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222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1世纪,随着“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始社会的走路出行,到封建社会的以马车代步出行,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自行车代步出行,最后到如今汽车大量走入普通人家的生活中去,成为人们出差、旅游、上班的常用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停车位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停车位在某些地方变得“一位难求”,汽车胡乱停放在马路上,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不利于交通方便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传统的地面停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为了可以满足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停车,同时又不占用如今紧缺的土地资源,立体车库成为不二选择。

当今,社会上有多种形式的立体车库,它主要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可以单独移动的停车位,以及相应的传输机构和供能机构。而且,城市中的立体车库多为长方体结构,其存在占地面积比较大,传输效率低,存车以及提车花费时间长,且传输机构相对复杂的问题。为此,人们希望可以有一种存车及提车方便快捷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的立体车库,来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旨在进一步降低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立体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来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其中,所述入车口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的端部,所述进车载车台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上,所述进车载车台可以随所述进车传送带移动;所述移动停车台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移动停车台可以在所述停车平台上移动;所述出车口设置在所述出车传送带的端部,所述出车载车台设置在所述出车传送带上,所述出车载车台可以随所述出车传送带移动。

可选的,所述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和所述出车传送带之间。

可选的,所述进车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的上部,所述出车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的下部。

可选的,所述移动停车台包括移动停车台上支座、转动铰、支撑杆和移动停车台底座,其中,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采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动铰可升降安装在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下支撑杆、中支撑杆和上支撑杆,所述转动铰包括上转动铰和下转动铰,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中支撑杆的下端采用所述下转动铰铰接,所述中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采用所述上转动铰铰接,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上。

可选的,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包括上支座主体、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上表面的固定支撑柱和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上表面的位置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上支座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4个所述固定支撑柱,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固定支撑柱在所述上支座主体的上表面上的设置距离可以根据待固定汽车的大小调整。

可选的,所述进车载车台包括进车载车台底座门、线圈和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进车载车台底座门的下表面,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进车载车台的四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其中,进车载车台设置在进车传送带上,且进车载车台可以随进车传送带移动,移动停车台设置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停车台可以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出车载车台设置在出车传送带上,且出车载车台可以随出车传送带移动;采用两个不同的传送带分别实现汽车的停放和提出,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垂直升降机式立体车库提高了运送车辆的安全性和存取效率;可以根据外在土地的大小和外在建筑的形状随意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形状,实现最大范围的节省空间;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降低了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满足了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停车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停车台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车载车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进一步降低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立体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其中,进车载车台设置在进车传送带上,且进车载车台可以随进车传送带移动,移动停车台设置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停车台可以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出车载车台设置在出车传送带上,且出车载车台可以随出车传送带移动;采用两个不同的传送带分别实现汽车的停放和提出,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垂直升降机式立体车库提高了运送车辆的安全性和存取效率;可以根据外在土地的大小和外在建筑的形状随意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形状,实现最大范围的节省空间;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降低了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满足了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下面将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1、进车载车台2、进车传送带3、移动停车台4、停车平台5、出车传送带6、出车载车台7和出车口8,其中,入车口1设置在进车传送带3的端部,也即进车传送带3的端部为入车口1,待存放车辆可以从入车口1进入进车传送带3,进而进入该立体车库进行存放。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进车载车台2设置在进车传送带3上,进车载车台2可以随进车传送带3移动;也即进车载车台2固定在进车传送带3上,当进车传送带3转动的过程中,进车载车台2可以随进车传送带3的移动而移动。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车传送带3的具体形式和安装固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已有技术。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车传送带3可以参考已有技术中的货物传送带进行设置。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移动停车台4设置在停车平台5上,移动停车台4可以在停车平台5上移动;其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停车平台5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移动停车台4,并且多个移动停车台4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设置在停车平台5上。移动停车台4可以在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停车平台5上自行移动,对于移动停车台4在停车平台5上自行移动的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不做累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已有技术中的自动机器人进行设置。示例的,可以参考工厂用来运送货物的自动机器人进行设置移动停车台4的移动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

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移动停车台4包括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转动铰42、支撑杆43和移动停车台底座44,其中,移动停车台底座44可移动安装在停车平台上5,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采用支撑杆43和转动铰42可升降安装在移动停车台底座44上。具体的,移动停车台底座44上设置有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用于实现移动停车台底座44可移动安装在停车平台上5,对于移动停车台底座44上设置的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安装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参考图4所示,支撑杆43包括下支撑杆、中支撑杆和上支撑杆,转动铰包括上转动铰和下转动铰,其中,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移动停车台底座44上,下支撑杆的上端和中支撑杆的下端采用下转动铰铰接,中支撑杆的上端和上支撑杆的下端采用上转动铰铰接,上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上。

具体的,中支撑杆可以绕下转动铰的轴线相对下支撑杆转动,上支撑杆可以绕上转动铰的轴线相对中支撑杆转动。示例的,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中支撑杆可以绕下转动铰的轴线转动或者上支撑杆可以绕上转动铰的轴线转动,可以实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相对移动停车台底座44的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调节。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出车口8设置在出车传送带6的端部,即出车传送带6的端部设置为出车口8,当有车辆需要出立体车库内,可以先将该车辆移送到出车传送带6,进而经过出车传送带6端部的出车口8驶出该立体车库。出车载车台7设置在出车传送带6上,出车载车台7可以随出车传送带6移动,对于出车载车台7在出车传送带6上的设置方式和移动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累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的进车载车台2在进车传送带3上的设置方式和移动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停车平台5设置在进车传送带3和出车传送带6之间,示例的,进车传送带3设置在停车平台5的上部,出车传送带6设置在停车平台5的下部。

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包括上支座主体411、设置在上支座主体411上表面的固定支撑柱412和设置在上支座主体411上表面的位置传感器413。其中,位置传感器413用于检测车辆在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的上表面的停放位置和是否有车辆停放在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位置传感器(positionsensor)用于感受被测物的位置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能感受被测物的位置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使用的位置传感器的具体形式和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使用的位置传感器可以是直线位移传感器或者角位移传感器。

参考图5所示,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设置有4个固定支撑柱412,位置传感器413设置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支撑柱412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的位置可以根据待固定车辆的大小进行调节,即相邻的固定支撑柱413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上的设置距离可以根据待固定汽车的大小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固定支撑柱413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的安装方式和相邻的固定支撑柱413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上的距离调整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已有技术。示例的,可以通过不步进电机调整相邻的固定支撑柱413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上的距离,实现固定支撑柱413可以将不同尺寸大小的车辆固定在上支座主体411的上表面。

参考图6所示,进车载车台2包括进车载车台底座门21、线圈22和控制开关23,其中,控制开关23安装在进车载车台底座门21的下表面,线圈22设置在进车载车台2的四周。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其进车载车台2安装有进车载车台底座门21,当有汽车要停放入该立体车库时,控制系统就发送命令来控制停车平台5上的移动停车台4的固定支撑柱412展开,将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升起,当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触碰到进车载车台2上的控制开关23时,环绕在进车载车台2周围的线圈22通电,形成涡流产生电磁升力,将汽车微微抬起,与此同时进车载车台2上的进车载车台底座门21打开,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逐渐减小,而电磁升力也逐渐减小,进而汽车被轻轻的放在了停车平台上的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上了,然后移动停车台上支座41下降,进车载车台2上的进车载车台底座门21关闭,这样便自动化的完成了停车过程。

其中,出车传送带6上的出车载车台8与移动停车台4一样具有自升降功能,而在停车平台5上某些移动停车位也具有通过进车载车台2将汽车停放入立体车库的功能,当停车平台上的车辆要出该立体车库时,则将相应的出车库的车对应的停车平台上的移动停车台4移动到便于出车的位置,然后实现同进车一样的过程,将停车平台上的汽车移动到出车传送带相应的出车载车台上,完成出车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其中,进车载车台设置在进车传送带上,且进车载车台可以随进车传送带移动,移动停车台设置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停车台可以在停车平台上移动,出车载车台设置在出车传送带上,且出车载车台可以随出车传送带移动;采用两个不同的传送带分别实现汽车的停放和提出,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垂直升降机式立体车库提高了运送车辆的安全性和存取效率;可以根据外在土地的大小和外在建筑的形状随意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形状,实现最大范围的节省空间;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降低了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满足了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车传送带上的进车载车台用于汽车停放在上面,进而传送其到停放的指定位置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车载车台成凹状,有利于进车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更好的固定住汽车,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其移动停车台4的上支座上有四个固定柱,它可以根据汽车的大小来扩大或缩小四个固定柱之间的空间大小,来固定汽车在移动停车台上的位置,可以适合不同大小汽车的停放;此外,移动停车台上有位置传感器,它可以准确的将该位置传输给控制系统,具有将汽车与移动停车台准确匹配的功能,方便汽车的停取。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