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1044发布日期:2018-06-08 21:48阅读:2133来源:国知局
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的柱梁板节点属于主体结构的重要部分,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浇筑关系着整个主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性。柱梁板节点的钢筋交叉密集,采用传统的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存在不容易振捣密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存在不容易振捣密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柱梁板节点包括相互叠合的柱体、梁和板,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柱梁板节点划分为依次叠合的柱体浇筑层、梁浇筑层和板浇筑层;

将所述梁浇筑层划分为连接于所述柱体浇筑层的梁柱头浇筑段和连接于所述梁柱头浇筑段的梁浇筑段;

将所述板浇筑层划分为连接于所述梁柱头浇筑段的板柱头浇筑段和连接于所述板柱头浇筑段的板浇筑段;

浇筑所述柱体浇筑层的混凝土;

于浇筑完成的所述柱体浇筑层上依次浇筑所述梁浇筑层的所述梁柱头浇筑段和所述梁浇筑段的混凝土;以及

于浇筑完成的所述梁浇筑层上依次浇筑所述板浇筑层的所述板柱头浇筑段和所述板浇筑段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梁包括交叉设于所述板的底部的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叠合于所述柱体,所述次梁的下部高于所述主梁的下部;

沿所述次梁的下部将所述梁柱头浇筑段划分为叠合于所述柱体浇筑层的梁下柱头浇筑段和叠合于所述梁下柱头浇筑段的梁上柱头浇筑段;

沿所述次梁的下部将所述梁浇筑段划分为依次叠合的梁下部浇筑段和梁上部浇筑段,所述梁下部浇筑段连接于所述梁下柱头浇筑段,所述梁上部浇筑段连接于所述梁上柱头浇筑段;

所述浇筑所述梁浇筑层的所述梁柱头浇筑段和所述梁浇筑段的混凝土步骤包括依次浇筑所述梁下柱头浇筑段、所述梁下部浇筑段、所述梁上柱头浇筑段以及所述梁上部浇筑段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梁下柱头浇筑段与所述梁下部浇筑段之间、所述梁上柱头浇筑段与所述梁上部浇筑段之间、所述板柱头浇筑段与所述板浇筑段之间分别安装有隔栅。

进一步的,所述隔栅朝向所述柱体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的,浇筑所述柱体浇筑层、所述梁浇筑层和所述板浇筑层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先竖向分层、后横向分段浇注、分段浇捣密实。竖向分层,先浇筑柱至梁的底部,再浇筑至板的底部,最后浇筑至板的顶部,降低混凝土的厚度,进而有利于每一层的混凝土能振捣密实。横向分段,先浇筑柱头(柱头为柱与主梁、次梁、板交集部位),后浇筑梁、板,可以避免不同浇筑区段的混凝土浇筑混淆产生质量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浇筑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至图9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浇筑区域划分示意图、图3至图9为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柱梁板节点包括相互叠合的柱体X、梁Y和板Z。柱体X的上部形成柱头伸入并锚固于梁Y和板Z中。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柱梁板节点划分为依次叠合的柱体浇筑层、梁浇筑层和板浇筑层。

具体的,如图2所示,将柱梁板节点沿竖直方向划分为自下而上的柱体浇筑层1、梁浇筑层2和板浇筑层3。柱体浇筑层1位于最下层,板浇筑层3位于最上层,梁浇筑层2位于柱体浇筑层1和板浇筑层3。梁浇筑层2叠合于柱体浇筑层1,板浇筑层3叠合于梁浇筑层2。

S2:将梁浇筑层2划分为连接于柱体浇筑层1的梁柱头浇筑段21和连接于梁柱头浇筑段21的梁浇筑段22。

具体的,如图2所示,将梁浇筑层2沿水平方向划分成梁柱头浇筑段21和梁浇筑段22。梁柱头浇筑段21叠合于柱体浇筑层1的上部。梁浇筑段22连接于梁柱头浇筑段21。

S3:将板浇筑层3划分为连接于梁柱头浇筑段21的板柱头浇筑段31和连接于板柱头浇筑段31的板浇筑段32。

具体的,如图2所示,将板浇筑层3沿水平方向划分成板柱头浇筑段31和板浇筑段32。板柱头浇筑段31叠合于梁柱头浇筑段21。板浇筑段32连接于板柱头浇筑段31且叠合于梁浇筑段22。

S4:浇筑柱体浇筑层1的混凝土。

如图3所示,先浇筑柱体浇筑层1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S5:于浇筑完成的柱体浇筑层1上,依次浇筑梁浇筑层2的梁柱头浇筑段21和梁浇筑段22的混凝土。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梁Y包括交叉设于板Z的底部的主梁a和次梁b,柱体1叠合于主梁a和次梁b上,次梁b的下部高于主梁a的下部。

如图2所示,沿次梁的下部将梁柱头浇筑段21划分为叠合于柱体浇筑层1的梁下柱头浇筑段211和叠合于梁下柱头浇筑段211的梁上柱头浇筑段212。

沿次梁的下部将梁浇筑段22划分为依次叠合的梁下部浇筑段221和梁上部浇筑段222,梁下部浇筑段221连接于梁下柱头浇筑段211,梁上部浇筑段222连接于梁上柱头浇筑段212。

如图4至图7所示,依次于柱体浇筑层1上浇筑梁下柱头浇筑段211、梁下部浇筑段212并振捣密实。

于梁下柱头浇筑段211、梁下部浇筑段212上浇筑梁上柱头浇筑段212以及梁上部浇筑段222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S6:于浇筑完成的梁浇筑层2上,依次浇筑板浇筑层3的板柱头浇筑段31和板浇筑段32的混凝土。

于梁上柱头浇筑段212和梁上部浇筑段222上依次浇筑板柱头浇筑段31和板浇筑段32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在本实施例中,柱体浇筑层1、梁上柱头浇筑段212、梁下柱头浇筑段211以及板柱头浇筑段31浇筑的混凝土为相同强度(标号)的混凝土。柱体浇筑层1、梁上柱头浇筑段212、梁下柱头浇筑段211以及板柱头浇筑段31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范围为C35~C60。

梁下部浇筑段221、梁上部浇筑段222以及板浇筑段32中浇筑的混凝土相同强度(标号)的混凝土。梁下部浇筑段221、梁上部浇筑段222以及板浇筑段32中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范围为C25~C35。

梁下部浇筑段221、梁上部浇筑段222以及板浇筑段32中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比柱体浇筑层1、梁上柱头浇筑段212、梁下柱头浇筑段211以及板柱头浇筑段31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低。

在梁柱板节点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防止高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浇筑的高标号混凝土因为坍落度流淌注入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内,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于梁下柱头浇筑段211与梁下部浇筑段221之间、梁上柱头浇筑段212与梁上部浇筑段222之间、板柱头浇筑段31与板浇筑段32之间分别安装有隔栅。

隔栅为隔断的栅栏,隔栅上形成有多个漏浆孔。漏浆孔的孔径应小于高标号混凝土中的石子的外径。隔栅可以阻隔高标号混凝土中的石子流淌注入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使得高标号混凝土中的石子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内成型。同时,高标号混凝土中的素浆可以流经隔栅上的漏浆孔进入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高标号混凝土中流入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区(段)的素浆与后浇注的低标号混凝土混合接浆,使得柱梁板节点浇筑的混凝土相互交错,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提高柱梁板节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隔栅可以选用钢丝网、钢板网、回收的钢筋头、短木枋。

隔栅可垂直或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隔栅采用倾斜设置,具体,隔栅朝向强度高的混凝土浇筑区(段)的一侧倾斜。

为了减小混凝土色差、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浇筑柱体浇筑层1、梁浇筑层2和板浇筑层3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浇筑柱体浇筑层1、梁浇筑层2和板浇筑层3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2小时。

本发明柱梁板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先竖向分层、后横向分段浇注、分段浇捣密实。竖向分层,先浇筑柱至梁的底部,再浇筑至板的底部,最后浇筑至板的顶部,降低混凝土的厚度,进而有利于每一层的混凝土能振捣密实。横向分段,先浇筑柱头(柱头为柱与主梁、次梁、板交集部位),后浇筑梁和板。

在同一浇筑层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浇筑段,后浇筑低标号混凝土浇筑段,再从高标号混凝土浇筑段向低标号混凝土浇筑段振捣密实,使得高标号混凝土浇筑段的混凝土素浆经由隔栅的漏浆孔流入低标号混凝土浇筑段的混凝土中,减小不同标号(强度)混凝土之间的色差,使得同一浇筑层的混凝土相互交错,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分层浇注柱梁板节点可延长混凝土浇注时间,为有效防止混凝土形成冷缝提供充分时间,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分层分段浇注可有效控制不同标号混凝土浇注。

柱梁板分层施工节点结构可为预制装配结构提供了可取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