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036阅读:5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纺织领域的横机中,具体为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用于双丝杆传动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

中国专利[实用新型] 针织横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 0328087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它还包括一套传动带轮和一套滚珠丝杆,传动带轮的两个同步带轮分别安装在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杆的轴上,两个同步带轮之间以同步带连接;滚珠螺母安装在滚珠丝杆的丝杆部分并可随滚珠丝杆的旋转而移动。

该申请中,为针织横机中的横向移动结构,且对丝杆结构进行了公开,但是该申请中,采用单根丝杆进行传动,且采用托架即导轨结构,该结构中导轨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会增加传动中的复杂,结构件较多或影响传动的稳定性。

又例如:

中国专利[实用新型]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移动装置 - 201220721665.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移动装置,属于纺织针织机械领域,包括针床体,针床体的下方安装有移床丝杆座,移床丝杆座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滚珠丝杆副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滚珠丝杆副的下方,滚珠丝杆副上方安装有导向键;滚珠丝杆副包括滚珠丝杆。

该申请中,对针织横机中的移动结构进行了详细公开,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但是在使用中,虽然已经将导轨省略,但是该结构中的导向键依旧需要进行导向,且使用中因导向定位问题,导致该结构整体不稳定。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丝杆部即第一丝杆部与第二丝杆部,所述第一丝杆部、第二丝杆部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两者的支撑座,两个丝杆部之间还设有同步带进行同步传动,两个丝杆部的任一丝杆部上设有传动部,两个丝杆部竖向设置且在两者的横向上设有运动部。

所述第一丝杆部包括竖向板以及固定在竖向板侧面的丝杆,竖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丝杆沿着上轴承座、下轴承座的中心位置进行插接固定。

所述第一丝杆部的丝杆上套接有运动件,运动件与运动部的一端头连接,第二丝杆部的丝杆上也设有运动件与运动部的另一端头连接。

所述竖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检测运动件位置的上传感器、下传感器。

第二丝杆部的丝杆下端设有前传动轮,第二丝杆部的竖向板侧部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向下设有后传动轮,前传动轮与后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

所述竖向板与步进电机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传动架与步进电机下部的电机支架之间固定有螺杆。

所述第一丝杆部的丝杆下端设有第一同步轮,第二丝杆部的丝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套接有同步带进行同步旋转运动。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采用无导轨的双丝杆机构,传动动力稳定,双侧受力均匀。

2、不卡滞,步进式控制,拉伸速度快,可进行速率的即时调整。

3、双竖向丝杆结构,平行稳定,传输时不抖动,整体式安装。

4、结构简单,易于拆卸与组合,便于维修与保养,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第一丝杆部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二丝杆的爆炸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丝杆部即第一丝杆部1与第二丝杆部2,所述第一丝杆部1、第二丝杆部2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两者的支撑座3,两个丝杆部之间还设有同步带4进行同步传动,两个丝杆部的任一丝杆部上设有传动部5,两个丝杆部竖向设置且在两者的横向上设有运动部6;至少具有采用无导轨的双丝杆机构,传动动力稳定,双侧受力均匀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两根丝杆部,对运动部6进行定位,不仅保证了双向传动的稳定性,且省略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以及对运动部6进行定位的问题。

该结构的传动上,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在竖向上进行传动的缺点,将其两根丝杆部竖向安装,进而竖向传动。

参见图1~图3中所示,一种双丝杆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丝杆部即第一丝杆部1与第二丝杆部2,采用两根丝杆部进行竖向平行的安装进行竖向传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丝杆部1、第二丝杆部2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两者的支撑座3,利用横向的支撑座3沿着两根丝杆部的后侧或左侧对其进行固定安装。

其中,支撑座3为长条形的横梁结构。

两个丝杆部之间还设有同步带4进行同步传动,沿着第一丝杆部1、第二丝杆部2的下部套接一根同步带4,利用同步带4将两个丝杆部同步的连接在一起,进行同步传动。

两个丝杆部的任一丝杆部上设有传动部5,通过传动部5对第一丝杆部1以及第二丝杆部2中的丝杆进行传动。

两个丝杆部竖向设置且在两者的横向上设有运动部6。

运动部6连接在第一丝杆部1与第二丝杆部2的横向上,利用第一丝杆部1与第二丝杆部2对横向长条形板状的运动部6进行带动,或者利用两根丝杆12对运动部6的上下或高低位置进行推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第一丝杆部1与第二丝杆部2的上部结构相同,都包括有竖向板11、丝杆12、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运动件15、上传感器17、下传感器18。

在第二丝杆部2的下部与第一丝杆部1的下部之间区别,其区别点在于第二丝杆部2的下部设有传动部5。

其中,所述第一丝杆部1包括竖向板11以及固定在竖向板11侧面的丝杆12,通过竖向板11的上部与支撑座3的右侧进行固定。

第二丝杆部2的竖向板11上部与支撑座3的左侧进行固定。

利用支撑座3的左右两侧,保证两个丝杆部的竖向平行结构。

竖向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

通过上下两侧固定安装的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将丝杆12固定在竖向上。

丝杆12沿着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的中心位置进行插接固定。

采用插接的结构,或套接的结构,将丝杆12固定在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之间,通过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保证丝杆12处在竖向的转动位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丝杆部1的丝杆12上套接有运动件15,运动件15的中心位置与丝杆12进行调节,利用丝杆12上的螺纹与运动件15中心位置的螺纹配合,两者实现螺纹旋转时的推动效果。即运动件15可以跟随丝杆12的转动而进行上下运动。

第一丝杆部2的运动件15与运动部6的右端头固定连接,第二丝杆部2的丝杆12上也设有运动件15与运动部6的另一端头连接。

第二丝杆部2的运动件15与运动部6的左端头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丝杆部2与第二丝杆部2上的两个运动件15处在横向登高的位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竖向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检测运动件15位置的上传感器17、下传感器18。

沿着竖向板11的上下两侧或者上下两端对运动件15的上下位置进行检测并实现限位效果,即当运动件15移动至上部或下部的上传感器17、下传感器18检测位置时,通过上传感器17、下传感器18对步进电机51提示或发送终止或停止信号,进而避免运动件15抵触在上轴承座13、下轴承座14上。

其中,上传感器17、下传感器18固定在上轴承座13与下轴承座14之间的竖向板1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

第二丝杆部2的丝杆12下端设有前传动轮19,通过前传动轮19与步进电机51之间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步进电机51对前传动轮19的传动。

第二丝杆部2的竖向板11侧部安装有步进电机51,步进电机51向下设有后传动轮53,前传动轮19与后传动轮53之间设有传动带54。

利用步进电机51的电机轴与后传动轮53进行固定,通过后传动轮53对后传动轮53上的传动带54进行传动,进而带动传动带54另一侧套接的前传动轮19进行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竖向板11与步进电机51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52,利用矩形的框架即传动架52向上对步进电机51的下部进行固定,

其中,

步进电机51下部固定设有电机支架511,利用步进电机51下部的电机支架511与传动架52之间进行固定。

在传动架52上设置长条向的螺杆槽,将电机支架511上固定的螺杆512插接在螺杆槽中,可以实现对后传动轮53与前传动轮19之间传动带54的张紧性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丝杆部1的丝杆12下端设有第一同步轮16,第二丝杆部2的丝杆12的下端设有第二同步轮191,第一同步轮16、第二同步轮191上套接有同步带4进行同步旋转运动。

在第一同步轮16、第二同步轮191上固定套接一根横向的同步带4,通过同步带4将两者的丝杆12固定在一根同步带4上,进行同步旋转。

其中,

第一同步轮16下部的丝杆12上固定有第一同步轮螺丝162,通过两个第一同步轮螺丝162将第一同步轮16锁死在丝杆12的下部。

第二同步轮191下部设有第二同步轮螺丝192,

第二同步轮191下部的丝杆12上固定有第二同步轮螺丝192,通过两个第二同步轮螺丝192将第二同步轮191以及第二同步轮191上部的前传动轮19锁死在丝杆12的下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