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760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两侧人行道市政广场等使用的透水砖的透水、蓄水效果不理想,导致积水,处理不畅,影响公路环境。现有的透水砖为实体结构,砖体上无蓄水腔,仅靠砖体本身渗透漏水,这种砖体薄,强度低,铺装后还需要水泥硬化;为了改进现有透水砖的缺陷,人们发明了蓄水砖,目前的蓄水砖在砖体底部和侧面设置截面为U形的蓄水腔,这种结构的砖体透水蓄水效果有了提高,依然不理想,砖体上表面面积大于下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导致砖对地面的压力增大,造成铺装稳定性差,透水蓄水效果比较好的砖体形状是:在长方体形状的砖体两侧设置前后贯通的蓄水腔。这种形状的蓄水砖虽然使用效果好,但没有合适的模具大批量生产,现有生产工艺使用的模具是由外模具和上压模组成,很难实现批量生产,导致该形状的蓄水砖无法大批量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的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模具包括抽芯支架、抽芯和外模箱,所述的抽芯支架为U形,其中部安装有多根抽芯,抽芯支架两个侧板的外侧与滑道滑动连接,抽芯支架两个侧板的内侧与液压缸连接;所述的抽芯对应方向设置有外模箱,外模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砖室,相邻两个砖室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抽芯孔,抽芯孔与抽芯对应配合。所述的安装在抽芯支架上的抽芯相互平行,并且相邻两根抽芯之间的距离与外模箱上相邻两个抽芯孔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的抽芯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菱形或正六边形。所述的抽芯孔的形状与抽芯截面的形状对应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不但能保证蓄水砖的侧面形成蓄水腔,而且大大提高了蓄水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外模箱的局部侧视图。附图3为蓄水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抽芯支架,2、抽芯,3、滑道,4、外模箱,5、液压缸,6、抽芯孔,7、砖室,8、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其结构包括抽芯支架1、抽芯2和外模箱4,所述的抽芯支架1为U形,其中部安装有多根抽芯2,抽芯2的截面为圆形,抽芯2相互平行;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外侧与滑道3滑动连接,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内侧与液压缸5连接;所述的抽芯2对应方向设置有外模箱4,外模箱4内通过隔板8分隔成多个砖室7,相邻两个砖室7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抽芯孔6,抽芯孔6的形状与抽芯2截面的形状对应相同,外模箱4上相邻两个抽芯孔6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根抽芯2之间的距离相同,抽芯孔6与抽芯2对应配合。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其结构包括抽芯支架1、抽芯2和外模箱4,所述的抽芯支架1为U形,其中部安装有多根抽芯2,抽芯2的截面为椭圆形或菱形,抽芯2相互平行;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外侧与滑道3滑动连接,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内侧与液压缸5连接;所述的抽芯2对应方向设置有外模箱4,外模箱4内通过隔板8分隔成多个砖室7,相邻两个砖室7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抽芯孔6,抽芯孔6的形状与抽芯2截面的形状对应相同,外模箱4上相邻两个抽芯孔6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根抽芯2之间的距离相同,抽芯孔6与抽芯2对应配合。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蓄水砖抽芯式制砖机模具,其结构包括抽芯支架1、抽芯2和外模箱4,所述的抽芯支架1为U形,其中部安装有多根抽芯2,抽芯2的截面正多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抽芯2相互平行;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外侧与滑道3滑动连接,抽芯支架1两个侧板的内侧与液压缸5连接;所述的抽芯2对应方向设置有外模箱4,外模箱4内通过隔板8分隔成多个砖室7,相邻两个砖室7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抽芯孔6,抽芯孔6的形状与抽芯2截面的形状对应相同,外模箱4上相邻两个抽芯孔6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根抽芯2之间的距离相同,抽芯孔6与抽芯2对应配合。工作原理:当需要生产生态蓄水砖时,将外模箱4放置在砖机平台上,使得外模箱4上的抽芯孔6与抽芯2对应,然后启动液压缸5,通过液压缸5带动抽芯支架1向外模箱4方向移动,当抽芯2在水平方向插入抽芯孔6中达到合适位置后,向砖室7内布入砖料,布满后上压模开始压下,达到一定压力或压缩量时,砖被压制成型,此时砖体中部两侧形成蓄水腔,然后液压缸5伸出,带动抽芯2从抽芯孔6拔出,然后上压模将砖压出;重复以上,进行第二次压制循环。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