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88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控制织机提花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
现有的电子提花龙头的电子选针机构,其驱动器含有壳体,驱动电路,而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构成,如


图1所示,一个电路单元由三极管T1~T6、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cc组成,G1、G2为控制端,对于控制端G1和G2,若使三极管T2与T6导通,即同时T5和T3截止,电磁线圈L电流从a流向b,若使三极管T3和T5导通,电磁线圈电流从b流到a,如果前者使经线提起,则后者使经线沉下。现有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驱动电路单元采用全三极管结构,通过电磁线圈时耗电量较大,驱动器温升较高;二是所用的器件较多,生产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驱动电路设置一个公共端,及采用RC电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高了驱动电路可靠性,电耗减少80%,电子器件用量减少近50%,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单元由同相门OC、三极管T1和T2、电阻R、电容C、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cc1和Vcc2组成,控制端G其一路通过同相门OC后接三级管T1基极,另一路接三级管T2基极,电阻R和电容C并接后其一端与三级管T1和T2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磁线圈L后接公共端M,电源Vcc1正极分别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同相门OC,公共端M位于电源Vcc2正极和电源Vcc1负极的连接线上,电源Vcc2负极、三极管T2发射极及同相门OC的另一端皆接地。
同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采用RC电路,瞬态时的驱动电流可增加8倍,大大增加了起动驱动力,而在稳态时,电磁线圈的电耗可减少至30%。很好地解决了提花机执行机构的温升过高的难题;(2)所用的电子器件少。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其驱动电路由1200个驱动电路单元构成。用在1200针的提花织机上,在驱动电路单元中,Vcc1为12V。Vcc2为6V。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单元由同相门(OC)、三极管(T1和T2)、电阻(R)、电容(C)、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cc1和Vcc2)组成,控制端(G)其一路通过同相门(OC)后接三级管(T1)基极,另一路接三级管(T2)基极,电阻(R)和电容(C)并接后其一端与三级管(T1和T2)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磁线圈(L)后接公共端(M),电源(Vcc1)正极分别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同相门(OC),公共端(M)位于电源(Vcc2)正极和电源(Vcc1)负极的连接线上,电源(Vcc2)负极、三极管(T2)发射极、同相门(OC)的另一端皆接地。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其特征是该驱动器单元由同相门OC、三极管T1和T2、电阻R、电容C、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
文档编号D03C17/00GK2402694SQ99240029
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4日
发明者颜钢锋, 张森林 申请人: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