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楼板,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砼预应力双向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传统大跨度叠合板有非预应力和预应力二类,非预应力叠合板中的预制板采用厚度较大的平板或带钢筋桁架的平板,用钢量大、厚度大、易开裂,叠合板只能按单向板设计,性价比较差。而传统预应力叠合板通常也采用厚度较大的平板,不但反拱难以控制,而且铺设于预制板上垂直于预制板方向的横向钢筋因受力有效高度小,难以承担此方向的弯矩,因此也只能按单向受力计算,CN200420068045. 4公开的一种预应力带肋预制板,在肋上开孔用于穿设钢筋,同时减少平板厚度,可按双向板设计。但预制板制作麻烦 、人工成本高,钢筋穿设和管线埋设困难,肋高大,自重大,且预制板横向配筋很少,板易沿纵向开裂,板宽度一般较小,降低了板制作安装工效。另外,这种带孔高肋预制板施工时板中间通常不设临时支柱,虽方便施工,但板配筋通常由施工阶段控制,造成板钢筋浪费,而且板在施工阶段的挠度和预应力释放较大,从而使叠合板的厚度不能有效降低,不能充分发挥预应力板的优势。一种无需在后浇砼中埋置通长横向底筋但能双向受力的省工、省时、造价低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板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自重轻、成本低且施工方便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板。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后浇砼层和板缝搭接钢筋组成。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为带肋或带钢筋桁架的大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为连续的S形,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丝,横向埋设有连续S形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二端向上弯折露出5仝上表面一定长度。所述预应力薄板的预应力钢丝露出板端一定长度,钢丝端部锚入后浇砼中。所述板缝搭接钢筋沿板缝对称放置,钢筋弯折端处向上弯折一定高度。所述预制板的肋上方或钢筋桁架的上弦下穿设有预埋管线。铺设于中部的预制板宽度大于铺设于两边的预制板宽度。 所述后浇砼层上部埋置有双向的钢筋网。所述后浇砼层上部在有梁处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长度的非预应力高强钢丝。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支设板双端搁置支架B、吊装预制板C、预制板上部扎筋
D、预制板下部支设临时支柱E、现浇预制板上后浇部分砼F、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柱及模板步骤D中所述的临时支柱为独立式钢管可调立柱,相邻两支柱上端搁置有横档。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及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预制预应力薄板厚度小、自重轻、且双向配筋强度高、不易裂缝,运输半径大,有利于扩大产品服务半径。2、叠合板的垂直于预制板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采用特殊搭接方式,省去了通长·筋,施工方便,钢筋节省,受力性能好。3、采用大宽度板,制作安装效率高,施工速度快。4、采用带钢筋桁架或带低肋的预制板其纵向刚度较大,能满足吊装、运输阶段的受力需要,能避免板开裂。5、施工阶段采用预制板吊装后再在板下支设独立临时支柱的方法,不但施工方便,不影响施工进度,且多支点受力均匀,可使预制板在施工阶段基本不承受弯矩,因此叠合板可按全预应力叠合构件承担弯矩,从而使板厚可大大减小,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筋。
图I是本发明的配筋平面2是本发明的剖面3是本发明的钢筋桁架薄板立体4是本发明的低肋预制薄板立体5是本发明的预制板剖面6是本发明临时支柱施工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I至图6,在本发明给出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实施例,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I、后浇砼层2和板缝搭接钢筋3。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I为带肋11或带钢筋桁架12的大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3为连续的S形,横跨板缝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所述的叠合板通常用于板跨较大的楼板,但长度较大的预制板运输、吊装过程要求预制板必须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采用带肋11或带钢筋桁架12的预制板可提高板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减轻预制板砼的厚度。采用大宽度的预制板有利于减少板缝搭接钢筋,提高板制作、运输和安装效率,板缝搭接钢筋作为叠合板在板缝一定范围内的主要受力钢筋,采用连续的S形,可有效提高钢筋锚固性能,大大提高其与预制板内横向钢筋14搭接的受力性能。参见图3至图5,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预制预应力薄板I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丝13,横向埋设有连续S形横向钢筋14,横向钢筋14 二端向上弯折露出砼上表面一定长度。所述预应力薄板I的预应力钢丝13露出板端一定长度,钢丝端部锚入后浇砼2中。本发明采用预应力薄板I作为叠合板的模板和受力结构的一部分可减小板厚,控制裂缝,横向埋设的S形钢筋既可作为叠合板的横向受力底筋,又可防止预制薄板I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开裂,端部弯折部分可提高新老砼结合面的砼抗剪强度,又能作为板缝叠合处抗弯主要传力筋,大量试验证明其对板缝的传力性能起关键作用。预制板的端部露出的钢丝13锚入梁后浇砼2中,提高楼板的整体性。参见图I、图2,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板缝搭接钢筋3沿板缝对称放置,钢筋弯折端处向上弯折一定高度。板缝搭接钢筋3端部的向上弯折段可使钢筋的锚固性能提高,从而可减小与预制板上的横向钢筋14的搭接长度。参见图I、图2,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铺设于中部的预制板宽度大于铺设于两边的预制板宽度。所述后浇砼层2上部埋置有双向的钢筋网21。为尽可能减少板缝,通常要求板宽尽可能大,但为满足运输要求,一般板宽在2. 5m以下。因楼板的板格尺寸所限,需要有宽度较小的板与大宽度板组合排列,以满足板格尺寸要求,因跨中弯矩较大,因 此通常将板宽大的板放于中部,使受力较小的板缝位于两边以此减少板缝钢筋3的用量,节约钢筋。参见图1,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后浇砼层2上部在有梁处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长度的非预应力高强钢丝22。在有梁处的支座上的板负钢筋采用预应力高强钢丝,虽在板跨中挠度超规范时,其支座上部的裂缝宽度会超规范,但强度会大大高于采用普通钢筋的楼板,使楼板性价比大大提高。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施工的A、支设预制板双端搁置支架B、吊装预制板C、预制板上部扎筋D、预制板下部支设临时支柱E、现浇预制板上后浇部分砼F、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柱步骤D中所述的临时支柱为独立式钢管可调立,相邻两支柱上端搁置有横档。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变了传统叠合板二次受力的设计方法,可减小板厚,节约钢筋,虽增加了板下支设临时支柱的工序,但专用的独立式临时钢管立柱,自重轻、架设方便、成本低,而且不影响楼板施工的主导工序,施工速度不受任何影响,而且各支柱间受力相对均匀,能避免预制板在施工阶段出现裂缝。
权利要求
1.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后浇砼层和板缝搭接钢筋。其特征是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为带肋或带钢筋桁架的大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为连续的S形,横跨板缝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丝,横向埋设有连续S形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二端向上弯折露出5仝上表面一定长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薄板的预应力钢丝露出板端一定长度,钢丝端部锚入后浇砼中。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板缝搭接钢筋沿板缝对称放置,钢筋弯折端处向上弯折一定高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板的肋上方或钢筋桁架的上弦下穿设有预埋管线。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铺设于中部的预制板宽度大于铺设于两边的预制板宽度。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后浇砼层上部埋置有双向的钢筋网。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后浇砼层上部在有梁处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长度的非预应力高强钢丝。
9.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支设预制板双端搁置支架 B、吊装预制板 C、预制板上部扎筋 D、预制板下部支设临时支柱 E、现浇预制板上后浇部分砼 F、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所述的临时支柱为独立式钢管可调立,相邻两支柱上端搁置有横档。
全文摘要
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后浇砼层和板缝搭接钢筋。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为带肋或带钢筋桁架的大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为连续的S形,横跨板缝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预制预应力薄板厚度小、自重轻、且双向配筋强度高、不易裂缝,运输半径大,有利于扩大产品服务半径。
文档编号E04G21/00GK102900191SQ20121034200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杨峰 申请人:杨众,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