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椅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7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吊椅立体车库,含曳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椅立体车库还含吊椅架、车库塔(1)、斜井(2);

两吊椅架之一由背板(7)、停车板(8)、拉杆(9)、导向轮轴(20)、导向轮(21)组成;

背板(7)为厚实矩形板,其高度大于横向宽度;所述背板(7)的外表面上从接近上端到下端,均匀分布n块相同停车板(8),这n块停车板(8)之一的内侧向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背板(7)的外侧向面固紧连接,其上表面与所述背板(7)的外表面垂直,所述n为大于1的奇数;这n块停车板(8)中,相邻两停车板(8)之间或最上面停车板(8)与所述背板(7)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h大于常人身高;这n块停车板(8)之一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背板(7)的横向宽度,其横向的两端面分别从所述背板(7)的两侧向面之一向内缩进,其在垂直所述背板(7)外表面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轿车(10)的车身长;

每块停车板(8)上安装k根拉杆(9),所述k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这k根拉杆(9)中,外侧的两根拉杆(9)分别接近所述停车板(8)的横向两端之一,相邻两根拉杆(9)之间的距离为恒量s,且s大于轿车(10)的车身宽度;拉杆(9)的下端接近停车板(8)的外侧向面且与所述停车板(8)的上表面固紧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停车板(8)连接的上方的背板(7)的外表面固紧连接,且其上端与所述停车板(8)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h,所述拉杆(9)所在竖直平面与所述停车板(8)的上表面或所述背板(7)的外表面垂直;所述背板(7)上共安装kn根拉杆(9),其中接近所述背板(7)两侧之一的拉杆(9)为2n根;

背板(7)上的kn根拉杆(9)中,除去所述背板(7)两侧之一附近的2n根,余下的每根拉杆(9)正相对的所述背板(7)上有一个窗口(19),窗口(19)的高度大于其宽度,但其高度小于h,所述背板(7)上共有(k-2)n个窗口(19);窗口(19)两侧窗壁的正中央固紧连接一根水平导向轮轴(20),所述导向轮轴(20)的中部固定连接一个导向轮(21),所述导向轮(21)从所述背板(7)的后表面露出,其可绕所述导向轮轴(20)的轴线在所述窗口(19)中自由转动;

车库塔(1)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竖直且其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下底的宽度大于上底的宽度,所述梯形的下底位于水平地面(6)之下且位于所述地面(6)之下的所述梯形的腰长,等于或大于吊椅架上背板(7)中轴线的长度,所述梯形的上底位于所述地面(6)之上且位于所述地面(6)之上的所述梯形的腰长大于所述背板(7)中轴线的长度;所述车库塔(1)的两侧向面之一为矩形且与其底面的夹角小于90°;

车库塔(1)的两侧向面之一上顺着侧向面安装两块横断面为Z形的长条形限位板(17),但所述限位板(17)的腰板(17a)与外底板(17b)或内底板(17c)垂直,这两块限位板(17)之一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吊椅架上背板(7)中轴线长度的2倍,其下端接近所述车库塔(1)的底部;所述车库塔(1)侧向面上的两块限位板(17)分别接近所述侧向面的两侧之一,其内底板(17c)的底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侧向面固紧连接,其外底板(17b)的内表面与所述侧向面之间形成的两个直槽的槽口彼此相对,这两直槽的槽底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背板(7)的横向宽度:

车库塔(1)的两侧向面之一上从上到下有k-2条长条形轮槽(18);这k-2条轮槽(18)之一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吊椅架上背板(7)中轴线长度的2倍,其下端接近所述车库塔(1)的底部;这k-2条轮槽(18)中,相邻两轮槽(18)之间的距离等于s;轮槽(18)的横向宽度等于背板(7)上导向轮(21)的轴向厚度;

两背板(7)分别插入车库塔(1)两侧向面之一上的两块限位板(17)的槽中;插入所述车库塔(1)侧向面上两块限位板(17)槽中的背板(7)的两侧向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限位板(17)之一的槽底面活动接触,所述背板(7)的内表面上露出的全部导向轮(21)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库塔(1)侧向面上的k-2条轮槽(18)中,导向轮(21)可沿其所在的轮槽(18)的槽底面滚动;

两斜井(2)分别位于车库塔(1)的两侧之一;斜井(2)由井底板(4)、前井壁、后井壁、外井壁(3)、车库塔(1)围成,所述外井壁(3)的内侧向面与对置的所述车库塔(1)的侧向面平行,所述井底板(4)的上表面与所述外井壁(3)的内侧向面垂直;多个相同弹簧(5)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井底板(4)的上表面固紧连接;车库塔(1)的侧向面上安装的背板(7)的最下面的停车板(8)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斜井(2)中的弹簧(5)刚好接触时,所述背板(7)上最上面的停车板(8)的上表面与地面(6)齐平,所述背板(7)上全部停车板(8)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斜井(2)的外井壁(3)的内侧向面之间的间隙很小,所述斜井(2)的前井壁或后井壁不妨碍所述背板(7)上下移动;

曳引装置由前轮座板(11a)、后轮座板(11b)、滑轮轴(12)、滑轮(13)、曳引轮轴(14)、曳引轮(15)、钢丝绳(16)、电动机组成;

前轮座板(11a)、后轮座板(11b)为相同长方体形板,所述前轮座板(11a)的后表面与所述后轮座板(11b)的前表面相互平行且相互对置;所述前轮座板(11a)和所述后轮座板(11b)分别横向竖立在车库塔(1)的前后顶面上,其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库塔(1)的顶面固紧连接;

曳引轮轴(14)水平穿过车库塔(1)顶面上的前轮座板(11a)和后轮座板(11b)横向中央上方的对应圆孔,其前端与所述前轮座板(11a)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后端与所述后轮座板(11b)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相同曳引轮(15)分别固紧连接在所述前轮座板(11a)和所述后轮座板(11b)之间的曳引轮轴(14)上,安装在所述曳引轮轴(14)前部的曳引轮(15)接近所述前轮座板(11a)的后表面,安装在所述曳引轮轴(14)后部的曳引轮(15)接近所述后轮座板(11b)的前表面;

两水平滑轮轴(12)之一的两端分别固紧安装在车库塔(1)顶面上的前轮座板(11a)和后轮座板(11b)的对应圆孔内,这两滑轮轴(12)分别位于所述车库塔(1)顶面上的曳引轮轴(14)两侧之一的下方;每根滑轮轴(12)上分别固定安装两个相同滑轮(13),这两个滑轮(13)位于所述前轮座板(11a)和所述后轮座板(11b)之间,安装在所述滑轮轴(12)前部的滑轮(13)位于所述曳引轮轴(14)上前部的曳引轮(15)的正侧下方,安装在所述滑轮轴(12)后部的滑轮(13)位于所述曳引轮轴(14)上后部的曳引轮(15)的正侧下方;

一条钢丝绳(16)缠绕在车库塔(1)上曳引装置前方的曳引轮(15)上,其从所述曳引轮(15)两侧的伸出部分分别接触所述曳引装置前方的两个滑轮(13)之一后,分别改变方向斜向所述车库塔(1)的两侧之一伸出,其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库塔(1)上的两块背板(7)之一的上端面固紧连接;

另一条钢丝绳(16)缠绕在车库塔(1)上曳引装置后方的曳引轮(15)上,其从所述曳引轮(15)两侧的伸出部分分别接触所述曳引装置后方的两个滑轮(13)之一后,分别改变方向斜向所述车库塔(1)的两侧之一伸出,其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库塔(1)上的两块背板(7)之一的上端面固紧连接;

车库塔(1)上安装的两个吊椅架中,其中一个吊椅架上中央停车板(8)的上表面与地面(6)齐平时,另一个吊椅架上中央停车板(8)的上表面也与所述地面(6)齐平;

电动机固紧安装在车库塔(1)的顶面上且位于该顶面上曳引轮轴(14)中部的正下方,所述曳引轮轴(14)的转动由所述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驱动曳引轮轴(14)转动,所述曳引轮轴(14)的转动又带动其上两个曳引轮(15)同步转动,这两个曳引轮(15)通过摩擦力分别带动其上钢丝绳(16)并牵引两个吊椅架一升一降,这两吊椅架之一上的背板(7)在其两侧的限位板(17)的限制下,只能沿相应位置的车库塔(1)的侧向面上升或下降;所述背板(7)上的导向轮(21)沿相应位置的轮槽(18)滚动,使所述背板(7)的内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车库塔(1)的侧向面不接触,从而避免了摩擦损坏;这两吊椅架中,一个吊椅架下部任意一块停车板(8)的上表面与地面(6)齐平便于其上轿车(10)沿横向从该停车板(8)进出时,另一个吊椅架的上部必有另一停车板(8)的上表面也与地面(6)齐平也便于其上轿车(10)沿横向从该另一停车板(8)进出,反之亦然;这两吊椅架上如果停放的轿车(10)的重量不平衡,由于所述曳引轮(15)与其上的钢丝绳(16)之间的摩擦力很大,所述钢丝绳(16)与所述曳引轮(15)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而破坏所述钢丝绳(16)的牵引功能;万一这两吊椅架发生堕落,其所在的斜井(2)里的弹簧(5)对其产生缓冲作用,从而减轻碰撞破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吊椅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吊椅架上停车板(8)的外侧向面上固紧安装标示所述停车板(8)层级数的牌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吊椅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吊椅架上停车板(8)的上表面上画出横向停放轿车(10)的车位框,并按顺序对车位框进行编号,将所述编号标示在相应车位框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吊椅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车库塔(1)的顶上安装雨棚,所述雨棚罩盖曳引装置和两个斜井(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吊椅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车库塔(1)的顶面上安装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