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44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共享自行车的使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装置的结构及运行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越来多大,部份大、中城市开始有营运厂商向市民提供共享自行车,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措施鼓励市民选择共享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共享自行车在为市民的绿色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共享自行车在使用完毕之后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停放,容易产生乱停乱放现象,对绿地、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形成不合理的占用,甚至造成各种障碍;问题之二是共享自行车涉及多家营运厂商,增加了对不恰当停放共享自行车处理或善后的难度。这些问题在共享自行车使用量相对较大的地铁站口、公交枢纽等大型公共场所,其程度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装置,能够实现不同营运厂商的共享自行车的集中托管存放以及回收、发放;本装置采取立体循环式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集中存放更多的共享自行车;同时,利用智能检测手段得到相关信息(包括现存共享自行车的营运厂商及数量),实时向社会公众、用户和各营运厂商发送,以便社会公众知悉、用户恰当取用,也便于营运厂商及时调节余缺。进一步地,还可以进行故障车辆检测、定位,以便营运厂商及时修复。

本发明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循环式是指装置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方式为立体循环式,其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的存放区域是立体布局的矩形多层、多列仓库。

用于放置共享自行车的部件称为框架,所述框架为矩形立体状的容器,内部能够同时收纳、约束多台共享自行车;框架的长度尺寸须大于收纳共享自行车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须大于同时收纳、约束多台共享自行车的宽度尺寸加上放置、取用共享自行车所需的操作空间尺寸之和;框架设置有约束共享自行车的机构,对收纳的共享自行车进行约束,使得共享自行车不能够在框架内部产生位移。

所述仓库水平设置为X层,其中X为自然数,最小值为2,或者是全地面以上设置或者是部份地面以下设置,每层的净空高度须大于框架及所收纳共享自行车的高度尺寸,其中的一层的底部高度须与地面高度匹配,称为地面层;所述仓库垂直设置为Y列,其中Y为自然数,除去升降列之外,Y的最少值为2,在最外侧设置有升降列;除升降列以外,各列与各层的每一个相交区域为一个储存单元;框架的设置数量与储存单元的数量相同,正常情况下,框架位于储存单元之上;因此,每个储存单元的宽度须大于框架的宽度尺寸,深度须大于框架的长度尺寸;在每一个升降列设置有一个暂存单元,暂存单元的尺寸参数与前述储存单元相同。

每个升降列均设置有升降驱动单元,使得升降列的暂存单元能够垂直升降,且在任一层平层,即使得暂存单元的底部高度与该层储存单元的底部高度同高。

每个储存单元的下方均设置有横移驱动部件,每个升降列的暂存单元的下方均设置有横移驱动部件,这些横移部件的结构相同、驱动方式相同、运行速度相同。

当某个升降列的暂存单元为空,则该升降列的升降驱动单元驱动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在某一层平层,该层其中最接近该升降列的储存单元的横移驱动部件驱动其上方的框架向该升降列方向移动,在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的横移部件的配合运行之下,该储存单元之上的框架能够向该升降列的方向横向移动一个储存单元的距离,使得原来放置于上方的框架横向移至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之上。

当某个升降列的暂存单元之上放置有框架,则该升降列的升降驱动单元驱动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在某一层平层,若该层其中最接近该升降列的储存单元为空,则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的横移部件驱动其上方的框架向该储存单元方向移动,在该储存单元的横移部件的配合运行之下,该升降列的暂存单元之上的框架能够向该储存单元的方向横向移动一个储存单元的距离,使得原来放置于上方的框架横向移至该储存单元之上。

当某一层的储存单元其中一个为空,则该层储存单元的横移驱动部件的运行配合,能够使得该空的储存单元旁边的另一个储存单元的框架被横向移动一个储存单元的距离,最终移至该空的储存单元上方位置。

通过以上动作的组合,位于仓库内部任一储存单元之上的框架能够移至任意的另一个储存单元之上。

所述地面层即为出入口平台;位于与地面层同高的储存单元能够同时作为入口和出口;若该框架存在空的停放共享自行车的位置,即能够用作入口,用以存放新的共享自行车;若该框架存在合适的共享自行车,即能够用作出口,该共享自行车能够被取用。

上述升降列设置的“升降驱动单元”,当前广泛应用在起重设备或者电梯设备或者停车设备领域的垂直升降驱动方式均可采用,比如钢丝绳曳引驱动、链条曳引驱动、齿轮齿条驱动等等。而储存单元下方以及暂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考虑到需要对框架进行接力输送传递的特点,优选采用固体物流平面输送设备常见的滚轮式输送或者是履带式输送方式。

基于前述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的地面层设置有防护栏,在防护栏之上设置有护栏锁止单元,当装置的地面层的储存单元处于运行或者准备运行状态时,该护栏锁止单元处于锁止状态;该护栏锁止单元的作用是:当设备处于停止运行的静止状态时,操作该护栏锁止单元进行解锁,使得用户或者操作员能够进入接近装置地面层储存单元的框架位置的护栏内部空间,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上述护栏锁止单元的解锁操作同时触发装置地面层的机电单元处于禁止运行状态;当用户或者操作员离开护栏内部空间,操作该护栏锁止单元进行锁止,使得用户或者操作员不能够进入护栏内部;护栏锁止单元的锁止操作同时触发装置地面层的机电单元回复允许运行状态;只有护栏锁止单元处于锁止状态的时候,装置地面层的机电单元才能够处于允许运行状态;任何时刻,当护栏锁止单元处于解锁状态,即触发装置地面层的机电单元处于禁止运行状态。

基于前述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层的储存单元设置有自动检测所放置共享自行车的营运厂商的检测装置,能够确定框架当前放置的共享自行车的总数量以及相关营运厂商共享自行车的数量;这些信息能够以LED屏幕对外显示发布,能够以通讯方式对外发布,包括对相关的共享自行车营运厂商发布;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读取共享自行车二维码以判别营运厂商信息的装置。

读取二维码信息的装置为常见的通用装置,通过已读取到的二维码信息得到放置在框架的共享自行车数量以及通过已读取到的二维码信息判别营运厂商并无任何技术难度,故这里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所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这些技术方案同时适用于共享电动自行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面视图(即正视图);图2至图5为该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框架的调度运行示意图。图中,1-1一层一列,1-2一层二列,1-3一层三列,2共享自行车,2-1二层一列,2-2二层二列,2-3二层三列,3-1三层一列,3-2三层二列,3-3三层三列,4框架,5-1左侧升降列,5-2右侧升降列,6-1左侧暂存单元,6-2右侧暂存单元,7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循环式共享自行车集中托管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面视图(即正视图);图2至图5为该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框架的调度运行示意图。为清晰起见,这些图均没有画出具体的升降驱动单元和横移部件。

图中可见,本实施例的装置为三层三列结构,最左侧为左侧升降列5-1,最右侧为右侧升降列5-2;第一层的储存单元从左至右排列,分别为一层一列1-1、一层二列1-2和一层三列1-3;第二层的储存单元从左至右排列,分别为二层一列2-1、二层二列2-2和二层三列2-3;第三层的储存单元从左至右排列,分别为三层一列3-1、三层二列3-2和三层三列3-3;三层三列、一共9个储存单元。每个储存单元放置有一个框架4,一共9个框架4;每个框架4能够收纳5台共享自行车2。

图1所示,左侧升降列5-1处于与第一层平层的状态;右侧升降列5-2处于与第三层平层的状态;位于地面层的一层一列1-1之上的框架4,有1个空位和放置有4台共享自行车,故当前可同时作为入口和出口,其空位可以放置新的共享自行车,其共享自行车可以被取用;位于地面层的一层二列1-2之上的框架4,全部放置有共享自行车,故当前只作为出口,这些共享自行车可以被取用;位于地面层的一层三列1-3之上的框架4,全部为空位,故当前只作为入口,可以放置新的共享自行车。

如果需要把位于第二层的二层一列2-1之上的框架4调度至地面层,其中的优选运行方案是:

第一步,左侧升降列5-1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二层平层;同时,右侧升降列5-2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下降至地面层平层。以上结果见图2所示。

第二步,左侧升降列5-1的暂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二层一列2-1、二层二列2-2和二层三列2-3的储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配合,同时驱动框架4向左侧横向移动,使得原来位于二层一列2-1之上的框架4移至左侧升降列5-1的暂存单元之上,原来位于二层二列2-2之上的框架4移至二层一列2-1之上,原来位于二层三列2-3之上的框架4移至二层二列2-2之上,使得二层三列2-3的储存单元之上为空,没有框架4;

同时,右侧升降列5-2的暂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一层三列1-3、一层二列1-2和一层一列1-1的储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配合,同时驱动框架4向右侧横向移动,使得原来位于一层三列1-3之上的框架4移至右侧升降列5-2的暂存单元之上,原来位于一层二列1-2之上的框架4移至一层三列1-3之上,原来位于一层一列1-1之上的框架4移至一层二列1-2之上,使得一层一列1-1的储存单元之上为空,没有框架4;

以上结果见图3所示。

第三步,左侧升降列5-1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下降至地面层平层;同时,右侧升降列5-2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二层平层。以上结果见图4所示。

第四步,左侧升降列5-1的暂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以及设置在一层一列1-1的储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配合,同时驱动向右侧横向移动,使得原来位于左侧升降列5-1的暂存单元之上的框架4移至一层一列1-1的储存单元之上,左侧升降列5-1的暂存单元为空;

同时,右侧升降列5-2的暂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以及设置在二层三列2-3的储存单元下方设置的横移部件配合,同时驱动向左侧横向移动,使得原来位于右侧升降列5-2的暂存单元之上的框架4移至二层三列2-3的储存单元之上,右侧升降列5-2的暂存单元为空;

以上结果见图5所示。

本次调度运行结束。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