数,小后牵伸工艺原则,由于细纱为赛络纺品种,粗纱定量在满足细纱上机要求的前提下按最大设计。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粗纱张力,减少大小纱之间的张力差异。3. 5细纱工序。赛络纺纺纱是将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平行喂入细纱牵伸区,牵伸后的须条经前罗拉输出合并加捻。细纱导纱动程要偏小掌握,一般在6-7mm左右。为了更好集聚纤维,采用上下喇叭口。由于细纱牵伸倍数为45-55倍左右,可采用高效牵伸工艺,使用双压力棒上销。赛络纺毛羽少,结构紧密,钢丝圈在运行过程中阻力大,必须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钢丝圈,可采用P&4254型铬钥合金钢领,7727人纳米宝石蓝钢丝圈。胶辊表面对纤维要有足够的握持力,且不发生缠绕现象,赛络纺导纱动程小,胶辊易产生中凹,应采用不处理65°软质胶辊。
成纱质量指标百米质量变异系数为15%,百米质量偏差为0. 7%,黑板条干为10:0:0:0,棉结杂质粒数不超过8粒,捻度为92. 7捻/10cm。3. 6络筒工序。络筒工序的主要任务清除纱疵,减少外观疵点,生产成形良好的筒纱,电清设定要合理,挡车工要加强责任心,纱线单股要严格把关,络筒速度要合理,一般设置在1000-1350r/min, SMARO自动络筒机配备乌斯特QUANTUM3型电子清纱器。电清主要工艺参数见表I。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混纺纱线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30%的白竹炭涤纶纤维、70%的粘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混纺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开清棉工序采用多梳少打、多开松少排除、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在开清棉工序中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抓棉机上包要均匀密度要一致,削高填平,保证抓取均匀,打手速度控制在740r/min,混开棉机要跳过豪猪打手,双行打手的速度设置在650-800r/min,开棉机速度控制在480-600r/min,成卷机速度控制在720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控制在llr/min ; B、梳棉工序在梳棉工艺中采用增强分梳、降低刺辊速度、降低盖板速度、加大锡林与盖板的隔距的工艺原则,刺棍速度控制在800-950r/min,盖板的速度控制在50-65mm/min,锡林速度控制在340-360r/min,道夫速度控制在18_24r/min,锡林与盖板的五点隔距从进口到出口分别为 0. 23mm、0. 20mm、0. 20mm、0. 20mm、0. 23mm ; C、并条工序粘胶纤维要先进行预并,然后进行三次混并,并适当降低车速,所述车速控制在 260-280m/min ; D、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原则,定量控制在3. 0-4. 0g/10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1-1. 23,捻系数控制在84-90,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3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73mm,锭速控制在850_996r/min ; E、细纱工序在细纱工艺中细纱导纱动程要偏小掌握,控制在6-7mm,细纱牵伸倍数控制在45-55倍; F、络筒工序,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控制在1000 1350r/mi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开清棉工序中,抓棉小车每运行一周下降3m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设置在l-6mm,小车的运行速度为2. Or/min。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梳棉工序中,选用锡林针布型号为AC2025*1660,道夫针布型号为AD4030*1890,刺辊针布型号为AT5615*05611,盖板针布型号为MCZ-30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序中,预并为6根粘胶生条预并,定量控制在17-18. 5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7-1. 8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6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艺中,第一次混并为5根预并的粘胶纤维生条与2根白竹炭涤纶纤维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17-18. 5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7-1. 8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0mm ;第二次混并为6根一并后的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16. 5-18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6-1. 7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2mm ;第三次混并为6根二并后的生条混并,定量控制在15.5-17g/5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5-1. 65,前罗拉隔距控制在7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26mm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纱工序中,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I. 35-1. 4,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3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73mm,锭速控制在14200r/min,捻系数控制在335-360,前罗拉速度控制在195,隔距块控制在2. 0m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络筒工序中,络筒采用SMARO自动络筒机,并配备乌斯特QUANTUM3型电子清纱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所述抗菌混纺纱线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30%的白竹炭涤纶纤维、70%的粘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使用白竹炭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白竹炭粘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白竹炭涤纶纤维强力更高,细度更加均匀,可纺性有较大的提高。采用一预并三混并的混合方式,有利于混纺比准确,成分均匀,生产出的单纱条干均匀,单纱强力高,纱疵少。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保含有白竹炭纤维的一些特性如抗菌功能,可染呈鲜艳的颜色,发射负离子效果等。
文档编号D02G3/04GK102719961SQ20121022816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侯芝富, 吕延敏, 唐红, 孟祥华, 宋军, 宋圣山, 常江, 徐淑莲, 李爱华, 潘静, 王海燕, 袁贞学, 郭俊霞, 高新 申请人:山东超越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