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缸水位探测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62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的染缸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染缸水位探测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筒染是纱线染色的常用方法,用于将待染纱线染成需要的颜色。在染色前先要将纱线络在染色络线筒上,再将若干个络有纱线的染色络线筒依次串起来固定在染缸内的吊桩上,并浸于染缸内的染液中染色,因此络线筒上密布有提供染液流动的通孔。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络线筒安装在吊桩上,因而络线筒里侧的纱线接触染液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因而导致纱线一次染线量局限,且纱线染色不均匀,即使在吊桩上密布有通孔,每次从通孔流出的染液也是有限的,且流量很小,不能较大程度的解决筒子纱染色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在许多染色工艺中,根据染布量的变化,染色液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水位才能获得经济而理想的染色效果,当染色液水位低于标准时,就需要对染缸中的染液进行补偿以达到水位要求;当染色液水位超过标准时,就需要从染缸中排出多余的染色液,这部分多余的染色液如果不好好处理,会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而且温度也对染色的质量具有影响,需要严格控制与把握。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染色质量好、工作效率高以及资源成本低的染缸水位探测温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染缸水位探测温控装置,包括缸体、液位补偿容器以及温控系统,所述缸体为一上端开口的柱形筒,缸体的开口端通过锁扣与盖体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缸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限位筒子纱的吊桩,且吊桩为空心结构,所述缸体的底部及其侧壁分别设置有染液出口和染液进口,所述染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液位补偿容器,所述液位补偿容器分别连接温控系统和进液总管,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换热器和温控器,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蒸汽接头和冷却水接头,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为染液用水接头,且染液用水接头直接连接液位补偿容器,所述进液总管呈U字型结构,进液总管上连通有多个进液支管,其中一个进液支管连接染液进口,其余进液支管分别伸入相对应的吊桩的空腔内。

进一步地,吊桩的曲面上密布有染液挤出孔。

进一步地,吊桩内置有可旋转的吊杆,吊杆旋转将染液从染液挤出孔挤出。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底部还安装有水位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总管由压力泵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水位探测器及其压力泵均由PLC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总管上分布有若干伴热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吊桩内增设吊杆,且吊杆可旋转,通过吊杆的作用力将染液从染液挤出孔挤出,大大提高了染液的挤出流量,吊桩内的染液从筒子纱的里侧向外侧渗透,同时染缸内的染液从筒子纱的外侧向里侧渗透,大大提高了一次染纱量,染色均匀,也提高了染色质量和效率,而且在整个染色过程中,自动感应并控制染缸内的水位,利用染缸排出的多余的染液即时对染缸内的水位进行补偿,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也实现了温度的可控,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缸体,2、盖体,3、锁扣,4、吊桩,5、染液出口,6、染液进口,7、管道,8、液位补偿容器,9、进液总管,10、换热器,11、温控器,12、蒸汽接头,13、冷却水接头,14、染液用水接头,15、进液支管,16、染液挤出孔,17、吊杆,18、电磁阀,19、水位探测器,20、压力泵,21、伴热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染缸水位探测温控装置,包括缸体1、液位补偿容器8以及温控系统,缸体1为一上端开口的柱形筒,缸体1的开口端通过锁扣3与盖体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缸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限位筒子纱的吊桩4,且吊桩4为空心结构,缸体1的底部及其侧壁分别设置有染液出口5和染液进口6,染液出口5通过管道7连接液位补偿容器8,液位补偿容器8分别连接温控系统和进液总管9,温控系统包括换热器10和温控器11,换热器1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蒸汽接头12和冷却水接头13,换热器10的输出端为染液用水接头14,且染液用水接头14直接连接液位补偿容器8,进液总管9呈U字型结构,进液总管9上连通有多个进液支管15,其中一个进液支管15连接染液进口6,其余进液支管15分别伸入相对应的吊桩4的空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吊桩4的曲面上密布有染液挤出孔16,用以将吊桩4空腔内的染液从染液挤出孔16挤出,便于染液从筒子纱的里侧向外侧渗透染色。

在本实施例中,吊桩4内置有可旋转的吊杆17,吊杆17旋转将染液从染液挤出孔16挤出,借助吊杆17的作用力将吊桩4空腔内的染液从染液挤出孔16挤出,增大染液的挤出量,使得筒子纱里外侧的染液的流量的差距尽量缩小,提高染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7上安装有电磁阀18,用以自动控制染缸内染液的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缸体1的底部还安装有水位探测器19,在染色前后及其过程中,自动探测染缸内的水位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总管9由压力泵20驱动,用以将液位补偿容器8内的染液抽出,并对染缸内的水位进行补偿,同时也对染液提供一个压力,便于染液从染液挤出孔16挤出。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18、水位探测器19及其压力泵20均由PLC控制器控制,水位探测器19自动探测染缸内的水位变化并传信于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8和压力泵20做出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总管9上分布有若干伴热包21,伴热包21主要给进液总管9内提高一定的温度,避免染色用水在进液总管9内因骤冷而冷凝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吊杆的作用力将染液从染液挤出孔挤出,大大提高了染液的挤出流量,大大提高了一次染纱量,染色均匀,也提高了染色质量和效率,而且利用染缸排出的多余的染液即时对染缸内的水位进行补偿,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也实现了温度的可控,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