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007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4357109U、申请日为2015年5月2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对压式铝合金模板,包括外墙模板、固定于外墙模板顶端的外墙K板、平行设置于外墙模板一侧的内墙模板、固定于内墙模板顶端的楼面C槽板、固定于外墙K板外侧的背楞以及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以及分别设置于对拉螺杆两端的外墙螺母和内墙螺母,对拉螺杆依次贯穿背楞、外墙K板以及楼面C槽板,外墙螺母位于背楞的外侧,内墙螺母位于楼面C槽板的内侧,对压式铝合金模板还包括压板件,压板件包括位于内墙螺母与楼面C槽板之间的垫板、自垫板的一端朝靠近外墙K板的方向垂直延伸并抵持于楼面C槽板上的支撑板。

其中,上述的K板指的是PEEK板,属耐高温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62℃)和熔点(358℃),负载热变型温度高达332℃(30%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牌号),可在260℃长期使用,主要安装在外墙上,起到保护外墙的作用,应用于高温场合。

现有的K板大都是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墙面上的,比如上述专利中通过对拉螺杆来实现K板的固定,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双层板的安装和固定,对于单层板的安装并不适合,在单层的K板安装中,会选择将螺母一体浇筑在墙体内,然后通过螺栓将K板连接在墙面上,这样就避免了在墙面穿孔的麻烦,但这种方式由于螺母浇筑在墙体内无法取出,会增大使用成本,故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以浇筑又能够将螺母取出的新型连接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其解决了螺母无法取出的问题,具有降低使用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沿所述螺母的轴心线上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开口处设置有与螺栓的螺帽配合的工具槽。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加工螺母与混凝土墙一体浇筑,使其预先固定在墙体上,再通过螺栓将K板连接在螺母上即可完成K板的安装,在将K板拆卸掉后,将螺栓的螺帽插入到螺母上的工具槽中,此时螺杆反向螺母设置,再通过转动螺栓的扳手与螺帽配合,转动后即可带动螺帽转动,而螺帽转动后即可带动螺母转动,螺母与混凝土墙面间发生相对转动后即可通过螺母外表面的螺纹设置将螺母从混凝土墙面转出,使得螺母可以拆卸下来重复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母呈锥形设置,所述工具槽设于螺母的底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锥形设置使得只需要使螺母与墙体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可加工螺母取出,具有更加方便从混凝土墙体中取出螺母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母一端被截断形成圆台形,所述螺纹孔朝向锥尖的一端封闭。

由于锥形的尖端设置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且会增大螺母与混凝土墙面间的连接面积,故采用上述结构,将尖端没用的部分阶段,形成圆台形,而一端封闭的设置避免混凝土进入螺纹孔中封闭螺纹孔。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帽的厚度大于工具槽的深度。

采用上述结构,螺帽的厚度大可以将螺帽直接插入工具槽中,无效调节螺帽的插入量,在插入后直接使用扳手转动螺帽即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帽呈加厚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避免部分螺帽插入工具槽中后导致螺帽厚度不厚,不方便扳手控制其转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帽呈正六边形。

采用上述结构,正六边形为常规的螺帽设置,无需专门设置扳手。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母外侧壁上的螺纹为粗牙螺纹。

由于混凝土中有细沙之类的物质,螺纹不够粗会导致螺纹无法起作用,所以采用上述结构,用粗牙螺纹的设置来实现相对转动时螺纹起到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将螺母从混凝土中取出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螺栓和螺母分开时的结构;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螺帽与工具槽配合时的结构。

图中,1、螺母;11、粗牙螺纹;12、螺纹孔;13、工具槽;2、螺栓;21、螺杆;2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可拆卸的K板加固连接件,如图1所示,包括螺栓2和螺母1,螺母1呈锥形,其外侧壁上设置有粗牙螺纹11,螺母1的底端设置有沿轴心线方向且与轴心线同轴设置的螺纹孔12;螺栓2包括螺杆21和螺帽22,螺杆21与螺母1上的螺纹孔12螺纹连接。

参照图1,在底端的螺纹孔12开口处设置有工具槽13,工具槽13与螺帽22相配,都呈正六边形设置,其中,如图3所示,螺帽22呈加厚设置,且螺帽22的厚度大于工具槽13的深度,使得在将螺帽22插入到工具槽13中后,可以继续用扳手掰动螺帽22来带动螺母1转动。

参照图1和图2,螺母1的尖端被截断形成圆台形的螺母1,以此来减少螺母1与混凝土间的粘接面积,且螺纹孔12未贯穿截断面。另外,螺纹孔12的深度小于螺杆21的长度,以此来降低螺母1的长度,使其更加容易与混凝土间发生相对转动。

其中,上述的螺栓2和螺母1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在使用时,加工螺母1与混凝土墙一体浇筑,使其预先固定在墙体上,再通过螺栓2将K板连接在螺母1上即可完成K板的安装。如图3所示,在将K板拆卸掉后,将螺栓2的螺帽22倒插入到螺母1上的工具槽13中,此时螺杆21反向螺母1设置,再通过转动螺栓2的扳手与螺帽22配合,转动后即可带动螺帽22转动,而螺帽22转动后即可带动螺母1转动,螺母1与混凝土墙面间发生相对转动后即可通过螺母1外表面的螺纹设置将螺母1从混凝土墙面转出,使得螺母1可以拆卸下来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