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伞具。
背景技术:
伞具,作为一种遮阳挡雨的工具,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目前的伞具主要有直伞和折伞,而无论直伞还是折伞,其中棒都是竖立在伞面的中心下方,伞面则由沿中棒外周辐射出去的伞骨支撑,这种伞具在使用时,使用者手握中棒后,所站立的方位通常不在伞面的中心下方,而是往后偏移,这时即会出现伞面遮挡偏移,导致使用者后侧不能有效的遮雨,给使用带来不便。又为了改善上述缺失,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偏心伞,这种偏心伞存在的问题在于开伞时伞面及定位骨容易晃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故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加开伞稳定性,使开伞时伞面定位的偏心防雨伞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该伞具包括有一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主下巢组设有一活动主架,活动主架由一第一主杆体及一第二主杆体呈交叉组设而朝中棒的一侧外伸,该第一主杆体及第二主杆体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一上巢及一副下巢,于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多个伞骨,该多个伞骨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该伞面内具有一缝合部,且该多个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其特征在于:该主下巢上方设有一下定位座,而中棒顶部设有一上定位座,该下定位座上枢接有朝中棒另一侧外伸的一定位伞骨,该定位伞骨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一定位下内主骨、一定位外骨及一连接骨,该定位上内主骨与该定位下内主骨呈交叉组设,该定位上内主骨内端具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与该上定位座套配枢接,另一端与连接骨枢接,而该定位下内主骨内端枢接在下定位座上,另一端与定位外骨枢接,而定位外骨上套设有一定位套,通过该定位套将该定位外骨与伞面内的缝合部紧密固定在一起,据此,利用该定位伞骨与该定位套完成在开伞时伞面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套为该伞面的缝合部延伸设置的多个短套环,分别将该定位外骨与伞面紧密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套为该伞面的缝合部延伸设置的一长套环,将该定位外骨与伞面紧密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座前后具有供定位下内主骨嵌合的嵌合槽,向伞中心的一侧具有一枢接孔,该定位下内主骨与第一主杆体一起枢接于该枢接孔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下内主骨上具有供定位上内主骨卡合的一卡合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下定位座向伞中心的一侧具有供第一主杆体枢接的一枢接部,而另一端具有供定位下内主骨枢设且较长延伸的一枢设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上定位座上具有供定位上内主骨内端枢接的一枢接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套为多个缝线,分别将该定位外骨与伞面的缝合部紧密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偏心防雨伞具改良结构,其中该定位上内主骨与该定位下内主骨呈枢接组设。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利用该定位伞骨与该定位套完成在开伞时伞面定位,不仅有效的节省制作成本,而且大大提升了伞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下巢及下定位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折伞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套为伞面的缝合部延伸设置的多个短套环将该定位外骨紧密固定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套为伞面的缝合部延伸设置的一长套环将该定位外骨紧密固定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套为多个缝线与伞面内的缝合部紧密固定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四折伞具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伞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中棒1
上定位座11
枢接槽111
主下巢2
嵌合槽211
枢接孔212
枢接部213
枢设部214
活动主架3
第一主杆体31
第二主杆体32
上巢4
副下巢5
伞骨6
伞面7
缝合部71
定位伞骨8
定位上内主骨81
定位部811
定位下内主骨82
卡合槽821
定位外骨83
连接骨84
定位套9
偏心防雨伞具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偏心防雨伞具10结构为一三折伞具,其具有一中棒1,中棒1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2,于主下巢2组设有一活动主架3,活动主架3由一第一主杆体31及一第二主杆体32呈交叉组设而朝中棒1的一侧外伸,该第一主杆体31及第二主杆体32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一上巢4及一副下巢5,于上巢4及副下巢5上组设有多个伞骨6,该多个伞骨6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7,该伞面7内具有一缝合部71,且该多个伞骨6撑起的伞面7中心与中棒1呈偏心设计,其特征在于:该主下巢2上方设有一下定位座21,而中棒1顶部设有一上定位座11,该下定位座21上枢接有朝中棒1另一侧外伸的一定位伞骨8,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一定位外骨83及一连接骨84,该定位上内主骨81与该定位下内主骨82呈交叉组设,该定位上内主骨81内端具有一定位部811,该定位部811与该上定位座11套配枢接,该定位上内主骨81另一端与连接骨84枢接,而该连接骨84再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端枢接在下定位座21上,另一端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定位外骨83上套设有一定位套9,通过该定位套9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内的缝合部71紧密固定在一起,据此,利用该定位伞骨8与该定位套9完成在开伞时伞面7定位。
值得一提的事,在本实施例中的该下定位座21前后各具有供定位下内主骨82嵌合的一嵌合槽211,向伞中心的一侧具有一枢接孔212,该定位下内主骨82与第一主杆体31一起枢接于该枢接孔212上,而该上定位座11上具有供定位上内主骨81内端枢接的一枢接槽111。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套9为该伞面的缝合部71延伸设置的多个短套环,分别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7紧密固定在一起,使整体伞面7不会摇晃摆动,但不以此为限,而其紧密固定在一起的构形并不局限;或者,例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套9为该伞面的缝合部71延伸设置的一长套环,该定位外骨83套入其中,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7紧密固定在一起,使整体伞面7不会摇晃摆动,又或者,例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套9为多个缝线,分别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7内缝合部71紧密固定在一起,使整体伞面7不会摇晃摆动。
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一定位外骨83及一连接骨84,该定位上内主骨81内端与该上定位座11套配枢接,另一端与该定位下内主骨82中段枢接,而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端枢接在下定位座21上,另一端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该连接骨84内端与该定位上内主骨81枢接,另一端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该上定位座11及该下定位座21结构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一定位外骨83及一连接骨84,该定位下内主骨82上具有供定位上内主骨81卡合的一卡合槽821,用以供该定位上内主骨81与该定位下内主骨82呈交叉组设,而该下定位座21向伞中心的一侧具有供第一主杆体31及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端一起枢接的一枢接孔212,而该上定位座11结构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一定位外骨83及一连接骨84,该定位上内主骨81设置于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且呈交叉组设,该下定位座21向伞中心的一侧具有供第一主杆体31枢接的一枢接部213,而另一端具有供定位下内主骨82枢设且较长延伸的一枢设部214,而中棒1顶部设有一上定位座11,而该第一主杆体31及定位上内主骨81一端枢设于上定位座11上。
配合前图所示及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四折伞具结构示意图,在本实例中该伞骨6呈四节型态,该中棒1、主下巢2、活动主架3、上巢4、副下巢5及伞面7等结构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主要在于该主下巢2上方设有一下定位座21,而中棒1顶部设有一上定位座11,该下定位座21上枢接有朝中棒1另一侧外伸的一定位伞骨8,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一定位外骨83及一连接骨84,该定位上内主骨81与该定位下内主骨82呈交叉组设,该定位上内主骨81内端具有一定位部811,该定位部811与该上定位座11套配枢接,该定位上内主骨81另一端与连接骨84枢接,而该连接骨84再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端枢接在下定位座21上,另一端经由其他伞骨再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定位外骨83上套设有一定位套9,通过该定位套9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内的缝合部71紧密固定在一起,据此,利用该定位伞骨8与该定位套9完成在开伞时伞面7定位。
配合前图所示及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伞具结构示意图,在本实例中该伞骨6呈直伞型态,该中棒1、主下巢2、活动主架3、上巢4、副下巢5及伞面7等结构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主要在于该主下巢2上方设有一下定位座21,而中棒1顶部设有一上定位座11,该下定位座21上枢接有朝中棒1另一侧外伸的一定位伞骨8,该定位伞骨8具有一定位上内主骨81、一定位下内主骨82及一定位外骨83,该定位上内主骨81与该定位下内主骨82呈枢接组设,该定位上内主骨81内端具有一定位部811,该定位部811与该上定位座11套配枢接,该定位上内主骨81另一端与定位外骨83枢接,而该定位下内主骨82内端枢接在下定位座21上,另一端与定位上内主骨81枢接,而定位外骨83上套设有一定位套9,通过该定位套9将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7内缝合部71紧密固定在一起,据此,利用该定位伞骨8与该定位套9完成在开伞时伞面7定位。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定位伞骨8与该定位套9完成在开伞时伞面7定位,不仅使该定位外骨83与伞面7紧密固定在一起,使整体伞面7不会摇晃摆动,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有效的节省制作成本,而且大大提升了伞具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