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703720阅读:来源:国知局
移动矢量,矢量b是线切断点矢量,矢量c是在第一空进给控制中进行的第一空进给矢量。
[0272]布料移动矢量a示出了用于使布料C从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向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o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273]在纽扣缝制缝纫机1B中,在EEPROM 124中存储有缝制数据,在该缝制数据中,为了执行以针对在纽扣上形成的纽扣孔确定的顺序、以及针对该纽扣孔确定的针数进行运针的缝制图案,记录有针对每一针的纽扣及布料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移动量。因此,能够从该缝制数据获取用于使布料C从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向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274]线切断点矢量b示出了用于使位于针孔441A的中心G的布料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点移动至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为止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275]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如果处在针孔441A的范围内,则可以移动至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中的任意位置,但也可以移动至成为最短距离的位置、或者从成为最短距离的位置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和切线用固定切刀82A的切断位置侧靠近的位置。
[0276]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能够根据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转动中心位置、及从该中心位置至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为止的长度的设计数据而求出。另外,针孔441A的中心也能够根据设计数据而求出,因此,能够根据这些计算出线切断点矢量b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277]第一空进给矢量c示出了在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位于针孔441A的中心G的状态下,直至使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移动至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为止,用于使布料移动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278]该第一空进给矢量C,如图22所示,在布料移动矢量a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针孔441A的半径的情况下,
[0279]能够根据下式而求出,
[0280][第一空进给矢量c]=[线切断点矢量b]—[布料移动矢量a]。
[0281]另外,在布料移动矢量a的长度超过针孔441A的半径的情况下,
[0282]能够根据下式而求出,
[0283][第一空进给矢量c]=[线切断点矢量b]—(针孔的半径/布料移动矢量a的长度)X [布料移动矢量a]。
[0284]控制装置120B利用上式而求出第一空进给矢量C,在进行了最后一针的落针的缝针11从布料拔出后直至由切线装置80A将上线及下线切断为止期间的定时,通过空进给使布料移动。
[0285]由此,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下线由切线用可动切刀81A可靠地进行捕捉,并稳定地进行切断。
[0286]此外,在该第一空进给控制中,例示了使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移动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移动。
[0287]在该情况下,无论[布料移动矢量a]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针孔441A的半径、还是大于针孔441A的半径,都成为
[0288][第一空进给矢量c]=[线切断点矢量b]。
[0289]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20B也是利用上式求出第一空进给矢量C,在进行了最后一针的落针的缝针11从布料拔出后直至由切线装置80A将上线及下线切断为止期间的定时,通过空进给使布料移动。
[0290]由此,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上线由切线用可动切刀81A可靠地进行捕捉,并稳定地进行切断。
[0291]另外,在包含纽扣的缝合缝制的情况在内的各种缝制中,有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缝制,即,通过减小与最后一针接近的多个落针的进给间距,从而难以使打结松脱,或者通过减小最后一针的进给间距而将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向下方凸出的上线的终端部和从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向下方凸出的下线的终端部之间的间隔缩小,从而提高缝制的完成后的美观性。
[0292]在这些情况下,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和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接近,因此,在第一空进给控制中,可以使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和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o的某一者向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移动。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由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o和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两者均与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接近,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由切线用可动切刀81A对上线和下线进行捕捉,并稳定地进行切断。
[0293]在切线装置80A的切线之前进行了上述第一空进给控制的情况下,在之后利用残留端切除机构100A进行残留端切除之前,对作为移动机构的进给机构60B执行第二空进给控制,在该第二空进给控制中,使布料及纽扣移动,以使得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o或者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与针孔441A内侧的利用残留端切除机构100A的线切除位置t3接近。
[0294]在图22中,标号t2表示通过第一空进给控制,使布料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或者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到达的切线用可动切刀81A的眼孔刃部812A的接点的移动轨迹m的线上的规定位置。
[0295]另外,在图22中,标号1lAb表示切除用固定切刀1lA的刃部1lAa所形成的贯通孔,标号102Ab表示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的刃部102Aa所形成的贯通孔。
[0296]切除用固定切刀1lA的贯通孔101Ab,与针孔441A同心、且其内径也大致一致。
[0297]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的贯通孔102Ab,在不进行切除动作时,在与针孔441A成为同心的位置处待机,另外,该贯通孔102Ab的内径与针孔441A的内径大致一致。
[0298]并且,在切除动作时,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转动,贯通孔102Ab朝向图示的位置移动,由切除用固定切刀1lA的刃部1lAa和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的刃部102Aa在夹持上线及下线的残留端的线切除位置t3处,进行残留端切除。
[0299]另外,图22中的矢量d是在第二空进给控制中进行的第二空进给矢量。
[0300]第二空进给矢量d表示用于使位于到达点t2的布料的点移动至线切除位置t3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301]到达点t2的位置能够根据前述的线切断点矢量b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而求出。另夕卜,线切除位置t3的位置能够根据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的转动中心位置、及从该中心位置至切除用可动切刀102A的贯通孔102Ab为止的长度、贯通孔102Ab的内径的设计数据、及切除用固定切刀1lA的贯通孔1lAb位置、贯通孔1lA的内径的设计数据而求出。
[0302]因此,能够根据到达点t2的位置和线切除位置t3的位置,计算出第二空进给矢量d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
[0303]控制装置120B基于计算出的第二空进给矢量d,在利用挑线器机构90进行挑线后至利用残留端切除机构100A切除上线及下线的残留端为止期间的定时,通过空进给使布料移动。
[0304]由此,布料中的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落针位置tl或者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t0移动至线切除位置t3,因此,下线的残留端或者上线的残留端与线切除位置t3更接近,能够将下线的残留端或者上线的残留端切除得更短。
[0305]在纽扣缝制缝纫机1B中,示出加入了上述第一及第二空进给控制的情况下的纽扣缝合缝制动作的流程图。
[0306]基本的缝制动作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因此仅对与该图16的动作不同点进行说明。
[0307]即,在下板61B的上表面载置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C,在纽扣抓持足63B中设置纽扣B,如果踩压启动踏板126B,则控制装置120B使纽扣抓持足63B下降而保持布料,在此之后,执行与图16的步骤SlOl?Slll相同的控制。
[0308]然后,在步骤Slll中,按照缝制数据中确定的顺序,进行规定的针数的落针,在最后一针落针后的缝针11上升时,控制装置120B执行第一空进给控制(步骤Sllll)。gp,控制装置120B计算出第一空进给矢量C,基于该第一空进给矢量c而执行布料及纽扣的移动。
[0309]然后,控制装置120B执行由切线装置80A进行的切线,在此之后,执行与图16的步骤SI 13?SI 17相同的控制。
[0310]然后,在步骤S117中,如果执行由挑线器机构90进行的挑线,则控制装置120B执行第二空进给控制(步骤S1171)。S卩,控制装置120B基于已经计算出的第二空进给矢量d,执行布料及纽扣的移动。
[0311]然后,控制装置120B执行由残留端切除机构100A进行的残留端切除,在此之后,执行与图16的步骤SI 19?S125相同的控制,结束缝合缝制动作。
[0312]通过该缝合缝制动作,对于上线或者下线,能够减少切断不良的发生,进一步缩短上线或者下线的残留端而进行纽扣缝合。
[0313]此外,上述第一及第二空进给控制,并不限定于纽扣缝制缝纫机,也能够适用于使布料在平面上任意地移动定位而以规定的缝制图案进行缝制的、所谓电子循环缝制缝纫机。
[0314][缝制开始控制]
[0315]另外,前述的纽扣缝制缝纫机10B,在纽扣缝合的第一针落针后将夹持单元A从放开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在纽扣缝合的最后一针落针后利用切线装置80A进行切线,在利用切线装置80A执行切线后进行了将上线保持装置130切换至放开状态的线保持控制,但在进行该线保持控制并进行使用跨越线的四孔纽扣的缝合缝制的情况下,优选加入以下说明的缝制开始控制。
[0316]四孔纽扣B在其中央以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的配置形成有四个穿线孔。
[0317]纽扣缝制缝纫机1B的进给机构60B的纽扣抓持足63B,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四孔纽扣的保持,即,配置有四个穿线孔的正方形的2条边与X轴方向平行,其他2条边与Y轴方向平行。关于以该状态保持的四孔纽扣B的四个穿线孔,为了方便,如图24所示,将位于左前的穿线孔设为hl,将位于右前的穿线孔设为h2,将位于左后的穿线孔设为h3,将位于右后的穿线孔设为h4。
[0318]存在各种与四孔纽扣B的各穿线孔hi?h4对应的缝制图案,但缝制开始控制以下述缝制图案作为对象,该缝制图案通过在对两个穿线孔交替地进行多次运针后,不进行切线,而是经由跨越线使落针位置向剩余的两个穿线孔中的一者进行移动,对剩余的两个穿线孔交替地进行多次运针,从而进行缝合缝制。
[0319]另外,如上所述,对于经由跨越线向四个穿线孔进行运针的缝制图案,能够举出以下三种缝制图案。
[0320](I)如图24所示,第一缝制图案为,对斜向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经由沿Y轴方向(也可以是X轴方向)的跨越线对剩余的斜向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
[0321](2)如图25所示,第二缝制图案为,对在X轴方向(也可以是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经由沿Y轴方向(也可以是X轴方向)的跨越线对剩余的在X轴方向(也可以是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
[0322](3)如图26所示,第三缝制图案为,对在X轴方向(也可以是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经由沿斜向的跨越线对剩余的在X轴方向(也可以是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
[0323]在图24所示的第一缝制图案中,与各穿线孔的标号hi?h4相邻的括号内的数值示出了运针的顺序(图25、图26也是同样的)。即,在该第一缝制图案中,如图24㈧所示,向右前的穿线孔h2进行第一针的落针,在与位于斜向的穿线孔h3之间进行了三次往复的交替落针后,跨越线从右前的穿线孔h2向右后的穿线孔h4跨越,在从右后的穿线孔h4向位于斜向的穿线孔hi之间进行三次往复的交替落针后,在右后的穿线孔h4处进行最后一针的落针。
[0324]在该第一缝制图案中,一边进行下述缝制开始控制、一边开始缝制,在缝制开始控制中,向相距夹持单元A成为更远方的两个穿线孔h1、h2中的一者即穿线孔h2,进行第一针的落针。
[0325]在该情况下,如图24(B)所示,上线的缝制开始端部在由夹持单元A夹持而向后方拉拽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在四孔纽扣B的下侧,被缝入至在穿线孔hi和穿线孔h4之间跨越的下线和布料之间。
[0326]因此,在上线的开始端部从夹持单元A放开而由残留端切除机构进行切除后,其切除后的前端部不会从布料下表面垂下,由此能够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0327]与此相对,如图24(C)所示,如果从不是相距夹持单元A成为更远方的两个穿线孔hl、h2中的某一者的穿线孔h4(对于穿线孔h3也同样地)开始纽扣缝合缝制,则如图24(D)所示,上线的缝制开始端部在由夹持单元A夹持而向后方拉拽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在四孔纽扣B的下侧,上线的缝制开始端部不会被缝入至任何的下线中。
[0328]因此,在上线的开始端部从夹持单元A放开而由残留端切除机构进行切除后,其切除后的前端部从布料下表面垂下,无法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0329]如图25(A)所示,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