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8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上下开口的圆柱形搅拌筒体,搅拌筒体上端固设有支撑盖板,支撑盖板将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2/3封住,支撑盖板上还设支撑盖板上设有进料口和除尘装置,还包括能将搅拌筒体上端剩下的1/3开口盖住的透明玻璃盖板,搅拌筒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呈“八”字形设置,两个出料口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控制阀,出料装置的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之间设有总控制阀。搅拌筒体上端1/3的开口通过透明玻璃盖板盖住,防止原料从上而下进料时扬起的细小颗粒从搅拌筒体中扬出,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另外,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搅拌筒体内原料的混合情况。
【专利说明】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制造的机械设备,尤其涉及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
【背景技术】
[0002]发泡水泥,是将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发泡后加入到胶凝材料、掺合料、改性齐U、卤水等制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以粉煤灰、沙子、石粉、尾矿、建筑垃圾、电石粉为主要原料,将制备好的泡沫混凝土块通过专用的切割机进行切割即可得到泡沫混凝土砌块,泡沫混凝土砌块具有强度高不怕冲击,稳定性好干燥收缩不易产生裂纹,隔音隔热性能良好而又耐水防潮等优点,特别是它的成本低,因此,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些年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0003]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国内对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开始有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研究较多的关注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材料和制备工艺,使如何得到成本更低,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地泡沫混凝土,而对泡沫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设备的研究相对较小,目前制备泡沫混凝土的设备大都沿用混凝土搅拌设备,因此,往往存在搅拌不均、容重不稳定、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尽可能将制备原料搅拌均匀,且搅拌效率高的泡沫水泥搅拌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搅拌筒体,搅拌筒体上端固设有支撑盖板,所述支撑盖板将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2/3封住,所述支撑盖板上具有进料口 ;还包括能将搅拌筒体上端剩下的1/3开口盖住的透明玻璃盖板,所述透明玻璃盖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边缘;所述支撑盖板上还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抽气管和抽气泵,所述抽气管包括抽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抽气端经过支撑盖板伸入搅拌筒体内且抽气端位于搅拌筒体内的上部,所述出气端与抽气泵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搅拌筒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所述两个出料口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控制阀,第二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出料装置的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料装置与搅拌筒体连通或阻断的总控制阀。
[0006]作为优化,所述透明玻璃盖板的上侧面上设有把手。
[0007]作为优化,所述出料装置为圆台形结构,圆台直径大的一端为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连接,圆台直径小的一端为底部且其上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在圆台内还有一个将圆台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分隔板。[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筒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特点;将进料口设置在搅拌筒体的顶部,原料从上而下进料的过程可以进行初步的混合,提高了搅拌效率;支撑盖板将上端开口的2/3封住,剩下的1/3通过透明玻璃盖板盖住,一方面防止原料从上而下进料时扬起的细小颗粒从搅拌筒体中扬出,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透明玻璃盖板如同一个观察窗,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搅拌筒体内原料的混合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排料是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支撑盖板I,搅拌筒体2,导料板21,总控制阀23,出料装置3,第一控制阀31,第二控制阀32,分隔板33,透明玻璃盖板5,把手51,抽气管61,抽气泵6。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参照附图1和图2,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包括上下开口的圆柱形搅拌筒体2,搅拌筒体上端固设有支撑盖板1,支撑盖板将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2/3封住,支撑盖板上具有进料口 ;还包括能将搅拌筒体上端剩下的1/3开口盖住的透明玻璃盖板5,透明玻璃盖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边缘;透明玻璃盖板盖住搅拌筒体上端剩下的1/3开口,一方面防止原料从上而下进料时扬起的细小颗粒从搅拌筒体中扬出,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透明玻璃盖板如同一个观察窗,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搅拌筒体内原料的混合情况,在透明玻璃盖板的上侧面上最好设置一个把手51,由于搅拌筒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搅拌筒体内的杨起原料颗粒容易附着在透明玻璃盖板的内侧面,影响观察,因此通过把手可方便地将透明玻璃盖板翻转过来进行清洗。
[0014]在支撑盖板上还设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气管61和抽气泵6,抽气管包括抽气端和出气端,抽气端经过支撑盖板伸入搅拌筒体内且抽气端位于搅拌筒体内的上部,出气端与抽气泵的气体入口连通;由于原料自上而下进入搅拌筒体内时,原料中细小的微粒会扬起,除尘装置将拌筒体内扬起的微粒抽走,一方面防止细小颗粒从搅拌筒体上端开口扬出,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便于操作人员随时观察搅拌筒体内原料的搅拌情况。
[0015]搅拌筒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3,出料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呈“八”字形设置,第一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控制阀31,第二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二控制阀32 ;出料装置的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料装置与搅拌筒体连通或阻断的总控制阀23。当排料时,在搅拌均匀的原料中加入发泡剂,然后立即打开总控制阀,将出搅拌筒体内的混料排入发泡水泥磨具中,进行发泡和养护,而搅拌筒体内的混料通常需要多个发泡水泥磨具才能排完,在出料装置的底部设置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提高了排料的效率;另外,当两个发泡水泥磨具之间进行切换时,为了不浪费搅拌好的原料,通常需要关闭总控制阀,而此时出料装置中可能还有部分混料,第一出料口上设置的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控制阀,第二出料口上设置的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二控制阀避免了将位于出料装置中混料被浪费。
[0016]作为优化,出料装置最好设置为圆台形结构,圆台直径大的一端为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连接,圆台直径小的一端为底部且其上具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在圆台内还有一个将圆台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分隔板33。
[0017]作为优化,还可以在搅拌筒体内壁周向一圈上的固定多个导料板21,具体地,一圈导料板最好设置在搅拌筒体的中部,这主要是因为搅拌过程中加入搅拌筒体中的原料最多不能超过搅拌筒体的2/3,因此将设置在导料板搅拌筒体内壁的中部,导流效果更好,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当导料板数量大于5时,对均匀混合带来的益处增长不明显,但是反而增加了产生和维护成本,因此,导料板的数量最好为3飞个,该3飞个导料板沿搅拌筒体内壁周向均匀布设。
[0018]具体实施时,可将马达设置在支撑盖板上,搅拌筒体内设有伸至搅拌筒体下部的搅拌杆,搅拌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发散状的搅拌叶片,马达带动搅拌杆转动,实现对搅拌筒体内原料的搅拌,当搅拌均匀后,加入发泡剂,然后迅速打开总控制阀,第一控制阀或第二控制阀,搅拌筒体内的混料通过出料装置的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排出。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搅拌筒体,搅拌筒体上端固设有支撑盖板,所述支撑盖板将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2/3封住,所述支撑盖板上具有进料口 ;还包括能将搅拌筒体上端剩下的1/3开口盖住的透明玻璃盖板,所述透明玻璃盖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搅拌筒体上端开口的边缘;所述支撑盖板上还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抽气管和抽气泵,所述抽气管包括抽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抽气端经过支撑盖板伸入搅拌筒体内且抽气端位于搅拌筒体内的上部,所述出气端与抽气泵的气体入口连通; 所述搅拌筒体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所述两个出料口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控制阀,第二出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出料装置的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出料装置与搅拌筒体连通或阻断的总控制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盖板的上侧面上设有把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尘装置和双出料口的发泡水泥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为圆台形结构,圆台直径大的一端为顶部与搅拌筒体的底部连接,圆台直径小的一端为底部且其上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出料口,在圆台内还有一个将圆台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分隔板。
【文档编号】B28C7/16GK203680535SQ20132079614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8日
【发明者】熊凤鸣, 王艳茹, 谭镇东 申请人:重庆思贝肯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