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注浆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295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陶瓷注浆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注浆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注浆成型是一种古老和传统的陶瓷成型方法,应用极为广泛。凡是形状复杂、不规则的、壁薄的、体积大且尺寸要求不严的器物都可以用注浆法成型。包括一般日用陶瓷类的花瓶、汤碗、菜盘、茶壶,卫生洁具类的坐便器、洗面盆,各种形状的工艺瓷器,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陶瓷、特种陶瓷产品等。但是,目前注浆成型是单台人工操作,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专利号为CN202964845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机械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的一种陶瓷空心壶类注浆成型全自动生产线,虽然成型过程采用机械化操作,但是,在注完浆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石膏模内没有充满泥浆,从而使得产品尺寸和厚度不一致;在注浆成型后需要翻转石膏模倒出多余泥浆,但是在翻转的过程中石膏模中成型的石膏容易破损,并且泥浆倒出的过程会造成生产场地较为脏乱,而且注浆过程由于注浆管距离石膏模较远,泥浆注入模具中时会产生相互撞击更容易造成泥浆中夹杂空气,产生气泡,虽然有模具自动旋转装置对石膏模进行旋转可以消除气泡,但是效率低,并且也不能保证完全消除气泡,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生产出产品质量好、生产较为清洁且生产效率高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注浆成型系统,包括:支撑部、安装在支撑部上的输送装置、干燥装置、注浆装置、补浆装置、除浆装置和控制部,输送装置包含:设置在支撑部上的环形的导轨、复数个滑动安装在导轨上的盛放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部上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与盛放构件朝向导轨的环心的一侧固定连接,导轨分为多个工位,导轨的一端为取放工位,注浆工位、补浆工位和除浆工位顺次位于导轨上沿石膏模运行的方向上,且取放工位、注浆工位、补浆工位和除浆工位之间的导轨区域均有烘干工位;干燥装置包含:安装在支撑部上且罩在烘干工位上的箱体、以及与箱体相连接的风机;注浆装置位于注浆工位,包含:注浆部、以及设置在注浆部下方的旋转部;补浆装置位于补浆工位,包含注浆部;除浆装置位于除浆工位,包含:抽浆部、以及设置在抽浆部石膏模运行下游侧的旋转部;注浆部、抽浆部均包含: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且包含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的第二支架,总管,多根一端与总管相连接且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的固定支管,活动支管,活动支管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固定支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多个分别安装在固定支管上的阀门,与多个活动支管的连接端相固定的第一升降板,以及与第一升降板固定连接且滑动安装在两个立柱上的升降驱动单元,其中,注浆装置的注浆部、补浆装置的注浆部和抽浆部的第一支架均安装在支撑部上且分别位于导轨上方的注浆工位、补浆工位和除浆工位,注浆部的和补浆装置还包含浆池,注浆部的和补浆装置的总管与浆池相连接,抽浆部还包含真空泵,真空泵与与抽浆部的总管相连接;旋转部包含:安装在支撑部上的安装板、若干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二升降板、多个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升降板上的转轴,多个分别固定在转轴的另一端的托盘、多个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上且与转轴驱动连接的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三升降板、以及多个分别与托盘一一对应且转动安装在第三升降板的压紧构件;控制部与输送装置、干燥装置、注浆装置、补浆装置、除浆装置电路连接,其中,托盘的中轴线与相对应的压紧构件的中轴线重合,压紧构件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多个压紧构件的中轴线分别与注浆部的多个活动支管的中轴线相重合,活动支管向下运动时穿过第二通孔,抽浆部的第一支架沿水平方向向一侧延伸,出浆装置的旋转部设置在抽浆部的第一支架的延伸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盛放构件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个盛放孔,在环形轨道长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排盛放孔。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盛放构件的两端均安装滚轮。用于减小盛放构件在导轨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第一驱动单元包含:两个转动安装在支撑部上且位于导轨的两端的驱动轮、安装在支撑部上且与一个驱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二电机、与驱动轮相啮合的链条,链条安装在驱动轮上后的轮廓与导轨的内导轨的轮廓相同,盛放构件朝向导轨的内导轨的一侧固定在链条上,盛放构件随链条的转动而在导轨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升降驱动单元包含:两个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立柱上且分别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两端的滑块、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滑块上的横杆、两条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上的齿条、两个分别套装在横杆的两端且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的齿轮、套装在横杆中部的蜗轮、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上的第三电机、以及安装在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两个立柱上与齿条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滑轨。用于减小滑块滑动时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压紧构件的转轴上套装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夹设在第三升降板和压紧构件的压紧板之间。弹性部件用于缓冲压紧构件在压紧石膏模时的压力,避免石膏模突然受力过大而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活动支管的连接端设置有密封圈。用于提高活动支管在固定支管上滑动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第二升降板上安装有至少一根第一导向杆,安装板上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杆滑动插设在第一导向套内;第三升降板安装有至少一根第二导向杆,第一支架的平面板与第二导向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杆滑动插设在第二导向套内。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套用于避免气缸在驱动第二升降板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导向套用于避免气缸在驱动第三升降板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因为注浆装置在为石膏模注浆时,活动支管伸入石膏模底部,升降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升降板慢慢上升,从而带动活动支管慢慢上升,使得活动支管一边注浆一边向上移动,所以在注浆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因为泥浆相互撞击而使泥浆中夹杂空气,从而产生气泡,并且由于在注浆的过程中,第二气缸驱动第三升降板下降,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升降板上升,从而使得石膏模被托盘和压紧构件夹住,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托盘转动,从而使得石膏模转动,使得石膏模内的泥浆分布均匀,同时也能够消除泥浆内存在的气泡;设置补浆装置,为石膏模补充泥浆,避免了石膏模在注浆装置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注满泥浆而导致产品的尺寸和厚度不稳定,注浆装置与补浆装置之间设置有干燥装置,在进行补浆时,石膏模内的浆液因为部分被吸收而明显减少,降低了检测误差;由于抽浆部中的总管与真空泵相连接,活动支管能够向下伸到石膏模底部,所以,能够将石膏模中多余的泥浆抽出,避免泥浆洒出和石膏模破坏,甩浆部能够带动石膏模转动,从而将石膏模底部未抽出的少量泥浆甩到石膏膜内壁被内壁吸收,避免产品底部太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而且生产较为清洁、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陶瓷注浆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陶瓷注浆成型系统的工位划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盛放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注浆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注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5中标记A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7中标记B的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部的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0的主视-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0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部的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3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4中标记C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除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注浆成型系统作具体阐述。

如图1所示,陶瓷注浆成型系统包含:支撑部10、输送装置20、干燥装置、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和控制装置70。支撑部10用于支撑各个装置,输送装置20、干燥装置、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均安装在支撑部10上,干燥装置30罩在输送装置20上,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顺次沿石膏模的输送路径设置。控制装置70与输送装置20、干燥装置、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电路连接,用于控制输送装置20、干燥装置、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的运行。

输送装置20用于带动石膏模运行。如图3所示,输送装置20包含:导轨21、多个盛放构件22、第一驱动单元23。导轨21为环形的导轨,导轨21为长条形的环形,即两端为圆弧形,中间为平行的直线。如图2所示,导轨21上划分为多个工位,导轨21的一端为取放工位11,以图中的方向看,该一端为导轨21的左端,在导轨21上沿着石膏模运行的方向顺次为注浆工位12、补浆工位13和除浆工位14,在取放工位11、注浆工位12、补浆工位13和除浆工位14之间均有烘干工位15。取放工位11可以放上新的石膏模和取走成型干燥后的石膏模,烘干工位15用于安装烘干装置30,注浆工位12、补浆工位13和除浆工位14分别用于安装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和除浆装置60。

多个盛放构件22滑动安装在导轨21上。如图4所示,盛放构件22包含至少一个盛放孔221,盛放构件22的两端分别安装滚轮222,滚轮222用于减小盛放构件22在导轨21上运行时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宽度方向上具有两个盛放孔221,在环形轨道长度方向上设置成1排,一个盛放构件22能够放置两个石膏模。

当然,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宽度方向上也可以具有1个、3个、4个等盛放孔,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长度方向上也可以设置成2排、3排等多排,盛放构件22设置的排数应使盛放构件22能够实现在环形轨道上的弧形区域端转弯为准。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一驱动单元23用使得盛放构件能够沿环形的导轨21运行,第一驱动单元23包含:第二电机231、至少两个驱动轮232、链条233。第二电机231安装在支撑部10上,且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驱动轮232转动安装在支撑部10上,一个驱动轮232与第二电机231驱动连接,链条233安装在两个驱动轮232上,并与两个驱动轮232啮合。链条233安装在驱动轮232上后的轮廓与导轨21的内导轨的轮廓相同,盛放构件22的朝向导轨21的内导轨的一侧固定在链条233上,第二电机231运行,驱动驱动轮232转动,使得链条233转动,从而带着盛放构件22在导轨21上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32为两个,分别位于导轨21两圆弧形端,且与圆弧的弧度相同。导轨21的内轨直线区域的横截面为“U”形,弧线区域的横截面为“L”形,链条233位于导轨21的内轨的“U”形槽内,由于导轨21的内轨弧线区域的横截面为“L”形,所以驱动轮232在导轨21的两端能够与链条233啮合。

干燥装置30用于对石膏模进行烘干,从而使得吸收到石膏模上的泥浆干燥成型,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30包含:箱体31和风机32。箱体31安装在支撑部10上,且罩在导轨21上,位于导轨21的烘干工位上。导轨21的一端为取放石膏模的工位。风机32与箱体31相连通,且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用于为箱体31内提供烘干石膏模的热风。

注浆装置40用于为石膏模注入泥浆,安装在支撑部10上,且位于导轨21的注浆工位12上,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工位12与取放工位11之间设置有一段箱体31。如图5所示,注浆装置40包含:注浆部41和旋转部42。

注浆部41用于为石膏模注入泥浆。如图6、图7所示,其中,图6中中心线代表活动支管418、托盘424、托盘424的中轴线。注浆部41包含:第一支架411、第二支架412、浆池413、总管414、多根固定支管415、多个阀门416、第一升降板417、多根活动支管418和升降驱动单元41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管415和活动支管418均为8根,阀门416为8个。

第一支架411安装在支撑部10上且位于导轨21的上方,第一支架411上设置八个第一通孔4111,第二支架412固定在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上,第二支架412中包含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4121。浆池413用于盛放泥浆,总管414的一端与浆池413相连接。固定支管415的一端与总管414相连通,8个固定支管415分排设置,排数应与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宽度方向上的盛放孔的个数相一致,且每排固定支管415位于与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宽度方向上相对应的盛放孔中心在导轨21上运行时的轨迹上。在本实施例中,盛放构件22在环形轨道宽度方向上具有两个盛放孔,因此8个固定支管415分两排设置,每排四个。每根固定支管415上均安装有阀门416,阀门416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阀门416固定在第二支架412上,用于控制固定支管415的通断。在本实施例中,阀门416为阀门执行器。8根活动支管418的一端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支管415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端固定在第一升降板417上,活动支管418的该连接端设置有密封圈,用于提高活动支管418在固定支管415上滑动时的密封性。8根活动支管418的另一端分别与八个第一通孔4111相对应。

升降驱动单元419滑动安装在两个立柱4121上,第一升降板417固定在升降驱动单元419上,升降驱动单元419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板417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活动支管418上下移动。升降驱动单元419包含:两个滑块4191、横杆4192、两个齿轮4193、两条齿条4194、蜗轮4195、第三电机4196、蜗杆(图中未显示)。两个滑块4191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立柱4121上,且分别固定在第一升降板417的两端。如图9所示,两个立柱4121上一侧分别安装一个滑轨4122,用于减小滑块4191滑动时的摩擦力,滑轨4122的下部安装有挡块4123,用于防止滑块4191向下移动时超出滑轨4122和齿条4194的区域。如图8所示,横杆4192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滑块4191上,两个齿轮4193分别套装在横杆4192的两端。两个立柱4121上与滑轨4122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一个齿条4123,两个齿轮4193分别与相对应对齿条4123啮合。蜗轮4195套装在横杆4192中部,第三电机4196固定在第一升降板417上,且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第三电机4196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蜗杆,蜗杆与蜗轮4195啮合组成蜗轮蜗杆机构。

第三电机4196工作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使得横杆4192转动,两个齿轮4193随着横杆4192转动,由于齿轮4193与齿条4194啮合,所以齿轮4193在齿条4194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板417上下移动,第一升降板417带动活动支管418上下运动,当活动支管418向下运动时,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111。

旋转部42用于带动石膏模旋转。如图10、图11、图12所示,旋转部42包含:安装板420、至少一个第一气缸421、第二升降板422、多个转轴423、多个托盘424、至少一个第一电机425、至少一个第二气缸426、第三升降板427、多个压紧构件428和多个弹性部件4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421为四个,转轴423、托盘424、压紧构件428和弹性部件429均为八个,第一电机425为两个,第二气缸426为四个。

安装板420固定在支撑部10上,四个第一气缸421均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四个第一气缸421均安装在安装板420上,且位于第二升降板422的下方,用于带动第二升降板422上升和下降。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气缸421以“十”字形且以第二升降板422的中心为十字交叉点分布在第二升降板422的下部。第二升降板422与四个第一气缸421的活塞杆相连接,四个第一气缸421的活塞杆往复运动时带动第二升降板422上升和下降。

八个转轴423均转动安装在第二升降板422上,且八个转轴423均匀分布在第二升降板422上。转轴423的排数和每排的个数分别与八个活动支管418的分布相同,并且每个转轴423的中轴线分别与相对应的活动支管418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二升降板422上固定有旋转套4231,旋转套4231内安装有轴承4232,转轴423插设在轴承4232内,轴承4232能够减小转轴423转动时的摩擦力,转轴423的一端直径大于旋转套4231的通孔直径,以图11中的方向看,该端为转轴423的上端;另一端伸出旋转套4231,以图11中的方向看,该端为转轴423的下端。所以转轴423插设在旋转套4231时,不会掉落。

托盘424用于放置石膏模,托盘424的个数与转轴423的个数相同,八个托盘424的中心分别安装在八个转轴423的上端,托盘424随着转轴423的转动而转动。第一电机425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安装在第二升降板422的下方,与转轴423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42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425为两个,分别位于左边四个转轴423中间,和右边四个转轴423的中间,第一电机425的电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4251,转轴423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4231,一个第一电机425的主动轮4251分别与周围四个转轴423上的从动轮4231通过链条连接,所以第一电机425工作,能够驱动与之相连接的四个转轴423转动。

另外,第二升降板422上还安装有至少一根第一导向杆4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4221为5根。安装板420上与第一导向杆42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套4222,第一导向杆4221滑动插设在第一导向套4222内,在第二升降板4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杆4221在第一导向套4222内上下滑动,用于避免气缸在驱动第二升降板4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寿命。

如图13所示,第二气缸426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安装在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上方,第三升降板427设置在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的下方。第二气缸426的活塞杆穿设过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与第三升降板427相连接,所以第二气缸426的活塞杆往复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三升降板427上升和下降。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二气缸426矩形分布在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上方,且矩形的中心与第三升降板427的中心重合。

如图14所示,压紧构件428转动安装在第三升降板427上,用于向下压紧石膏模,如图15所示,压紧构件428包含一个转轴和与转轴一端连接的压紧板,在每个压紧构件428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4281,第二通孔4281贯穿压紧构件428的转轴和压紧板。八个压紧构件428的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三升降板427上,且八个压紧构件428的第二通孔4281的中轴线分别与活动支管418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一通孔4111、第二通孔4281的直径大于活动支管418的直径,使得活动支管418能够在第一通孔4111和第二通孔4281内插入和拔出。为了减小压紧构件428转动时的摩擦力,在压紧构件428的转轴上套装有轴承,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282上,轴承座4282固定在第三升降板427上。

由于压紧构件428的中轴线分别与相对应的活动支管418的中轴线相重合,转轴423的中轴线分别与相对应的活动支管418的中轴线相重合,所以相对应的压紧构件428、活动支管418和托盘424的中轴线相重合。

每个弹性部件429分别套设在相对应的压紧构件428的转轴上,且夹设在第三升降板427与压紧构件428的压紧板之间。用于缓冲压紧构件428对石膏模的压力大小,避免压紧构件428的压紧板对石膏模施加的压力太大而使石膏模受到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429为弹簧。

当然弹性部件429也可以为橡胶等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东西。

另外,在第三升降板427上还安装有至少一根第二导向杆427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杆4271为4根。在第一支架411的平面板与第二导向杆427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向套4272,第二导向杆4271滑动插设在第二导向套4272内,在第三升降板427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导向杆4271在第二导向套4272内上下滑动,用于避免气缸在驱动第三升降板4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寿命。

当然,第一气缸421、第一电机425、第二气缸426的个数也可以为其它,第一气缸421和第二气缸426分别能够带动第二升降板422和第三升降板427平行上下运动即可,第一电机425的个数能够驱动所有转轴423转动即可。

注浆时,控制装置70控制升降驱动单元419驱动活动支管418向下运动,活动支管41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111和第二通孔4281进入石膏模的底部,然后控制阀门416打开,浆池413中的泥浆依次从总管414、固定支管415、活动支管418经过,并从流出活动支管418的下端流出,在阀门416打开的同时,控制第一气缸421驱动第二升降板422向上,第二气缸426驱动第三升降板427向下运动,使得托盘424和压紧构件428将石膏模夹紧,第一电机425驱动转轴423转动,从而使得石膏模转动。在注浆的过程中,活动支管418一边注浆一边向上升起,同时石膏模不停的转动,从而可以降低泥浆中的气泡,并使得泥浆在石膏模中分布均匀。

补浆装置50设置在支撑部10上,位于导轨21的补浆工位上,补浆工位位于注浆工位的下游,且在补浆装工位和注浆工位之间设置烘干工位,该烘干工位上设置一段箱体31。补浆装置50用于为石膏模内补充泥浆。补浆装置50包含注浆部41。

当对石膏模进行补浆时,首先应对石膏模内的浆液多少进行检测,然后再根据检测情况进行补充。石膏模在注浆工位到补浆工位之间设置烘干工位,使得石膏模在到达补浆工位时能够吸收部分泥浆,使得石膏模内的泥浆明显减少,检测时不会对因为缺的泥浆量少而检测不出来,因此在石膏模运行到补浆工位时,所有石膏模都需进行一次补浆,弥补了石膏模在注浆时可能没有注满的缺陷,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补浆时,升降驱动单元419驱动活动支管418向下运动,活动支管41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111和第二通孔4281进入石膏模的底部,然后阀门416打开,浆池413中的泥浆依次从总管414、固定支管415、活动支管418经过,并从流出活动支管418的下端流出。

除浆装置60设置在在支撑部10上,位于导轨21的除浆工位上,除浆工位位于补浆工位的下游,且在除浆工位和补浆工位之间设置有烘干工位,该烘干工位上箱体31。在本实施例中,此箱体31比较长,使得石膏模在到达除浆装置60时,能够充分吸收泥浆成型。除浆装置60用于除去石膏模中多余的泥浆。如图16所示,除浆装置60包含:抽浆部61和旋转部42。旋转部42设置在抽浆部61石膏模运行的下游侧,以图16的方向看,旋转部42设置在抽浆部61的右边。

抽浆部61用于将石膏模中多余的泥浆抽走。抽浆部61包含:第一支架611,立柱6121、第二支架612、真空泵613、总管614、固定支管615、活动支管618、阀门616、第一升降板617、升降驱动单元619,抽浆部61中真空泵613替换了注浆部41中的浆池413,其它结构的标号与注浆部41的结构标号相对应,且结构相同,在此省略相同的说明。其中,真空泵613替换了浆池413后,真空泵613与总管614的一端相连接,真空泵613与控制装置70电路连接。第一支架611沿水平方向向一侧延伸。

需要抽浆时,活动支管418伸入石膏模底部,启动真空泵,并打开阀门416,从而将石膏模内的泥浆抽走。

旋转部42用于将石膏模底部剩余没抽走的泥浆均匀的甩到石膏模表面。旋转部42设置在第一支架611的延伸区域,其中,旋转部42的压紧构件428的中心可以不用设置第二通孔4281。压紧构件428的中轴线只需与托盘424的中轴线重合即可。

需要甩浆时,压紧构件428和托盘424将石膏模夹紧,第一电机425驱动转轴423转动,从而使得石膏模转动。石膏模转动的过程中,将石膏模内底部未抽走的泥浆甩到石膏模内壁上,被内壁吸收,从而避免底部太厚。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0为PLC控制器,控制装置70控制和协调输送装置20、干燥装置30、注浆装置40、补浆装置50、除浆装置60的运行。

整个系统在运行时,首先将石膏模放在盛放构件22上,控制装置控制输送装置运行,输送装置20带着盛放构件22运行,首先到达注浆工位,控制装置控制输送装置停止运行,并控制注浆装置40为石膏模注浆,注完浆后,控制输送装置继续运行,经过一段箱体31,到达补浆工位,控制输送装置停止运行,并根据对石膏模检测的情况控制补浆装置50为石膏模进行补浆,补完浆后,控制输送装置继续运行,在箱体31内干燥成型一段时间成型完成后到达除浆工位,控制输送装置停止运行,并控制除浆装置60将石膏模内多余的泥浆除去,抽甩完浆后,控制输送装置继续运行,石膏模在箱体31内进行烘干处理,当输送装置带着石膏模移动到取放工位时,石膏模已干燥成型完毕,从输送装置上取下石膏模进行下一道工序。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