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25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护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护栏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尤其是临边、洞口的防护(如楼面周边,阳台周边,楼板周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上述位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是十分重要的防护部位。目前施工中对于临边、洞口的安全防护多数采用脚手钢管组装,再挂安全网的方式,其缺点是:安装脚手钢管需要的工作量大,部分脚手钢管长度长,重量大,需要配件多,容易丢失。脚手钢管适合大面积安装,在狭窄位置往往不易安装,以致忽略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安全护栏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既适用于狭窄位置又适用于大面积安装的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安全护栏装置,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一侧具有若干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立杆的通孔,它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轴向均匀设有若干矩形通孔,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垂直,所述立杆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以紧密套在所述支撑杆轴上的滑动部,可带动所述立杆沿着所述支撑杆轴向滑动,所述立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立杆与所述支撑板垂直。

优选的,所述立杆顶端、所述支撑杆顶端、所述底板侧面分别设有L型挂钩,所述挂钩均设置在同一侧,用于安装防护网,防止高空坠物。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膨胀螺栓的通孔,其数量为2个及以上,提供另一种安装方式,直接将底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楼板固定。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支撑杆上的矩形通孔相配合的楔子,所述楔子一端通过钢丝绳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楔子可以楔入所述矩形通孔,进一步使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立杆相对位置不再活动,起到固定加紧的作用,楔子用钢丝绳连接在支撑杆上防止丢失。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两种安装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可用于大面积安全防护安装,也可以用于钢管脚手防护所不易安装的地方,适用性强;结构简单,安装所需的配件及工具少,简化安装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和支撑板夹在楼板上安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护栏装置及防护板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中:1、立杆,11、突出部,12、通孔,13、滑动部,14、支撑板,2、支撑杆,21、矩形通孔,22、底板,31、L型挂钩,32、L型挂钩,33、L型挂钩,4、楔子,41、钢丝绳,5、楼板,6、膨胀螺栓,7、安全护栏装置,8、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安全护栏装置,包括立杆1,所述立杆1一侧具有若干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11,所述突出部11设有垂直于所述立杆1的通孔12,它还包括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沿轴向均匀设有若干矩形通孔21,所述支撑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2,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底板22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垂直,所述立杆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以紧密套在所述支撑杆2轴上的滑动部13,可带动所述立杆1沿着所述支撑杆2轴向滑动,所述立杆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立杆1与所述支撑板14垂直。所述立杆1顶端、所述支撑杆2顶端、所述底板22侧面分别设有L型挂钩31、32、33,所述L型挂钩31、32、33均设置在同一侧,用于安装防护网,防止高空坠物。所述底板22上设有用于安装膨胀螺栓的通孔,其数量为2个及以上,提供另一种安装方式,直接将底板22通过膨胀螺栓与楼板固定。本安全护栏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支撑杆2上的矩形通孔21相配合的楔子4,所述楔子4一端通过钢丝绳41与所述支撑杆2连接,所述楔子4可以楔入所述矩形通孔21,进一步使所述支撑杆2和所述立杆1相对位置不再活动,起到固定加紧的作用,楔子4用钢丝绳41连接在支撑杆2上防止丢失。

如图2所示,本安全护栏装置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楼板5上,然后滑动所述立杆1达到合适的高度,楔入楔子4至所述矩形通孔21。安装好2个及以上本安全护栏装置后,使用防护板穿过两个本装置的对应的立杆1上的通孔12,在两个安全护栏装置之间搭设防护横杆,所述防护板可采用旧木方、旧板材或者脚手钢管,安装钢管时用铁丝将钢管拴在通孔21上。

如图3所示,本安全护栏装置通过底板22和支撑板14夹紧固定在楼板5上,楔入楔子4至所述矩形通孔21完成固定。另外,本安装护栏装置还可以夹紧固定在木方上安装。

如图4所示,2个安全护栏装置7固定在楼面上,之间连接有防护板8,安全防护装置7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变换加紧角度;方便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