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的导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173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的导针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特别是织袜机)的导针片。
众所周知,双针筒圆型织袜机通常包括一个下针筒和一个上针筒,它们彼此同轴,并且可以围绕其共轴线一起被刚性地驱动而旋转。
在下针筒的筒体或曲面上以及在上针筒的筒体或曲面上,设置了多个轴向针槽。上针筒的轴向针槽与形成在下针筒曲面上的针槽相互对准。下针筒的每个轴向针槽一般自下而上地分别接纳一选针器和一导针片,而上针筒的每个针槽则可接纳一导针片。在两个针筒之间(即针织区域),在每个轴向针槽内有一根具有两个尖头(上针尖和下针尖)的针;按照是要产生平针线圈还是双反面线圈,所述针移入下针筒而借助其上针尖进行针织,或者是移入上针筒而借助其下针尖进行针织。
由于针不具有针踵,所以它是根据要形成平针线圈还是双反面线圈而借助位于下针筒内的导针片或上针筒内的导针片来驱动的。
用于双针筒圆型织袜机的导针片通常是由一细长的片状体构成,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这个侧部要靠在位于下针筒曲面或上针筒曲面的轴向针槽的底部。
在所述导针片上还设置有两个踵部,它们沿着导针片的纵向延伸部相互间隔,并且从导针片的与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部横向地凸伸。
所述踵部用于使导针片沿着下针筒或上针筒的相应轴向针槽滑动,以便在机器的各种针织过程中驱动与所述导针片相关的针。
在导针片的第一纵向侧部(即朝着其所在的轴向针槽的底部的那一侧)上,设置了一个针钩,它可根据导针片是在下针筒内还是在上针筒内而钩住针的下针尖或上针尖。
围绕下针筒的曲面和上针筒的曲面设置了多个凸轮,当针筒被驱动而绕其轴线相对于凸轮转动时,凸轮可形成一系列与导针片踵部接触啮合的通道。由凸轮所形成之通道的形状是这样的,即,可以使导针片沿其所在的针筒的轴向针槽移动,进而驱动与导针片相关的针。
在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双针筒圆型织袜机中,设置了很多用于确定导针片踵部通道的凸轮,它们可相对于针筒沿径向移动,从它们靠近针筒的与导针片的踵部接触的一个工作位置移动,直至它们与针筒间隔而避免干涉导针片踵部的一个不工作位置,反之亦然。这样就允许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针织。
为了进行各类针织而出现的可动凸轮所带来的问题是,它会大大增加整个机器的结构复杂性。
另外,这些凸轮的出现还不得不为机器设置专门的驱动程序,倘若由于停电而造成机器意外停机时,这程序就要介入;若在没有先恢复可动凸轮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机器,导针片的踵部可能会损坏,因而所述程序必须在恢复针织之前使可动凸轮回复到正确位置。
实际上,由于这些可动凸轮的出现,必须为机器设置存储了在停电时可动凸轮位置的电子程序,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机器操作的复杂性。
本发明的目标是解决上述问题,即,提供一种用于双针筒圆型织袜机的导针片,它可大大减少驱动所需的可动凸轮的数量。
在此目标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大简化驱动所需之凸轮组的导针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针片,它在可以简化驱动所需之凸轮的同时,还允许进行可以在传统类型的双针筒圆型织袜机上进行的普通针织加工。
在下文中将要变得清楚的这一目标、这些和其它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用于双针筒圆型织袜机的导针片,包括一细长的片状体,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该侧部适于靠在形成于下针筒的曲面或上针筒的曲面内的一个轴向针槽的底部上,有至少两个踵部在所述片状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部上垂直于所述片状体的纵向延伸部凸出;所述片状体在靠近其一个纵向端处具有用于啮合一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踵部中的第一踵部布置在所述片状体的一个部分上,该部分可以沿着一具有垂直于片状体纵向延伸部之分量的方向相对于片状体的其余部分移动,以将所述第一踵部从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反之亦然;与在不工作位置时相比,所述第一踵部在工作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侧部的间隔较大。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导针片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特性和优点,但并不排除其它实施例,它们只是结合附图描述的非限制性的例子。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针片的视图,其中第一踵部处于工作位置,并插入在下针筒内;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针片的视图,其中第一踵部处于不工作位置,并插入在下针筒内;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的视图,其中第一踵部处于工作位置,并插入在下针筒内;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的视图,其中第一踵部处于不工作位置,并插入在下针筒内;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驱动凸轮组投影在一个平面上的示意图,示出了导针片踵部在避免相应的针进行针织时的通道;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驱动凸轮组投影在一个平面上的示意图,示出了导针片踵部在相应的针从下针筒转移至上针筒的过程中的通道;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驱动凸轮组投影在一个平面上的示意图,示出了导针片踵部在相应的针被驱动而在机器的两个喂纱处上产生漏针时的通道。
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针片总的由标号1表示,该导针片包括一细长的片状体2,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3和一第二纵向侧部4,前者靠在导针片所插入的针筒81的轴向针槽80的底部80a上,后者与第一纵向侧部3相对。
在导针片上设置有一第一踵部5和一第二踵部6,它们沿着片状体2的纵向延伸部相互间隔,并且在第二侧部4上垂直于片状体2的纵向延伸部凸出。
根据本发明,第一踵部5布置在片状体2的这样一个部分上,该部分可以沿着某个方向(它具有垂直于片状体纵向延伸部的分量)相对于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移动,以允许第一踵部5从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或反过来。与在不工作位置时相比,第一踵部5在工作位置时与片状体2的第一侧部3的间隔较大。
靠近片状体2的两纵向端之一,在第一纵向侧部3上设置了用于啮合位于下或上针筒81的同一针槽80内的针8的装置7。
所述啮合装置7是由一设置在合适的底座3a上的钩子构成,该底座自片状体2的一个纵向端形成,可以根据导针片是在下针筒内还是在上针筒内来接纳针8的下部或上部。
第一踵部5最好是由最靠近片状体2的与针8啮合的那纵向端的踵部构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第一踵部5最好是与片状体2的一部分9形成一体,所述部分9可以在片状体2的布置平面内相对于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弹性地挠曲。
更具体地说,部分9最好是与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形成一体,并从靠近片状体2的与啮合针8的那一端相对的纵向端的区域开始延伸。
第二踵部6靠近片状体2的与啮合针8的那一端相对的纵向端,最好是刚性地连接于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
部分9在其相对于第一踵部5的一侧有一个支靠区域10,该区域可以在部分9挠曲时抵靠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以便在第一踵部5从工作位置转成不工作位置时,限定其垂直于片状体2的纵向延伸部的移动量,特别是如图2所示。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针片总的由标号11表示,该导针片也包括一细长的片状体12,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13和一第二纵向侧部14,前者靠在导针片所插入的下针筒或上针筒81的轴向针槽80的底部80a上,后者与第一纵向侧部13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在导针片11的靠近其一个纵向端的位置上也设置了用于啮合针8的装置17。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所述啮合装置17是由一可啮合针8的下或上针尖的钩子构成,并且形成在一个位于片状体12的侧部13上的从指向针8的它的纵向端起始的合适的底座13a内。底座13a可根据导针片是被接纳在下针筒内还是上针筒内而相应地接纳针8的下部或上部。
在片状体12上设置有一第一踵部15和一第二踵部16,它们在第二侧部14上垂直于片状体12的纵向延伸部凸出。
第二踵部16靠近片状体12的与啮合针8的那一端相对的纵向端,最好是刚性地连接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踵部15装配在一个部分19上,该部分可相对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摆动,以将第一踵部15从一个不工作位置移动至一个工作位置,反之亦然。在不工作位置时,第一踵部15靠近第一侧部13,在工作位置时,与在不工作位置时相比,与第一纵向侧部13离得较远。
较佳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两个踵部15和16中的第一踵部15最靠近片状体12的啮合针8的那一端。
摆动部分19可以在一个中间部分上相对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枢转。如图所示,枢转可以借助相互接触的部分19的侧部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的特殊几何构造来实现。
第一踵部15靠近摆动部分19的接近片状体12的与针8啮合的那一端,在摆动部分19的靠近第二踵部16的另一端设置了一个驱动突耳20,在下文中将会清楚,当第一踵部15从不工作位置转到工作位置时,该突耳可以因接触作用而使摆动部分19摆动。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状体12设置有用于限定摆动部分19相对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的摆动角度的装置。
所述限定装置包括形成在片状体12的第二纵向边14上的底座21;摆动部分19布置在所述底座21内。底座21沿着平行于片状体12之纵向延伸部的方向,由两个靠近摆动部分19两端的侧部限定。在这两个侧部上设置有突肩22和23,当第一踵部15移入工作位置,突肩22与摆动部分19的一端啮合,当第一踵部15移入不工作位置时,突肩23与摆动部分19的另一端啮合,这样就限制了摆动部分19的摆动幅度。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一踵部15处于工作位置时,它从针筒81的针槽80伸出,并与围绕针筒设置的若干个导针片驱动凸轮中的至少一些接触啮合,这将在下文中作更详细的描述。而当第一踵部处于不工作位置时,它隐藏在针筒的针槽80中,避免与各凸轮接触。
当第一踵部15处于工作位置时,驱动突耳20位于针槽80内,而当第一踵部15处于不工作位置时,所述突耳从针槽80伸出,并与面对针筒的若干个导针片驱动凸轮中的至少一些啮合,这将在下文中作更详细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5、6和7来描述本发明导针片的工作情况,这些附图仅仅是针对下针筒81举例表示了导针片的驱动凸轮组可能有的外形。
如图所示,各凸轮中包括一固定的上凸轮30,该凸轮沿着其下边缘具有由标号31至36表示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形状像一个斜面,可以与第一踵部15接触。所述区域31-36可将踵部15从工作位置转移到不工作位置,或者使其从不工作位置转移到工作位置。
用于第一踵部15的驱动凸轮还包括一第一提升凸轮37;分别设置在机器的第一喂纱或漏针点的两个相对的下降凸轮38和39;以及一设置在机器的第二喂纱或漏针点的下降凸轮40。用于第一踵部15的各驱动凸轮是由彼此相互连续布置在靠近下降凸轮40的喂纱或漏针位置的两个提升凸轮41和42来完成的。
用于第二踵部16的驱动凸轮包括一完全围绕针筒布置的固定凸轮50,以及由标号51至54表示的其它凸轮。
除了这些凸轮之外,围绕两个针筒还设置了合适的引导件,它们布置在适于接触驱动突耳的高度上,以便使摆动部分19摆动,进而使第一踵部15从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在图5、6和7中,所述引导件由标号71、72、73和74表示。
在图5、6和7中,当第一踵部15处于工作位置时,它是用黑色矩形来表示的,而当所述踵部15处于不工作位置时,它是用白色矩形来表示的。该规则也适用于驱动突耳20,当驱动突耳20从针筒伸出时,它是用黑色矩形来表示的,而当突耳20隐藏在针筒的针槽80内时,它是用白色矩形来表示的。
图5示出了当必须在机器的两个喂纱处使相应的针脱离针织时,踵部15和16和驱动凸耳20所跟随的通道;导针片11相对于驱动用凸轮组的移动由箭头60表示。
在这种工作状态下,第一踵部15处于不工作位置。在此状况下,导针片11不沿着其所在的针筒81的相应针槽80移动,由于处在不工作位置,第一踵部15可以在凸轮37、38、39、41、42和40之外移动而不受干扰。
应该看到,由于这因素,可将通常相对于针筒径向移动的凸轮38作为一固定凸轮,下降凸轮39和40也可以作为固定凸轮,当然,可以在平行于针筒轴线的方向上以一种本质上已知方式来移动所述各凸轮,以改变针织成圈的高度。
还应该看到,在凸轮40和凸轮39的沿方向60的正前方,不必像传统的机器那样设置下降凸轮来使第一踵部15移动至所述下降凸轮39和40的下边缘以下,其中,所述下降凸轮的出现会对与导针片相关的针所连接的线圈施加不希望有的应力。
当针从下针筒转移到上针筒时(如图6所示,其中导针片相对于凸轮的移动方向用箭头61来表示),第一踵部15先是处于不工作位置,即图6的右侧。借助其它元件,例如在同一针槽80内位于所述导针片下方的选针器,使导针片升高,然后由凸轮30降低。
随后,导针片借助选针器或其它在下面的构件升高,第一踵部15与凸轮30的斜面区域接触,使踵部16从工作位置转移到不工作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导针片借助已知类型的凸轮(为简便起见未加描述)使钩子7与针的下针尖脱开,这个针啮合于布置在上针筒内的导针片。随后,驱动突耳20抵住引导件72,将第一踵部移动至工作位置。接着,第一踵部15与凸轮30的下降部分接触,使导针片降低。第一踵部15与凸轮30的可使第一踵部15返回不工作位置的部分34接触。图6示出了在下降凸轮40中断喂纱之前,导针片在下针筒内沿着箭头61进一步上升,以便打开已经被送入上针筒的针舌(tab)。在进一步升高之后,驱动突耳20与引导件74接触,重新使第一踵部15移入工作位置,因而通过与凸轮30的另一个下降部分接触而使导针片下降。
图7示出了导针片的踵部在机器的两个喂纱处借助与其相关的针来产生漏针时的通道。
在靠近下降凸轮38和39的喂纱位置的前方,沿着导针片相对于凸轮的移动方向(由箭头62表示),借助相应的选针器或其它下面的构件使导针片升高,而第一踵部15则由于和凸轮37接触而处于不工作位置。
由于驱动突耳20与凸轮54接触啮合,第一踵部15移入工作位置,当与导针片相关的针已经在所考虑的喂纱位置上啮住了纱线之后,第一踵部15与下降凸轮39接触,使导针片下降,进而将相关的针收回到下针筒内以形成新的线圈,同时让以前形成的线圈下降。
随后,借助选针器或其它下面的构件将导针片重新升高,并使其移动至可允许相关的针8在下一个喂纱处啮住纱线的高度。由于这种升高,以前形成的线圈将被降低到针杆上。
接着,仍处于工作位置的第一踵部15与下降凸轮40接触,形成一个新的线圈,并使以前形成的各线圈下降。
在由降低齿轮40中断喂纱的下游,第一踵部15重新与凸轮37接触,使第一踵部15移入不工作位置,如已叙述的那样循环再重新开始。
应该理解,在该针织过程中,在第一踵部15在下降凸轮38之外通过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时所述踵部15处在不工作位置。
虽然已经结合在双喂纱机器的下针筒内的使用情况对本发明的导针片的工作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导针片也可以用于上针筒以及具有不同喂纱数量的机器。
实际上,已经认识到,本发明的导针片可完全实现本发明的目标,因为它可大大简化导针片驱动凸轮,并能大大减少相对于针筒径向移动的凸轮的数量。
因此,很容易对本发明的导针片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动,但所有这些变型和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文中所述的所有细节可以用其它在技术上等价的构件来代替。
实际上,所用材料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和技术状况来作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双针筒圆型织袜机的导针片,包括一细长的片状体(2,12),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3,13),该侧部适于靠在形成于下针筒(81)的曲面或上针筒(81)的曲面内的一个轴向针槽(80)的底部(80a)上,有至少两个踵部(5,6,15,16)在所述片状体(2,12)的与所述第一侧部(3,13)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部(4,14)上垂直于片状体(2,12)的纵向延伸部凸出;所述片状体(2,12)在靠近其一个纵向端处具有用于啮合一针(8)的装置(7,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踵部中的至少第一踵部(5,15)布置在所述片状体(2,12)的一个部分(9,19)上,该部分可以沿着一具有垂直于片状体纵向延伸部之分量的方向相对于片状体(2,12)的其余部分移动,以将所述第一踵部(5,15)从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反之亦然;与在不工作位置时相比,所述第一踵部(5,15)在工作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侧部(3,13)的间隔较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踵部中的第二踵部(6)刚性地连接于所述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踵部(5,15)是由两个踵部中最靠近片状体(2,12)的具有所述用于啮合针(8)的那一端部的踵部构成的。
4.如前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踵部(5)布置在可以于所述片状体(2)的布置平面上相对于所述片状体(2)的其余部分弹性挠曲的一个部分(9)上。
5.如前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踵部(15)布置在可以于所述片状体(12)的布置平面上相对于所述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摆动的一个部分(19)上。
6.如前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分(19)布置在一形成于所述片状体(12)的所述第二侧部(14)的底座(21)内,还设置了用于限制所述摆动部分(19)相对于所述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摆动角度的装置(22,23)。
7.如前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分(19)在其具有所述第一踵部(15)的那一侧的相对于所述摆动部分的支点与所述第一踵部(15)间隔的区域内具有一驱动突耳(20),该驱动突耳可以凭借接触作用而使所述摆动部分(19)摆动,借以将所述第一踵部(15)从所述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
8.如前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踵部(15)布置在靠近所述摆动部分(19)的最靠近所述片状体能啮合针(8)的那一端的端部,所述驱动突耳(20)布置得靠近所述摆动部分(19)的接近所述第二踵部(16)的那一端。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的导针片,包括一细长的片状体(12),该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纵向侧部(13),该侧部适于靠在形成于下针筒(81)的曲面或上针筒(81)的曲面内的一个轴向针槽(80)的底部(80a)上,有至少两个种部(15,16)在所述片状体(12)的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部(14)上垂直于片状体(12)的纵向延伸部凸伸。片状体(12)在靠近其一个纵向端处具有一用于啮合针(8)的钩子(17)。两个种部中的至少第一种部(15)布置在片状体(12)的一个部分上,该部分可以沿着一具有垂直于片状体纵向延伸部之分量的方向相对于片状体(12)的其余部分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种部(15)从不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反之亦然。与在不工作位置时相比,所述第一种部(15)在工作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侧部(13)的间隔较大。
文档编号D04B9/10GK1256329SQ9912613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9日
发明者扬·安多, 朱塞佩·卡奇维奥 申请人:马泰克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