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托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2300阅读:1452来源:国知局
悬挂托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托臂。



背景技术:

托臂是装修装饰技术领域中的常用部件,其中,悬挂托臂广泛应用于吊顶的装配,是重要的吊顶固定装置。

现有技术中,悬挂托臂通常采用横板和与横板相垂直的竖板构成,在竖版上设置有通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竖板的通孔上拧装螺丝实现悬挂托臂的固定,横板可以承受一定重量,从而起到托起其它物体的作用。实际使用中,由于横板与竖板所呈角度固定,并且横板与竖板不可以调节,现有技术无法提供竖直方向上悬挂托臂的调节,造成吊顶的安装角度不佳,安装不便。

有鉴于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悬挂托臂,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托臂,旨在实现悬挂托臂竖直方向上的调节,通过调整悬挂托臂的安装角度实现吊顶的便捷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挂托臂包括固定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首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悬挂托臂还包括拖钩,所述拖钩包括调整板以及托板,所述托板的首端与所述调整板的首端相连,所述托板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调整板的末端与所述支撑板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悬挂托臂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抵接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首端与所述固定板的末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末端与所述抵接板的首端相连接,所述抵接板平行于所述固定板;所述 抵接板的首端到所述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抵接板的末端到所述支撑板的垂直距离,所述支撑板的末端到所述抵接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的末端到所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

更进一步,所述调整板垂直于所述托板。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拖钩为一体形成。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板、所述支撑板、所述拖钩、以及所述抵接部由金属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为圆弧过渡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拖钩为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首端到所述支撑板的末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托板的首端到所述托板的末端的距离。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挂托臂,通过设置调整板可以根据装配实际需要调节高度,并调节安装角度,安装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抵接板可以进行预装配,而无需使用螺栓固定整套装置,简化了悬挂托臂的安装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悬挂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悬挂托臂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悬挂托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挂托臂包括固定板1以及支撑板2,所述固定板1的 首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固定板1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悬挂托臂还包括拖钩3,所述拖钩3包括调整板31以及托板32,所述托板32的首端与所述调整板31的首端相连,所述托板32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所述调整板31的末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末端相连接。

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固定板1置于安装位置处,使用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通孔11,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帽抵接于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固定所述悬挂托臂;固定好后,进行吊顶安装,具体地,将吊顶的安装端悬挂固定在所述托板32上;根据吊顶安装的实际角度,以及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对所述调整板31进行调节,所述调整板31与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托板32所呈角度的变化范围介于90°-180°之间;调整所述调整板31的过程中,保证所述托板32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当需要吊顶向上移动时,增大所述调整板31与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托板32所呈角度;当需要吊顶向下移动时,减小所述调整板31与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托板32所呈角度。当安装吊顶难度增大时可以适当调整所述调整板31与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托板32所呈角度,根据现场吊顶的实际情况调整安装角度,实现便捷安装。

如图1所示,所述悬挂托臂还包括抵接部4,所述抵接部4包括抵接板41以及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的首端与所述固定板1的末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42的末端与所述抵接板41的首端相连接,所述抵接板41平行于所述固定板1;所述抵接板41的首端到所述支撑板2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抵接板41的末端到所述支撑板2的垂直距离,所述支撑板2的末端到所述抵接板41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2的末端到所述固定板1的垂直距离。

通过设置所述抵接部4,所述抵接板41可以抵接在其它构件上,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所述固定板1承受所有吊顶重量,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抵接板41可以提供反向力,减轻所述固定板1所承受的力,加强了吊顶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所述抵接板41可以简化所述悬挂托臂的预装配工艺,具体地,现有安装步骤中,必须要使用固定螺栓固定好所述固定板1后,才可以进行吊顶的吊装,通过设置所述抵接板41,所述抵 接板41抵接于其它挂件上,可以提供固定力,从而固定所述悬挂托臂,进而,安装好所述悬挂托臂后,无需安装固定螺栓,便可进行吊顶的预装配,安装过程中遇到安装角度不佳、或者需要调整吊顶高度时,可以较为的方便实现所述调整板31的调整,节省了作业时间,并且降低了作业难度。

如图1所示,所述调整板31垂直于所述托板32。采用垂直设置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悬挂托臂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拖钩为一体形成。采用一体形成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省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所述支撑板2、所述拖钩3、以及所述抵接部4由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质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并且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取得了更好的固定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支撑板2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拖钩为圆弧过渡连接。采用圆弧过渡的连接方式,避免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加强了所述悬挂托臂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的首端到所述支撑板2的末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托板32的首端到所述托板32的末端的距离。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安装难度,防止所述托板32的外延长度过长,安装时与吊顶的安装端产生干涉。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悬挂托臂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1以及所述抵接部4插入第一龙骨5的安装槽51中,所述第一龙骨5的骨板52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1位置相对齐的连接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通孔11、所述连接孔固定所述悬挂托臂;所述抵接板41抵接于所述安装槽51的靠上的竖直内壁上,所述支撑板2以及所述拖钩3从所述第一龙骨5的安装槽51中伸出。吊顶的两端安装有第二龙骨6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龙骨6的第三龙骨,所述第二龙骨6的骨板61以及所述第三龙骨的骨板固定于所述吊顶,所述托板32插入所 述第二龙骨6的安装槽62中,所述第二龙骨6的安装槽62位于右端的上壁悬挂于所述托板32上,同样地,所述第三龙骨悬挂于另一个所述悬挂托臂的托板上。采用此种吊顶安装方式,安装效率高,操作简便,同事可以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挂托臂,通过设置所述调整板31可以根据装配实际需要调节高度,并调节安装角度,安装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所述抵接板41可以进行预装配,而无需使用螺栓固定整套装置,简化了悬挂托臂的安装工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