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缝制包边的缝纫机压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859发布日期:2018-07-11 01:24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缝制包边的缝纫机压脚。



背景技术:

缝纫所用的缝纫机大致可分成工业用和家用两种。缝纫机主要由机头、机座、传动和压脚四部分组成,它是一种纺织用的,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布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布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其中,压脚的作用是把布料压紧在送布牙上,以便缝纫时使布料移动。在进行布料包边缝合,需要在边中缝入内芯的情况,传统的滚边压脚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底部的压板,压板的底面为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的较高的底面处设有与绳状内芯匹配的凹槽,在进行缝制时,有台阶结构处的凹槽定位绳状内芯,台阶结构的较低的底面,则是用于缝制时观察,为了照顾视线的观察,台阶结构必须达到一定厚度,现有压脚如图3所示,压脚较高台阶厚度为4mm,仍然无法很好的实现观察,在进行缝制时,操作人员需要前倾才能在压脚的后端进行观察,给操作人员带来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大了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缝制包边的缝纫机压脚,解决传统的压脚厚度较厚,进行缝制时,操作人员难以直接观察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压柱和底板,底板中部设置落针通孔,底板前端为端部向上卷起的舌片,底板上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一端延伸至底板中部的落针通孔,通槽另一端延伸至舌片端部,将舌片分为左右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底板后端开有凹槽,凹槽与通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诉凹槽一端延伸至底板的端部,凹槽另一端延伸至落针通孔。

更进一步,所诉压柱铰接在底板的后端。

更进一步,所诉压柱端部设置有凹孔,缝纫机上的压脚杆通过所诉凹孔将压脚安装在缝纫机上,带动压脚上下移动,凹孔设置使连接处更为稳定、美观。

更进一步,所诉落针通孔的直径大于通槽宽度,在缝制布料时,保证缝纫机的针头可准确的在落针通孔内来回移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断针现象,延长缝纫针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所诉左边舌片长度大于右边舌片长度,操作人员在压脚上绕线更为方便快捷,节省工作时间。

更进一步,所诉压脚由金属材料制成,更结实耐用。

更进一步,金属材料从包括不锈钢、碳钢、镀铬黄铜、和它们的组合物的组合中选择。

更进一步,在进行包布工作中,有与所诉压脚配合使用的包心拉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缝制厚布料或在包边中缝入内芯时,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观察针头是否缝制在预设的布料边缘,保证了缝制布料包边的质量,且缝纫机的针头可准确的落入落针通孔内,避免出现断针现象,延长缝纫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压脚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缝纫机压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原有滚边压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缝制包边的缝纫机压脚,包括压柱3和底板2,所述压柱3的底部与所述底板2连接,所述底板2上设有落针通孔4,在缝制布料包边时,缝纫机的针头准确的在落针通孔内来回移动,避免出现断针现象,延长缝纫针的使用寿命;所述底板2的前端延伸有舌片,所诉底板2上设置有贯穿的通槽5,所述通槽5一端延伸至所述落针通孔4,另一端延伸至底板2的端部,所诉底板2后端开有凹槽6,凹槽6与通槽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诉凹槽6一端延伸至底板2的端部,另一端延伸至落针通孔4。采用上述结构,加厚的布料通过凹槽6向送布牙位置移动,包边所用内芯为绳状材料,在进行包边时,已经预固定位置的内芯由凹槽进行限位,防止在进行缝制时内芯与布料的包裹位置发生变化,而且经过缝制的布料位置正好暴露在通槽处,操作者可以实时观察缝制的走线精度,方便进行调节,大大降低走线不准的风险,由于压脚端部厚度只有1mm的厚度,相较原有的操作人员在进行布料包边时,不用向前倾斜身体就观察到针脚是否落入预设布料边缘,保证缝制布料包边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避免了在缝纫拉链时出现跳针、漏针的现象,进而有效的保护了缝纫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缝制厚布料或在包边中缝入内芯时,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观察针头是否缝制在预设的布料边缘,保证了缝制布料包边的质量,且缝纫机的针头可准确的落入落针通孔内,避免出现断针现象,延长缝纫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企业成本。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