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6346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在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是造成我国居民伤亡灾害最多的自然灾害,其中巨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地震灾害中的主要损失。因此对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抗剪力、延性,能够安全抵抗一定震级的破坏。

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施工,设计难度较大,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势结合面临的技术难题较多。钢板剪力墙多将钢板和钢柱作为骨架设置在整个剪力墙内,需要现场进行基础骨架绑扎和固定,施工难度大,钢板利用效率低下,且不适用于高空施工,钢板、钢筋的吊装需要长时间占据吊装设备,设备利用率不高,现场的周转使用率低,大大延长了施工周期。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主流结构是部分预制、边缘构件区域或节点区域采用现浇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施工整体性好,造价成本较低,经济实用,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但是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抗拉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延性较差,易发生脆性破坏。

如何找到一种合适建筑工业化技术,及满足工业化建设要求,有能有效应对大震甚至巨震是建筑工业化中所面临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便捷、连接处具有优异的抗剪强度、施工质量便于控制的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边缘构件区域或节点区域采用现浇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施工量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施工周期较长,钢材使用量大,抗拉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延性较差,易发生脆性破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由预制墙板上下连接组成,所述预制墙板的横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组合;所述预制墙板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的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加强竖向钢骨、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所述加强竖向钢骨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所述加强竖向钢骨为一字钢、角钢、槽钢、工字钢、h形钢、王字钢、异形钢骨、焊接钢构件或上述的组合;所述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所述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所述边缘纵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外;加强竖向钢骨外侧与边缘纵筋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所述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与墙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墙身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的高度;上下相邻所述预制墙板通过相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连接,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所述连接接缝为混凝土或灌浆料,所述加强竖向钢骨上焊接有栓钉和/或抗剪件。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一步的,所述墙身水平筋设置在墙板非边缘区,两端分别与墙板边缘区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锚接、搭接或焊接固定。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墙板内还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斜向加强件和/或水平加强件,斜向加强件沿预制墙板的对角线设置,斜向加强件和水平加强件两端分别与加强竖向钢骨焊接、栓接或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加强件为钢筋或钢筋笼。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一步的,所述墙身竖向钢筋上还设置有拉结筋。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墙板内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外侧设有加固箍筋。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区设置有抗剪键,所述抗剪键为钢板、型钢或钢筋混凝土键。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钢骨和钢筋: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墙板边缘区的边缘纵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和墙身水平筋;

步骤二、支模:支设模板;

步骤三、绑扎、固定钢筋和钢骨: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五、连接预制墙板:将预制墙板吊起,与下方的预制墙板对齐,将相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分别连接固定,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在连接处外侧设置加固箍筋;

步骤六、浇筑连接接缝:在预制墙板的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养护,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的绑扎可在步骤一由工厂预制加工成钢筋笼和/或钢筋网片,直接与加强竖向钢骨组装在一起、绑扎或焊接固定。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基础、连梁、连梁两端的单元剪力墙和专用耗能构件,所述单元剪力墙由预制墙板拼接组成,所述预制墙板的横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的组合,所述预制墙板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的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加强竖向钢骨、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所述加强竖向钢骨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所述加强竖向钢骨为一字钢、角钢、槽钢、工字钢、h形钢、王字钢、异形钢骨、焊接钢构件或上述的组合;所述加强竖向钢骨上焊接有栓钉和/或抗剪件,所述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所述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所述边缘纵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外;加强竖向钢骨外侧与边缘纵筋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所述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与墙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墙身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的高度;上下相邻所述预制墙板通过相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连接,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所述连接接缝为混凝土或灌浆料;连梁上方设有楼板;所述专用耗能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单元剪力墙之间。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竖向钢骨的连接处水平设置有连接端梁,连接端梁一端与加强竖向钢骨焊接或栓接固定,另一端伸出预制墙板,与连梁一端连接。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专用耗能构件为钢连梁、双连梁、约束钢板剪力墙或防屈曲支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楼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场支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者预制与现浇结合的叠合楼板;所述楼板的混凝土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矿渣混凝土或者添加剂混凝土;所述连梁为钢连梁、变刚度钢梁、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带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现浇混凝土连梁。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由基础、结构柱、结构梁和单元剪力墙组合而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述单元剪力墙由预制墙板拼接组成,所述预制墙板的横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的组合,所述预制墙板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所述加强竖向钢骨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所述加强竖向钢骨为一字钢、角钢、槽钢、工字钢、h形钢、王字钢、异形钢骨、焊接钢构件或上述的组合;所述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所述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所述边缘纵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外;加强竖向钢骨外侧与边缘纵筋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所述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与墙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墙身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的高度;上下相邻所述预制墙板通过相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连接,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所述连接接缝为混凝土或灌浆料;所述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结构柱为钢柱、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或钢-混凝土-钢筋组合柱;所述结构梁为钢梁、变刚度钢梁、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带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现浇混凝土连梁。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柱为预制的钢-混凝土-钢筋组合柱,由单元柱上下拼接组成,所述单元柱包括位于结构柱内部的连接竖向钢骨、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柱身,所述连接竖向钢骨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结构柱的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所述连接竖向钢骨为一字钢、角钢、槽钢、工字钢、h形钢、王字钢、异形钢骨、焊接钢构件或上述的组合;所述钢筋包括柱身纵向钢筋和复合箍筋,柱身纵向钢筋由复合箍筋固定、套设在连接竖向钢骨外,连接竖向钢骨外侧与复合箍筋搭接、锚固或焊接;所述混凝土柱身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纵向钢筋的高度;上下相邻的单元柱通过相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和柱身纵向钢筋连接,连接节处浇筑有连接接缝,所述连接接缝为混凝土或灌浆料。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箍筋包括至少一个圆形箍筋或螺旋箍筋。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邻的所述单元柱内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纵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连接竖向钢骨和柱身纵向钢筋外侧设有加固箍筋。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梁式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或上述组合。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墙板内还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斜向加强件和/或水平加强件,斜向加强件沿预制墙板的对角线设置,斜向加强件和水平加强件两端分别与加强竖向钢骨焊接、栓接或通过连接板连接。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墙板或结构柱与基础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墙身水平筋设置在墙板非边缘区,两端分别与墙板边缘区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锚接、搭接或焊接固定。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墙板内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加强竖向钢骨、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外侧设有加固箍筋。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剪力墙板预制: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墙板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边缘纵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和墙身水平筋;支设模板;然后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b、下层剪力墙板安装:在完成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测量和定位,吊装预制墙板,先将下层的预制墙板底部的加强竖向钢骨与结构基础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墙身竖向钢筋与结构基础固定,浇筑混凝土或灌浆料;

步骤c、上层剪力墙板安装:吊装上层的预制墙板,与下层预制墙板对齐后,先将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对应的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骤d、连接接缝浇筑:在预制墙板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养护;

步骤e、连梁安装:吊装连梁,连梁两端与两侧单元剪力墙连接;

步骤f、楼板施工:吊装预制楼板或进行楼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g、逐层施工:重复施工步骤c-步骤f至建筑顶层;

步骤h、专用耗能构件安装:根据设计需求,设置并安装专用耗能构件。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h中专用耗能构件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两种:随着施工楼层逐层顺序安装,或施工完成后统一安装。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b施工时在基础上安装隔震支座。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剪力墙板预制: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墙板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边缘纵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和墙身水平筋;支设模板;然后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ⅱ、框架结构安装:在完成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测量和定位,安装结构柱和结构梁;

步骤ⅲ、下层剪力墙板安装:进行测量和定位,在完成的结构基础上,同时吊装预制墙板,先将下层的预制墙板底部的加强竖向钢骨与结构基础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墙身竖向钢筋与结构基础固定,浇筑混凝土或灌浆料;

步骤ⅳ、上层剪力墙板安装:吊装上层的预制墙板,与下层预制墙板对齐后,先将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对应的边缘纵筋和墙身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骤ⅴ、连接接缝浇筑:在预制墙板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养护;

步骤ⅵ、楼板施工:吊装预制楼板或进行楼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ⅶ、逐层施工:重复施工步骤ⅱ-步骤ⅵ至建筑顶层。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ⅱ和步骤ⅲ施工时在基础上安装隔震支座。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ⅱ中框架结构与步骤ⅲ-步骤ⅵ中剪力墙的施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顺序进行施工:一是框架结构与剪力墙同时施工;二是框架结构与剪力墙错层施工,剪力墙先行施工,再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ⅱ中所述结构柱采用以下方法预制而成:

①加工钢骨和钢筋:在工厂加工制作连接竖向钢骨、柱身纵向钢筋和复合箍筋;

②支模:支设模板;

③绑扎、固定钢筋和钢骨:根据设计绑扎,柱身纵向钢筋(82)由复合箍筋(84)固定、套设在连接竖向钢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

④浇筑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⑤连接单元柱:将单元柱吊起,与下方的单元柱对齐,将相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纵向钢筋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⑥浇筑连接接缝:在单元柱的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养护,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全预制墙板,将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工厂预制,现场连接,在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区增设了加强竖向钢骨,具有便于安装和剪力传递的作用,便于固定,使得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同时大大提高了剪力墙在端头、弯角区或节点区的抗剪强度和抗弯承载力;并在加强竖向钢骨之间增设了加强件,形成剪力墙钢混骨架,大大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提高了剪力墙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

本发明预制墙板一体浇筑预制而成,提高了剪力墙的抗剪强度和抗弯承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与钢板剪力墙相比,在保证具有相同的抗剪强度和抗弯承载力的施工条件下,本发明剪力墙内的钢材有效利用率更高。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制施工,现场拼接,使用方便,改善了现场的施工环境,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相邻剪力墙或单元柱之间可吊装,先行焊接固定竖直设置的型钢钢骨,使结构成型,大大减小了高空施工的难度,便于高空操作。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预制剪力墙板与连梁相结合组成剪力墙结构体系,质量轻,强度大,耗能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在剪力墙体系中设置了专用耗能构件,可进一步提高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在地震过后,只需要更换破坏的专用耗能构件即可完成修复,大大减小了震后的修复成本,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5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5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5的预制墙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预制墙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预制墙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的预制墙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的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6的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6中结构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6中单元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单元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7中单元柱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预制墙板;11-加强竖向钢骨;21-边缘纵筋;22-墙身竖向钢筋;23-墙身水平筋;24-加固箍筋;25-拉结筋;26-斜向加强件;27-水平加强件;31-连接接缝;32-抗剪键;33-混凝土墙身;4-连梁;41-连接端梁;42-楼板;5-专用耗能构件;6-结构柱;7-结构梁;8-单元柱;81-连接竖向钢骨;82-柱身纵向钢筋;84-复合箍筋;85-混凝土柱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由预制墙板1上下连接组成,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一”字形;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工字钢;加强竖向钢骨11上焊接有栓钉和/或抗剪件;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水平筋23设置在墙板非边缘区,两端分别与墙板边缘区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锚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上下相邻的预制墙板1内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加强竖向钢骨11、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外侧设有加固箍筋24;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31,连接接缝31为混凝土或灌浆料;连接处设有抗剪键32,抗剪键32为钢板、型钢或者钢筋混凝土键。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钢骨和钢筋: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11、墙板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边缘纵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22和墙身水平筋23;

步骤二、支模:支设模板;

步骤三、绑扎、固定钢筋和钢骨: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11,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的绑扎也可在步骤一由工厂预制加工成钢筋笼和/或钢筋网片,直接与加强竖向钢骨11组装在一起、绑扎或焊接固定;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五、连接预制墙板1:将预制墙板1吊起,与下方的预制墙板1对齐,将相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分别连接固定,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在连接处外侧设置加固箍筋24;

步骤六、浇筑连接接缝31:在预制墙板1的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养护,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

实施例2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实施例1相同,由预制墙板1上下连接组成,其中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一”字形;如图4和图5所示,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和设置在预制墙板1内的加强件,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工字钢;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竖向钢筋22上间隔设有拉结筋25,拉结筋25为箍筋或拉筋;加强件包括斜向加强件26,斜向加强件26沿预制墙板1的对角线设置,两端分别与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栓接或通过连接板连接;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

实施例3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实施例1相同,由预制墙板1上下连接组成,其中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l形;如图6和图7所示,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和l形预制墙板1转角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和设置在预制墙板1内的加强件,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h形钢;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竖向钢筋22上间隔设有拉结筋25,拉结筋25为箍筋或拉筋;加强件包括斜向加强件26和水平加强件27,斜向加强件26沿预制墙板1的对角线设置,水平加强件27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上端连接处,斜向加强件26和水平加强件27两端分别与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栓接或通过连接板连接,加强件采用钢筋制成;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

实施例4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实施例1相同,由预制墙板1上下连接组成,其中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t形;如图8和图9所示,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和t形预制墙板1节点处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和设置在预制墙板1内的加强件,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王”字钢;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竖向钢筋22上间隔设有拉结筋25,拉结筋25为箍筋或拉筋;加强件包括斜向加强件26和水平加强件27,斜向加强件26和水平加强件27的数量分别为两根,斜向加强件26沿预制墙板1的对角线交叉设置,水平加强件27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斜向加强件26和水平加强件27两端分别与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栓接或通过连接板连接,加强件采用钢筋笼制成;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基础、连梁4、连梁4两端的单元剪力墙和设置在连梁4下方的专用耗能构件5。

如图1至图3所示,单元剪力墙由预制墙板1拼接组成,预制墙板1与基础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如图2至图4所示,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一”字形;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工字钢;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另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水平筋23设置在墙板非边缘区,两端分别与墙板边缘区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锚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上下相邻的预制墙板1内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加强竖向钢骨11、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外侧设有加固箍筋24;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31,连接接缝31为混凝土或灌浆料;连接处设有抗剪键32,抗剪键32为钢板、型钢或者钢筋混凝土键。

如图10所示,加强竖向钢骨11的连接节点处水平设置有连接端梁41,连接端梁41一端与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另一端伸出预制墙板1,连接端梁41为型钢,可以为工字钢、槽钢或方钢中的一种;连接端梁41与连梁4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固定,连梁4上方设置楼板42,楼板42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场支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者预制与现浇结合的叠合楼板;楼板42的混凝土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矿渣混凝土或者添加剂混凝土;连梁4为钢连梁、变刚度钢梁、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带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现浇混凝土连梁。

钢筋混凝土基础为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梁式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或上述组合。

专用耗能构件5设置在连梁4下方,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单元剪力墙之间,专用耗能构件5为钢连梁4、双连梁4约束钢板剪力墙或防屈曲支撑中的一种。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剪力墙板预制: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11、墙板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边缘纵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22和墙身水平筋23;支设模板;然后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11,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b、下层剪力墙板安装:在完成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测量和定位,先安装隔震支座;然后吊装预制墙板1,先将下层的预制墙板1底部的加强竖向钢骨11与结构基础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墙身竖向钢筋22与结构基础固定,浇筑混凝土或灌浆料;

步骤c、上层剪力墙板安装:吊装上层的预制墙板1,与下层预制墙板1对齐后,先将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对应的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骤d、连接接缝31浇筑:在预制墙板1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养护;

步骤e、连梁4安装:吊装连梁4,连梁4两端与两侧单元剪力墙连接;

步骤f、楼板施工:吊装预制楼板或进行楼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g、逐层施工:重复施工步骤c-步骤f至建筑顶层;

步骤h、专用耗能构件5安装:根据设计需求,设置并安装专用耗能构件5;专用耗能构件5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两种:随着施工楼层逐层顺序安装,或施工完成后统一安装。

根据建筑的不同设计,可采用上述不同形状或构造的预制墙板1及其近似方案进行拼接施工。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由基础、结构柱6、结构梁7和单元剪力墙连接组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单元剪力墙由预制墙板1拼接组成,预制墙板1与基础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如图2至图4所示,预制墙板1的横截面呈“一”字形;预制墙板1包括设置在预制墙板1的边缘区的加强竖向钢骨11、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墙身33,加强竖向钢骨1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预制墙板1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加强竖向钢骨11为工字钢;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括边缘纵筋21,边缘纵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设在加强竖向钢骨11外,加强竖向钢骨11外侧与边缘纵筋21搭接、锚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墙身33;非边缘钢筋包括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墙身竖向钢筋22与墙身水平筋23交叉设置;墙身水平筋23设置在墙板非边缘区,两端分别与墙板边缘区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锚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墙身33的高度不高于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的高度;上下相邻的预制墙板1内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加强竖向钢骨11、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外侧设有加固箍筋24;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31,连接接缝31为混凝土或灌浆料;连接处设有抗剪键32,抗剪键32为钢板、型钢或者钢筋混凝土键;所述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结构柱6为预制的钢-混凝土-钢筋组合柱;所述结构梁7为钢梁、变刚度钢梁、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带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现浇混凝土连梁4。

如图12至图14所示,其中,结构柱6由单元柱8上下拼接组成,包括位于结构柱6内部的连接竖向钢骨81、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柱身85,连接竖向钢骨8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结构柱6的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连接竖向钢骨81为工字钢;所述钢筋包括柱身纵向钢筋82和复合箍筋84,复合箍筋84包括一个方形箍筋和一个圆形箍筋,柱身纵向钢筋82由复合箍筋84固定、套设在连接竖向钢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混凝土柱身85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纵向钢筋82的高度;上下相邻的单元柱8内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8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纵向钢筋8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连接竖向钢骨81和柱身纵向钢筋82外侧设有加固箍筋24;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31,所述连接接缝31为混凝土或灌浆料。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为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梁式基础或箱型基础。

本发明加强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剪力墙板预制:在工厂加工制作加强竖向钢骨11、墙板边缘区、转角区和/或节点区的边缘纵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边缘区的墙身竖向钢筋22和墙身水平筋23;支设模板;然后根据设计绑扎边缘钢筋和非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包裹加强竖向钢骨11,与之搭接、锚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步骤ⅱ、框架结构安装:在完成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测量和定位,先安装隔震支座,然后安装结构柱6和结构梁7;

步骤ⅲ、下层剪力墙板安装:同时吊装预制墙板1,先将下层的预制墙板1底部的加强竖向钢骨11与结构基础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墙身竖向钢筋22与结构基础固定,浇筑混凝土或灌浆料;

步骤ⅳ、上层剪力墙板安装:吊装上层的预制墙板1,与下层预制墙板1对齐后,先将对应的加强竖向钢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将对应的边缘纵筋21和墙身竖向钢筋2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骤ⅴ、连接接缝31浇筑:在预制墙板1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养护;

步骤ⅵ、楼板施工:吊装预制楼板或进行楼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步骤ⅶ、逐层施工:重复施工步骤ⅱ-步骤ⅵ至建筑顶层。

步骤ⅱ中框架结构与步骤ⅲ-步骤ⅵ中剪力墙的施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顺序进行施工:一是框架结构与剪力墙同时施工;二是框架结构与剪力墙错层施工,剪力墙先行施工,再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

其中,结构柱6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加工钢骨和钢筋:在工厂加工制作连接竖向钢骨81、柱身纵向钢筋82和复合箍筋84;

②支模:支设模板;

③绑扎、固定钢筋和钢骨:根据设计绑扎,柱身纵向钢筋82由复合箍筋84固定、套设在连接竖向钢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

④浇筑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待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养护至标准强度待用;

⑤连接单元柱:将单元柱8吊起,与下方的单元柱8对齐,将相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8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纵向钢筋8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⑥浇筑连接接缝:在单元柱8的连接处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或灌浆料的浇筑和振捣,养护,待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

结构柱6中复合箍筋8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化,还可以如实施例7所示。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不同的,如图15所示,结构柱6由单元柱8上下拼接组成,包括位于结构柱6内部的连接竖向钢骨81、钢筋和浇筑的混凝土柱身85,连接竖向钢骨81非连续设置,分别设置在结构柱6的上下两端的连接节点处,连接竖向钢骨81为工字钢;所述钢筋包括柱身纵向钢筋82和复合箍筋84,复合箍筋84包括三个方形箍筋,柱身纵向钢筋82由复合箍筋84固定、套设在连接竖向钢骨81外;混凝土柱身85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纵向钢筋82的高度;上下相邻的单元柱8内对应的连接竖向钢骨81通过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纵向钢筋82通过套筒连接、焊接或搭接固定,连接的连接竖向钢骨81和柱身纵向钢筋82外侧设有加固箍筋;连接处浇筑有连接接缝31,所述连接接缝31为混凝土或灌浆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