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191246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方法,该方法对板结构单元进行建筑模板的施工区域划分,然后按照划分好的施工区域分别进行配板设计;对板结构单元进行模板的施工区域划分是指:首先,将板结构单元的施工区域划分为标准施工区、非标准施工区、固定施工带和非标节点及非标节点板;然后,确定固定施工带、非标节点、非标节点板、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位置和规格;最后,通过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集中拼合形成非标准施工区A,将非标准施工区A进一步划分为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实现可进行标准施工区的最大化。本方法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难度和提高建筑施工进度,从而降低建筑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配板设 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造过程中,凡是需要进行混凝土浇注的构件,都离不开模 板支护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而模板行业 与建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且相互制约。因此,模板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行 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0003]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铝模板、塑料模板以及其它绿色环保定型建筑模板的大规 模应用,在应用中暴露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技术障碍,那就是由于楼板厚度不一以及轴线间 距、平面尺寸多样化等,而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非标准建筑模板与标准建筑模板进行配套 施工使用,成为建造者不可回避的技术难点。上述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对非标准建筑模 板未能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案,不能确定非标准建筑模板的明确位置、型式、数量以及可靠的 连接方法,而需要现场建筑施工时才可确定非标准建筑模板与标准建筑模板的配板施工方 式,导致建筑施工难度加大和施工进度缓慢。同时,由于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配板 设计,导致模板样式、种类繁多,因此会对环保及建筑成本的降低和工效的提高造成极大影 响,而建筑模板的标准化、系统化和产业化更是无从谈起。
[0004] 因此,现需研发一种可降低建筑施工难度、提高建筑施工进度、可靠性高和通用性 强的建筑模板配板设计方法,进一步改善模板连接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和通用性强 的建筑模板配板设计方法,通过该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难度和提高建筑施工进 度,从而降低建筑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对进一步提高模板之间连接的方便性和可靠性起 到有益作用。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体 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板结构单元进行建筑模板的施工区域划分,然后按照划 分好的施工区域分别进行配板设计;其中,对板结构单元进行建筑模板的施工区域划分是 指:
[0007] 首先,将板结构单元的施工区域划分为标准施工区、非标准施工区、固定施工带和 非标节点及非标节点板;
[0008] 然后,确定固定施工带、非标节点、非标节点板、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位 置和规格;
[0009] 最后,通过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集中拼合形 成非标准施工区A,将非标准施工区A进一步划分为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实现可进 行标准施工区的最大化;
[0010] 所述标准施工区是指建筑支模体系中可以沿纵横两方向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 准配板施工的区域;所述非标准施工区是指建筑支模体系中不能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 配板施工的区域;所述固定施工带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的某一个符合模数制要求且固 定配置某一规格模板的带状标准施工区域;所述非标节点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板结构单 元、梁结构单元、柱结构单元和墙结构单元之间的交汇处;所述非标节点板是指非标节点处 布置在板结构单元、柱结构单元以及梁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非标准施工带是指在 建筑支模体系中不能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配板施工的带形区域;所述标准施工带是指 在建筑支模体系中可以沿长度方向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配板施工的带形区域。
[0011]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配板设计方法是将标准施工区实现最大化,将非标准施 工区实现最小化,从而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难度和提高建筑施工进度,以实现降低建筑成 本和提商工作效率的目的,对标准施工区的最大化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商t旲板之间连接的方 便性和可靠性起到有益作用。
[0012] 所述确定固定施工带、非标节点、非标节点板、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位置 和规格以及实现可进行标准施工区的最大化包括以下步骤:
[0013] 第一步,将板结构单元四角分别与柱结构单元Zp Z2、23和Z4连接,板结构单元四 边分别与梁结构单元KLp KL2、KL3和KL4连接;确定非标节点Ji、J2、J 3和J4以及非标节点 板Jh、J2-2、J3-3和J4- 4的位置;其中,非标节点Ji、J2、J3和J4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i与梁结 构单元KQ的交汇处、柱结构单元Z2与梁结构单元KL2的交汇处、柱结构单元Z3与梁结构单 元KL3的交汇处和柱结构单元Z4与梁结构单元KL4的交汇处;
[0014] 第二步,确定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
[0015] 第三步,确定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
[0016] 第四步,对第三步中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进行分切优化,确定最终范围的标准 施工区;
[0017] 第五步,确定非标节点板最终平面尺寸,进行非标节点板的配置;
[0018] 第六步,确定固定施工带的范围;
[0019] 第七步,确定非标准施工区的范围;
[0020] 第八步,对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集中拼合形 成非标准施工区A ;
[0021] 第九步,在非标准施工区A的范围内确定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的平面尺 寸。
[0022] 在第二步中,确定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是指:
[0023] 设置柱结构单元Zi和Z4以及Z2和Z3的定位线为纵轴线②以及纵轴线③,设置柱 结构单元Zi和Z2以及Z3和Z4的定位线为横轴线④以及横轴线? ;
[0024] 对于非标节点板 Jh A = A2-C2, L2 = B2_C4,
[0025] L3min = [ff-(B2-C4), I]max, L4min = [ff-(A2-C2), I]max ;
[0026] 由U、L2、LMn和L4niin的尺寸则得到非标节点板Jh的最小平面尺寸;
[0027] 其中,LpL2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i凸入非标节点板Jh内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 L3min、L4min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2:的非标节点板的最小纵向长度和最小横向长度;A 2 为纵轴线②到柱结构单元Zi内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2S横轴线⑧到柱结构单元Zi内侧边 二的纵向距离,C2为纵轴线②到梁结构单元KL4内侧边的横向距离,(;为横轴线@到梁结构 单元KLi内侧边的纵向距离;W为固定施工带模板的宽度,I为所选用组合模板的板面肋高。 [0028]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板结构单元进行建筑模 板的施工区域划分,然后按照划分好的施工区域分别进行配板设计;其中,对板结构单元进 行建筑模板的施工区域划分是指: 首先,将板结构单元的施工区域划分为标准施工区、非标准施工区、固定施工带和非标 节点及非标节点板; 然后,确定固定施工带、非标节点、非标节点板、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位置和 规格; 最后,通过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集中拼合形成非 标准施工区A,将非标准施工区A进一步划分为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实现可进行标 准施工区的最大化; 所述标准施工区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可W沿纵横两方向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 配板施工的区域;所述非标准施工区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不能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 配板施工的区域;所述固定施工带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的某一个符合模数制要求且固定 配置某一规格模板的带状标准施工区;所述非标节点是指在建筑支模体系中板结构单元、 梁结构单元、柱结构单元和墙结构单元之间的交汇处;所述非标节点板是指非标节点处布 置在板结构单元、柱结构单元W及梁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非标准施工带是指在建 筑支模体系中不能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配板施工的带形区域;所述标准施工带是指在 建筑支模体系中可W沿长度方向按照模数制要求进行标准配板施工的带形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 定固定施工带、非标节点、非标节点板、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位置和规格W及实现 可进行标准施工区的最大化包括W下步骤: 第一步,将板结构单元四角分别与柱结构单元Zi、Z2、Zs和Z4连接,板结构单元四边分别 与梁结构单元化1、化2、化3和化4连接;确定非标节点Ji、J2、Js和L W及非标节点板Jh、 J2_2、心和心的位置;其中,非标节点Jl、J2、Js和J4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i与梁结构单元 KLi的交汇处、柱结构单元Z2与梁结构单元化2的交汇处、柱结构单元Zs与梁结构单元化3 的交汇处和柱结构单元Z4与梁结构单元KL4的交汇处; 第二步,确定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 第H步,确定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 第四步,对第H步中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进行分切优化,确定最终范围的标准施工 区; 第五步,确定非标节点板最终平面尺寸,进行非标节点板的配置; 第六步,确定固定施工带的范围; 第走步,确定非标准施工区的范围; 第八步,对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集中拼合形成非 标准施工区A ; 第九步,在非标准施工区A的范围内确定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的平面尺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 步中,确定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是指: 设置柱结构单元Zi和Z4 W及Z2和Zs的定位线为纵轴线②W及纵轴线③,设置柱结构 单元Zi和Z2 W及Zs和Z4的定位线为横轴线⑩W及横轴线⑩; 对于非标节点板 Ji-I ;Li = A2-C2, Lg = Bg-C" Lsm 化=[W-化-C4),I]max,L細=[W-(VCs),I]max ; 由Li、L2、Lsmh和L4mi。的尺寸则得到非标节点板Jh的最小平面尺寸; 其中,Li山分别为柱结构单兀Zi凸入非标节点板Jh内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Lsmi。、 L4mi。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i的非标节点板Jh的最小纵向长度和最小横向长度;A,为纵 轴线②到柱结构单元Zi内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s为横轴线⑩到柱结构单元Zi内侧边二的 纵向距离,C2为纵轴线②到梁结构单元KL4内侧边的横向距离,C4为横轴线⑩到梁结构单 元KLi内侧边的纵向距离;W为固定施工带模板的宽度,I为所选用组合模板的板面肋高; 对于非标节点板心;Li。= A3-C5, L2。= B4-C4, Lsamin = [W-炬广C4),I] max' L4amin = [W-(AiB-Cs),I] max ; 由Lb、L2。、Lsami。和L4"i。的尺寸则得到非标节点板心2的最小平面尺寸; 其中,Li。、L,。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凸入非标节点板J,_2内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 L3?i。、。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的非标节点板J,_2的最小纵向长度和最小横向长度; As为纵轴线③到柱结构单元Z,内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a为横轴线⑩到柱结构单元Z,内侧 边二的纵向距离,Cg为纵轴线③到梁结构单元KLs内侧边的横向距离;C4为横轴线⑩到梁 结构单元KLi内侧边的纵向距离;W为固定施工带模板的宽度,I为所选用组合模板的板面 肋局; 对于非标节点板 Js_3 =Lib = A5-C5, L2b = B5-C7, Lsbmin -[胖―炬广〔7),I] max,L4bmin - [W-(Ag^Cg) j I ] "x ; 由Lib、Lsb、Lsbmi。和L4bmi。的尺寸则得到非标节点板Js_3的最小平面尺寸; 其中,Lib、Lsb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s凸入非标节点板Js_3内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 Lsbmi。、L4bmi。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s的非标节点板心的最小纵向长度和最小横向长度; As为纵轴线③到柱结构单元Zs内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s为横轴线⑩到柱结构单元Zs内侧 边二的纵向距离,Cg为纵轴线③到梁结构单元KLs内侧边的横向距离;C,为横轴线⑩到梁结 构单元KLs内侧边的纵向距离;W为固定施工带模板的宽度,I为所选用组合模板的板面肋 商; 对于非标节点板 J4-4 =Lie = Ag-Cg, Lge = B7-C7, Lscmin = [W-炬广〔7),I] max' L4cmin =[胖-(八8_〔2),I] max ; 由Li。、L2。、Lg^i。和L4"i。的尺寸则得到非标节点板J4_4的最小平面尺寸; 其中,Li。、L,。分别为柱结构单元Z4凸入非标节点板J4_4内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 Ls。^。、L4?i。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4的非标节点板心的最小纵向长度和最小横向长度; As为纵轴线②到柱结构单元Z4内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为横轴线⑩到柱结构单元Z4内侧 边二的纵向距离,C,为纵轴线②到梁结构单元KL4内侧边的横向距离,C,为横轴线⑩到梁结 构单元KLs内侧边的纵向距离;W为固定施工带模板的宽度,I为所选用组合模板的板面肋 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H 步中,通过第二步中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来确定标准施工区的左边界线、右边界线、上 边界线和下边界线; 确定左边界线与右边界线包括W下步骤: (1)设置纵轴线②和纵轴线③的中也线P; 似分别计算该中也线P到非标节点板Jh和非标节点板心靠近中也线P边 缘的距离Si和Sw分别计算中也线P到非标节点板J2_2和非标节点板Js_3靠近中 也线P边缘的距贸Sg和Sga其中:S, - - - A]壬細出,S 1。-一 -Ag ,S 2 - "y - A]-L心,血;S2。=普-As-L伽血,A为柱结构单元Zi和Z2或者Z3和Z4的定位轴线距离; (3)比较Si和Sb的值大小,取最小值的距离作为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的左边界线Mi 到中也线P的距离,确定左边界线Mi的位置;比较S2和S2。的值大小,取最小值的距离作为 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的右边界线M2到中也线P的距离,确定右边界线M2的位置; 确定上边界线与下边界线包括W下步骤: (1)设置纵轴线貪)和纵轴线@的中也线Q; 似分别计算该中也线Q到非标节点板Jh和非标节点板心靠近中也线Q边 缘的距离Ss和Ss。,分别计算中也线Q到非标节点板Js_3和非标节点板J4_4靠近中 也线 Q 边缘的距离 S4 和 S4。,其中:S3 = |- B4-L3。,。。,Sja = I^- Bs-Ljmh, S 4 -子-? 5 35min,S心-可"B ? ~L 3r;mjn,B为柱结构单兀Z!和Z4或者Z3和Zg的定位轴 线距离; (3)比较Ss和S3。的值大小,取最小值的距离作为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的下边界线Ms 到中也线Q的距离,确定下边界线Ms的位置;比较S4和S4。的值大小,取最小值的距离作为 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的上边界线到中也线Q的距离,确定上边界线的位置; 所述左边界线Ml、右边界线M2、下边界线Ms和上边界线四条边线构成的封闭区域即 为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 步中,确定最终范围的标准施工区包括W下步骤: I .设定最终范围的标准施工区长度为a,宽度为b,第H步中最大范围的标准施工区 长度为a',宽度为b', 则 a' = (Si,Sjm化+(S2,S2a)min,b' = (S3,S3a)min+(S4,S4a)m化; II .设定a = 300ni,b = 30化2,其中,〇1、〇2为模板分段数,均为大于或等于I的整数, 300为标准施工区配板基本模数;按照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与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的空间 几何关系有: a' = a+Di,b' = b+Ds,其中〇1、化为分配余值,由Di > 0,化> 0,并将a'和b'代入可 W得到下列公式: 《論[(Si,SJmui+(S2,SanuJ], n 2《^ [(S 3,S 3。)mm+( S 4,S 4。)min)], 当Hi, 1?均取最大整数值时,贝U Di = a' -a = (Si, SJm化+战,S2a)min-3〇〇rii ; 〇2 = b,-b =战,Ssa) min+(S4, S Jmin-SOOrv 此时,Di、化为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与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的空间差值; III.设定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的左边界线为Ni,右边界线为馬,下边界线为Ns,上边界 线为N"并将Ni线与Mi线间的距贸差值记作ii,馬线与线间的距贸差值记作ig, Ns线与 Ms线间的距离差值记作is, Na线与M4线间的距离差值记作i4 ; 对分配余值Di、化采用均衡分配法或差异分配法; 其中,均衡分配法是: a. 当Di或化为偶数值时;i尸; i]= 二^; b. 当 Di 或 〇2 为奇数值时;i广i尸 差异分配法是: ii = X,!2 = Di-X山=y,!4 = 〇2-y。其中;〇《X《Di ;0《y《〇2, X和y均取整数 值。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ii、i2、is、i4的值大小,即可求得四条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的 左边界线为Ni、右边界线为馬、下边界线为Ns和上边界线为Na,由该四条边界线围成的封闭 区域即为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 所述非标节点板最终平面尺寸为非标节点板最小平面尺寸、最大范围标准施工区的边界线 与最终范围标准施工区边界线的差值W及非标节点板偏差值的总和; 非标节点板Jh的最终平面尺寸为;Li = A2-C2, Ls = B2-C4, Ls = Lsmin+is+松。-战,S3a)min],L* = L4min+ii+[Si-(Si,SJmin]; 其中,L3、L4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i的非标节点板Jh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 非标节点板J2_2的最终平面尺寸为;Li。= A3-C5, L2。= B4-C4, ^Sa - Lsaiiiin+is+松-(S3, Sga) min],L*。- 歧_ 设,Sg。)。化]; 其中,Ls。、L4。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的非标节点板心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 非标节点板Js_3的最终平面尺寸为:Lib = Ag-Cg, Lsb = B广C,, Lsb - Lsbmin+i*+歧-(S4, S*。)min],- 1^曲"1化+王2+歧a-623, S]。)mirJ ; 其中,Lsb、L4b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3的非标节点板Js_3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 非标节点板J4_4的最终平面尺寸为;Lie = As-C2, L2e = B7-C7, Lsc - Lscmin+i*+歧a-(S4, S4a) min],L4C - L^m化+i 1+時。-辑,S^) mij ; 其中,L3。、L4。分别为突出柱结构单元Z4的非标节点板心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 中,将固定施工带设置在板结构单元和梁结构单元的转角处,确定固定施工带的施工范围, 并采用边长WX边长WX肋高I的阴角模板进行配板设计; 固定施工带GDI的范围为SOOniXW, 固定施工带GD2的范围为SOOnsXW, 固定施工带GD3的范围为SOOniXW, 固定施工带GD4的范围为SOOnsXW ; 其中,ni、n2为模板分段数,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走步中,非标准施工区的范围是指在板结构单元内标准施工区、非标节点板和固定 施工带所占据的空间W外的范围均为非标准施工区的范围; 非标准施工区1 ;长度ai = 30化1 ;宽度bi = L2+L3-W, 非标准施工区2 ;长度32 = 30化2 ;宽度b2 = Lia+L4a-W, 非标准施工区3 ;长度as = 30化I ;宽度bs = Lsb+Lsb-W, 非标准施工区4 ;长度34 = 30化2 ;宽度64 = L1+L4-W, 其中,ni、n2为模板分段数,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 八步,对标准施工区和非标准施工区的相互移动,将非标准施工区1和非标准施工区3 集中拼合,得到非标准施工区A,非标准施工区A的范围为;长度a。= 30化1 ;宽度b。= L2+L3+L2b+L3b-2W ; 第九步中,在非标准施工区的范围内确定非标准施工带和标准施工带的平面尺寸是 指: 当非标准施工区A的宽度b。< IOOmm时,非标准施工带抑1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1 =30化1,宽度b' 1 = b。,标准施工带抓1的平面尺寸为0 ; 当非标准施工区A的宽度b。> 100mm,非标准施工带抑1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1 = 30化1,宽度b' 1 = b厂50?,其中:化《(?取大于或等于2的最大整数,),标准施工带 BDl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2 = 300ni,宽度b' 2 = 50? ; 当非标准施工区4的宽度b4 < 100mm,非标准施工带抑2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3 = 30化2,宽度b' 3 = b"标准施工带抓2的平面尺寸为0 ; 当非标准施工区4的宽度b4 > IOOrnm,非标准施工带抑2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3 = 30化2,宽度b' 3 = 64-5化4,其中:(?取大于或等于2的最大整数),标准施工带 BD2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4 = 300?,宽度b' 4 = 50? ; 当非标准施工区2的宽度b2 < 100mm,非标准施工带抑3的平面尺寸为;a'5 = 30化2, b' 5 = b2,标准施工带抓3的平面尺寸为0 ; 当非标准施工区2的宽度b2 > IOOrnm,非标准施工带抑3的平面尺寸为;a'5 = 30化2, b'g^= b2-50ng,其中:口5《|^,^取大于或等于2的最大整数,标准施工带抓3的平面尺 寸为;长度a,6 = 300?,宽度b' 6 = SOrv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梁结构单元化1、化2、化3和化4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对梁结构单元化2、化3和化4进 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步骤与对梁结构单元化1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步骤相同,其中, 对梁结构单元化I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包括W下步骤: 第一步,在"T"形梁结构单元KLi的外侧面与两个板结构单元的侧壁之间分别设置固 定施工带Bl-GDl和固定施工带B2-GD1,固定施工带Bl-GDl和固定施工带B2-GD1分别相对 设置在"T"形梁结构单元化1两侧,然后进行其它模板的配板设计; 第二步,在"T"形梁结构单元化1两侧设置标准施工带Ll-BDl和标准施工带L1-BD2, 并确定尺寸同时进行标准模板的配板设计: 标准施工带Ll-BDl长度为LLi = 30化1,高度为化1 = 50?,其中,叫为大于或等于1的 整数,ne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叫按W下计算;hi = h' i+di+W, h,I = 50地,di > 0 ,^ /7, - W 则化 当ne取最大正整数时为标准施工带Ll-BDl高度的模板分段数; 其中,hi为梁结构单元KLi的梁侧配板设计高度,即hi等于梁截面高度减去楼板厚度; h' 1为梁侧标准施工带Ll-BDl和L1-BD2高度,di为非标准施工带厚度; 标准施工带L1-BD2的尺寸与标准施工带Ll-BDl的尺寸相同; 在"T"形梁结构单元KLi的底梁板处设置标准施工带L1-BD3,并确定尺寸: 标准施工带L1-BD3长度为LLs = 30化1,宽度为化3 = C3+C4,其中,〔3为横轴线⑩到梁 结构单元化1外侧边的纵向距离; 第H步,在标准施工带Ll-BDl和固定施工带Bl-GDl之间设置非标准施工带L1-FD1,在 标准施工带L1-BD2和固定施工带B2-GD1之间设置非标准施工带Ll-抑2,并进行非标准模 板的配板设计,非标准施工带Ll-FDl和非标施工板带L1-FD2的尺寸相同: 长度 FLi = 300ni,宽度讯1 = I,厚度 Fdi = hi-50ne-W ; 第四步,确定非标节点板的位置与尺寸,进行非标节点板的配置; 梁结构单元化1的梁两端各有H块非标节点板,每块非标节点板的平面尺寸按W下确 定: 对于非柄,点板Ji_e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 L4,觉度b = C3+C4 ; 对于非标节点板Jw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 L4,宽度b = hi ; 对于非标节点板Jh。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 L4,宽度b = hi ; 对于非柄节点板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二L4。,觉度b = C3+C4 ; 对于非标节点板J2_i3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 = L4。,宽度b = hi ; 对于非柄节点板J2_i4的平面尺寸为:长度a二L4。,觉度b = h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体系的配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柱结构单元Zi、Z2、Zs和Z4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对柱结构单元Z2、Zs和Z4进行建筑 模板的配板设计步骤与对柱结构单元Zi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步骤相同,其中,与对柱 结构单元Zi进行建筑模板的配板设计包括W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标准施工带Zl-BDi、Z1-B02、Zl-BDs和ZI-BD4的平面尺寸,并进行标准模 板的配板设计;所述柱结构单元Zi分别与梁结构单元化1、化4、KLg和KLe连接; 设定柱结构单元Zi的柱身施工高度为Hi,设定在柱结构单元Zi的非标节点Ji处梁结 构单元KLi的梁侧配板设计高度为hi,梁结构单元KL4的梁侧配板设计高度为h4,梁结构单 元KLg的梁侧配板设计高度为hg,梁结构单元KLe的梁侧配板设计高度为hg,柱结构单元Zi 柱身标准施工带的高度为Hi',其中,Hi为楼层高度减去楼板厚度,hi, h4, hg,he分别为梁的截 面高度减去楼层板厚度; Hi =化。h4, hs,he)max+H' 1+t,其中 t 为分配余值,t > I,H' 1 = SOOn,, n,为模板分段 数,取大于1的整数, 刚 n' <- //,-(々I,々4'MQmax-/ 、、 300 当n,取最大整数时, 标准施工带Zl-BDi平面尺寸为;宽度为A1+A2,高度为30化7 ; 标准施工带Zl-B化平面尺寸为;宽度为B1+B2,高度为30化7 ; 标准施工带Zl-BDs平面尺寸为;宽度为A1+A2,高度为30化7 ; 标准施工带ZI-BD4平面尺寸为;宽度为B1+B2,高度为30化7 ; 其中,Al为纵轴线②到柱结构单元Zi外侧边一的横向距离,Bi为横轴线⑩到柱结构单 元Zi外侧边二的纵向距离; 步骤二,确定非标节点板的平面尺寸,进行非标节点板的配置; 确定在非标节点Ji处24块非标节点板中的8块非标节点板的平面尺寸,其余16块非 标节点板的平面尺寸在板结构单元的配板设计和梁结构单元的配板设计中确定; 非标节点板平面尺寸为:宽度a = C3+C4,高度b = ti-I = Hi-H' i-hi-I ; 非标节点板Ji-18平面尺寸为;宽度a = C1+C2,局度b = *4-1 = Hi-H' i-h广I ; 非标节点板平面尺寸为;宽度a = C11+C12,高度b = te-I = Hi-H' i-he-I ; 非标节点板Ji-2。平面尺寸为;宽度a = Cg+Ci。,局度b = t日-I = Hi-H' ; L形结构的非标节点板Ji_2i平面尺寸为;边长a = A2-C2+I,边长b = B2-C4+I,高度h = HrH VI ; L形结构的非标节点板Ji_22平面尺寸为;边长a = A1-C1+I,边长b = B2-C12+I ;高度h =Hi-H VI ; L形结构的非标节点板Ji_23平面尺寸为;边长a = A1-C1+I,边长b = Bi-Cii+I,高度h =Hi-H VI ; L形结构的非标节点板Ji_24平面尺寸为;边长a = A2-C1。+]:,边长b = B1-C3+I,高度h =Hi-H VI ; 其中V t4、tg和te为分配余值,Cl为纵轴线②到梁结构单元KL4外侧边的横向距离, Cii、C。分别为横轴线⑩到梁结构单元KLe侧边的纵向距离,Cg、Cl。分别为纵轴线②到梁结 构单元化5侧边的横向距离; W上配置的24块非标节点板可按照连接模块的关联性分别组合成八块非标件,W减 少非标节点处的非标板散件数量,即非标节点板Jh、和Jhi,非标节点板Ji_2、 Jw2、和 非标节点板 Jl_3、Jhs 和 非标节点板 Jl_4、Jl_9、和 Jl_24 分别 组合成四块非标件;非标节点板Jw和非标节点板Jl_e和非标节点板Jl_7和 非标节点板Jw和Jl_2。分别组合成另外四块非标件。
【文档编号】E04G9/00GK104264977SQ20141055273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江双喜 申请人:江双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