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干织物与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30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快干织物与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新型是关于一种织物结构及应用该织物结构的机能性衣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始由衣物穿着领域扩展至其他领域。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的功能,纺织厂商及业者亦希望将纺织品与不同领域的技术结合,进而提高纺织品的附加价值,使得纺织品的应用更为灵活。举例来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织物的功能亦有了新的要求,各种机能性的织物不断问世,例如具有吸湿、排汗、舒适度、耐水洗、美观等特定目的的机能性织物。而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机能性衣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提升机能性织物的穿著体验以及增加机能性织物的应用领域,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快干织物以及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以快速地将汗液导出织物表面进行散逸,进而提升穿戴者穿着时的舒适感。

本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快干织物,包含多个亲水聚酯纱线以及多个异形断面纱线。亲水聚酯纱线分别形成连续的多个第一纱环,第一纱环沿一方向排列。异形断面纱线分别形成连续的多个第二纱环,第二纱环沿该方向排列,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一纱环与至少部分的第二纱环套接,进而形成快干织物。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其中每一亲水聚酯纱线包含一芯线及包覆于芯线的一吸湿层。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吸湿层的吸湿膨胀率大于芯线的吸湿膨胀率。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交织成单层的快干织物。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环构成一表层纱层,第二纱环构成一里层纱层,里层纱层与表层纱层连接进而得到双层的快干织物。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异形断面纱线具有至少一沟槽。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异形断面纱线的截面为星形、扁平形或W形。

在本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异形断面纱线包含至少一中空通道。

本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机能性衣物,包含至少一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包含前述的快干织物。筒状结构包含一第一区块与一第二区块,其中位于第一区块的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于位于第二区块的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

在本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可为上衣、内裤、手套或袜子。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快干织物,其可利用高排水性的异形断面纱线将汗液快速导离皮肤表面,并配合高吸湿性的亲水聚酯纱线快速将汗液散逸,进而提升穿戴者的穿著体验。

附图说明

第1图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第2图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第3A图与第3B图分别为亲水聚酯纱线的一实施例在吸收水分前后的剖面图。

第4图为应用于本新型的异形断面纱线不同实施例的剖面图。

第5图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第6图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一实施例的脚位示意图。

第7图至第11图分别为本新型的机能性衣物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快干织物

20:表层纱层

30:里层纱层

100:亲水聚酯纱线

110:第一纱环

120:芯线

130:吸湿层

200:异形断面纱线

202:沟槽

204:中空通道

210:第二纱环

300a、300b、300c、300d、300e:机能性衣物

310:第一区块

320:第二区块

D1: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详细说明本新型的构思,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新型的构思与范围。

本新型提供一种快干织物以及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其中快干织物是由两种相异的纱线交织而成,其中一种纱线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另一种纱线则是具有良好的吸湿特性,从而使得快干织物与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效果,以提升穿戴者的穿著体验。

参照第1图,其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于部分实施例中,快干织物10是由多个亲水聚酯纱线100以及多个异形断面纱线200所交织而成的单层针织结构,其中亲水聚酯纱线100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一纱环110,而第一纱环110沿一方向D1排列。异形断面纱线200亦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二纱环210,而第二纱环210同样沿方向D1排列,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一纱环110与至少部分的第二纱环210套接,进而形成快干织物10。

亲水聚酯纱线100可以为经过材料改质的高亲水性纱线,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异形断面纱线200是指截面具有隆起(凹陷)部分或是非正规圆形的纱线,此等设计使得异形断面纱线200的表面具有沟槽或是中空的通道,相较于一般圆形截面的纱线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增加纱线的表面积,可以加快纱线的毛细传导作用。因此,当汗液接触到异形断面纱线200的后,汗液将会被异形断面纱线200快速地向外或是向亲水聚酯纱线100传递,而亲水聚酯纱线100可以快速地吸收汗液。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汗液滞留在皮肤时间,让使用者穿着时较为干爽而舒适。

亲水聚酯纱线100所形成的第一纱环110以及异形断面纱线200所形成的第二纱环210之间的连接方式、排列方式、以及比例皆可以依照不同的设计需求加以变化。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亲水聚酯纱线100与异形断面纱线200的比例大约为一比一,且亲水聚酯纱线100与异形断面纱线200为交替排列,而每一第一纱环110的针编弧皆套接于对应的第二纱环210的沉降弧,每一第二纱环210的针编弧亦套接于对应于第一纱环110的沉降弧。于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纱环110与第二纱环210的比例与位置皆可以按照不同的设置需求进行调整。

参照第2图,其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于部分实施例中,亲水聚酯纱线100除了具有良好的吸湿特性之外,更具有吸湿膨胀的特性,请同时参照第3A图以及第3B图,其分别为亲水聚酯纱线100的一实施例在吸收水分前后的剖面图。亲水聚酯纱线100为经改质的复合亲水化学纤维,其包含有芯线120以及包覆于芯线120的吸湿层130,举例而言,吸湿层130可为用聚乙二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而芯线120为未经改性的PET。

由于吸湿层130的吸湿膨胀率会大于芯线120的吸湿膨胀率,如此一来,当亲水聚酯纱线100吸收到水分,如汗液之后,吸湿层130相较于芯线120会明显地膨胀,进而使得亲水聚酯纱线100的截面积随之增加。

再回到第2图,当快干织物10吸收汗液之后,因吸湿层130具有较高的吸湿膨胀率,使得亲水聚酯纱线100的截面积增加。如此一来,由亲水聚酯纱线100所形成的第一纱环110的尺寸亦会增加,使得第一纱环110的开口亦对应地变大。由于第一纱环110的开口会在快干织物10吸收到汗液之后变大,因此,穿戴者因运动所产生的热量以及水气将可以经由这些变大的开口而快速地排出,避免热量以及水气累积而造成穿戴者不适。

除此之外,由于亲水聚酯纱线100吸湿膨胀后的截面积增加,第一纱环110会在快干织物10形成多个凸出于表面的凸点,这些凸点可以减少快干织物10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并形成通道以加速热量以及水气的排出,可以提升快干织物10的透气度,进而增进穿着时的干爽舒适感。

相较于亲水聚酯纱线100可具有明显地吸湿膨胀的特性,异形断面纱线200则是不具有明显的吸湿膨胀特性,故当异形断面纱线200接触并传导汗液时,第二纱环210的尺寸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第二纱环210除了可快速传导汗液之外,更可固定第一纱环110,以避免快干织物10因亲水聚酯纱线100吸湿膨胀后导致快干织物10本身的尺寸变化太大,而导致穿戴者有明显差异感(如运动前合身运动后变得宽松)的问题。

参照第4图,其为异形断面纱线200的不同实施例的剖面图。异形断面纱线200为具有非标准圆形截面的纱线,相较于一般标准圆形截面的纱线,其可具有更大的表面积,进而加速纱线的毛细传导作用,以实现快速将汗液传导至亲水聚酯纱线100进而散逸的功效。

异形断面纱线200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型态。于部分实施例中,异形断面纱线200可具有至少一沟槽202,如形态(a)至型态(c)所示,沟槽202位于异形断面纱线200的表面,以提供导水气以及汗液的功效,异形断面纱线200的截面形状可为星型,如型态(a)所示的三叶星形、如型态(b)所示的六叶星形,或是如型态(c)所示的八叶星形。又或者,异形断面纱线200的截面形状可为型态(d)所示的十字形。

在部分实施例中,异形断面纱线200可具有扁平的截面形状,如型态(e)所示的扁平的椭圆形,或是如形态(f)所示的近似于糖果或是云朵的形状,又或者,异形断面纱线200可以为如型态(g)所示具有W型的截面形状。

在部分实施例中,异形断面纱线200则是具有中空信道204,如型态(h)所示,异形断面纱线200的外轮廓近似于圆形,而其内部则具有一个中空通道204。又或者,如形态(i)所示,异形断面纱线200的外轮廓近似于方形,其内部具有多个中空通道204。

以上所举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亲水聚酯纱线100以及异形断面纱线200的材料以及型态,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照不同的设计需求挑选适合的亲水聚酯纱线100以及异形断面纱线200组合使用。

接着请参照第5图,其为本新型的快干织物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在部分实施例中,快干织物10可以为双层的织物结构,即由亲水聚酯纱线100所形成的第一纱环110主要构成表层纱层20,而由异形断面纱线200所形成的第二纱环210主要构成里层纱层30,而部分的表层纱层20与里层纱层30连接,进而得到双层的快干织物10。

在部分实施例中,亲水聚酯纱线100以及异形断面纱线200可以直接作为连结纱使用,例如在编织时直接将位于表层的亲水聚酯纱线100平移至里层形成纱环,以与里层的第二纱环210连接,或者,可在编织时直接将位于里层的异形断面纱线200平移至表层,以与位于表层的第一纱环110连接。亲水聚酯纱线100与异形断面纱线200之间的编织方式可以透过改变脚位的设计而加以变化,如第6图所示,其中f表示前针床的脚位,r表示后针床的脚位,而亲水聚酯纱线100以及异形断面纱线200的走线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并不限于图中所绘示的方式。

前述的快干织物10可以利用改变第一纱环110与第二纱环210的排列方式以及比例,调整快干织物10的特性,例如,第一纱环110所占的比例越高,表示快干织物10的吸水性能越高,而相对地,若是第二纱环210所占的比例越高则表示快干织物10的排水效果越好。因此,利用选用与组合不同纱环比例的快干织物10,便可以提升应用此快干织物10的机能性衣物穿着时的舒适度。

参照第7图至第11图,其分别为本新型的机能性衣物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第7图所示,应用此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300a可以为上衣,机能性衣物300a包含多个拼接的筒状结构,如躯干部、手臂部等。机能性衣物300a在筒状结构不同的区块可以具有不同的纱环比例,以针对不同位置加强其吸水或是排水的性能。举例而言,在机能性衣物300a的腋下以及侧边的部分可以视为第一区块310,而其他的部分视为第二区块320,第一区块310中的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于第二区块320中的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具体而言,由于在第一区块310需要快速将汗液导至表层散逸,以避免汗液堆积造成穿戴者不适,因此,在第一区块310处,由亲水聚酯纱线所形成的第一纱环的比例可大于由异形断面纱线所形成的第二纱环的比例。又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300a可以仅在第一区块310使用快干织物,而在第二区块320使用常见的针织结构。

接着请参照第8图,机能性衣物300b可为手套,机能性衣物300b包含多个拼接的筒状结构,如手指部、手掌部等。机能性衣物300b在手指的根部,即多个筒状结构连接的部位,视为第一区块310,而其他的部位则视为第二区块320。第一区块310可以选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以加强第一区块310的排汗透气效果,而第二区块320可以使用一般的棉质布料。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300b的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同样使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但是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中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

或者,如第9图所示,机能性衣物300c可以为三角内裤,其可为由多个布片拼接而成的筒状结构。机能性衣物300c的裤头部的上缘以及裤裆部可以视为第一区块310,而其他的部分则视为第二区块320。第一区块310可以选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以加强第一区块310的排汗透气效果,而第二区块320可以使用一般的棉质布料。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300b的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同样使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但是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中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

或者,如第10图所示,机能性衣物300d可以为四角内裤,其包含多个拼接的筒状结构,如裤头部、裤管部等。机能性衣物300d的裤头部的上缘以及裤管部连接的部位可以视为第一区块310,而其他的部分则视为第二区块320。第一区块310可以选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以加强第一区块310的排汗透气效果,而第二区块320可以使用一般的棉质布料。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300b的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同样使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但是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中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

或者,如第11图所示,机能性衣物300e可为袜子,其具有至少一筒状结构。而机能性衣物300e的袜底部可以视为第一区块310,而其他的部位则是视为第二区块320。第一区块310可以选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以加强第一区块310的排汗透气效果,而第二区块320可以使用一般的棉质布料。又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机能性衣物300b的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同样使用前述的快干织物,但是第一区块310与第二区块320中第一纱环与第二纱环的比例不同。

综上所述,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快干织物,其可利用高排水性的异形断面纱线将汗液快速导离皮肤表面,并配合高吸湿性的亲水聚酯纱线快速将汗液散逸,进而提升穿戴者的穿著体验。

虽然本新型是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修饰,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