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及顶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97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及顶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网架整体顶升高空变角度施工时使用的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及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美学的要求,对体育场馆的结构要求很高,异型钢网架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的特点。目前刚网架安装为分块拼装、提升、高空散拼。但是分块拼装、提升、高空散拼钢网架成本高、工期较长。因此,实用新型一种可周转、布置灵活、安装简单、造价低廉、结实耐用、可以对不同直径的钢网架球点变角度顶升工具十分必要,使其可大幅度节约工期及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及顶升系统,要解决传统钢网架结构中变角度顶升难、倾斜角度不易控制、施工成本高和施工工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包括有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架和卡箍在支撑架上的卡箍件;所述底座包括有水平的底板以及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板上的两块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中间开有竖向的第一卡槽,且两块立板上的第一卡槽相对应;所述立板的顶面上、位于第一卡槽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盲孔;所述支撑架水平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立板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圆环和连接在支撑圆环对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卡在对应一侧的立板上的第一卡槽中,在第一卡槽中可转动;所述卡箍件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块立板的顶部、卡箍在支撑杆的上方;所述卡箍件包括有竖向的卡箍板和连接在卡箍板底面两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与立板顶面上连接盲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且连接杆对应插接在连接盲孔中;所述卡箍板的底面、位于两侧的连接杆之间还开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为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为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拼接成圆形箍,将支撑杆环箍在其中。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立板均由钢板制成,且底板和立板之间焊接连接;所述支撑圆环和支撑杆均由钢杆件制成,支撑圆环和支撑杆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卡箍板由钢板制成、连接杆由钢杆件制成,卡箍板和连接杆之间焊接连接。

一种含有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顶升系统,包括有钢网架、升高装置和固定球支点装置;所述钢网架由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倾斜,且其边缘与主体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装置有两个,沿着钢网架的倾斜方向、对应布置在钢网架的两个球形节点的下方;所述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安装在靠近钢网架边缘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部;所述固定球支点装置安装在靠近钢网架中部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部;所述球形节点分别支撑在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支撑架上和固定球支点装置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升高装置包括有液压千斤顶和固定连接在液压千斤顶顶部的顶升塔架;所述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底板上间隔开有通孔,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通过穿在通孔中的螺栓与顶升塔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球支点装置包括有水平切面呈十字形的竖向钢板支撑和连接在竖向钢板支撑底部的水平连接板;所述竖向钢板支撑的顶边从端部向中间逐渐向下倾斜,形成与球形节点相适应的凹槽;靠近钢网架中部一侧的球形节点与固定球支点装置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球形节点的直径大于支撑架上支撑圆环的直径;靠近钢网架边缘一侧的的球形节点支撑在支撑架的支撑圆环上,在支撑圆环上可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现在钢网架多为异型结构,其结构安装复杂,且顶升到一定位置后需要进行变角度顶升;利用传统的顶升系统进行顶升,钢网架的倾斜角度难以控制、施工成本高且施工工期较长;经过计算,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要比普通提升、散拼造价低0.5倍,且利用本实用新型整体顶升每一小时就能顶升750mm,相比传统的结构,其节省了工期。

2、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杆卡在立板顶面上的第一卡槽中,且在支撑杆的上部卡箍有卡箍件;这种结构避免的支撑杆在卡槽中旋转时从第一卡槽中滑落出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的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现场安装;且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通过连接螺栓与升高装置连接,可周转重复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升系统中,支撑圆环的直径小于对应的球形节点的直径,钢网架上相邻两个球形节点的下部分别嵌在对应的支撑圆环中,可避免球形节点从环形支撑中掉落;且其中设计标高低的球形节点与其对应的支撑圆环可相对转动,设计标高高的球形节点与其对应的支撑圆环焊接连接;在调节钢网架的倾角时,以设计标高低的球形节点下方的支撑圆环为支点进行旋转,设计标高高的球形节点与其下方的支撑圆环焊接连接,防止了球形节点从支撑圆环上滑落下来的危险,提高了其安全系数高。

5、本实用新型中该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可周转、结实耐用、布置灵活、安装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对不同直径的钢网架球点变角度顶升,可大幅度节约工期及施工成本。

6、在钢网架结构的施工中,只要是钢网架的球形节点的直径大于支撑圆环的直径即可利用本实用新型来进行顶升;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不同直径的钢网架球形节点进行顶升,适用范围较广泛。

7、本实用新型布置灵活、安装简单、造价低廉、结实耐用、对于变角度顶升十分适用,使其可大幅度节约工期及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升系统施工过程中设计标高低的球形节点升至其设计标高时的过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升系统施工过程中设计标高高的球形节点升至其设计标高时的过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升系统中定球支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一底座、1.1一底板、1.2一立板、1.3一第一卡槽、1.4一连接盲孔、2一支撑架、2.1一支撑圆环、2.2一支撑杆、3一卡箍件、3.1一卡箍板、3.2一连接杆、3.3一第二卡槽、4一钢网架、5一顶升塔架、6一主体结构、7一球形节点、8一固定球支点装置、8.1一竖向钢板支撑、8.2一水平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这种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包括有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支撑架2和卡箍在支撑架2上的卡箍件3;所述底座1包括有水平的底板1.1以及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板1.1上的两块立板1.2;所述立板1.2的顶部中间开有竖向的第一卡槽1.3,且两块立板1.2上的第一卡槽1.3相对应;所述立板1.2的顶面上、位于第一卡槽1.3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盲孔1.4;所述支撑架2水平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支撑架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立板1.2连接;所述支撑架2包括有支撑圆环2.1和连接在支撑圆环2.1对侧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卡在对应一侧的立板1.2上的第一卡槽1.3中,在第一卡槽1.3中可转动;所述卡箍件3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块立板1.2的顶部、卡箍在支撑杆2.2的上方;所述卡箍件3包括有竖向的卡箍板3.1和连接在卡箍板3.1底面两侧的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之间的间距与立板1.2顶面上连接盲孔1.4之间的间距相等,且连接杆3.2对应插接在连接盲孔1.4中;所述卡箍板3.1的底面、位于两侧的连接杆3.2之间还开有与第一卡槽1.3相对应的第二卡槽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1.3为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二卡槽3.3为半圆形卡槽;所述第一卡槽1.3与第二卡槽3.3拼接成圆形箍,将支撑杆2.2环箍在其中,防止支撑杆2.2离开卡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和立板1.2均由钢板制成,且底板1.1和立板1.2之间焊接连接(焊缝要求达到一级焊缝);所述支撑圆环2.1和支撑杆2.2均由钢杆件制成,支撑圆环2.1和支撑杆2.2之间焊接连接; 所述卡箍板3.1由钢板制成、连接杆3.2由钢杆件制成,卡箍板3.1和连接杆3.2之间焊接连接。

这种含有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顶升系统,包括有钢网架4、升高装置和固定球支点装置;所述钢网架4由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倾斜,且其边缘与主体结构6连接;所述升高装置有两个,沿着钢网架4的倾斜方向、对应布置在钢网架4的两个球形节点7的下方;所述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安装在靠近钢网架4边缘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部;所述固定球支点装置安装在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部;所述球形节点7分别支撑在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支撑架2上和固定球支点装置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高装置包括有液压千斤顶和固定连接在液压千斤顶顶部的顶升塔架5;所述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底板1.1上间隔开有通孔,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通过穿在通孔中的螺栓与顶升塔架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球支点装置包括有水平切面呈十字形的竖向钢板支撑8.1和连接在竖向钢板支撑8.1底部的水平连接板8.2;所述竖向钢板支撑8.1的顶边从端部向中间逐渐向下倾斜,形成与球形节点7相适应的凹槽;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球形节点与固定球支点装置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形节点7的直径大于支撑架2上支撑圆环2.1的直径;靠近钢网架4边缘一侧的的球形节点支撑在支撑架2的支撑圆环2.1上,在支撑圆环2.1上可旋转。

这种含有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顶升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和卡箍件3的制作。

步骤二,安装升高装置;将两个升高装置沿待安装的钢网架4的倾斜方向设置,两个升高装置之间的间距与待安装钢网架4上的相邻两个球形节点7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三,在靠近钢网架4边缘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部安装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底座1,在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升高装置的顶部安装固定球支点装置。

步骤四,将支撑架2水平安装在底座1上,支撑架2两侧的支撑杆2.2分别卡在底座1两侧立板1.2上的第一卡槽1.3中,且支撑杆2.2在第一卡槽1.3中可转动。

步骤五,将卡箍件3卡箍在支撑架2两侧的支撑杆2.2上,卡箍件3底面两侧的连接杆3.2对应插接在立板1.2顶面上的连接盲孔1.4中。

步骤六,将待安装的钢网架4放置在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顶部和固定球支点装置的顶部。

步骤七,同时顶升两个升高装置,当靠近钢网架4边缘一侧的球形节点升至其设计标高时,其下方的升高装置不再顶升;继续顶升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球形节点,当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球形节点升至其设计标高时,其下方的升高装置不再顶升,当仅顶升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球形节点时,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支撑杆2.2在对应的卡槽里转动,起到变角度转动的作用。

步骤八,将钢网架4的边缘部位与主体结构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安装升高装置包括有千斤顶的安装和顶升塔架5的安装;步骤三中,钢网架顶升球点整体旋转装置的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在靠近钢网架4边缘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升塔架上,固定球支点装置底部的水平连接板8.2通过螺栓连接在靠近钢网架4中部一侧的升高装置的顶升塔架上。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的钢网架4上相邻两个球形节点7的下部分别嵌在对应的支撑圆环2.1中和固定球支点装置顶部的凹槽中,且球形节点7在支撑圆环2.1中和凹槽中可相对转动。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涵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