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开的喷丝嘴和接线嘴的喷气式纺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706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有分开的喷丝嘴和接线嘴的喷气式纺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纺织工位(3)的喷气式纺织机,其中该纺织工位(3)具有涡流室(4),该涡流室具有形式为具有入口(6)的锭子(7)的纱线形成元件,并且具有在锭子(7)的外表面(8)的方向上定向的喷丝嘴(9),空气通过该喷丝嘴能够导入涡流室(4)中,以便在接线过程之后在锭子(7)的入口(6)的区域中使复合纤维(2)旋转,并且锭子(7)具有邻接到入口(6)上的排出通道(10),纱线(1)能够通过该排出通道从涡流室(4)中排出,按本发明规定,涡流室(4)配备有额外的接线嘴(11),该接线嘴同样在锭子(7)表面(8)的方向上定向,其中纺织工位(3)具有空气传输系统(12),空气能够借助它分开地供应给喷丝嘴(9)和接线嘴(11)。此外还建议了一种在喷气式纺织机上接上复合纤维(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纤维(2)在接线过程中借助通过接线嘴(11)产生的气流移动到排出通道(10)中,其中除了所述移动以外,复合纤维(2)还借助气流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
【专利说明】具有分开的喷丝嘴和接线嘴的喷气式纺织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由复合纤维制造纱线的喷气式纺织机,其中该喷气式纺织机具有至少一个纺织工位,其中该纺织工位具有涡流室和至少局部地延伸到涡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该涡流室具有用于复合纤维的进入孔,该纱线形成元件的形式是具有入口的锭子,其中该涡流室配备有在锭子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定向的喷丝嘴,空气通过该喷丝嘴能够导入涡流室中,以便在接线过程之后在锭子的入口的区域中使复合纤维旋转,并且锭子具有邻接到入口上的排出通道,纱线能够通过该排出通道从涡流室中排出。此外还描述了一种在用来制造纱线的喷气式纺织机上接上复合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这种喷气式纺织机的作用是,借助通过喷丝嘴在涡流室内产生的漩涡气流由纵长的复合纤维制造纱线。在此,复合纤维的外部纤维在锭子的所述入口范围内缠绕在位于内部的纤维(内核)的周围,结果是产生稳定的纱线,该纱线最后能够通过排出通道从涡流室中排出并且缠绕在梭心上。
[0003]如果在纺织过程中出现纺织错误(纱线断裂、复合纤维的不满意传输等)或者纺织机在一定时间内断开,所以附加地需要接线过程。在此,已产生的纱线的端部逆着原本的纺织方向通过排出通道循环到涡流室中,并且从该处一直循环到纺织工位的输入端范围内(也可能越过此位置)。紧接在该循环之后,纱线借助伺服机器人、纺织工位自身的装置或手动地通过相互的重叠与复合纤维的端部接触。最后,通过接通喷丝嘴和/或起动纱线卷绕,使纱线端部和复合纤维的端部(连同纱线端部)移至涡流室的内部并且在该处遭受漩涡气流。纱线端部和纤维材料的端部之间的连接区域最后经过锭子的入口。该纺织过程现在像平常一样继续进行。
[0004]由喷丝嘴产生的气流情况通常是在原本的纺织过程方面进行优化,它们大多很少在接线过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因此所述的连接区域在制好的纱线中仍然可看到和/或是降低了牢固性的区域。
[0005]为了还在接线过程中产生气流,该气流产生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的特性尽量相当于在纺织过程时产生的纱线的特性,已建议的是,锭子配备有额外的接线嘴,该接线嘴通到排出通道的内部并且在接线期间产生尤其高的吸入效应(EP I 826 299 A2)。
[0006]但是排出通道的其它光滑的内表面会由此打断,因此可能在纺织过程中不利地影响纱线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建议一种喷气式纺织机和一种方法,它们可使复合纤维尤其可靠地接上,同时不会使原本的纺织过程变坏。
[0008]此目的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喷气式纺织机得以解决。
[0009]按本发明,喷气式纺织机的特征在于,涡流室配备有额外的接线嘴,该接线嘴同样在锭子表面的方向上定向,其中纺织工位具有空气传输系统,空气能够借助它分开地供应给喷丝嘴和接线嘴。即,纺织工位具有两种类型的空气喷嘴,因此能够在纺织过程和接线过程中单独地调节气流情况。
[0010]喷丝嘴的定向和/或尺寸在此能够这样选择,即在纺织过程中复合纤维的尽量所有位于外面的纤维端部都缠绕在它的内核周围。与此不同的是,气流尤其在纤维不易弯曲的情况下是有利的,该气流允许外部纤维局部地从复合纤维中松开,以使它们随后直接缠绕在复合纤维的留下的内核周围。因此这一点是尤其有利的是,因为在接线时连接区域在纱线端部和复合纤维的与该纱线端部搭接的端部之间通过涡流室引导,并因此构成后继纱线的一部分。该连接区域也局部地由已卷捻的纱线(其形式是与复合纤维搭接的端部)构成。因此,如果纤维局部地从纱线中脱开(即局部地再次松开旋转),纤维材料才能在接线过程中可靠地接合到纱线端部中,因为只有这些纤维才能再次缠绕在该连接区域周围并最终实现它的牢固性。
[0011]如果喷气式纺织机具有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其构造得在接线过程中只给接线嘴加载空气,并且在接线过程后面的纺织过程中只给喷丝嘴加载空气,则会带来优点。喷丝嘴和接线嘴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有针对性地按其各自的目的来设计,而不必考虑单个气流的相互作用。例如能够借助相应的阀门来接通和切断各喷嘴的空气传输。但备选地同样还可考虑的是,在接线过程中既给喷丝嘴供应空气,也给接线嘴供应空气。在此也能够通过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单独地为纺织和接线过程调节和/或监控单个喷嘴类型中的气压或经过各喷嘴类型的空气体积流的比例。例如还有利的是,在接线过程中传输到喷嘴中的所有空气的60%和95%通过接线嘴带入涡流室中,余下的气量通过喷丝嘴带入涡流室中。所述的内容对于纺织过程也同样适用,因此有利的是,传输到喷嘴中的所有空气的60%和95%通过喷丝嘴带入,余下的气量通过接线嘴带入。这一点就气压而言可能意味着,在喷丝嘴和接线嘴中在纺织过程中出现的气压之间的比例能够在1.1和10之间。相应的,该比例在接线过程中优选在0.1和0.9之间。
[0012]同样有利的是,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阀门与共同的空气导管相连,该阀门可借助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来操纵。该阀门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当作流动路岔来使用,其中根据该路岔的位置要么给接线嘴加载空气,要么备选地给喷丝嘴加载空气。此外,还能手动地亦或自动地例如以所产纱线的测得的质量特征为基础来分别地供应空气。
[0013]有利的是,该空气传输系统具有第一空气通道,其与喷丝嘴相连并且借助其能够给喷丝嘴供应空气,并且该空气传输系统具有第二空气通道,其与接线嘴相连并且借助其能够给接线嘴供应空气。第一或第二空气通道例如能够环状地延伸到包围着涡流室的壁板中。此外,这些所述的通道通过唯一亦或两个单独的空气导管与相应的压缩空气源相连。此夕卜,这些空气通道能够定位在排出通道的入口的高度上,或者定位在该入口和涡流室的进入孔之间。这同样也适用于喷丝嘴和/或接线嘴或其通到涡流室中的孔口。
[0014]还特别有利的是,接线嘴这样定向,使得由接线嘴产生的气流在入口的俯视图中相切地进入涡流室中。该气流在这种情况下也借助相切的运动部件碰到复合纤维上并且在此产生期望的旋转,该复合纤维进入锭子的入口中。因为由接线嘴产生的气流还应该会在纱线端部上、纱线端部和复合纤维之间的连接部位上以及最终还会在后继的复合纤维上产生吸入效应,所以该气流同样具有在纺织方向上延伸的方向分量。结果是,接线嘴应该产生气流,该气流借助相切的部件从涡流室的进入孔的方向上碰到锭子的外表面上,并且最后以螺纹形式在涡流室的输出端的方向上蔓延,因此在涡流室的输入端的区域中产生低压并因此产生吸入效应。
[0015]此外还有利的是,接线嘴在排出通道的轴向方向上看设置在涡流室的进入孔和锭子的入口之间,或者在该区域中通到涡流室中。这一点可使接线嘴按本发明进行定向,而不必对其余的纺织工位进行明显的修改。在该所述的区域中优选还设置喷丝嘴,其中它通常同样这样定向,即产生的气流主要碰到锭子的外表面上,以便在该区域中产生纱线的期望旋转。此外,这些接线嘴还能设置在喷丝嘴和锭子的入口之间(也在排出通道的轴向方向上看)。
[0016]但同样还可考虑的是,喷丝嘴位于涡流室的进入孔和接线嘴之间。
[0017]尤其有利的是,接线嘴至少局部地设置在包围着涡流室的壁板部段中。这些接线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定位,并且精确地在入口的外表面上定向(优选在其具有入口的正面区域上)。这些接线嘴能够钻入壁板中,亦或尤其可松脱地以插入物的形式与该壁板相连。此外接线嘴的数量(数量优选在两个和六个之间)可自由选择,其中已证实为有利的是,入口在圆周方向中看均匀地分布在入口的周围。
[0018]有利的是,接线嘴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与锭子的中间轴线在与所述中间轴线的共同垂线(另一表达是:最小横贯线)垂直延伸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α,并且至少一个喷丝嘴的中间轴线与锭子的中间轴线在垂直于最后两个所属的中间轴线的共同垂线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β,其中α不等于β。换言之,有利的是,由接线嘴产生的气流以不同的角度进入涡流室中或碰到锭子的外表面上(优选在具有入口的正面部段的区域中)。最后通过选择角度α和β,能够在纺织过程和接线过程中相互独立地调节所述流动条件。
[0019]还有利的是,该角度α小于90°并且小于角度β。各接线嘴的想像中的延长部位在这种情况下以比喷丝嘴的相应延长部位更陡的角度碰到该外表面上。因此,一方面在接线时增强了吸入效应。但同时还能使单个纤维更有利地进行上述的局部脱开,并且有利地使内部纤维重新缠绕。
[0020]此外还有利的是,喷丝嘴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在锭子的进入孔的俯视图中朝锭子的中间轴线具有最小间距Α,并且接线嘴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在进入孔的俯视图中朝锭子的中间轴线具有最小间距B,其中A不等于B。各自的喷嘴优选这样设置,即它们的中间轴线相互地并且分别朝锭子的中间轴线倾斜地延伸。如果所述间距相互之间是不同的,则这意味着,由各喷嘴产生的气流也是不同的,因为这些气流以不同的角度进入涡流室中或碰到纱线和锭子上。因此通过选择所述的间距,能够在涡流室内有针对性地影响纺织条件或接线条件。
[0021]尤其有利的是,最小间距B小于最小间距Α。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区域的外部纤维在纱线端部和复合纤维之间在接线过程中借助提高的分力朝内(即在其纤维内核的方向上)拉动,因此实现了尤其牢固的缠绕。因此与大部分已知的喷气式纺织机不同,该连接区域不再是纱线的薄弱位置。这尤其适用于接上尤其不易弯曲的纤维,其中在缠绕过程中必须克服相对高的反作用力。
[0022]最后,按本发明的用来接上复合纤维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应用一种具有喷丝嘴和单独的接线嘴的喷气式纺织机,其可能还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特征。最后在接线过程中,复合纤维(其与纱线端部一起,该纱线端部优选在涡流室的外部与之接触)借助通过接线嘴产生的气流尤其在线性运动中通过涡流室且最终移动到排出通道中,其中除了所述的运动以夕卜,复合纤维还借助气流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在经过该连接区域之后,接线嘴能够再次关闭(即停止它的空气传输)。最后,喷丝嘴同时地或者与之在时间上略微偏置地用空气加载,因此再次进行原本的纺织工艺。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能够独立于喷丝嘴运行的接线嘴,它们与喷丝嘴类似地产生指向锭子的外表面的气流。最后,该气流与由喷丝嘴产生的气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定向和/或其强度,并且能够与纺织过程中的气流无关地匹配于待纺织的材料。
[0023]在此尤其有利的是,在接线过程中只有接线嘴用空气加载,并且在结束接线过程之后只有喷丝嘴用空气加载。各自的喷嘴能够以这种方式按各自的任务(相对于纱线的制各家来说,将复合纤维接上)来设计。相反,各自的气流不会出现相互影响。备选地还可能的是,总是有两种喷嘴来加载空气,其中大部分空气在纺织过程通过喷丝嘴带入,且大部分空气在接线过程中通过接线嘴带入。就所有传输到喷丝嘴和接线嘴中的空气的可能分布而言,请参照喷气式纺织机的相应的以上描述。
[0024]还有利的是,在接线过程中的气压在接线嘴的内部高于在纺织过程中在喷丝嘴内的气压。这一点确保,纱线端部和纤维材料之间的连接区域可靠地借助相应地从纤维材料中伸出的纤维端部缠绕,因此该连接区域不是制好的纱线的薄弱位置。
[0025]同样有利的是,在接线过程中从接线嘴流入涡流室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高于在纺织过程中从喷丝嘴流入涡流室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这一点要么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即在接线过程中提高气压,如上所述的一样。或备选地,使喷丝嘴的直径与接线嘴的直径不同,因此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不同的流动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在示意性的且局部剖开的截面中示出了喷气式纺织机;
图2在剖开的侧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喷气式纺织机的纺织工位的选出区域;
图3在剖开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另一按本发明的喷气式纺织机的纺织工位的选出区域;
图4在剖开的俯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喷气式纺织机的纺织工位的选出区域。
[0027]参考标记清单
I纱线 2复合纤维 3纺织工位 4涡流室 5进入孔 6 入口 7锭子 8外表面 9喷丝嘴 10排出通道 11接线嘴 12空气传输系统 13第一空气通道 14第二空气通道 15壁板部段 16中间轴线 17阀门 18空气导管 19输入端 20牵伸机构 21供料装置 22轧辊对 23输出端 24抽出轧辊对 25抽出装置 26纱线监控单元 27梭心 28缠绕装置 29供应导管
α锭子的中间轴线和接线嘴的中间轴线之间的角度
B锭子的中间轴线和喷丝嘴的中间轴线之间的角度 A锭子的中间轴线和喷丝嘴的中间轴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B锭子的中间轴线和接线嘴的中间轴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在示意性的且局部剖开的截面中示出了喷气式纺织机。该喷气式纺织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牵伸机构20,它供应复合纤维2,其形式例如为并纺的纤维带2。此外,喷气式纺织机包含与牵伸机构20隔开的纺织工位3,该纺织工位具有用于复合纤维2的输入端19和位于内部的涡流室4。
[0029]借助构成为供应轧辊对的供料装置21将复合纤维2导入纺织工位3中,该供应装置也可以是牵伸机构20的一部分。最后在涡流室4的内部,复合纤维2或复合纤维2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在经过进入孔5之后为生产期望的纱线I进行旋转。在此,该旋转通过有针对性的气流在锭子7 (=纱线形成元件)的区域中产生,其中该气流通过只在图2至4中示出的、相切地通到涡流室4中的喷丝嘴9产生。
[0030]此外,所示的纺织机包含通过抽出轧辊对24构成的抽出装置25以及接在该抽出轧辊对24之后的缠绕装置28,其用来将通过锭子7的入口 6、后继的排出通道10和最终通过输出端23从纺织工位3中抽出的纱线I缠绕在梭心27上。
[0031]最后纺织机还能配备纱线监控单元26,它监控纱线I的事先定义的参数(例如纱线厚度、纱线强度或其它代表纱线I的质量的参数)。该纱线监控单元26在此优选无接触地工作。
[0032]按本发明的装置不必强制性地具有如图1所示的牵伸机构20。该抽出轧辊对24也不是强制必需的。
[0033]如果现在出现纱线断头或者复合纤维2的传输出现不期望的中断,则要停止常规的纺织过程。如果要再次进行该过程,则必须首先进行接线过程,在该接线过程中已生产的纱线I的端部必须与复合纤维2接触或连接。为此,纱线I通常借助伺服机器人、纺织工位自身的纱线操纵装置亦或手动地逆着原本的纺织方向通过排出通道10移动,直到纱线I的经过该涡流室4的端部位于纺织工位3的输入端19和供料装置21之间或者位于供料装置21和牵伸机构20的相邻的轧辊对22之间。它在该处最后与复合纤维2接触(例如与它在特定长度上重合或搭接),并且在纺织方向上再次导入纺织工位3中。该原本的纺织过程最后借助由喷丝嘴9产生的气流继续进行。
[0034]但还指出,尤其当复合纤维由不易弯曲的纤维构成时,在纺织过程中由喷丝嘴9产生的气流不一定最佳地适用于接线过程。但在接线时输入的纤维材料(其由循环的纱线I和复合纤维2构成,该复合纤维与该纱线I搭接地聚集在一起且由牵伸机构20供应)的外部纤维不是整齐且均匀地缠绕在纤维内核周围(输入的纤维材料的内部区域),因此后面的纱线I出现了薄弱位置。同样出现了变粗位置,或者出现了过度旋转的外部纤维,这会明显地降低纱线I的质量。
[0035]现在为了在接线过程中也实现尽量优化的气流,按本发明建议,涡流室4配备有额外的接线嘴11,该接线嘴与喷丝嘴9 一样在锭子7的外表面8的方向上定向。纺织工位3还具有空气传输系统12,喷丝嘴9和接线嘴11借助它能够单独地(即优选独立地)或备选地供应空气。
[0036]从图2至4中可获知可能的实施例。在此上下文中首先指出,虽然图2和3所示的图面虽然示出了剖面视图。但该剖面图不是作为竖直平面延伸,而是穿过单个的构件这样延伸,即喷丝嘴9以及接线嘴11也可看见(即使它们只是相互偏置约90°,如图4所示)喷丝嘴9和接线嘴11的可能的空间布局最后由图2 (或图3)和图4 (其首1J面图同样不是精确地穿过水平延伸的剖面而延伸)组合而成。
[0037]纺织工位3现在具有多个(通常在2个和6个之间)喷丝嘴9,它们优选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包围着涡流室4的壁板部段15中。喷丝嘴9也设置有第一空气通道13,它例如环状地围绕着所述壁板部段15的周围延伸或在该壁板部段中延伸,并且与相应的供应导管29 —起构成纺织工位3的空气传输系统12的一部分。
[0038]还类似的是,在优选实施例中接线嘴11 (其中同样优选存在2个至6个)设置在包围着涡流室4的壁板部段15中并且均匀地分布在圆周方向上。此外,接线嘴11与第二空气通道14 (它同样能构成为环状),因此喷丝嘴11能够与接线嘴9隔开地供应空气。
[0039]为此,这两个供应导管29例如与分开的压缩空气源相连,亦或设置相应的调节阀,这些调节阀允许独立地或备选地给喷丝嘴9和接线嘴11供应空气。
[0040]同样还可考虑的是,这两个供应导管29通过阀门17与共同的空气导管18相连(图3所示)。根据阀门17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喷丝嘴9 (在常规的纺织过程中)亦或接线嘴11 (在所述的接线过程中)用空气加载(其中通过各喷嘴11、13产生的气压或相应的空气体流在接线过程中能够选择得比纺织过程更高。)当然中间位置也是可能的,在该中间位置中大部分空气通过喷丝嘴9流入涡流室4中,其余部分通过接线嘴11流入涡流室4中。
[0041]有利的是,喷丝嘴9和接线嘴11的空间定向从图2和4中得出。因此已被证实为有利的是,与喷丝嘴9相比,接线嘴11以更陡的角度碰到锭子7的外表面8上。如果用数学表达,则这一点意味着,接线嘴11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与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在与所述中间轴线16的共同垂线(另一表达是:最小横贯线)垂直延伸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α,并且至少一个喷丝嘴9的中间轴线16与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在垂直于最后两个所属的中间轴线16的共同垂线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β,其中α小于β。当然根据待纺成纱的材料,α还可能大于β,其中喷丝嘴9和接线嘴11在各种情况下都这样定向,即从中排出的气流碰到锭子7的外表面8上。
[0042]尤其从图4中还可得出喷丝嘴9和接线嘴11的定向的另一可能的区别。因此可能有利的是,接线嘴11在入口 6的俯视图中略微进一步朝内(即在锭子7的中间轴线16的方向上)定向。换言之,还可能的是,喷丝嘴9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在锭子7的入口 6的俯视图中朝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具有最小间距Α,并且接线嘴11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在入口 6的俯视图中朝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具有最小间距B,其中A优选大于B。但应注意,不排除B大于A的情况,如果这对相应的待纺成纱的材料的纺织过程和接线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0043]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单个特征的所有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内容,如同它们在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一样,就此而言相应的组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或者看起来有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由复合纤维(2)制造纱线(I)的喷气式纺织机,其中该喷气式纺织机具有至少一个纺织工位(3),其中该纺织工位(3)具有涡流室(4)和至少局部地延伸到涡流室(4)中的纱线形成元件,该涡流室具有用于复合纤维(2)的进入孔(5),该纱线形成元件的形式是具有入口(6)的锭子(7),其中该涡流室(4)配备有在锭子(7)的外表面(8)的方向上定向的喷丝嘴(9),空气通过该喷丝嘴能够导入涡流室(4)中,以便在接线过程之后在锭子(7)的入口(6)的区域中使复合纤维(2)旋转,并且锭子(7)具有邻接到入口(6)上的排出通道(10),纱线(I)能够通过该排出通道从涡流室(4)中排出,其特征在于,涡流室(4)配备有额外的接线嘴(11),该接线嘴同样在锭子(7)表面(8)的方向上定向,其中纺织工位(3)具有空气传输系统(12),空气能够借助它分开地供应给喷丝嘴(9)和接线嘴(11)。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喷气式纺织机具有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其构造得在接线过程中基本上或只给接线嘴(11)加载空气,并且在接线过程后面的纺织过程中基本上或只给喷丝嘴(9)加载空气。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通道(13)和第二空气通道(14)通过阀门(17)与共同的空气导管(18)相连,该阀门能够借助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来操纵。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空气传输系统(12)具有第一空气通道(13),其与喷丝嘴(9)相连并且借助其能够给喷丝嘴(9)供应空气,并且该空气传输系统(12)具有第二空气通道(14),其与接线嘴(11)相连并且借助其能够给接线嘴(11)供应空气。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接线嘴(11)这样定向,使得由接线嘴(11)产生的气流在入口( 6 )的俯视图中相切地进入涡流室(4 )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接线嘴(11)在排出通道(10)的轴向方向上看设置在涡流室(4)的进入孔(5)和锭子(7)的入口(6)之间,或者在该区域中通到涡流室(4)中。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接线嘴(11)至少局部地设置在包围着涡流室(4)的壁板部段(15)中。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接线嘴(11)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与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在与所述中间轴线(16)的共同垂线垂直延伸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α,并且至少一个喷丝嘴(9)的中间轴线(16)与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在垂直于最后两个所属的中间轴线(16)的共同垂线的侧视图中围成角度β,其中α不等于β。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该角度α小于90°并且小于角度β。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喷丝嘴(9)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在锭子(7)的入口(6)的俯视图中朝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具有最小间距Α,并且接线嘴11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轴线(16)在入口(6)的俯视图中朝锭子(7)的中间轴线(16)具有最小间距B,其中A不等于B。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最小间距B小于最小间距Α。
12.—种在用来制造纱线(I)的喷气式纺织机上接上复合纤维(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喷气式纺织机,其中复合纤维(2)在接线过程中与已生产的纱线(I)的端部接触,并且与它一起借助通过接线嘴(11)产生的气流通过涡流室(4)且最终移动到排出通道(10)中,其中除了所述移动以外,复合纤维(2)还借助气流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线过程中基本上或只给接线嘴(11)加载空气,并且在接线过程结束之后基本上或只给喷丝嘴(9)加载空气。
14.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线过程中的气压在接线嘴(11)的内部高于在纺织过程中在喷丝嘴(9)内的气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线过程中从接线嘴(11)流入涡流室(4)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高于在纺织过程中从喷丝嘴(9)流入涡流室(4)中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文档编号】D01H1/115GK104169477SQ201380008342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赫尔诺特·沙夫勒, 马库斯·库布勒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