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建筑节能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建筑能耗中,通过墙体造成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60%~70%,因而墙体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顶墙与室外环境接触较多,其保温隔热性能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而且现今,顶墙与内墙的连接处,存在有竖向缝,容易造成竖向缝渗水,而且顶墙与内墙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建筑质量。
现有的墙体之间的连接大多存在上述缺点,因此如何改善这些缺点,提高建筑质量,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墙板的保温性能,提高顶墙与内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竖向缝漏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包括顶墙和内墙,所述顶墙相对于地面水平设置,所述内墙位于所述顶墙下侧,所述内墙的顶端与所述顶墙垂直连接;所述内墙顶端与所述顶墙的连接处设置有接口凹槽,所述接口凹槽内固定有侧墙骨。
可选的,所述顶墙包括有顶墙芯层,所述顶墙芯层两侧各设置有一层顶墙面层;所述内墙包括有内墙芯层,所述内墙芯层两侧各设置有一层内墙面层。
可选的,所述接口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墙顶端中部,其长度与所述内墙芯层的宽度相同,其宽度与所述内墙面层超出内墙芯层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侧墙骨的长度、宽度与所述接口凹槽的长度、宽度对应相等。
可选的,所述侧墙骨通过结构胶剂与所述内墙、顶墙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侧墙骨与所述内墙面层之间还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墙与所述内墙顶端通过保温钉进行连接;所述保温钉依次贯穿所述顶墙、侧墙骨,并插入至所述内墙的芯层内。
可选的,所述顶墙的上侧面还贴覆有一层呼吸纸。
可选的,所述顶墙的下侧面还均布有若干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内墙的两侧面与所述顶墙的下侧面通过L型支撑架进行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内墙垂直固定于顶墙的下侧中部,消除了顶墙与内墙连接处的竖向缝,避免了竖向缝渗水;
顶墙和内墙都采用″两面层+内芯″的结构,提高了墙体的承载能力和隔热保温性能;
借助侧墙骨对顶墙、内墙进行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顶墙,2为内墙,3为接口凹槽,4为侧墙骨,5为保温钉,6为螺钉,7为L型支撑架,11为顶墙芯层,12为顶墙面层,21为内墙芯层,22为内墙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墙板的保温性能,提高顶墙与内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竖向缝漏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顶墙1和内墙2,顶墙1相对于地面水平设置,内墙2位于顶墙1下侧,内墙2的顶端与顶墙1垂直连接;内墙2顶端与顶墙1的连接处设置有接口凹槽3,接口凹槽3内固定有侧墙骨4。
内墙2垂直固定于顶墙1的下侧中部,用于对顶墙1进行支撑,内墙2设置在顶墙1的下侧,消除了顶墙1与内墙2连接处的竖向缝,避免了竖向缝渗水;顶墙1的上侧面还贴覆有一层呼吸纸,提高了墙体的防水透汽性能。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建筑需要对内墙2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整个保温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的适用性。
顶墙1包括有顶墙芯层11,顶墙芯层11两侧各设置有一层顶墙面层12;内墙2包括有内墙芯层21,内墙芯层21两侧各设置有一层内墙面层22。顶墙1和内墙2都采用″两面层+内芯″的结构,面层和芯层采用结构胶剂粘贴在一起,其受力原理类似于工字型钢,面层主要承受弯曲变形引起的正应力,芯层提供足够的截面惯性矩,主要承受剪应力,从而提高墙板的承载能力;顶墙1的下侧面还均布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墙板的承载能力。顶墙面层12和内墙面层22采用强度较高的定向结构板材制成,顶墙芯层11和内墙芯层21则采用聚氨酯泡沫或高强度岩棉等高效保温芯材制成,提高了顶墙1和内墙2的隔热保温性能,并且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强度。
接口凹槽3设置在内墙2顶端中部,其长度与内墙芯层21的宽度相同,其宽度与内墙面层22超出内墙芯层21的部分的长度相等;侧墙骨4的长度、宽度与接口凹槽3的长度、宽度对应相等。侧墙骨4与接口凹槽3完全契合,方便对侧墙骨4进行固定;侧墙骨4通过结构胶剂与内墙2、顶墙1进行连接,侧墙骨4与内墙面层22之间还通过螺钉6进行固定连接,采用结构胶剂和螺钉6对侧墙骨4进行双重固定,不仅能借助侧墙骨4将顶墙1和内墙2连接在一起,而且也通过螺钉6将侧墙骨4更好地固定在接口凹槽3内,提高连接强度。
顶墙1与内墙2顶端还通过保温钉5进行连接,保温钉5选用塑料膨胀钉,由镀锌螺丝、尼龙涨管和固定圆片组成,具有抗老化、耐寒耐热、承载力高、抗拉性能好等优点;保温钉5依次贯穿顶墙1、侧墙骨4,并插入至内墙2的芯层内,保温钉5借助侧墙骨4对顶墙1、内墙2进行连接,方便快捷,便于施工,而且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内墙2的两侧面与顶墙1的下侧面通过L型支撑架进行连接,L型支撑架7可以是L型角钢或其他强度较高的L型支撑,不仅可以对顶墙1进行支撑,也提高了内墙2与顶墙1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中侧墙骨4的宽度为50mm,螺钉6直径优选为8mm,保温钉5直径为24mm,不仅能提高连接的强度,也能防止螺钉6和保温钉5直径较大对侧墙骨4和墙体造成破坏,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