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0906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型材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建筑科学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楼板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结构构件,在促进建筑构件工业化(包括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建筑楼板结构中,楼板的制作安装主要有现场浇筑制作,具有力学性能好,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高,楼板布置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模板和劳动力消耗大、耗能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保证等缺点;工厂预制安装,具有生产效率高、不受季节限制、产品质量易保证、造价低、加快施工速度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差、渗漏和裂缝问题难处理等缺点。叠合楼板结合了现浇楼板和预制整体式楼板的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的叠合板形式多种多样,而提供一种自重轻、易安装、结构稳定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易安装、结构稳定。
[0004]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现浇叠合层以及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固定连接上板和下板的连接件,所述下板预埋在预制底板的内部,上板位于现浇叠合层的内部。
[0005]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预制底板纵向的两侧预制有搭接槽口。采用本技术方案,方便相邻预制底板的连接。
[0006]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预制底板中设置有纵向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预制底板。
[0007]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预应力钢筋在预制底板中等间距分布。
[0008]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拉结件沿叠合板横向均匀分布在预应力钢筋之间、沿叠合板纵向等间距分布。
[0009]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叠合层内布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
[0010]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纵向钢筋与上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筋设置在纵向钢筋的上方、并且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
[0011]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横向钢筋与上板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钢筋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方、并且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
[0012]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叠合板厚度为10mm?120mm,其中预制底板厚度为40mm?50mm,所述现饶叠合层的厚度为60mm?70mm。
[0013]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连接件的高度为45mm?55mm,所述连接件预埋在预制底板的高度为20mm?25mm,所述连接件在现饶叠合层的高度为25mm?35mm。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现浇叠合层以及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固定连接上板和下板的连接件,所述下板预埋在预制底板的内部,上板位于现浇叠合层的内部。本叠合板的结构整体性好,采用上述拉结件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可以提高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之间的抗剪强度,结构稳定,而且施工方便。
[0015]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各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预应力混凝土置合板底板俯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19]图4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结束各层剖断面图。
[0020]图中:1-预应力钢筋,2-拉结件,2.1-上板,2.2-下板,2.3-连接件,3-槽口,4-现浇叠合层,5-纵向钢筋,6-横向钢筋,7-预制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2]如图所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7、现浇叠合层4以及连接预制底板7和现浇叠合层4的拉结件2,所述拉结件包括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件2.3,所述连接件2.3的上端与上板2.1固定连接、连接件2.3的下端与下板2.2固定连接,所述下板2.2预埋在预制底板7的内部,上板2.1位于现浇叠合层4的内部;所述上板2.1和下板2.2优选为钢板,所述连接件2.3优选为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上板2.1和下板2.2焊接。
[0023]所述预制底板7纵向的两侧预制有搭接槽口 3。
[0024]所述预制底板7中设置有纵向的预应力钢筋1,所述预应力钢筋I的两端伸出预制底板7 ;所述预应力钢筋I在预制底板7中等间距分布。
[0025]所述拉结件2沿叠合板横向均匀分布在预应力钢筋I之间、沿叠合板纵向等间距分布O
[0026]所述现浇叠合层4内布设有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5 ;所述纵向钢筋5与上板2.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筋6设置在纵向钢筋5的上方、并且所述横向钢筋6与纵向钢筋5固定连接。
[0027]所述叠合板厚度为10mm?120mm,其中预制底板7厚度为40mm?50mm,所述现饶叠合层4的厚度为60mm?70mm。
[0028]所述连接件2.3的高度为45mm?55mm,所述连接件2.3预埋在预制底板7的高度为20mm?25mm,所述连接件2.3在现饶叠合层4的高度为25mm?35mm。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板厚度为110mm,其中预制底板7厚度为40mm,所述现饶叠合层4的厚度为70_ ;所述连接件2.3的高度为50_,所述连接件2.3预埋在预制底板7的高度为20mm,所述连接件2.3在现浇叠合层4的高度为30mm。
[0030]其制作施工步骤:由工厂产业化生产预制底板7与钢结构拉结件2,并浇筑成型,预制底板7顶面磨毛处理;运至施工现场,先安装预制底板7,相邻预制底板7之间通过槽口 3搭接;上板2.1顶部绑扎或焊接横向钢筋6和纵向钢筋5 ;浇筑混凝土。
[0031]本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有益效果:1.免支模板,降低造价:预制底板可作为叠合板的底模,免去支护模板和购买模板的费用;2.提高施工效率:预制底板7自重轻,运输、安装方便,提高施工效率;3.促进建筑产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预制底板可由工厂产业化生产,统一规格、统一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化发展;4.产品质量易保证:预制底板7质量优于现场浇筑,且预制底板7内设有预应力钢,1,提高了叠合板的抗裂能力;5.结构整体性好:预制底板7预埋拉结件2,可提高预制底板7与现浇叠合层4间的抗剪强度,提高了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体性。
[0032]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现浇叠合层以及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的拉结件,其特征是:所述拉结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固定连接上板和下板的连接件,所述下板预埋在预制底板的内部,上板位于现浇叠合层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底板纵向的两侧预制有搭接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底板中设置有纵向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预制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钢筋在预制底板中等间距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拉结件沿叠合板横向均匀分布在预应力钢筋之间、沿叠合板纵向等间距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现浇叠合层内布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纵向钢筋与上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筋设置在纵向钢筋的上方、并且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横向钢筋与上板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钢筋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方、并且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叠合板厚度为10mm?120mm,其中预制底板厚度为40mm?50mm,所述现饶叠合层的厚度为60mm?70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的高度为45mm?55mm,所述连接件预埋在预制底板的高度为20mm?25mm,所述连接件在现饶叠合层的高度为25mm?35mm。
【专利摘要】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现浇叠合层以及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固定连接上板和下板的连接件,所述下板预埋在预制底板的内部,上板位于现浇叠合层的内部。本叠合板的结构整体性好,采用上述拉结件连接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可以提高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之间的抗剪强度,结构稳定,而且施工方便。
【IPC分类】E04B5/36
【公开号】CN204753933
【申请号】CN201520143383
【发明人】王国富, 杨云峰
【申请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