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680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敷套管,特别涉及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属于针刺机配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刺机结构加工较简单,如图2,主轴为一段式,所有偏心全部在轴外径外偏出,偏心轮外径效大,达150mm,运转时离心力大,偏心线速高,在同样不平衡偏差50g情况,运转2000转/分,根据活动梁重量,计数离心力达20000kN,造成整机晃动无法正常工作,由于离心力大的作用,无功耗损增大三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针刺机运转时离心力大,偏心线速高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包括推杆导套、针梁和主轴,所述针梁通过气囊固定件与针刺机机板固定连接,所述针梁的顶部设有两根推杆导套,所述推杆导套的底部通过螺杆与针梁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导套的内部安装有针梁连杆,两根所述针梁连杆的顶部均设有偏心轴承,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偏心轴承的内部,所述偏心轴承一侧的主轴安装有主轴轴承座,其中一个所述主轴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同步带轮,另一个所述主轴轴承座的一侧设有飞轮,所述主轴的中部安装有两个配重偏心,两个所述配重偏心的外壁通过配重连杆与配重梁的两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心轴承、主轴轴承座、同步带轮、配重偏心、飞轮、偏心轴承和主轴均处于同一条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同步带轮和飞轮与主轴的外壁固定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轴两端的直径为45m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由于采用了轴心偏心结构,大大减小了偏心轮外径的直径,比原结构减小了3倍,运转时同样把离心力降低了3倍,由于离心力的降低功耗同样降了50%,降低了整机的振动及无功耗损50%,由于降低了离心力,主轴转速在原结构机型2倍的情况下其振动度比原结构还低,本结构工作2000转时几乎无振动,确保了整机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同时所有电器控制可直接安装在机器内,确保了机器的整体性与操作方便性,由于轴心偏心整个外径减小,使采用的连杆重量降低了18kg,整个无功损耗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杆导套;2、针梁;3、气囊固定件;4、配重梁;5、飞轮;6、针梁连杆;7、主轴轴承座;8、配重连杆;9、同步带轮;10、配重偏心;11、偏心轴承;12、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包括推杆导套1、针梁2和主轴12,针梁2通过气囊固定件3与针刺机机板固定连接,针梁2的顶部设有两根推杆导套1,推杆导套1的底部通过螺杆与针梁2固定连接,推杆导套1的内部安装有针梁连杆6,两根针梁连杆6的顶部均设有偏心轴承11,主轴12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偏心轴承11的内部,偏心轴承11一侧的主轴12安装有主轴轴承座7,其中一个主轴轴承座7的一侧设有同步带轮9,另一个主轴轴承座7的一侧设有飞轮5,主轴12的中部安装有两个配重偏心10,两个配重偏心10的外壁通过配重连杆8与配重梁4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偏心轴承11、主轴轴承座7、同步带轮9、配重偏心10、飞轮5、偏心轴承11和主轴12均处于同一条轴线上,确保主轴12的转动顺畅。

进一步的,同步带轮9和飞轮5与主轴12的外壁固定套接。

进一步的,主轴12两端的直径为45mm,由于采用了轴心偏心结构,大大减小了偏心轮外径的直径,比原结构减小了3倍,运转时同样把离心力降低了3倍。

该种针刺机的轴心偏心结构,由于采用了轴心偏心结构,大大减小了偏心轮外径的直径,比原结构减小了3倍,运转时同样把离心力降低了3倍,由于离心力的降低功耗同样降了50%,降低了整机的振动及无功耗损50%,由于降低了离心力,主轴转速在原结构机型2倍的情况下其振动度比原结构还低,本结构工作2000转时几乎无振动,确保了整机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同时所有电器控制可直接安装在机器内,确保了机器的整体性与操作方便性,由于轴心偏心整个外径减小,使采用的连杆重量降低了18kg,整个无功损耗大大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