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整体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02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整体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整体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浇注质量以及外观符合要求,通常采用模板材料与混凝土面直接接触,便于混凝土浇注成型。由于混凝土自重较大,在浇注时对模板的侧压力大,模板材料背面须设置背楞用以加强模板刚度。传统的木模板采用铁钉将木方背楞临时固定连接于模板背面起加强刚度作用,但由于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木模板和木方背楞尺寸大小各异,导致模板拼接难度较高,容易出现漏浆现象,影响成品观感质量,同时拆除作业相对麻烦,容易对模板产生损坏,影响材料的利用率。且临时固定木方楞,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局部变形过大,影响最终浇筑质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装简单方便、稳定性高、新型现浇墙体模板,可循环利用且成型后的墙板整体观感质量较好的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整体模板,包括若干模板单元,每一个模板单元包括一块木面板3、分别压合于木面板3上下端、左右端的的横向木方楞1和纵向木方楞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木方楞1和纵向木方楞2依次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根据模板单元宽度,在木面板3中间设置若干纵向中木方楞8,纵向中木方楞8上下端与横向木方楞1连接,所述的若干模板单元根据墙体尺寸和位置拼接形成整体模板,整体模板外围用若干成对铺设的圆形钢管4固定,在整体模板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的木面板3上没有木方楞的位置对称开设对拉钢筋孔洞,每一对圆形钢管4上设置若干“3”型卡7,通过“3”型卡7将两圆形钢管贴合固定在整体模板外围,“3”型卡中部穿过螺纹拉杆6,螺纹拉杆6穿过整体模板上相对两侧预留的对拉钢筋孔洞,通过旋紧螺纹拉杆6两端的螺帽5将圆形钢管4紧密贴合于整体模板外侧,同时对相对设置的整体模板进行定型固定。

相邻的所述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固定卡9进一步固定,所述的固定卡9包括钢板槽903、把手901和转动螺杆902,所述的钢板槽903包括一块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钢底板相对两侧边的钢立板,钢底板一端垂直设有把手901,把手901与钢底板处在同一平面上,钢底板另一端其中一侧钢立板突出于钢底板向前延伸,延伸部位上垂直于钢立板设有转动螺杆902,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纵向木方楞2上对称开设有若干供转动螺杆902穿过的孔洞,钢板槽903上两钢立板之间间距等于两相邻纵向木方楞宽度之和,在拼接单元模板的过程中,将转动螺杆902从侧边穿过两相邻纵向木方楞上的孔洞,转动钢板槽903尾部的把手901,通过钢板槽903两侧钢立板的约束,将相邻两纵向木方楞连接固定在一起,增加接缝的紧密度,同时保证模板外观的平整。

所述的相邻纵向木方楞2之间内侧用海绵条密封,防止后续内部墙体浇筑成型过程中出现漏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普通模板安装时拼接难度较高,容易出现漏浆现象,影响成品观感质量,拆除后容易损坏,影响材料的利用率等问题。采用将若干模板单元拼接为整体模板进行支设的方式,在安装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安装时将相邻模板固定后只需要进行外围横向钢管支设即可,稳定性更高,施工起来也简便,拆除后周转实用次数相对提高很多,且成型后的墙板整体观感质量较好,减少装修的基层处理工作;且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模板质量轻、拼装简单,不需要吊装,成本低,所有的木模板结构可以根据需求现场组装,且改装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板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木面板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模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模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卡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向木方楞;2-纵向木方楞;3-木面板;4-圆形钢管;5-螺帽;6-螺纹拉杆;7-“3”型卡;8-纵向中木方楞,9-固定卡,901-把手,902-转动螺杆,903-钢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标准层现浇墙体整体模板,包括若干模板单元,每一个模板单元包括一块木面板3、分别压合于木面板3上下端、左右端的的横向木方楞1和纵向木方楞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木方楞1和纵向木方楞2依次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根据模板单元宽度在木面板3中间设置若干纵向中木方楞8,纵向中木方楞8上下端与横向木方楞1连接,所述的若干模板单元根据墙体尺寸和位置拼接形成整体模板,整体模板外围用若干成对铺设的圆形钢管4固定,在整体模板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的木面板3上没有木方楞的位置对称开设对拉钢筋孔洞,每一对圆形钢管4上连接固定若干“3”型卡7,“3”型卡中部穿过螺纹拉杆6,螺纹拉杆6垂直于木面板3穿过整体模板两侧木面板上预留的对拉钢筋孔洞,通过旋紧螺纹拉杆6两端的螺帽5将圆形钢管4紧密贴合于整体模板外侧,同时对相对设置的整体模板进行定型固定。

相邻的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固定卡9进一步固定,所述的固定卡9包括钢板槽903、把手901和转动螺杆902,所述的钢板槽903包括一块钢底板和垂直设置于钢底板两侧边的钢立板,钢底板一端垂直设有把手901,把手901与钢底板处在同一平面上,钢底板另一端其中一侧钢立板突出于钢底板端部向前延伸,延伸部位上垂直于钢立板设有转动螺杆902,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纵向木方楞2上对称开设有若干供转动螺杆902穿过的孔洞,钢板槽903上两钢立板之间间距等于两相邻纵向木方楞宽度之和,在拼接单元模板的过程中,将转动螺杆902从侧边穿过两相邻纵向木方楞上的孔洞,转动钢板槽903尾部的把手901,使钢板槽两侧立板卡合于纵向木方楞外侧,通过钢板槽903两侧钢立板的约束,将相邻两纵向木方楞连接固定在一起,增加接缝的紧密度,同时保证模板外观的平整。

相邻纵向木方楞2之间内侧用海绵条密封,防止后续内部墙体浇筑成型过程中出现漏浆。

模板单元工厂制作: 根据具体现场情况,设计模板单元的大小尺寸,根据受力大小设计纵向中木方楞的间距和木面板的厚度。要求设计合理,满足承载力、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荷载作用。设计好模板后由工厂统一加工制作,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相互位置准确,模板表面平整光滑,接缝紧密。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先在设计出的模板拼接处,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标注,便于工人安装。安装时先要对底面进行找平铺浆处理,以防漏浆。确定好安装定位轴线后,先将根部按照放好墙边线或控制线校正一面,再安装校正另一面,借用内架固定。然后安装外围圆形钢管4和螺纹拉杆6,在预留孔洞处放置螺纹拉杆6,通过“3”型卡7固定于圆形钢管4上。板与板之间拼接紧密顺直,不得有错台,相邻纵向木方楞之间由若干固定卡9进一步连接固定,相邻纵向木方楞内侧缝隙用海绵条封密,防止漏浆,通过该固定卡外表面控制模板接缝处的平整度,确保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观感质量。

模板拆除:当墙体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拆下穿墙螺纹拉杆,再拆模板外围钢管:首先松开螺纹拉杆上的螺帽,使“3”型卡松开,抽出圆形钢管,然后轻轻敲打拉杆端头使拉杆退出,扶好木模板,以防倒落;抽出拉杆,轻敲面板与结构表面分离;按要求堆放好拆除后的模板,经转运出现场后清洗表面残留混凝土以备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