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部件、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770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紧固部件、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连接PC板20与主体结构10的紧固部件100,紧固部件100具备:板状的第一紧固件101,固定于PC板20和主体结构10中的一方,且形成有嵌合用的第一槽A;以及第二紧固件102,包括:固定于PC板20和主体结构10中的另一方的主体部106和形成有嵌合于第一槽A的第二槽B的面板107,第一槽A包括一对第一最窄面112A、112B、第一分离面113A、113B以及第一底面110,第二槽B包括一对第二最窄面122A、122B、第二分离面123A、123B以及第二底面120。
【专利说明】紧固部件、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面板体与主体结构的紧固部件(fastener)、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有关使用PC板(Precast Concrete板、预制板)的外壁结构的技术文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I中,示出了将紧固部件埋设于PC板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将该紧固部件的顶端侧埋入主体结构内从而将PC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外壁结构。
[0003]另夕卜,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通过形成为被埋设于PC板的PC(PrecastConcrete、预制)紧固件由被埋设于主体结构侧的固定金属件承接的构成,从而将PC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外壁结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219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28701号公报
[0008]可是,为了避免热从外部移动至建筑物内部,在建筑物上进行了各种办法。然而,关于经由上述紧固部件的热移动,尚未被关注,具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在面板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的紧固部件、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紧固部件用于连接面板体与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第一紧固件,固定于面板体及主体结构中的一方,且形成有嵌合用的第一槽;以及第二紧固件,包括主体部和面板,主体部固定于面板体及主体结构中的另一方;面板形成有嵌合于第一槽的第二槽,第一槽包括:以夹着第二紧固件的面板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一最窄面、以比第一最窄面更从面板分离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分离面以及抵接于面板的第一底面,第二槽包括:以夹着第一紧固件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二最窄面、以比第二最窄面更从第一紧固件分离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分离面以及抵接于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底面的第二底面。
[0011]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紧固部件,通过使固定于面板体上的紧固件与固定于主体结构上的紧固件嵌合,从而使面板体与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使面板体支撑于主体结构。而且,在该紧固部件中,通过形成为使板状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面板嵌合的构成,与使用箱状、块状的紧固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嵌合部分的接触面积减少,能够减少通过紧固部件的面板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并且,在该紧固部件中,通过在相互啮合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中设置从对方侧的紧固件分离的分离面,且由最窄面、底面限制对方侧的移动的构成,能够更加地减少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热移动。另外,在该紧固部件中,允许向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嵌合脱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允许将一对最窄面作为支点的各紧固件的摇动,因而在地震时等,能够允许面板体相对于主体结构移动(锁定)而吸收位移。这点有助于具备紧固部件的壁结构的抗震性提高。
[0012]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中,也可以第一分离面以越远离于一对第一最窄面越从面板分离的方式形成,第二分离面以越远离于一对第二最窄面越从第一紧固件分离的方式形成。
[0013]根据该紧固部件,通过越远离于最窄面,越与对方侧的紧固件渐渐地分离的方式形成分离面,从而不会在槽内产生大的段差,因而在地震等中,可以避免由面板体的锁定所产生的移动挂于段差等。这点使允许由锁定所产生的位移变为顺畅,因而有利于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的抗震性提高。
[0014]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中,也可以一对第一最窄面沿第一底面形成,一对第二最窄面沿第二底面形成。
[0015]根据该紧固部件,与将一对最窄面形成于槽的中途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少通过了紧固部件的热移动。
[0016]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具备上述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的特征在于,构成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的面板体通过紧固部件连接于主体结构。
[0017]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外壁结构,通过使固定于面板体上的紧固件与固定于主体结构的紧固件嵌合,从而使面板体与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使面板体支撑于主体结构。而且,在该外壁结构中,通过形成为使板状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面板嵌合的构成,与使用箱状、块状的紧固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嵌合部分的接触面积减少,能够减少通过紧固部件的面板体和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并且,在该外壁结构中,通过在相互啮合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中设置从对方侧的紧固件分离的分离面,由最窄面、底面限制对方侧的移动的构成,能够更加地减少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热移动。另外,在该外壁结构中,允许向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嵌合脱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允许将一对最窄面作为支点的各紧固件的摇动,因而在地震时等,能够允许面板体相对于主体结构移动(锁定)而吸收位移。这一点有助于外壁结构的抗震性提高。
[0018]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对上述外壁结构进行施工的外壁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体配置工序,将固定有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中的一紧固件的面板体配置于已设结构体;配筋工序,在面板体配置工序后,进行主体结构用的配筋;紧固件配置工序,在配筋工序后,以第一槽与第二槽嵌合的方式配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中的另一方紧固件;以及浇筑工序,在紧固件配置工序后,以埋入另一方紧固件的一部分的方式浇筑主体结构用的混凝土。
[0019]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先配置面板体,以嵌合于面板体侧的紧固件的方式配置另一方紧固件,然后以埋入另一方紧固件的一部分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由此,能够一次性地进行主体结构的构成和面板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现场的作业效率提高。另外,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由于在嵌合状态下,通过混凝土浇筑而将另一方紧固件的一部分埋入到主体结构内,因而不需要被埋设于主体结构侧的紧固件与被埋设于面板体侧的紧固件的对位,作业简单化。而且,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由于在配筋工序之后配置另一方紧固件,因而另一方紧固件不会成为配筋的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配筋作业。另外,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的紧固部件,能够减少通过紧固部件的面板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
[0020]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中,也可以在紧固件配置工序中,临时固定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嵌合部分。
[0021]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与将另一方紧固件临时固定于配筋等的情况相比,临时固定的作业变得容易。而且,由于临时固定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嵌合部分,因而即使在混凝土浇筑等的影响下另一方紧固件移动,也可以避免嵌合产生偏离,因而能够使面板体和主体结构恰当地连接。
[0022]发明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面板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结构的截面图。
[0025]图2是显示图1的紧固部件的俯视图。
[0026]图3的(a)是显示图1的紧固件的侧视图,图3的(b)是沿图2的IIIB — IIIB线的截面图。
[0027]图4是沿图2的IV — IV线的截面图。
[0028]图5的(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的PC板配置工序的图,图5的(b)是显示通过PC板配置工序配置了 PC板的状态的图。
[0029]图6的(a)是用于说明配筋工序的图,图6的(b)是显示通过配筋工序配置了配筋的状态的图。
[0030]图7是用于说明紧固件配置工序的图。
[0031]图8是用于说明浇筑工序的图。
[0032]图9的(a)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一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b)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二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c)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三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d)是显示紧固件的第四变形例的截面图。
[0033]图10的(a)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五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的(b)是显示紧固件的第六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的(C)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七变形例的截面图。
[0034]图11的(a)是显示紧固件的第八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1的(b)是显示紧固件的第九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36]图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结构通过将在工厂等被预先成形的PC [Precast Concrete]板20连接于主体结构(躯体)10而构成外壁,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结构具备连接主体结构10和PC板20的紧固部件 100。
[0037]PC板20是相当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面板体的部件,构成外壁的至少一部分。但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面板体并不限于混凝土制的PC板。面板体也包括树脂制的面板(例如使用了发泡聚苯乙烯的绝热面板)等。
[0038]主体结构10是构成建筑的楼板层的混凝土制的主体结构。在主体结构10的内部,配置有具有主筋12和加强筋(肋筋)13的单元钢筋11。PC板20通过在纵向以及横向上与其他PC板接合而构成外壁的一部分。PC板20与其他PC板21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金属件相互地接合,在其间隙配置有密封部件22、背衬(back up)部件23以及垫片24。
[0039]另外,在主体结构10与PC板20之间填充有由石棉、发泡苯乙烯等构成的绝热材料14。并且,在主体结构10与PC板20之间不一定必须配置绝热材料,只要配置恰当的填充材料(缓冲材料)即可。
[0040]图2是显示紧固部件100的俯视图,图3的(a)是显示紧固部件100的侧视图(从主体结构10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另外,图3的(b)是沿图2的IIIB -1IIB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2的IV — IV线的截面图。此外,在图3的(a)以及图3的(b)中,省略了后述的锚筋(力 >开''>筋)105、108的图示。
[0041]图1?图4所示的紧固部件100是由例如不锈钢、镀敷处理后的钢等金属形成的部件。并且,紧固部件100除金属之外,也可以由陶瓷等形成,也可以进行各种涂布。紧固部件100由被埋设于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101和被埋设于主体结构10的第二紧固件102构成。
[0042]第一紧固件101是由埋设(固定)于PC板20的主体部103和向主体结构10钩状突出的头部104构成的板状的部件。在主体部103,两个锚筋105沿水平方向贯通配置,提高了第一紧固件101的拉拔强度。
[0043]在主体部103与头部104之间形成有用于与第二紧固件102嵌合的第一槽A。第一槽A是向下开口的槽,其对第二紧固件102沿上下方向嵌合。
[0044]如图4所示,第一槽A由底面(第一底面)110和侧面111形成。侧面111具有宽度最窄的一对最窄面(第一最窄面)112A、112B和除此以外的分离面(第一分离面)113A、113B。
[0045]一对最窄面112AU12B是形成为夹着嵌合的第二紧固件102的面。一对最窄面112AU12B分别抵接于第二紧固件102,夹着第二紧固件102。
[0046]另外,一对最窄面112AU12B是第一槽A中的与底面110连续的侧面,沿底面110而形成。嵌合于第一槽A的第二紧固件102通过抵接于一对最窄面112AU12B以及底面110,从而前后方向(主体结构10和PC板20相对的方向)以及上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一对最窄面112AU12B与第二紧固件102不必总是抵接,也可以存在间隙。
[0047]分离面113A、113B是形成为与最窄面112A、112B相比从第二紧固件102更分离的面。S卩,PC板侧的分离面113A形成为比相同侧的最窄面112A更从第二紧固件102分离,主体结构10侧的分离面113B形成为比相同侧的最窄面112B更从第二紧固件102分离。
[0048]另外,分离面113A、113B形成为越远离于最窄面112A、112B (即越远离于第一槽A的底面110),越从第二紧固件102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面113A、113B被形成作为越远离于最窄面112A、112B越从第二紧固件102分离的光滑的曲面。
[0049]并且,在分离面113A,113B,包括侧面111中的比最窄面112A、112B更从第二紧固件102(即面板107)分离的所有面。即,侧面111被划分为最窄面112A、112B和分离面113A、113B。
[0050]最窄面112A、112B和分离面113AU13B不必以形状来区别。例如,即使侧面111为单一的曲面,也能够将与嵌合的第二紧固件102接触的部分(或者第二紧固件102沿前后方向移动而抵碰的部分)作为最窄面112A、112B,将除此其以外的面作为分离面113A、113B。另外,分离面113A、113B不必由单一的面构成,既可以由多个平面、曲面等构成,也可以具有凹凸等。
[0051]如图1?图4所示,第二紧固件102是由埋设(固定于)主体结构10的槽状(截面-状)的主体部106、和被设于主体部106的顶端的面板107构成的部件。为了提高第二紧固件102的拉拔强度,在槽状的主体部106上,沿水平方向贯通地配置有两个锚筋108。
[0052]面板107是相对于PC板20而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板状的凸缘部分。如图3的(a)所示,在面板107上形成有第一紧固件101嵌合的第二槽B。第二槽B是在面板107的大致中央处向上开口的槽,通过与第一紧固件101的第一槽A啮合的方式而被嵌合。面板107以相对于板状的第一紧固件101而从上观察形成十字的方式被嵌合(参照图2)。
[0053]如图3的(b)所示,第二槽B由底面(第二底面)120和侧面121形成。侦愐121具有宽度最窄的一对最窄面(第二最窄面)122A、122B和除此以外的分离面(第二分离面)123A、123B。
[0054]一对最窄面122AU22B是形成为夹着嵌合的第一紧固件101的面。一对最窄面122AU22B分别抵接于第一紧固件101,其夹着第一紧固件101。
[0055]另外,一对最窄面122AU22B是第二槽B中的与底面120连续的侧面,沿底面120形成。嵌合于第二槽B的第一紧固件101通过抵接于一对最窄面122A、122B以及底面120,从而横向(平行于PC板20的水平方向)以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一对最窄面122AU22B与第一紧固件101不必总是抵接,也可以存在间隙。
[0056]分离面123AU23B形成为比一对最窄面122A、122B从第一紧固件101更分离。即,PC板20侧的分离面123A形成为比相同侧的最窄面122A更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主体结构10侧的分离面123B形成为比相同侧的最窄面122B更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
[0057]另外,分离面123A、123B以越远离于最窄面122A、122B (即越远离于第二槽B的底面120)越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面123A、123B被形成作为越远离于最窄面122AU22B越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的光滑的曲面。
[0058]并且,在分离面123A、123B,包括侧面121中的比最窄面122A、122B更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的所有面。即,侧面121被划分为最窄面122AU22B和分离面123AU23B。
[0059]最窄面122A,122B和分离面123A,123B不必以形状被区别。例如,即使侧面121为单一的曲面,也能够将与嵌合的第一紧固件101接触的部分(或者第一紧固件101沿横向移动而抵碰的部分)作为最窄面122AU22B,将除此以外的面作为分离面123A,123B。分离面123A,123B不必由单一的面构成,既可以由多个平面、曲面等构成,也可以具有凹凸等。
[0060]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结构的紧固部件100,通过使固定于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与固定于主体结构10的第二紧固件嵌合,从而使PC板20与主体结构10连接,能够使PC板20支撑于主体结构10。而且,在该紧固部件100中,通过形成为使板状的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二紧固件102的面板107嵌合的构成,从而与使用箱状、块状的紧固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嵌合部分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减少通过紧固部件100的PC板20与主体结构10之间的热移动。
[0061]并且,在该紧固部件100中,通过在相互啮合的第一槽A和第二槽B中设置从对方侧的紧固件分离的分离面113A、113B、123A、123B,由最窄面112A、112B、122A、122B、底面110,120限制对方侧的紧固件的移动的构成,能够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热移动。
[0062]另外,在该紧固部件100中,允许向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紧固件102的嵌合脱离的方向(即第一紧固件101向上移动,第二紧固件102向下移动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允许将一对最窄面112A、112B、122A、122B作为支点的各紧固件101、102的摇动,因而在地震时等,能够允许PC板20相对于主体结构10移动(锁定)而吸收位移。这点有助于外壁结构的抗震性提闻。
[0063]并且,根据该紧固部件100,通过在第一槽A、第二槽B中,以越远离于最窄面112A、112B、122A、122B越渐渐地分离的方式形成分离面113A、113B、123A、123B,从而不会在槽A、B内形成大的段差,因而在地震等中,可以避免由PC板20的锁定所产生的移动挂于段差等。这点使允许由锁定所产生的位移变为顺畅,因而有利于外壁结构的抗震性提高。
[0064]另外,根据该紧固部件100,在第一槽A、第二槽B中,通过将一对最窄面112A、112BU22AU22B沿各自的底面110,120形成,从而与将一对最窄面形成于槽的中途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二紧固件102的接触面积,因而有利于减少通过紧固件的PC板20与主体结构10之间的热移动。
[0065]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结构的外壁施工方法。
[006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至少包括:配置PC板20的PC板配置工序(面板体配置工序)、进行主体结构用的配筋的配筋工序、配置第二紧固件102的紧固件配置工序以及进行主体结构用的混凝土浇筑的浇筑工序。
[0067]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中,首先,进行PC板配置工序。图5的(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的PC板配置工序的图。如图5的(a)所示,在PC板配置工序中,对构成下层的外壁的已设的PC板(已设结构体)40,配置新的PC板20。此夕卜,在没有已设的PC板40的情况下,对根基等已设结构体进行PC板20的配置。
[0068]PC板20是在工厂等预先被成形的混凝土制的板部件,在上部已经埋设有一对第一紧固件101。另外,在PC板20的下部,设有用于临时承受PC板20的荷重的一对下部荷重承受紧固件50和用于进行PC板20的防振的一对下部防振紧固件51。此外,在PC板20,也可以预先形成窗用的开口、阳台用的连接突起等。
[0069]图5的(b)是显示通过PC板配置工序配置了 PC板20的状态的图。如图5的(b)所示,PC板20以连接于下层的PC板40的方式配置。通过将下部荷重承受紧固件50以及下部防振紧固件51固定于设置在PC板40的上部的连接金属件52、53而支撑PC板20的下部。另外,为了进行PC板20的上部的防振,倾斜地配置棒状的支撑部件54。
[0070]并且,在将PC [Precast Concrete]柱部件等沿PC板20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将棒状的支撑部件54取而代之地通过PC柱部件支撑PC板20的结构。
[0071]接下来,进行配筋工序。图6的(a)是用于说明配筋工序的图。如图6的(a)所示,在配筋工序中,对PC板20组装主体结构用的模板60,同时配置单元(unit)钢筋11。单元钢筋11是在工厂等将钢筋预先组装为单元状而构成的。采用单元钢筋11在现场的配筋中也是有利的。
[0072]图6的(b)是显示通过配筋工序配置了配筋的状态的图。如图6的(b)所示,单元钢筋11在模板(型枠)60上以成为与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101相同的高度的方式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由于不存在妨碍单元钢筋11的配置的部件,因而用例如吊车等吊起单元钢筋11,只降下至规定的位置就能够配置。
[0073]接着,进行紧固件配置工序。图7是用于说明紧固件配置工序的图。如图7所示,在紧固件配置工序中,以与被埋设于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101嵌合的方式配置第二紧固件102。第二紧固件102以主体部106的一部分进入到单元钢筋11内的方式配置。
[0074]另外,第二紧固件102在与第一紧固件101嵌合的状态下临时固定。具体而言,第二紧固件102通过在与第一紧固件101嵌合的部分(第一槽A与第二槽B啮合的部分)安装临时固定带(band) 70而被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带70虽然能够采用例如具有伸缩性的带,但也可以是缠绕没有伸缩性的带而临时固定的形态。
[0075]并且,临时固定带70既可以在施工完成之后拆卸,也可以不拆卸。在施工完成之后也不拆卸时,优选由临时固定带70进行的临时固定的强度不会成为PC板20的锁定的妨碍。
[00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临时固定带70而进行临时固定,但是临时固定的方法不限于使用临时固定带70。例如,也可以通过配置贯通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紧固件102的嵌合部分的临时固定销而进行临时固定。在该情况下,临时固定销优选为不成为PC板20的锁定的妨碍的强度(即在需要锁定时临时固定销变形或被折断的强度)。
[0077]其后,进行浇筑工序。图8是用于说明浇筑工序的图。如图8所示,在浇筑工序中,以埋入第二紧固件102的主体部106的一部分以及单元钢筋11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且,在浇筑工序中,在混凝土的浇筑以前,在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101侧安装绝热材料14。另外,绝热材料14也有时大部分在工厂被安装于PC板20,在现场只安装对应于第一紧固件101的部分。
[0078]接着,进行被浇筑到模板60内的混凝土的压实和完成,经过保养而混凝土凝固,通过发挥强度而构成主体结构10。其结果,第二紧固件102成为主体部106的一部分被埋设于主体结构10中的状态。由此,PC板20经由嵌合的第二紧固件102以及第一紧固件101而能够由主体结构10进行支撑。其后,通过卸下临时设置的下部荷重承受紧固件50、支撑部件54而使PC板20支撑于主体结构10,进行外壁的构筑。
[0079]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施工方法,首先配置PC板20,以与PC板20的第一紧固件101嵌合的方式配置第二紧固件102,以埋入第二紧固件102的主体部106的一部分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由此,能够一次性地进行主体结构10的构成以及PC板20与主体结构10的连接,且现场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0080]另外,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由于在嵌合于第一紧固件101的状态下将第二紧固件102的主体部106埋入到主体结构10内,因而不需要固定于主体结构10侧的第二紧固件102与第一紧固件101的对位,作业简单化。而且,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由于在配筋工序之后配置第二紧固件102,因而第二紧固件102不会成为配筋的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配筋作业。尤其是在采用单元钢筋的情况下,由于只将单元钢筋吊起且配置就能够配筋,因而能够大幅度地缩短外壁构筑所花费的施工期间。
[0081]并且,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由于在紧固件配置中,临时固定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紧固件102的嵌合部分,因而与将第二紧固件102临时固定于配筋等的情况相比,临时固定的作业变得容易。而且,由于临时固定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紧固件102的嵌合部分,因而即使由于混凝土浇筑等的影响而第二紧固件102移动,也可以避免在与第一紧固件101的嵌合上产生偏离,因而能够使PC板20和主体结构10恰当地连接。
[0082]另外,根据该外壁施工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的紧固部件100,能够减少通过了紧固部件100的PC板20与主体结构10之间的热移动。
[0083]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变形例。在各图中,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构成部分上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4]图9的(a)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a)所示的紧固部件200与图4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一槽Al的形状不同。
[0085]具体而言,第一槽Al与图4所示的第一槽A相比,侧面211中的第一紧固件201的主体部203侧由一个平面构成,这点不同。S卩,在主体部203侧的侧面211未形成有分离面。该平面整体相当于最窄面212A,与相反侧的最窄面212B成对地夹着第二紧固件102。
[0086]并且,除图9的(a)所示的紧固部件200的构成以外,调换了侧面211的左右的构成、即调换了侧面211中的第一紧固件201的主体部203侧的面与头部204侧的面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0087]图9的(b)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300与图4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一槽A2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紧固部件300的第一槽A2与图4所示的第一槽A相比,构成侧面311的一对最窄面312A、312B以及分离面313A、313B由平面构成,只有这点不同。即,侧面311不具有曲面,由多个平面构成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88]图9的(C)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三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C)所示的紧固部件400与图4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一槽A3的形状以及第二紧固件402的面板407的截面形状不同。
[0089]具体而言,第一槽A3与图4所示的第一槽A相比,一对最窄面412A、412B被形成于第一槽A3的中途,这点不同。即,一对最窄面412A、412B未沿第一槽A3的底面410形成。另外,第一槽A3与图4所示的第一槽A相比,构成侧面411的一对最窄面412A、412B、底侧的分离面413A、413B以及开口侧的分离面414A、414B分别由平面构成,这点也不同。这种图9的(c)所示的构成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90]另外,如图9的(C)所示,在一对最窄面412A,412B被形成于第一槽A3的中途时,通过以越向第一槽A3的底面410接近而越尖细的方式将面板407的嵌合部分(中央上端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从而能够使向第一槽A3的底面410抵接的面(即第二槽的底面)变窄而使接触面积减少,能够进一步减少热移动。此外,如此地形成面板407并不是必需的。
[0091]图9的(d)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四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的(d)所示的紧固部件500是将上述的图9的(c)所示的紧固部件400的第一槽A3的侧面411由曲面构成的部件。这样,构成第一槽A4的侧面511的一对最窄面512A、512B、底侧的分离面513A、513B、以及开口侧的分离面514A、514B由曲面形成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92]另外,如图9的(d)所示,在一对最窄面512A、512B形成于第一槽A4的中途时,通过以接触于第一槽A4的底面510的面板507的嵌合部分具有圆度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使第一槽A4的向底面510抵接的面(即第二槽的底面)变窄而使接触面积减少,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热移动。此外,如此地形成面板507并不是必需的。另外,图9的(d)所不的面板507与图9的(c)所示的面板407能够调换采用。
[0093]并且,在图9的(b)?图9的(d)所示的第一槽A2?A4中,如图9的(a)所示,一个侧面由一个平面形成,该侧面不具有分离面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94]图10的(a)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五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的(a)所示的紧固部件600与图3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二槽BI的形状以及第二紧固件602的主体部606的形状不同。
[0095]具体而言,紧固部件600的第二槽BI与图3的(b)所示的第二槽B相比,构成侧面621的一对最窄面622A、622B以及分离面623A、623B由平面构成,只有该点不同。即,侧面621不具有曲面,由多个平面构成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96]另外,如图10的(a)所示,第二紧固件602的主体部606的形状不一定必须是槽形,也能够采用板状的部件。该情况下,也可以配置沿垂直方向贯通的锚筋等。
[0097]图10的(b)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六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700与图3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二槽B2的形状、第二紧固件602的主体部606的形状以及第一紧固件701的嵌合部分的形状不同。
[0098]具体而言,紧固部件700的第二槽B2与图3的(b)所示的第二槽B相比,在一对最窄面722A、722B形成于第二槽B2的中途这点以及侧面721由多个平面构成的这点不同。SP,一对最窄面722A、722B未沿第二槽B2的底面720形成,一对最窄面722A、722B、底侧的分离面723A、723B以及开口侧的分离面724A、724B分别由平面构成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099]另外,如图10的(b)所示,在一对最窄面722A、722B形成于第二槽B2的中途时,通过以越向第二槽B2的底面720接近而越尖细地将第一紧固件701的嵌合部分(中央上端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从而能够使第二槽B2的向底面720抵接的面(即第一槽的底面)变窄而使接触面积减少,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热移动。此外,如此地形成第一紧固件701并不是必需的。
[0100]另外,如图10的(b)所示,第二紧固件702的主体部706的形状也能够采用截面H的形状。
[0101]图10的(C)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七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0的(C)所示的紧固部件800是将上述的图10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700的第二槽B2的侧面721由曲面构成的部件。这样,构成第二槽B3的侧面821的一对最窄面822A、822B、底侧的分离面823A、823B以及开口侧的分离面824A、824B由曲面构成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0102]另外,如图10的(C)所示,在一对最窄面822A、822B形成于第二槽B3的中途时,通过以接触于第二槽B3的底面820的第一紧固件801的嵌合部分具有圆度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使第二槽B3的向底面820抵接的面(即第一槽的底面)变窄而使接触面积减少,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热移动。此外,如此地形成第一紧固件801并不是必需的。另外,图10的(c)所示的第一紧固件801与图10的(b)所示的第一紧固件701能够替换采用。
[0103]另外,如图10的(C)所示,第二紧固件802的主体部806的形状也能够采用截面大致V字状。
[0104]图11的(a)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八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1的(a)所示的紧固部件900与图2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二槽B4的形状不同。
[0105]具体而言,第二槽B4的侧面922以从上观察成为梯形状的方式形成,只有梯形的顶端部分接触于第一紧固件101。即,侧面922中的从上观察到的梯形的顶端部分相当于最窄面922A、922B。顶端部分以外相当于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的分离面923A、923B。根据这种构成,由于能够使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二紧固件902的接触面积更加地变少,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热移动。
[0106]图11的(b)是显示紧固部件的第九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1的(b)所示的紧固部件1000与图2所示的紧固部件100相比,只有第二槽B5的形状不同。
[0107]具体而言,第二槽B5的侧面1022以从上观察成为半圆形状的方式形成,只有半圆形状的顶端接触于第一紧固件101。S卩,侧面1022中的从上观察到的半圆形状的顶端相当于最窄面1022AU022B。顶端以外相当于从第一紧固件101分离的分离面1023AU023B。根据这种构成,由于能够使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二紧固部件1002的接触面积更加地变少,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热移动。
[0108]并且,与上述的第二槽B4、B5同样,对于第一紧固件101的第一槽A的侧面111,也可以以从下方观察成为梯形状、半圆形状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热移动。
[0109]以上说明的图9?图11所示的变形例能够相互组合。即,对于图9的(a)的变形例,不管组合采用图10的(a)?图10的(C)中的哪一个变形例都可以,并且也可以组合采用图11的(a)或图11的(b)的变形例。这一点在图9的(b)?图9的(d)中也是同样的。
[0110]并且,紧固件的接触部分的形状可以根据施加于该部分的荷重不同而选择恰当的形状。即,荷重大的部分形成为面接触(例如平面接触),确保耐久性,荷重小的部分形成为点接触(例如曲面接触),能够减少接触面积。
[0111]另外,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的变形例。例如,也可以调换使用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即,也可以是对主体结构固定第一紧固件,对PC板固定第二紧固件的形态。此时,以第一紧固件的第一槽向上开口,第二紧固件的第二槽向下开口的方式配置。此外,对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形状,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
[0112]另外,在PC板的上部设置两个以上的紧固部件时,只要至少一紧固部件具有上述的嵌合结构(具有上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槽和第二槽互相嵌合的结构)就可以。剩余的紧固部件不限于上述的嵌合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主体结构侧的第二紧固件的面板是不具有槽的长方形板,该长方形板嵌合于第一紧固件的第一槽的构成。此时,第一紧固件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不被限制而能够在面板上滑动,能够部分地允许由锁定所引起的PC板的水平位移。
[011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4]本发明可以用于能够减少面板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移动的紧固部件、具备紧固部件的外壁结构以及外壁施工方法。
[0115]符号说明
[0116]10躯体11单元钢筋
[0117]14绝热材料20、21PC板(面板体)
[0118]50下部荷重承受紧固件51下部防振紧固件
[0119]52、53连接金属件 54支撑部件
[0120]60模板70临时固定带
[0121]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紧固部件
[0122]101、201、301、401、501、701、801 第一紧固件
[0123]102、402、502、602、702、802、902、1002 第二紧固件
[0124]103、203、303、403、503、703、803 主体部
[0125]104、204、304、404、504 头部
[0126]105、108 锚筋
[0127]106、406、506、606、706、806 主体部
[0128]107、407、507、607、707、807 面板
[0129]110,210,310,410,510 底面(第一底面)
[0130]120,620,720,820 底面(第二底面)
[0131]111、211、311、411、511 侧面
[0132]121、621、721、821、921、1021 侧面
[0133]112A、112B、212A、212B、312A、312B、412A、412B、512A、512B 最窄面(第一最窄面)
[0134]122A、122B、622A、622B、722A、722B、822A、822B、922A、922B、1022A、1022B 最窄面
(第二最窄面)
[0135]113A、113B、213、313A、313B、413A、413B、414A、414B、513A、513B、514A、514B 分离面(第一分离面)
[0136]123A、123B、623A、623B、723A、723B、724A、724B、823A、823B、824A、824B、923A、923BU023AU023B 分离面(第二分离面)
[0137]A、A1_A4 第一槽第二槽。
【权利要求】
1.一种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用于连接面板体与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板状的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面板体及所述主体结构中的一方,且形成有嵌合用的第一槽;以及 第二紧固件,包括主体部和面板,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面板体及所述主体结构中的另一方;所述面板形成有嵌合于所述第一槽的第二槽, 所述第一槽包括:以夹着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所述面板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一最窄面、以比所述第一最窄面更从所述面板分离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分离面以及抵接于所述面板的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槽包括:以夹着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第二最窄面、以比所述第二最窄面更从所述第一紧固件分离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分离面以及抵接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第一底面的第二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离面以越远离于所述一对第一最窄面越从所述面板分离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分离面以越远离于所述一对第二最窄面越从所述第一紧固件分离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最窄面沿所述第一底面形成,所述一对第二最窄面沿所述第二底面形成。
4.一种外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结构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 构成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面板体通过所述紧固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
5.一种外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施工方法对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壁结构进行施工, 所述外壁施工方法包括: 面板体配置工序,将固定有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中的一方紧固件的所述面板体配置于已设结构体; 配筋工序,在所述面板体配置工序后,进行主体结构用的配筋; 紧固件配置工序,在所述配筋工序后,以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嵌合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中的另一方紧固件;以及 浇筑工序,在所述紧固件配置工序后,以埋入所述另一方紧固件的一部分的方式浇筑主体结构用的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件配置工序中,临时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嵌合部分。
【文档编号】E04B2/90GK104350218SQ20128007394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冈本宪二, 锅岛健彦, 坂田正和, 新桥正博, 滴草久人, 荻原行正, 山本幸正, 冈本晴义 申请人:鹿岛建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