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67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模板,尤其涉 及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背亲技术目前,建筑用的模板主要有钢模和木模两种。木质模板加工 复杂,建筑施工结束后需要将模板拆掉,即费工又需要大量木材。 此外,拆掉模板后需要抹面,施工期较长。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以节省木材,缩短建筑施工周期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 模板为圆筒型或平板型,其内均设有配筋;在所述的圆筒型模板 内壁上或在所述的平板型模板上,分别分层设有加强筋;在所述 的加强筋上设有模板连接孔;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表面或平板 型模板上设有模板连接孔的表面为麻面;圆筒型模板的外表面或 所述的平板型模板未设有模板连接孔的表面,分别设计加工成光 度不同的光面。在所述的圆筒型模板或平板型模板的底部均设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节省木材(2) 支模快捷,工艺简单,省工省时;(3) 不用拆除模板,不用抹面;(4) 节省建筑工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平板型模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平板型模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平板型模板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圆筒型模板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圆筒型模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 —配筋 2 —加强筋 3 —模板连接孔4一麻面 5 —光面 6—直角槽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如下 实施例从图1、图2、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
凝土模板为平板型,在所述的平板型模板里设有配筋1,所述的模板上分层设有加强筋2,在加强筋上设有模板连接孔3。所述 的平板型模板上设有模板连接孔3的表面为麻面4;其另一面为 光面5。模板的表面为光面5是竣工基准面,该基准面可根据需 要设计加工成不同的光度。所述的模板的底部设有直角槽6将上述的平板型模板切割成90°或45°模板块,然后将相邻 的二模板块相互之间用建筑胶连接固定为一整体,可以是方型 (矩形或正方型或三角形筒体),用铁丝将相邻或相对的两个模 板连接孔3连接起来,以防止外胀。在上述矩形筒体或正方形筒 体或三角形筒体内布好钢筋,然后灌注混凝土养生后,便构成一 整体的矩形柱体或正方形柱体或三角形柱体,其外表面即为竣工 基准面。该基准面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加工成不同光度的光面5。从图4和图5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 板为圆筒型模板,其内设有配筋l,在其内壁上分层设有加强筋 2,该加强筋上设有模板连接孔3,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表面为 麻面4,其外表面为光面5是竣工基准面,该基准面可根据需要 设计加工成不同的光度。上述的圆筒型模板底部设有直角槽6,将相邻的二圆筒型模 板之间用建筑胶连接固定为一整体,用铁丝将相邻或相对的两个 模板连接孔3连接起来,以防止外胀。在上述圆筒体内布好钢筋, 然后灌注混凝土砂桨养生后,便构成一整体的圆柱体,其外表
的光面5即为竣工基准面。上述圆筒型模板或平板型模板的模板块组装构成整体模板 后,灌注混凝土砂浆后经养生,灌注的混凝土砂浆与所述的模板 形成一体,而这种模板不用拆除,不需抹面,其光面5根据需要 即可设计加工成不同光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模板为圆筒型或平板型,其内均设有配筋(1);在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壁上或在所述的平板型模板上,分别分层设有加强筋(2);在所述的加强筋上设有模板连接孔(3);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表面或平板型模板上设有模板连接孔(3)的表面为麻面(4);圆筒型模板的外表面或所述的平板型模板未设有模板连接孔(3)的表面,分别设计加工成光度不同的光面(5);在所述的圆筒型模板或平板型模板的底部均设有直角槽(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拆免抹面的混凝土模板,所述的混凝土模板为圆筒型或平板型,其内均设有配筋;在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壁上或在所述的平板型模板上,分别设有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上设有模板连接孔;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内表面或平板型模板上设有模板连接孔的表面为麻面;所述的圆筒型模板的外表面或所述的平板型模板上未设有模板连接孔的表面为光面,该光面可分别设计加工成不同光度。该光面是竣工后的基准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节省木材,支模快捷,工艺简单,省工省时,不用拆除模板,不用抹面,节省建筑工期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C2/30GK201024662SQ20072009351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6日
发明者高树春 申请人:高树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